-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2053634
- 条形码:9787312053634 ; 978-7-312-05363-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内容简介
本书系“普通高校文化与传播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侧重从文化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素养方面构建“文化与传播”的知识体系。除“绪论”“结语”外,全书共分五编十五讲,以文化的逻辑结构为主线,以时间轴为内在线索选择具体话题,汲取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理论,注重地域特色,从不同维度对研究框架进行延伸拓展,形成了“物质文化与科技传播”“制度文化与伦理传播”“精神文化与思想传播”“审美文化与艺术传播”“地方文化与民俗传播”五大版块。聚焦“文化”与“传播”两个关键词,探寻二者的内在联系,将中外文化对照并融合文化理论与传播理论,以文化视野观照传播活动,以传播视角聚焦文化现象,以历史眼光分析媒介发展。本书适用于作为各类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其他专业的通识类教材,以及对文化与传播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目录
绪论 作为文化的传播:人、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形上之思
一、人的媒介与媒介的人:以人的传播实践为本的文化理念
二、媒介技术与文化:思想被赋以轻快特质的路径
三、媒介形式与传播内容:“内容为王”的践行策略
四、媒介社会与文化共生:传播话语权的选择与建构
**编 物质文化与科技传播
引言 中西物质文化的技术元素
**讲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传播的文化意义
**节 传播的仪式观与科技传播的理论启示
第二节 四大发明传播主体的圈层节点及文化认同
一、科技传播的“多元主体”及圈层节点
二、四大发明的提出者及文化认同
第三节 四大发明传播的历史剪影与符号隐喻
一、四大发明传播的历史剪影
二、四大发明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表达
第四节 四大发明传播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一、信息传播与有效沟通
二、教育输送与知识普及
三、商业繁盛与文化发展
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通
五、政治教化与文化统一
第二讲 工业革命:西方近代技术传播的观念变革
**节 起源:另一种角度的“李约瑟之谜”
第二节 历程:从科学启蒙到技术创新
一、从改变历史的眺望说起
二、笛卡儿与科学方法论
三、牛顿与机械论的确立
第三节 本质:飞跃“马尔萨斯陷阱”的技术革命
一、瓦特的双重贡献
二、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动力革命
第四节 启示: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化
第三讲 智媒时代:人类现代认知迭代的技术升级
**节 “第三次浪潮”冲击“后工业社会”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三节 万物皆媒的数字化生存
第二编 制度文化与伦理传播
引言 中西制度文化的伦理指向
第四讲 “教化”传播:中华礼乐制度及孔子文化传播实践
**节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教化”传播的制度保障及旨趣
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二、传播渠道的基本格局
三、传播方法的类型体系
四、传播效果的新民目标
第二节 好学、修德与弘道:传播主体的身份界定
一、敏而好学、温故知新:传播者的知识素养
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传播者的道德修养意识
三、人能弘道,言传身教:传播者的媒介意识
第三节 游说、教学、修书与雅言:人之延伸的媒介品质
第四节 播知育德:成人之美的传播内容
一、言必有中的意图传播
二、知德并举的品质传播
三、尽善尽美的人格传播
第五节 循循然善诱人:直面受众的传播方式
一、述而不作:秉承传统的文化劝服
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传播态度
三、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沟通之道
四、不失人亦不失言:举一反三的交流之法
第五讲 “净化”传播:西方宗教制度及主体德性二元结构
**节 仪式中的美德:“净化”传播的宗教底色及伦理指向
一、“净化”传播的仪式规则
二、“净化”传播的多维内涵
三、“净化”传播的二元人性
第二节 “狮身人面”像的灵与肉冲突:信息主体生命体征的文化象征
第三节 “万物尺度”的人与神属性:信息主体话语权利的角色启示
第四节 “灵魂说”的善恶对立结构:信息主体德性内涵的多维建构
第五节 “说谎悖论”的诚与伪之辩:信息主体真诚义务的社会责任
第六讲 制度交流:中华文化演进、传播及世界秩序重塑
**节 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
一、时空格局:源远流长,东西辉映
二、对外传播:如银泻地,立体传播
三、吸收转化:内核外缘,相得益彰
四、交流效应:回馈扬厉,青胜于蓝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历程
一、从“忧器”到“变器”:物质层面的变革
二、从“忧法”到“变法”:制度层面的改革
三、从“忧民”到“变道”:思想层面的革新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价值
一、文明交流,实现文化振兴的新主张
二、文明对话,破解全球问题的新责任
三、文明承传,重塑世界秩序的新认同
第三编 精神文化与思想传播
引言 中西精神文化的传播智慧
第七讲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传播观念的哲学根基
**节 “天人本无二”之“道”论:“信息”的本体意涵
一、“天人合一”观念的“道”论
二、“道”之信息的哲学依据
三、信息之“道”的文化特色
第二节 “俯仰天地间”之“人”论:传一受者的道德自觉
一、“究天人之际”的“传一受”互动身份
二、“通古今之变”的“道一人”一体角色
三、“成一家之言”的“知一行”合一意识
第三节 “易以道阴阳”之“象”论:“媒介”的民族特征
一、“为阳语阴,媒介事”:媒介的关系哲学
二、“阴阳天道,象之成”:媒介的象数思维
三、“易有四象,所以示”:媒介的体悟功能
第八讲 天人相分:西方古代传播学的思想基础
**节 二元对立思维的理念论:信息存在的本体依据
一、“我的道”:“两个世界”的信息存在论
二、“我的理”:“双重真理”的信息本质论
三、“我的话”:“二元标准(话语)”的信息信仰论
第二节 物质与精神的二重性:“世界如何成为可能”的媒介学思
文化与传播十五讲 作者简介
杨柏岭,二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词学研究、中国美学、中国文艺与文化。 张泉泉,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媒介文化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程多项。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生活十讲
¥29.2¥68 -
羌族
¥5.4¥8.3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9.6¥52 -
手艺
¥18¥42 -
后浪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37.6¥60 -
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
¥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