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动物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0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7.3(8.3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动物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374998
  • 条形码:9787030374998 ; 978-7-03-03749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动物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23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从低等原生动物类群到高等脊索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分类状况、生态和经济意义。在其中,还阐述了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无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脊索动物门的起源与演化。*后,简单介绍了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和我国动物地理区系特征。

动物学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
**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1
一、动物学的定义 1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二节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1
一、纵向研究 1
二、横向研究 1
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2
四、边缘交叉学科 2
第三节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2
一、观察与描述 2
二、比较与分析 2
三、条件与实验 2
四、综合研究法 2
第四节 动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2
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
二、物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 3
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 4
思考题 4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5
**节 原生动物门的特征 5
一、形态结构 5
二、营养方式 5
三、运动器 5
四、生殖与发育 6
五、包囊 6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6
一、鞭毛纲(Mastigophora) 7
二、肉足纲(Sarcodina) 9
三、孢子纲(Sporozoa) 11
四、纤毛纲(Ciliata) 14
第三节 原生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17
第四节 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8
恩考题 18
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9
**节 动物细胞结构与组织 19
一、动物的细胞 19
二、动物组织 21
三、动物的器官与系统 26
第二节 多细胞动物的发育 26
一、动物发育的阶段 26
二、体腔 30
第三节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32
一、多细胞动物起源的证据 32
二、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33
思考题 34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35
**节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5
一、体型大多数无对称 35
二、无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35
三、特有的水沟系 36
四、生殖与胚胎发育 37
第二节 多孔动物门的分类 38
第三节 多孔动物门的起源与进化 39
思考题 40
第五章 刺胞动物门 41
**节 刺胞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1
一、辐射对称 41
二、两胚层 41
三、原始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 41
四、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 42
五、原始神经系统——网状神经 42
六、生活史 12
第二节 刺胞动物门的分类 43
一、水螅纲(Hydrozoa) 43
二、钵水母纲(Scyphozoa) 48
三、珊瑚纲(Anthozoa) 51
第三节 刺胞动物门的起源与演化 53
思考题 54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55
**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55
一、两侧对称(或称左右对称) 55
二、中胚层的形成 55
三、皮肤肌肉囊 55
四、消化系统 55
五、排泄系统 56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56
七、生殖系统 56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56
一、涡虫纲(Turbellaria) 56
二、吸虫纲( Trematoda) 61
三、绦虫纲(Cestoidea) 67
第三节 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 7l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影响 72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72
三、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72
四、预防途径 73
第四节 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育 73
思考题 73
第七章 线虫动物门 74
**节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74
一、外部形态和大小 74
二、内部结构与生理 75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的分类 81
一、具腺纲( Adenophorea) . 81
二、分泌纲(Secernentea) 82
第三节 线虫动物门的起源与进化 84
第四节 线虫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84
一、有益的方而 81
二、有害的方面 86
思考题 86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88
**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88
一、分节现象 88
二、刚毛和疣足 88
三、次生体腔 89
四、后肾管排泄系统 90
五、闭管式循环系统 90
六、链状神经系统 91
七、担轮幼虫 92
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92
一、多毛纲( Polychacta) 93
二、寡毛纲(Oligochaeta) 95
三、蛭纲(Hirudinea) 100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103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103
思考题 104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105
**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05
一、身体的划分 105
二、外套膜 106
三、贝壳 107
四、消化系统 108
五、呼吸器官 108
六、体腔和循环系统 108
七、排泄器官 109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09
九、牛殖和发育 109
第二节 软体动物的分类 110
一、单板纲(Monoplacophora) 110
二、无板纲(AplaCophora) 111
三、多板纲(Polyplacophora) 111
四、腹足纲(Gastropoda) 112
五、双壳纲(Brivalvia) 118
六、掘足纲(Scaphopoda) 123
七、头足纲(Cephalopoda) 123
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的起源与演化 129
第四节 软体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129
思考题 130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131
**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31
一、身体异律分节 131
二、几丁质外骨骼 131
三、附肢分节 132
四、肌肉系统 133
五、开管式循环系统 133
六、呼吸系统 133
七、排泄系统 133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34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134
一、三叶虫亚门(Trilobitomorpha) 135
二、甲壳亚门(Crustacea) 135
三、螯肢亚门(Chelicerata) 138
四、六足亚门(Hcxapoda) 140
五、多足业门(Myriapoda) 150
第三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51
思考题 152
第十一章 棘皮动物门 153
**节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53
一、次生性辐射对称 153
二、体壁与骨骼 153
三、体腔 154
四、消化系统 154
五、水管系统 155
六、血系统 155
七、嗣血系统 155
八、呼吸与排泄 156
九、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56
十、牛殖和个体发育 157
第二节 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158
一、有柄亚门(Pelmatozoa) 159
二、游移亚门(Eleutherzoa) 159
第三节 棘皮动物门的系统发育 161
第四节 棘皮动物门的经济意义 161
思考题 162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163
**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63
一、外部形态 163
二、内部结构与生理 163
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的分类 165
一、肠鳃纲(Entcropncusta) 165
二、羽鳃纲(nerobranchia) 165
第三节 半索动物门的起源与演化 166
一、分类地位 166
二、亲缘关系 166
三、适应辐射 166
思考题 166
第十三章 无脊椎动物若干小门简介 167
**节 中生动物门 167
第二节 扁盘动物门 168
第三节 栉水母动物门 169
第四节 纽形动物门 171
第五节 线形动物门 172
第六节 动吻动物门 172
第七节 轮虫动物门 173
第八节 棘头动物门 174
第九节 腹毛动物门 174
第十节 内肛动物门 175
第十一节 蜢虫动物门 175
第十二节 星虫动物门 176
第十三节 须腕动物门 177
第十四节 毛颚动物门 178
第十五节 苔藓动物门 179
思考题 179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 180
**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80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 181
一、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181
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181
三、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181
第三节 脊索动物门的起源与演化 181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 182
一、尾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182
二、代表动物海鞘 182
三、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184
第五节 头索动物亚门 185
一、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185
二、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185
三、头索动物的分类 188
第六节 脊椎动物Ⅱ门 188
一、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88
二、脊椎动物亚门分类 189
思考题 190
第十五章 圆口纲 191
**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91
一、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 191
二、圆口纲的特化特征 191
第二节 圆口纲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91
一、外形 191
二、内部结构 192
第三节 圆口纲的分类 194
一、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194
二、盲鳗目(Myxiniformcs) 194
第四节 圆口纲的起源与演化 195
思考题 196
第十六章 鱼类 197
**节 鱼类的主要特征 197
第二节 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98
一、外形 198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200
三、骨骼系统 201
四、肌肉系统 204
五、消化系统 206
六、呼吸系统 207
七、循环系统 209
八、排泄系统 210
九、生殖系统 211
十、神经系统 212
十一、感觉器官 214
第三节 鱼类的分类 215
一、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215
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216
第四节 鱼类的洄游 221
第五节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221
第六节 鱼类的经济意义 221
一、我国渔业概况 221
二、鱼类资源利用 222
思考题 222
第十七章 两栖纲 224
**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224
第二节 两栖纲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24
一、外形 224
二、皮肤系统 225
三、骨骼系统 225
四、肌肉系统 227
五、消化系统 228
六、呼吸系统 229
七、循环系统 229
八、排泄系统 232
九、生殖系统 232
十、神经系统 233
十一、感觉器官 234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235
一、无足目(Apoda或Gymnophiona) 235
二、有尾目(Caudata或Urodcla) 235
三、无尾目(Anura或Salicntia) 236
第四节 两柄纲的起源与演化 237
第五节 两栖纲的经济意义 238
展开全部

动物学 节选

**章 绪论 自然界由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物质组成。生物是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和适应性等特征的有机体。目前已描述定名的生物约200万种,但实际生存的可能超过800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如此浩繁的生物,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在生物的分界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生物分类的分界学说,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和病毒界。在生物分界过程中,动物界早在林奈时代就被认识并划分出来。在人类认识自然、生存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动物知识,动物学随之建立和发展起来。 **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动物学的定义 动物学(zoology)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基础学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动物学在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成为一门分支十分广泛的学科。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纷纭多彩的动物界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精神生活都密不可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奥秘,并基于这些规律合理地、可持续地利用动物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从事动物学研究工作,不仅要使动物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且要提供充分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方法、途径和理论依据,使有益动物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有害动物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的基础学科,学好动物学才能为生物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一、纵向研究 以动物演化过程为线索,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大类;也可细分为各种具体类群的研究学科,如原生动物学、贝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等。 二、横向研究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广泛而复杂,依据研究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和动物遗传学等;依据研究重点和服务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资源动物学、医用动物学、水产学、畜牧学等。 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动物学的研究也可归纳为微观和宏观两大方面,二者既分为两极又相互结合,从生态系统、群体、个体、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水平对动物进行研究。 四、边缘交叉学科 随着其他基础理论学科、自然资源学科、社会科学学科与动物学的相互渗透,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许多以动物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例如,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针对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危机,研究保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等问题。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物理学、仿生学等均属于边缘交叉学科。 第三节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与描述 通过观察将动物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如实系统地记录下来。记录方式包括文字描述、绘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等。观察描述法是*简便的直观研究法,观察时必须细微,描述要真实,从而为有关研究积累可靠的**手资料。 二、比较与分析 通过对各动物类群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点、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揭示其生存和进化规律。只有通过对不同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比较法是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三、条件与实验 在一走可控条件下,从事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观察、分析与研究。由于实验条件可根据需要而改变,它比一般的观察更能揭示动物活动的实质,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四、综合研究法 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运用多学科的交叉知识,采用多种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使研究向更深方向发展。 第四节 动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全世界已描述和定名的动物有100多万种,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新发现的物种还在不断增加。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能反映其进化系统的分类法,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区分物种,或者更深入地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要深入研究和有效利用这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就必须提供辨别物种的科学依据来描述物种、给予命名,并将其分门别类的系统整理。如此不仅可以探索物种形成的规律,了解各种动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历程,认识各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控、有益动物的利用和良种繁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自然分类法,即以动物形态或解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以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上的证据为依据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反映了动物界各类群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自然分类方法。 随着现代新设备、新技术、新观念的更新,特别是计算机分析在动物学上的应用,动物的分类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数值分类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对动物的相似性特征进行统计分类。分子分类学方法:利用DNA或RNA的碱基序列和基因的相似性程度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分类地位。支序分类方法:通过血缘关系和祖征与衍生特征来确定不同的分支分类单元,建立谱系或系统进化树进行分类。进化分类方法:通过决定同源特征或同功特征、原始特征与衍生特征来估计两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差异程度来分类。 二、物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由同种个体构成的群体,种占有一定自然空间,同种个俸可繁殖后代,与其他物种保持生殖隔离;种是动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的存在是客观的,它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界限可以与别的种相区别。 根据林奈*早提出的自然分类方法,动物界的分类阶元(也称分类等级)一般由大而小分为7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任何一种已知动物在动物系统中的地位均可在这个体系中准确地表示出来。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常常在上述分类阶元之间再加入一些阶元,一般是在原阶元名称之前加上总(super-)或亚(sub-)而形成,如总目(superorder)、亚目(suborder)、亚种(subspecies)等。在所有分类阶元中,只有种是单一的、客观存在的,其他分类阶元则是主观人为的。 种以下的分类阶元有亚种。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其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人工选育出来的动物类群,种以下的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种群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它占有一定的空间(戎领域),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有机地组成一个统一体。种群这个概念,既可以从抽象上应用,也可以从具体上应用。讨论种群生态学理论时,种群是抽象的;研究实际种群时是具体的,如某个池塘中的鲤鱼种群、某片森林中的金丝猴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密度或大小;初级种群参数,即影响种群大小的4个基本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由基本特征和初级种群参数导出的次级种群参数,包括种群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种群增长、种群调节和空间分布型。 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 根据国际动物分类学规定,每一物种都有一个国际通用的学名(scientific name),命名方法统一采用林奈创建的“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即物种的学名使用斜体的拉丁文,由属名十种本名组成,属名的首字母大写,种本名的首字母小写,如意大利蜂的学名为A pis mellifera。学名后常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如Api.s mellifera I.innaeus,表示意大利蜂是由林奈定名的。 亚种的学名一般采用“三名法”命名,由属名十种本名十亚种名3部分组成,如东亚飞蝗的学名为Locusta mZgratorZa rnanilensis (Meyen)。 根据细胞数量、胚层、体腔、体型、体节、附肢、脊索及内部器官的系统发生发展等特征,把整个动物界分化为若干门。目前动物界约分为36个门,下面介绍的是比较常用的动物门类:①原生动物门(Protozoa);②中生动物门(Mesozoa);③多孔动物门(Porifera);④扁盘动物门(Placozoa);⑤刺胞动物门(Cnidaria);⑥栉水母门(Ctenophora);⑦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⑧纽形劫物门(Nemertinea);⑨轮虫动物门(Rotifera);⑩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⑩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⑥线虫动物门(Nematoda);⑩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⑩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⑩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⑩环节动物门(Annelida);⑥蜢虫动物门(Echiura);⑩星虫动物门(Sipuncula);⑩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⑩软体动物门(Mollusca);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⑤苔藓动物门(Bryozoa);⑥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⑩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⑤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⑤脊索动物门(Chordata)。 思考题 1.动物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是什么? 2.动物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3.何谓双名法、物种、亚种、品种? 4.动物主要门类有哪些?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Protozoa)的动物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为单细胞动物。眼虫(Euglena)、大变形虫(Amoeba protett.s)、疟原虫(Plasm.odium)和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等都是原生动物。它们是动物界中*原始、体型*微小、单细胞、结构*简单的一类动物。 **节 原生动物门的特征 一、形态结构 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其大小一般为30~300μm,*小的为2~3μm,*大可有100mm左右。原生动物的生活机能全在一个细胞内,由不同的细胞器来完成。因此,作为一个动物体来说,它的结构*简单;而作为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细胞水平的个体来说,原生动物细胞的分化又是*复杂的。极少数原生动物有由若干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群体中的各个个体都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多只是出现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细胞不分化为组织。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细胞膜,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大多数原生动物的体表具有较厚且有弹性的表膜,既可使动物体保持一定的形态,还能适当改变身体形状。有的种类(如大变形虫)的细胞膜极薄,甚至在普通显微镜下都难以辨认,这种称为质膜的细胞膜不足以使动物体倮持固定的形状,能随细胞内原生质的不断流动而改变体形。有的种类体表形成坚固的外壳,外壳有几丁质、硅质、钙质或纤维质等,如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多分化为内质和外质两层。外质在质膜下,均匀而清晰透明,致密且无颗粒;内质在外质里面,不透明,易流动,且多颗粒。 原生动物的细胞核位于内质中,一个细胞一般具有一个核,但也有两个或多个的。核可分为泡状核和致密核两种。染色质较少,分布不均匀的核称为泡状核;染色质较多,均匀而致密地分布于核内的核称为致密核。 二、营养方式 原生动物的3种营养方式,几乎包含了生物界的全部营养方式。 (1)光合营养(phototrophy)。体内含叶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