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作者:杭苏红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09069
  • 条形码:9787100209069 ; 978-7-100-20906-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社会学和中国近代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近代中国新女性群体生命历史中的若干重要环节(拒婚离家、闹学潮、寻求爱情、参加革命、追求物质)进行叙述分析,尝试探究和展现中国现代个体及其精神气质的重塑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新女性自我身份认知及寻求归属感的努力和困境。在写作手法上,本书重点关照诸如丁玲、许广平、谢冰莹、白薇、石评梅、张爱玲等近代著名新女性的生命历程及精神生活,以叙事手法为主导,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无论是相关领域研究者与学习者,还是对女性史、中国近代社会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皆具有阅读价值。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内容简介

“新女性”的命运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一个重要缩影,她们身上的精神性追求及其内在困境,能*真切地反映中国现代人格重塑过程中的张力与缺失。本书以“离家”作为新女性生命史与精神史的起点;离家在开启她们追求独立之路的同时,亦使得“归属感”问题始终如影随形。独立与归属这两方面的紧张关系在此后的“学潮”“爱情”“革命”以及“物质”等历史环节中都有充分体现。在这—过程中,亦可感受到现代人格内在的主观性倾向,及其得以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情境。而“革命”与“物质”作为两种典型的选择,在展示新女性群体某种现实出路的同时,亦以新的方式使“独立与归属"的结构走向了“一端”。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目录

导 言

**章 离 家

**节 胡不归?

第二节 同行者

第三节 情感的通道

第二章 学 潮

**节 学生自治会

第二节 血 性

第三节 女师范

第四节 人格运动

第三章 爱 情

**节 同样的自由

第二节 为了爱独身

第三节 “德娃利斯”

第四节 纯爱的困境

第四章 革 命

**节 抉 择

第二节 为妻为母

第三节 信 仰

第五章 另一条路:物质

**节 时 尚

第二节 疏离的爱

第三节 身体的乌托邦

第六章 尾 声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节选

1929年2月8日,是旧历年的腊月二十九,再过一天就是年三十了。虽然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废除旧历及其相关岁时年节的运动,并将之上升到了反封建的国民革命高度,但是老百姓显然对这些由来久远的“封建节庆”怀有很深的感情。漂泊在上海的谢冰莹,这几日晚上就能“时时听见(鞭)炮声”。这些熟悉的声音也勾起了她的思乡之情,不过,对于23岁的她来说,今年注定是要留在上海过节了。此时的她,正坐在书桌前,给春潮书局的编辑夏康农写一封长信。 受到知名教授林语堂和编辑孙伏园的推荐,春潮书局准备将谢冰莹两年前发表在《中央日报副刊》上的几篇文章编成一本小书,以“从军日记”的名称出版。这几篇文章是她1927年参加北伐女兵队时的军旅文字,曾引起过很大的反响,林语堂还将其翻译为英文发表。可是,如果要出单行本,现有的篇幅过短,林语堂和书局都建议谢冰莹再写几篇,扩充书稿的内容。因而谢冰莹的这封长信并不只是一封单纯的私人信件,同时也是一篇向书局交付的文稿,她将其取名为《给KL》。 这封给KL(康农)先生的信,在《从军日记》书中一经发表,引起的读者反响不亚于她之前的军旅文字。该书法文版译者汪德耀就曾回忆自己读后深受感动:“尤其是那篇作为‘后记’的‘致KL的信’(即《给KL》)更是打动了我,写出了冰莹在大革命失败后思想上的苦闷和生活上的坎坷、艰辛。” 之前的军旅文字之所以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是因为女兵写作这一事件本身即引发了人们有关新一代中国女性的朝气与才识的联想。正如林语堂所说:“我们读这些文章时,只看见一位年青女子,身穿军装,足着草鞋,在晨光稀微的沙场上,拿一根自来水笔靠着膝上振笔直书,不暇改窜,戎马倥偬,束装待发的情景。”可是这篇《给KL》却颇异其趣,它叙述了一个与家庭决裂的离家者对母亲的眷念与同情,文字间弥漫着“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对于这篇“应了编印者的征求,临时添凑的文字”,编辑曾抒发过这样的感慨:它一改“湘鄂界上驰骋沙场的欢畅”,“成了上海亭子间里的凄哀,是至性至情的血肉,是真革命者的悲伤”。 这封信虽然算作谢冰莹的一篇文学作品,不过,信中很多细节、处境与谢冰莹的遭遇是相吻合的,具有相当的纪实性。不论是书中林语堂的序,还是后来再版时谢冰莹的《再版的几句话》,都显示出此时的谢冰莹写作状态不佳,对于补充到书稿中的新文章,一直“写不出来”。面对新年的到来,这位客居上海的年轻女性,又陷入了对母亲和故乡的深深思念。结合她之后频繁书写的有关母亲的文字,比如在北平读书期间因过年不能回家而写的《望断天涯儿不归》、母亲去世后所写的《我的母亲》,可以看出,这篇《给KL》确实是她内心的独白。正如她在此书再版时所说,这篇文章“只是赤裸裸地说出我当时所要说的话”。 对于谢冰莹来说,悲伤的源头是她与母亲关系的破裂。

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作者简介

杭苏红,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 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学史。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妇女研究论丛》《社会学评论》《学海》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