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黎药胆木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0863
- 条形码:9787030720863 ; 978-7-03-07208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黎药胆木研究 内容简介
胆木为茜草科乌檀属植物胆木的干燥茎干,是我国民族药黎药的常用药材。胆木研究、开发与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书即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内容涵盖胆木的本草学考证、胆木的生物学研究、胆木的种植技术研究、胆木的药学研究、胆木的开发利用等;书末附有胆木药材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胆木浸膏糖浆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提供了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的技术标准、基础研究数据、临床应用经验等。 本书可供从事胆木及其资源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的相关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参考。
黎药胆木研究 目录
**章 概述 1
**节 茜草科植物概况 1
第二节 乌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2
第三节 胆木及其临床研究 13
第二章 胆木的本草学考证 18
第三章 胆木的生物学研究 23
**节 胆木的生物学特性 23
第二节 胆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31
第四章 胆木的种植技术研究 37
第五章 胆木的药学研究 44
**节 胆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44
第二节 胆木的临床应用研究 54
第三节 胆木的药理药效研究 60
第四节 胆木的质量研究 71
第五节 胆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4
第六章 胆木的开发利用 80
**节 临床用含胆木药物 80
第二节 医药用途的胆木专利 83
第三节 日化及健康产品的胆木专利 93
第四节 胆木制剂的质量控制 96
附录1 胆木药材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 98
附录2 胆木浸膏糖浆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 107
黎药胆木研究 节选
**章 概述 **节 茜草科植物概况 茜草科(Rubiaceae)在全世界大约有600个属、6000种植物,为种子植物十大科之一,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北温带也有少量分布。我国茜草科植物有97个属、675种,大部分产于西南地区及东南地区[1]。茜草科植物多为乔木、灌木或草本,偶有藤本;单叶,对生或时有轮生,有时叶不等大,通常全缘;托叶常生于叶柄间,较少生于叶柄内,分离或合生,宿存或脱落,稀退化至仅存一条连接对生叶柄间的横线纹,内面常有黏液毛,有时呈叶状。花序各式,由聚伞花序复合而成,少单花或为少花的聚伞花序;常具苞片和小苞片;花两性,少单性或杂性,通常辐射对称,常见花柱异长;萼管与子房合生,顶端通常4~5裂,稀近不裂,有时其中一枚或数枚萼裂片增大呈叶状或花瓣状,其色常白;花冠呈管状或漏斗状、高脚碟状、钟状、辐状,花冠裂片通常4~5片,呈镊合状、覆瓦状或旋转状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且互生,稀2枚,着生在花冠管的内壁上,花药2室,纵裂或少为顶孔开裂,常具花丝;花盘各式,少分裂或呈腺体状;子房通常下位,常2室,具有中轴,顶生或基底胎座,少为1室而具侧膜胎座,花柱长或短,柱头不裂或至多裂;胚珠每室1颗至多颗。果为蒴果、浆果、核果或小坚果,开裂或不开裂,或为分果,有时为分果瓣;种子很少具有翅,多数具有胚乳[2,3]。茜草科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药用价值,以及制作食品、家具、染料、香料和观赏等广泛的经济用途,是我国常用中药。茜草科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羟基蒽醌衍生物、黄酮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也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物质。其中重要的药用植物有胆木、茜草、栀子、钩藤、虎刺、巴戟天、鸡屎藤、金鸡纳树和白花蛇舌草等[4]。这些中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茜草科植物能够发挥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抑郁、抗生育、抗疟解热、抗风湿疼痛、活血化瘀和降压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5]。在民间常常被用于治疗疟疾、咳嗽、湿疹、肝炎、水肿、糖尿病、高血压和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6]。 茜草科植物除了药用价值外,还具有其他价值,如鸡屎藤的茎皮可以作为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茜草所含的“茜素”为高级红色染料,由茜素制成的绘画颜料“茜素红”在传统国画中被广泛使用。此外,茜草科植物中的大花栀子、小栀子、六月雪和玉叶金花在四川地区的园林绿化中被广泛种植[7]。 由上可知,我国茜草科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多种药用活性,并在保健、艺术、绿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历史。 第二节 乌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茜草科(Rubiaceae)乌檀属(Nauclea)植物有3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8]。本属植物常见的种包括胆木[N.officinalis(PierreexPitard)Merr.]、狄氏黄胆木(N.diderrichiiMerr.)、东方乌檀(N.orientalisL.)、N.subdita(Korth)Steud等[9]。该属植物为国内外民间常用药,性寒味苦,其中胆木为我国仅有的原产乌檀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广西一带,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胃痛、腹泻、炎症、疼痛、蚊虫咬伤及疟疾等[10]。主产于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N.orientalis引入我国后,被命名为东方乌檀[11,12],主要用于腹痛和伤口疼痛等的治疗[13];主产于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狄氏黄胆木主要用于治疗发热、肠炎、胃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及其他热带病[14];主产于非洲马里的N.latifolia则作为抗疟疾药物被广泛使用。 一、乌檀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乌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目前国内外学者已从多种乌檀属植物(如胆木、东方乌檀、狄氏黄胆木、N.pobeguinii、N.cadamba、N.parva和N.obversifolia)中分离获得生物碱类、五环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有机酚酸及其苷类、其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15]。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成分为乌檀属植物的特征性化学成分,也被认为是其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发现的生物碱有120个,其中吲哚类生物碱有115个,马钱托林碱有3个,喹啉酮类生物碱有2个[16]。 (1)吲哚类生物碱:其具有吲哚结构母核,化学结构见图1.1和图1.2。根据化合物母核中环的个数、环上杂合原子的不同,又可将其大致分为5类。第1类:具有A~E5个环状结构,E环杂合原子为N原子的牛眼马钱亭(angustine)型[17](1);第2类:具有A~E5个环状结构,E环杂合原子为O原子的阿马里新型(ajmalicine)[18,19](2);第3类:具有A~D4个环状结构的柯南因型[20,21](3);第4类:具有A~E5个环状结构,D环为七元环,E环杂合原子为N原子或O原子的特殊结构的吲哚类生物碱[22,23](4);第5类:一类结构新颖的氧化吲哚类生物碱[24,25](5)。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结构比较特殊的吲哚类生物碱,按照《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生物碱的分类方法[26],主要包括阿马里新型生物碱,如5-β-carboxystrictosidine(6)、biknauchuxoside(7)、desoxycordifoline(8)、desoxycordifolinicacid(9)和tetrahydrodesoxycordifoline(10)等[27,28];E环无杂原子的育亨宾型生物碱,如naucleficine(11)和nauclequiniine(12)等[29,30];E环杂合O原子的五元环生物碱,如naucleactoninA(13)、naucleactoninD(14)和naucleofficineG(15)等[31,32]。 (2)马钱托林碱:其具有二氢牛眼马钱托林碱(dihydroangustoline)和β-carboline母核,例如3-R-3,4-二氢牛眼马钱托林碱(16)和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17)[33]。 (3)喹啉酮类生物碱:其具有喹啉酮母核,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喹啉酮类生物碱仅有2个,分别为3-表短小蛇根草苷(18)和短小蛇根草苷(19),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主要存在于胆木和东方乌檀中。此外,还有研究人员从东方乌檀中分离得到4个结构新颖的生物碱,分别为nauclealinesA(20)、nauclealinesB(21)、naucleosidesA(22)和naucleosidesB(23);从狄氏黄胆木中分离得到nauclexine(24)、naucledine(25)、nauclederine(26)、1-carbomethoxy-β-carboline(27)、1-carbamoyl-β-carboline(28)、naucleonine(29)、α-naucleonidine(30);从胆木中分离得到nauclefoline(31)。 图1.1 乌檀属植物5类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图1.2 乌檀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二)五环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 五环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为乌檀属植物中另一类重要活性成分,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有28个,其中乌苏烷型22个,齐墩果烷型6个[34],其化学结构见图1.3。 图1.3 乌檀属植物五环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根据三萜苷元骨架内双键的位置、个数及连接在各个母核上的取代基(如—OH、=O、—CH3、—COOH、—CH2OH和—CHO等)的种类、个数,又可将乌苏烷型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进一步分为3类[35]。①C27被氧化为—COOH的A型(32);②C27未被氧化的B型(33);③C27未被氧化、C3上取代基为α构型的C型[36](34)。 此外,齐墩果烷型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同样可分为3类。①C27被氧化,为缺失的D型,在C13和C14之间连接有双键(35);②C27未被氧化,且C12和C13之间连接有双键的E型,其中D型与E型的主要区别在于C12和C13之间连有双键,存在未被氧化的C27(36);③C27被氧化为—COOH,且C12和C13之间连接有双键的F型[37],其中E型与F型的区别在于C27是否被氧化为羧基(37)。 (三)环烯醚萜类 乌檀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主要分为两类,即裂环烯醚萜和环烯醚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从胆木和狄氏黄胆木中分离得到裂环烯醚萜类成分[如獐牙菜苷(38)、naucledal(39)、naucleol(40)和diderroside(41)]及环烯醚萜类成分[如马钱子苷(42)][38],见图1.4。 图1.4 乌檀属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四)黄酮类 从乌檀属植物中发现的黄酮类成分包括芦丁(43)、山柰酚-3-O-(2,6-α-L-二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4)、山柰酚-3-O-芸香糖苷(45)和橙皮素-7-O-(6′-O-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等(图1.5)。 (五)有机酚酸及其苷类 乌檀属植物中的有机酚酸及其苷类成分相对比较丰富,目前已经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包括3,4,5-三甲氧基苯酚(46)、3,4,5-三甲氧基苯甲酸(47)、2,3-二羟基苯甲酸(48)、2,5-二甲氧基苯甲酸(49)、3,4-二甲氧基肉桂酸(50)、3,4-二羟基肉桂酸乙酯(5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2)、3,4-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3)、3,4,5-tr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54)、kelampayosideA(55)、香草醛(56)、对羟基肉桂酸(57)、对羟基苯甲酸(58)和原儿茶酸(59)等[39,40],见图1.6。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2.7¥42.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海南苗族医药志
¥218.9¥398 -
实用中医单方
¥21.5¥39.8 -
药草云南
¥69.6¥98 -
实用中医成方
¥21.5¥39.8 -
伤寒释疑——胡希恕经方医学契要
¥42.5¥68 -
贵州中草药资源图典.第五卷
¥187.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