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华严学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96024
- 条形码:9787520196024 ; 978-7-5201-960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华严学概论 本书特色
觉深,中国佛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华严学,从事华严学教学已18年。于2011年开始编写书稿,2016年完成后开始付诸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书稿进行了完善。
华严学概论 内容简介
《华严学概论》主要是对华严宗(学)进行概论性介绍。书中按历史、人物、典籍、思想的分类,将整篇教材分为四个篇幅:由历史,明华严学之来处;由人物,知华严学之传承;由典籍,解华严学之所依;由思想,达华严学之旨趣。从而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华严宗及华严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并熟悉华严宗祖师人物及与华严宗发展密切相关人物的生平、思想;了解并熟悉华严宗所依典籍及相关华严著作内容;了解并掌握华严宗主要教理及教义。
华严学概论 目录
**篇 华严宗及华严学之历史轨迹
**章 西域早期华严学的研习弘扬
**节 《华严经》的出现与面世
第二节 《华严经》的流传与弘扬
第二章 中国早期华严学的发展状态
**节 《华严经》单行经本的译传
第二节 晋译《华严经》的翻译流传
第三节 《十地经论》译传与地论宗
第三章 从华严经学至华严宗学进程
**节 华严经学的研习与弘扬
第二节 华严宗判教体系之初现
第三节 华严宗体系的逐渐完善
第四节 唐时《华严经》的传译
第五节 华严宗之祖师说的建立
第六节 华严宗之外的华严学说
第四章 华严宗思想体系定型与禅化
**节 华严宗思想体系定型
第二节 禅教一致理念的提出
第三节 华严学与禅宗的融合
第五章 华严学在宋元明清时的发展
**节 宋代华严学的复兴与弘传
第二节 元代华严学的传播与弘扬
第三节 明代华严学的弘扬与禅化
第四节 清代华严学的传承与弘扬
第六章 近现代华严学的研习与弘扬
**节 民国时期华严弘扬状况
第二节 当代华严学术研究方向
第二篇 华严宗祖师及相关人物介绍
第七章 三部《华严经》传译者
**节 六十《华严》的传译者
第二节 八十《华严》的传译者
第三节 四十《华严》的传译者
第八章 华严五祖生平思想事迹
**节 华严宗初祖杜顺
第二节 华严宗二祖智俨
第三节 华严宗三祖法藏
第四节 华严宗四祖澄观
第五节 华严宗五祖宗密
第九章 祖师谱系之外华严名家
**节 地论宗的创立传承者
第二节 教外华严学的李通玄
第三节 背师立说的慧苑
第四节 留学汉地的义湘
第十章 宋代至清代的华严学者
**节 子璿与净源
第二节 省常与义和
第三节 文才与普瑞
第四节 善学与大同
第五节 续法与通理
第三篇 华严宗所依典籍及华严论著
第十一章 华严宗依据的主要经论
**节 六十《华严》主体结构内容
第二节 八十《华严》主体结构内容
第三节 四十《华严》主体结构内容
第四节 《十地经论》主体结构内容
第五节 《起信论》的主体结构内容
第十二章 阐释《华严经》的注疏
**节 六十《华严》的注疏
第二节 八十《华严》的注疏
第三节 四十《华严》的注疏
第十三章 华严宗思想方面的论著
**节 概括经文主要内容的著作
第二节 譬喻说明华严思想的著作
第三节 侧重某些方面理论的著作
第四节 综说华严思想方面的著作
第十四章 华严类其他的历代著作
**节 有关传记方面的著作
第二节 华严观法方面的著作
第三节 释解祖师著作的论著
第四节 修行实践方面的著作
第四篇 华严宗教理教义及主要思想
第十五章 华严宗判教思想体系
**节 华严三时判教说
第二节 华严五教判教说
第三节 华严十宗判教说
第十六章 华严一乘十玄门思想
**节 十玄门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十玄门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十玄门思想之简述
第十七章 华严一乘之思想理论
**节 华严建立一乘教之缘由
第二节 华严家所立一乘教名义
第三节 华严一乘与三乘之差别
第十八章 华藏世界之体系解说
**节 华藏世界之成就因缘
第二节 华藏世界之结构组成
第三节 华藏世界海庄严形相
第十九章 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
**节 法界缘起说的提出
第二节 法界缘起思想简述
第三节 四大缘起说之比较
参考文献
华严学概论 作者简介
前言自中国佛学院华严研究生毕业后,本人承担佛学院本科华严学的授课,已十八载。这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华严学初入门者,通过一种什么方式,可以使之渐次了解华严学。并依此为基,学习研究华严,乃至深入研究修习华严学法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关华严学的概论性方面的著作较少。现今出版的有关华严学方面的著作,或有偏重于华严宗(学)历史和思想发展轨迹方面的,或有偏重于华严思想某些专题的,而全面介绍华严学历史、人物、典籍、思想理论等方面内容的著作却较少。2011年3月,中国佛学院“院务会议”要求,各专宗佛学教师,要对佛学院四年制本科班各专宗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材编写重新做出规划,要逐步完成四年制本科班各年级的教材编写工作。根据“院务会议”决定和“教学大纲”要求,本科一年级的华严学课程,需讲授有关华严宗方面概论性的知识。在几番思考后,将本科一年级华严学教材题名为《华严学概论》。“华严学”一词,其所包含范围极广。若总括而论,则包含以《华严经》为基础,而引申的一切相关华严学科;若分而论之,则包含有:华严史学、华严经学、华严论学、华严人物学、华严哲学、华严宗学、华严教义学等。而教材《华严学概论》,则主要以华严宗学为主干,对华严学相关的历史、人物、典籍、论著、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论性的介绍。2011年3月始,本人即着手《华严学概论》的编写,先确定教材编写方案,再完善教材编写大纲。对《华严学概论》初稿的撰写,前后几易其稿,不敢仓促完成。至2016年下半学期,学院安排对本科一年级讲授华严学概论课程,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对《华严学概论》文稿进行完善,才将初稿撰写完成。《华严学概论》的编写,主要是对华严宗(学)进行概论性介绍。其主要对象,是华严学初入门者,是为佛学院本科班一年级华严学课程所设置。其主要目的:希望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华严宗(学)有个系统性的认知。了解并掌握华严宗及华严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并熟悉华严宗祖师人物及与华严宗发展密切相关人物的生平、思想;了解并熟悉华严宗所依典籍及相关华严著作内容;了解并掌握华严宗主要教理及教义。希望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以此为基础,更加深入对华严宗教理教义的研习探索,为进一步对华严宗(学)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在对《华严学概论》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时,按历史、人物、典籍、思想的分类,将整篇教材分为四个篇幅:由历史,明华严学之来处;由人物,知华严学之传承;由典籍,解华严学之所依;由思想,达华严学之旨趣。此四部分,或有内容重叠之处,或有内容交叉之处,依其叙说重点不同,其所阐述亦有详略不同。第一部分,历史。即是有关华严宗及华严学之历史轨迹。围绕华严宗这一主干,对华严学在西域及汉地的发展情况做一个概论性的介绍。其中包括六方面内容。一、西域早期华严学的研习弘扬。有关西域早期华严学的资料并不是太多,依诸多传记所记载,皆谓《华严经》的出现,是在如来寂灭数百年后方才面世。其中最有名的说法,即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得下部《华严经》传之于世。那么,西域早期华严学的研习弘扬,也即是从龙树菩萨开始。而龙树有关华严学方面的著作,现仅存《十住毗婆沙论》,且是残本,只有“十地品”中“初地”“二地”的相关注释。虽传说其著有《大不思议论》,惜此本未传。在龙树菩萨之后,有世亲菩萨,亦注释“十地品”,成《十地经论》,此论后流传汉地,影响颇大。二、中国早期华严学的发展状态。有关中国早期华严学,其时间的界定,是指华严学传入此土后,至华严宗成立之前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华严学的发展状态,亦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1.最初传入此土的华严类经典(支流别品),以及此类经典的研习弘扬;2.晋译《华严》的传入、翻译、流传;3.《十地经论》的翻译、流传,以及地论学派的成立分流。这三个时间段有交叉重叠,在晋译《华严经》译传后,亦有华严类经典(支流别品)传入此土;在《十地经论》传译、地论学派成立时,亦有不少华严学者专注于整部《华严经》的注释、讲说、修习。三、从华严经学至华严宗学进程。这一段的叙述,主要围绕华严宗的成立以及其思想体系的完善而展开。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晋译《华严》翻译之后,华严宗成立之前,华严学者对《华严经》的研习弘扬。2.华严宗体系的逐渐完善,这涉及三个问题:(1)华严思想体系的逐渐完善,如十玄思想、法界缘起思想、判教思想体系等;(2)华严传承体系的逐步确立,从宗密的三祖说,到净源的五祖说,华严祖师传承谱系得以确立;(3)华严宗所依经典的完善,从最初唯六十《华严》的流通,到八十《华严》的译出,华严宗所依经典逐步完整。再后来,四十《华严》的译出,对前两部经典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补益。当然,从华严经学至华严宗学进程这一段时期,并非唯有华严宗传承这一思想体系。在华严宗祖师谱系传承之外,还有许多华严学者,如慧苑、李通玄、吉藏等,他们先后也都提出了华严学方面一些思想理论。四、华严宗思想体系定型与禅化。从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五祖宗密这一华严宗祖师谱系的确立,不仅标示着华严宗宗派的成立,也标示着华严宗这一思想体系的完善定型。从华严宗思想体系的定型,到后来华严宗的传承发展,乃至后来华严思想的禅化,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1.华严宗思想体系的完善。从初祖杜顺、二祖智俨到三祖法藏,这一时间段是华严宗思想体系完善时期。这一时期,十门释经、十玄思想、六相圆融思想、华严判教思想等,都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2.华严宗思想体系的定型。从三祖法藏至四祖澄观,这一时间段是华严宗思想定型时期。这一时期,有三祖法藏弟子慧苑对其师法藏的十玄思想和五教判并不认同,提出了两重十玄和四教判。后四祖澄观对慧苑所提出的说法大加批斥,继承法藏学说,以为正统。澄观法师还提出了新古十玄的主张,认为智俨所立十玄为古十玄,而其所承法藏《华严经探玄记》(下简称为《探玄记》)中十玄为新十玄,认为新十玄有次第故。另外,澄观法师还依据杜顺《华严法界观门》中所立三观,确立“四法界”说。至此,华严宗思想体系接近定型。3.华严宗思想体系的禅化,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华严宗思想在禅化方面的发展。从四祖澄观开始,即提出了“诸宗融合”的思想理念。到五祖宗密,更提出了“禅教一致”的思想理念。四祖澄观提出“诸宗融合”与其广泛参学有关,其曾先后参访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及禅门南北二宗诸位大德。而五祖宗密更以先入禅宗,后学华严,其不仅是华严宗祖师,更兼具禅宗传承。(2)华严宗思想在禅门方面的运用。在会昌法难后,华严宗思想沉寂,而与此同时,禅宗与各教派思想交渗融合,华严宗思想亦为诸多禅师所容纳吸收,在唐末和五代的禅法弘扬中,多见禅师对于华严思想的运用和发挥,尤其是对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等思想的阐发。五、华严学在宋元明清时的发展。华严宗在隋唐时期,经历了兴起、鼎盛、禅化、沉寂等阶段。初唐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华严宗或华严学的弘传,或宗承祖说,或兼弘并蓄,各具特色。按照朝代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时间段:1.宋代华严学的复兴与弘传。由于会昌法难,华严宗思想沉寂,许多著作散佚,至宋神宗时期,有高丽义天来华,带来许多华严典籍。先后有慧因寺净源和义和等,对华严宗典籍进行整理,并推动华严宗典籍的入藏工作。同时,净源还在过往忏法的基础上,完成了华严礼忏仪轨的创建。2.元代华严学的传播与弘扬。由于元世祖对藏传佛教的重视,藏传佛教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尊崇。而忽必烈时期,确定了崇奉喇嘛教和尊教抑禅两大政策,天台、华严和唯识等三派,受到当时教僧的普遍重视。这一时期的华严学僧,不是全都主修华严,具有多种类型:或有诸教并通弘扬华严者,或有承继祖说宣说教理者,或有宗承华严主修禅观者,或有天台华严融为一体者,或有借用华严论述禅法者,在对经典宣扬和教理研修等方面各有偏重。3.明代华严学的弘扬与禅化。这一时期,华严学者们也不再是以传承华严祖师思想为主,更多的是注重对华严经义的理解,唐朝华严学研究者李通玄的思想也引起一些士大夫的关注。而禅宗诸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华严学说加以运用。明后期较为有名的四大高僧,则继承了宋以来禅教并重、三教合一的主张,对于华严教理教义的运用,也各有偏重。4.清代华严学的传承与弘扬。这一时期的华严学者,除了少数以专弘华严为己任者,许多皆是兼弘华严的,讲解经典者甚少,承继祖说弘扬教理者更少。由于禅宗影响,一些华严学者亦注重贤首传承体系。同时,许多佛教徒很好注重经忏佛事,对修功德得福这一方面很好重视。在清代士大夫群中,有倡导诵持《华严经》成就功德感应的,亦有倡导华严导归极乐世界的,还有以华严圆融思想倡导儒释融合的。六、近现代华严学的研习与弘扬。有关近现代的时间界定,这里包括了从民国与当代两个时间段。民国华严学的弘扬具有独特的时代色彩,这一时期很好重视对华严学人才培养。以月霞为始,办起了众多的华严类大学、学堂。同时,更有华严学者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广播电台宣讲华严经典。在全国各地,成立众多的刻经处,大量印制刊行华严类经典论著。而当代华严学的研习与弘扬,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界,学术界众多的专家学者也加入其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视角,对华严经义和华严宗教理教义进行诠释,或从文献学与历史学方面进行研究,或从宗教与比较宗教学方面进行研究,或专注于华严教主及华严诸祖生平研究,或从文学方面对华严宗进行探讨,或从教育学方面进行研究,缤彩纷呈,构筑了华严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二部分,人物。即是对华严宗祖师及相关人物做一个概论性的介绍。在本教材中,将有关华严类人物分为四大类别。一、华严经典译传者,即三部《华严经》的主要翻译者及辅助者。华严宗的成立,其所依据的经典即是《华严经》。而《华严经》的翻译,前后计有三部,即: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又名晋译《华严》,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完本《华严经》;八十《华严》又名唐译《华严》,是现今汉地《华严经》最完整之版本;四十《华严》又名《贞元经》,乃是新旧两译《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之别译。这三部《华严经》的传译时间前后不同,诸多大德都为此经的传译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章中,即对在《华严经》的译传中,有关取经、译经、助译及檀越等人物进行介绍。二、祖师谱系内人物,即华严宗五位祖师。华严五位祖师中,初祖杜顺与二祖智俨、二祖智俨与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与五祖宗密等三对,有明确的师、弟关系。二祖智俨从学于初祖杜顺,在其《华严一乘十玄门》中,其撰号明确有“承杜顺和尚说”等语;三祖法藏从学于二祖智俨,依《法藏和尚传》中说,法藏于中夜时分见有神光照耀庭院,于第二天前往云华寺智俨处顶礼膜拜请教。数番问答“皆出乎意表”。四祖澄观与五祖宗密之间,数番书信往来,确认了两者之间的师、弟关系。而三祖法藏与四祖澄观之间,并非师、弟关系,法藏之卒年与澄观之生年,相差近30年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近是华严宗思想体系的传承。澄观的《华严经疏》《华严经疏钞》,其思想接近承继于法藏的《探玄记》,在承继的同时,亦有所扩展。另外,依据杜顺《华严法界观门》建立四法界说。澄观的华严思想与杜顺、智俨、法藏等祖师相较,接近是一脉相承。本教材中,在对华严五位祖师进行介绍时,主要是对他们的生平、思想、著作等方面进行概论性的叙述。三、祖师谱系外人物,即与华严宗五位祖师同一时期的华严学名家。在中国华严宗成立前后,在中国华严宗祖师谱系这一思想体系之外,同时期还有许多专注于华严学研修的学者,如华严宗成立之前的地论宗(地论学派)学者、与三祖法藏同时期的李通玄长者、与三祖法藏同为智俨弟子的高丽义湘、三祖法藏上首弟子(未能列入祖师谱系)的慧苑等。地论宗(地论学派)在中国早期华严学的研究发挥了很好重要的作用,如地论南道派慧光法师一系,传承不绝,华严宗二祖智俨初到至相寺时,即曾从地论南道派学者智正学习华严。李通玄于中年后方从事佛教典籍的研究,但他在智俨、法藏一系以外,别树一帜,以易学释解佛经。其所著作的《新华严经论》《华严决疑论》等对后世影响颇大,得到了许多华严学者的推崇。而他在菩萨信仰方面,则提出了华严三圣一体的崇拜对象格局。高丽义湘与三祖法藏同为二祖智俨弟子,后回国后亦与法藏往来书信不断,交流修学所得,其在高丽大力弘扬华严学说,被后人称为海东华严宗初祖。慧苑作为三祖法藏的上首弟子,未能列入华严祖师谱系,其原因莫不过是其所主张的两重十玄和判教理论,不同于三祖法藏的主张,为四祖澄观所批斥。虽如此,其承继三祖法藏所著的《刊定记》同样也是学习理解《华严经》文义的一部很好不错的参考资料。本教材中,在对华严祖师谱系外人物进行介绍时,亦是对他们的生平、思想、著作等方面进行概论性的叙述。四、历代华严学者,即自唐之后,宋元明清时,有代表性的华严学者。自唐之后,历朝历代,华严宗学的研习弘扬,或沉寂,或复兴。宋元明清时,时有华严学者或中兴祖说,或诸教并弘。本教材中,选取在各个朝代中有代表性、或较具特色的华严学者,对他们的生平思想进行介绍。1.子璿,华严宗中兴之先导者;2.净源,提出华严宗传承体系者;3.省常,依“净行品”结社,宣扬净土法门者;4.义和,提倡华严圆融念佛法门者;5.文才,以华严学解释《肇论》者;6.普瑞,注重华严忏法行持仪轨者;7.善学,主张不可专守一门,倡天台与华严融合者;8.大同,主张万法本乎一心,倡华严与禅法无分别者;9.续法,注重华严科判、教观、断证者;10.通理,讲经三十余会,造就新学不可胜计者。第三部分,典籍。即是对华严宗所依经论以及华严类相关著作,进行分类介绍。本教材中,将华严典籍分为四类。一、所依经论类,即指华严宗成立所依据的主要经论。《华严经》是华严宗成立所依据的根本经典,在三部《华严经》中,二祖智俨华严思想,所依据的经典是六十《华严》,其时八十《华严》未出;三祖法藏华严思想,基本依据六十《华严》,后期有参与八十《华严》的译场。据传记中说,其曾为八十《华严》作疏,但未尽其功;四祖澄观的著作中,多是对八十《华严》的阐述,亦有对新旧《华严》的对照。另外,澄观法师还参加了四十《华严》的译场,亦有四十《华严》的疏注流传于世。在三部《华严经》之外,地论学派与其所依论著《十地经论》对华严宗的思想体系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法藏依《十地经论》所说而提出“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的思想理念(见《华严五教章》卷一)。同时,《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宗判教体系中占据着很好重要的位置,《大乘起信论》中的如来藏思想,在法藏华严五教中,位列大乘终教。在法藏法师对大乘终教思想进行阐述时,大多引用《大乘起信论》文以明证。本教材中,分别对三部《华严经》以及《十地经论》、《大乘起信论》从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概论性介绍。二、注疏释解类,即指分别阐释三部《华严经》的注疏。《华严经》汉译本计有三部,这三部《华严经》皆有华严祖师为其注疏作释。六十《华严》的注疏,有二祖智俨著《搜玄记》十卷、三祖法藏著《探玄记》二十卷;八十《华严》注疏,有四祖澄观著《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经疏钞》九十卷;四十《华严》的注疏,有四祖澄观著《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五祖宗密著《行愿品疏钞》六卷。在华严祖师的这些注疏外,八十《华严》的注疏,还有慧苑著《刊定记》二十卷、李通玄所著《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决疑论》四卷。这些注疏,在本教材中都作了概论性的介绍,以便学生们在研读《华严经》时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资料。三、思想教义类,即指华严宗祖师阐发华严思想教义类著作。凡宗派之创建,必有其专享的思想传承体系。有关华严宗祖师华严思想方面的著作,在本教材中,将之分为四个类别:1.概括经文类。华严一部大经,经义浩繁,难以具明。历代祖师大德,或其义,提纲挈领(如法藏著《华严经文义纲目》);或梳理经文,科以目录(如澄观著《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或依据经文,录其纲要(如永光录《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若学人于阅经时,能参阅诸祖及诸大德所著,当能入其门、会其义。2.譬喻明义类。华严一乘缘起无碍法界,其义难思,其理难解。华严宗祖师常以举例、譬喻等方法,明此一乘教中相即相入、主伴圆融之理。如法藏《金师子章》中,以金狮子为喻,宣说法界之构照,明华严之教观;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中,以一尘为例,论述法界缘起,总结华严奥旨;续法《法界宗镜灯章》中,以镜灯为喻,彰显华严三时、五教、十玄等义。3.侧重显义类。在华严宗祖师的著作中,有一部分著作专门侧重论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华严思想。如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立十重玄门,明事事无碍法界之境;澄观《三圣圆融观门》中,明毗卢佛与文殊、普贤二菩萨,三圣融为一体而无障碍之义;宗密《原人论》中,讨论人类本原,统合佛教内外之说。4.综合论议类。在华严宗祖师著作中,有一部分著作没有侧重于华严思想的某一方面,而是综合论述华严宗整体思想。如智俨《华严五十要问答》中,论说华严五十三种要义;法藏《华严经旨归》中,从10个方面,论述《华严经》大纲要义;续法《贤首五教仪》中,明华严家之三时、五教、六宗、三观等思想教义。四、历代著作类,包括华严宗祖师的一些其他著作,以及历代大德有关华严类的重要著作。华严宗祖师的著作在前三类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著作。历代华严学者,也有许多有关华严类的重要著作。在教材中,将这些著作又大分为四类:1.传记类,这些著作或记载华严宗祖师生平思想,或记载历代华严学者传译、讲解、读诵《华严经》时所获感应事迹。如《法藏和尚传》《华严经传记》《法界宗五祖略记》等。2.观法类,华严观法内容方面,大多散见于华严诸祖的著作中,集录成册的并不多,如十重唯识观、十玄无碍观、华藏世界海观、六相圆融观等。现行流通的观法类的著作有:杜顺《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法藏《妄尽还源观》等。3.注释类,是指历代华严学者对华严宗祖师著作进行注释整理。如法藏《金师子章》、《华严五教章》、《华严经旨归》以及宗密的《原人论》等,都有后人为之注释。其中法藏的《金师子章》先后有净源和承迁为之注释,法藏的《华严经旨归》则有高丽均如为之注释,宗密的《原人论》亦有元代圆觉作“科”一卷、“解”三卷。4.忏法类,最早纯粹的华严类忏法仪轨,是宋代净源的《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净源的华严类忏法,是在五祖宗密的圆觉类忏法仪轨的基础上仿制而成。此后,亦有普瑞补注的《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流传。前者,仅一卷,简便易行;后者,有42卷,适于大型法会。另外,本教材中,亦列出宗密与净源的非纯粹华严类忏法仪轨,做简要介绍,以便学生参考。第四部分,思想。即是对华严宗教理教义及主要思想理论,作概论性的阐述。本教材中,所阐述的华严思想教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判教思想,即华严宗祖师对于如来一代时教的判别分类。在华严宗祖师的判教思想理论中,对于如来一代时教的判别分类,主要有三种不同角度的判教方法:1.从时间上,乃是依据如来说法时间而进行判别分类,是为三时教。即以“别三时”(日出先照时、日升转照时、日没还照时)和“通三时”(惟约一念时等十说)两种“三时说”来判摄如来一代时教。2.从教理上,乃是依如来所说教法之浅深不同而进行判别分类,是为华严五教。即将如来所说一代时教,从浅至深分为小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等五教。3.从宗奉上,乃是将后人所宗奉之教法,从浅至深分为十宗,即: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等。在教材中,对此上三类判教方法,皆分别从所判教的建立、理论、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概论性介绍。二、十玄思想,即对华严一乘十玄门思想进行阐述介绍。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是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乃是明示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若能了达此义,则可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本教材中,对十玄思想的讨论,包含思想提出、思想发展、思想概述等三个方面:1.思想提出,包括十玄名目出现和十玄思想起源两个方面。其中引用了四祖澄观的观点,谓十玄思想肇始于杜顺的《华严法界法门》。2.思想发展,华严宗的几位祖师,在传承十玄思想体系的同时,对十玄思想论述角度,亦有所变化。二祖智俨在对十玄门对行表述时,谓十玄是从喻、缘、相、世、行、理等十个角度而说法界中事事无碍之理;三祖法藏承继智俨十玄思想,但在不同的著作中,对十玄门的名目和次第,表述亦有些微不同;四祖澄观承继法藏《探玄记》中所说,谓此中所列十玄有次第故,称之为新十玄。同时,澄观将智俨所立十玄称为古十玄,自此,十玄门也就有了新古十玄之说。3.思想概述,十玄门者,亦可称为十玄观门,乃是晋入华严一乘无碍法界之观门。十玄为能观,十对体事为所观。在概述中,先列“教义”“理事”等十对体事,表法界万法,以为所依事法,并一一作释;后彰显十玄,为能依观门。此十玄者,有新古之分。在教材中,将新十玄与古十玄名目一一对照,存同取异,一一玄门,皆作概论性阐述介绍。三、一乘思想,即是对华严宗祖师所主张的“三乘教外别有一乘”的“一乘思想”进行剖析。华严祖师认为:《华严经》中所明,乃是如来于自性海中所流的别教一乘法门,此法门是一切教法之根本。本教材中,对一乘思想的讨论,包含建立缘由、思想名义、与三乘别等三个方面:1.建立缘由,别教一乘是华严宗人对《华严经》思想的定位,华严诸祖强调“三乘教外别有一乘,一乘教不同于三乘教”“三乘人所修是出世法,一乘人所修是出出世法”。2.思想名义,华严家主张,别教一乘是诸教之根本,是称法本教,是如来自性本怀所流露;余一切三乘等教是逐机末教,是如来依于根本一乘,随应众生根机而方便说。三乘不离一乘,若统合三乘教与一乘教,可说有五重一乘,但有浅深次第不同。3.与三乘别,别教一乘乃是如来为诸大菩萨所说,非三乘人能闻、能修。一乘教不同于三乘教。在教法上,一乘教与三乘教有“说经时”“说经处”“闻法众”“所说法”等诸多差别不同。四、华藏体系,是华严家之世界观,即依《华严经》中所说,分别对华藏世界的结构、形相进行介绍。华藏世界,或说华藏世界海、华藏庄严世界海,是《华严经》对宇宙法界的具体阐述。本教材中,对华藏世界的讨论,包含成就因缘、结构框架、庄严形相等三个方面:1.成就因缘,依据《华严经》所说,诸世界海之成就因缘,有“如来神力”“众生行业”“菩萨成就”等十种因缘,而华藏世界之成就,乃是毗卢遮那如来于往昔修菩萨行时,恭敬供养微尘数如来,净修世界海微尘数菩萨行而成。2.结构框架,依据《华严经》中所说,此华藏世界海之东南西北,四维十方,各有过世界海微尘数之世界海。而此华藏世界,从下至上,次第由风轮、香水海、大莲华、华藏庄严世界海、佛刹微尘数香水海、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等所组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周匝是金刚轮山,内有佛刹微尘数香水海遍布其中,最中央香水海上,有大莲华。大莲华上,有世界种。世界种上,有佛刹微尘数世界,从下向上,娑婆世界位于第十三重。3.庄严形相,依经中所说,此华藏世界海中,有种种妙宝铺地,种种庄严,种种严饰,间列其中,不可计数;又此华藏世界海中,有不可说不可尽佛刹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所依体性,种类形相,各各差别不同。五、法界缘起,法界缘起学说为华严宗所主张的缘起观,不同于其他宗派所主张,是华严宗基于《华严经》义旨而建立的华严一乘法界缘起思想。本教材中,对法界缘起的讨论,包含思想提出、思想内涵、四大缘起比较等三个方面:1.法界缘起思想的提出,初祖杜顺提出了“法界缘起,惑者难阶”;二祖智俨提出“一乘缘起不同于三乘缘起”“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三祖法藏提出“法界缘起,自在无穷”“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是故“随缘约因辨教义”,即依普贤圆因明一乘缘起法门义。2.法界缘起的思想内涵,对于法界缘起思想的解说,在华严诸祖的著作中处处可见。法藏在《探玄记》中有对法界名义、所入法界、法界分类的讨论;在《华严五教章》和《金师子章》中,分别以“十玄门”和“六相圆融”义明法界诸法之事事无碍法界之境;澄观《华严法界玄镜》建立四法界说,明法界诸法相即相入,事事无碍无尽缘起之理。依华严宗观点,一乘法界缘起有别于其他宗派的缘起论,是“本来究竟,离于修造”,是依自体本具之性德而生起,是性起之缘起。缘起不离性起,性起是体,缘起是用。法界万法,虽森然差别,然体用不二,性相不二。法法相即相入,无碍溶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为法界缘起。3.四大缘起的差别比较,法界缘起与业感缘起、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合称四大缘起。华严五教中,除顿教外(由离言故),余四教分别与四大缘起相对应。业感缘起对应小乘教,赖耶缘起对应大乘始教,如来藏缘起对应大乘终教,法界缘起对应华严一乘教。前三大缘起,皆依法相之生灭而论缘起,而一乘法界缘起,不依法相说,而依法性起用而论。法界万法,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微细相容,主伴无尽,是为法界缘起。在教材《华严学概论》主体内容完成后,在其后数次本科班课程的讲授之时,亦有不断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更新补漏。当然,由于本教材的定位是“概论”,所以在许多地方也都只是概论性介绍,而没有进行详细讨论。2018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在福建举办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以“加强佛教院校教材编写工作”为主题,讨论并审议《全国佛教院校佛教专业课教材编写方案》,对佛教校院佛教专业课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编写方案”的要求,在教材《华严学概论》主体内容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材《华严学概论》初稿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本章导读”“思考与练习题”等内容,完成了教材《华严学概论》有关“参考文献”的整理工作。在教材《华严学概论》初稿完善的过程中,董群教授、王颂教授、能进法师等对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获益良多,不胜感激。限于个人水平有限,其中疏漏难免,敬请指正,谢谢!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6.5¥35 -
快乐手相
¥9.9¥28 -
圣经和希腊主义的双重视野:奥利金其人及神学思想
¥11.2¥24 -
人间佛学画卷
¥7.4¥12.6 -
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代表作:千面英雄
¥37¥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