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海省志:自然环境志

青海省志:自然环境志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29cm 页数: 335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04.4(7.3折) 定价  ¥2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青海省志:自然环境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973841
  • 条形码:9787502973841 ; 978-7-5029-738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海省志:自然环境志 内容简介

本志书以辑录已有自然环境的研究资料为主,寓观点与实录之中,并对部分自然环境要素的记述上溯至事物发端。本志书涉及内容广泛,以宏观视角重点记述地质、矿产、地貌、河流、湖泊、气候、土壤、生物、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详尽记述了青海省的自然环境诸要素,记述全面而又具有整体性,同时突出青海关注生态环境的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自然特色。此外,还参考和补遗考订了大量对全省自然环境具有典型意义、重要存史价值的研究论文、著作、调研报告等成果,力求准确精当,是一部全面记述青海省自然环境的志书。

青海省志:自然环境志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章 地质
**节 地层和岩石
一、地层发育及分布
二、岩浆岩
三、新发现地层、岩石
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质构造
二、主要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第三节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一、前震旦纪阶段
二、震旦纪-早寒武世阶段
三、中寒武世-中志留世阶段
四、晚志留世-早石炭世阶段
五、晚石炭世-中侏罗世阶段
六、中侏罗世-新生代时期
第二章 矿产与地质遗迹
**节 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规律
二、主要矿产资源
第二节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
一、地质遗迹概述
二、地质公园建设
第三章 地貌
**节 地貌发育过程及其格局
一、地貌发展概述
二、地貌格局与特征
第二节 地貌类型
一、构造地貌
二、外营力地貌
三、高原特殊地貌类型
第三节 主要地貌单元
一、山系
二、盆地
三、河谷
第四节 地貌分区
一、阿尔金-祁连高山山原大区
二、柴达木-河湟中海拔盆地大区
三、青南高原大区
第四章 河流
**节 河流概况
第二节 主要河流水系
一、黄河水系
二、长江水系
三、澜沧江水系
四、柴达木水系
五、青海湖水系
六、祁连山水系
第三节 河流保护与治理
一、湟水流域污染治理
二、饮水护源保护工程
三、重点流域和水库水环境保护
第五章 湖泊
**节 湖泊概述
第二节 三江源区湖泊群
一、长江源区
二、黄河源区
三、澜沧江源区
第三节 可可西里湖泊群
一、盐湖与咸水湖
二、半咸水湖
三、淡水湖
第四节 柴达木盆地湖泊群
一、盐湖
二、咸水湖
三、淡水湖
第五节 青海湖盆地湖泊群
一、青海湖
二、尕海
三、哈拉湖
第六节 河湟谷地人工湖库群
一、黄河干流湖库群
二、湟水流域湖库群
第六章 气候
**节 气候特征和形成因素
一、气候总体特征
二、气候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 主要的气候要素
一、光照
二、气温
三、降水
四、风
五、蒸发量和湿度
六、气压和含氧量
第三节 气候区划
一、区划指标
二、气候分区概述
第四节 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
一、气温变暖趋势明显
二、降水存在增加趋势,但增幅不明显
三、相对湿度总体略微减少
四、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
五、蒸发皿蒸发量呈明显减少趋势
第七章 土壤
**节 土壤类型及特征
一、土壤类型
二、土壤特征
三、土壤成土过程
第二节 土壤分区与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区
二、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土壤生态功能、问题与防治
一、主要土壤生态功能
二、面临的土壤生态问题
三、防治与恢复
第八章 生物
**节 植物区系及其分布
一、植物区系
二、植物群落
三、植被分布和分区
第二节 动物分布及其分区
一、青海动物区系
二、高原特有珍稀动物
三、动物分布和分区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利用
一、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动植物资源保护
第九章 生态环境
**节 生态环境概况
一、生态环境概况及变化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功能分区
一、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二、主要的生态功能分区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一、自然保护区概况
二、主要自然保护区
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成效
第十章 自然灾害
**节 自然灾害概况
一、自然灾害概述
二、自然灾害综合特征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时空分布
一、气象灾害
二、水文灾害
三、地质灾害
四、地震灾害
五、生物灾害
第三节 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一、青东干旱、地质灾害区
二、环湖及海南台地干旱、沙漠化灾害区
三、阿尔金山、祁连山地震灾害区
四、柴达木盆地风沙、地震灾害区
五、青南高原雪灾、地震灾害区
第四节 防灾减灾
一、旱涝灾害防御
二、冰雪灾害防御
三、防震抗灾
四、防风固沙
五、生物灾害防治
六、灾害预防监测
七、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资料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