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作者:黄顺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B5 页数: 27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17.6(7.0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297761
  • 条形码:9787030297761 ; 978-7-03-02977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内容简介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历程和科学意义,主要是:1它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2,它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3,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目录

目录
《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序
前言
**篇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历程和重要意义
**章 历史上的科学分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 3
1.1 古代知识分类 3
1.2 近代科学分类 4
1.2.1 近代前期(16?18世纪)——以科学的分门别类研究为主 4
1.2.2 近代后期(18?19世纪)——转向以科学的综合研究为主 6
1.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9
1.3.1 科学认识的范围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知识量以指数律增长 9
1.3.2 科学技术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9
1.3.3 现代科学普遍数学化 11
1.3.4 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11
1.4 现代科学技术分类 12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钱学森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7
2.1 钱体系的基本思想 17
2.1.1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2.1.2 如何看待西方两大哲学思潮——机械唯物论与逻辑实证论 18
2.1.3 如何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19
2.1.4 如何适应科学整体化时期的需要构建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 19
2.2 钱体系的划分依据 20
2.2.1 钱体系的纵向划分 20
2.2.2 钱体系的横向划分 24
2.3 钱体系的探索历程 26
2.3.1 钱学森对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总结 26
2.3.2 钱学森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新学科 27
2.3.3 钱学森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科学进行新的整合 30
参考文献 36
第三章 钱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7
3.1 钱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37
3.1.1 从系统的观点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结构 37
3.1.2 “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四种革命与社会形态的飞跃 39
3.2 钱体系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41
3.2.1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41
3.2.2 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 42
3.2.3 建立科学技术业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44
3.3 钱体系创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方法 46
3.3.1 社会系统工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46
3.3.2 社会工程的主要内容 47
3.3.3 社会工程的科学方法 47
3.3.4 社会工程的基本内容 49
3.3.5 社会工程的科学体系 51
参考文献 52
第二篇 钱体系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方向
第四章 近代科学在分门别类研究中取得巨大的成就 55
4.1 科学发展与哲学发展的关系 55
4.1.1 哲学是科学认识成果的*高概括,因而它反过来指导一切科学研究 55
4.1.2 科学技术认识的新成就推动哲学的发展 55
4.1.3 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 56
4.1.4 近代科学发展初期的观点与方法对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56
4.2 近代科学分门别类的认识过程 57
4.2.1 近代科学初期:强调经验与归纳 57
4.2.2 近代科学后期:强调理性与演绎 59
4.3 近代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60
4.3.1 近代科学初期:经验论与唯理论 60
4.3.2 近代科学后期:机械论与还原论 61
4.4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66
参考文献 70
第五章 钱体系对现代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71
5.1 19世纪人类认识的新进展揭开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序幕 71
5.1.1 19世纪辩证哲学预示了科学的整体化发展 71
5.1.2 19世纪科学的新发现揭开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序幕 71
5.1.3 恩格斯对科学整体化发展的论述 73
5.2 20世纪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标志 75
5.2.1 系统哲学:一般系统论 75
5.2.2 系统工程:综合的技术 77
5.2.3 系统技术:综合的方法 78
5.2.4 系统科学:综合的理论 82
参考文献 86
第六章 钱体系是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87
6.1 系统工程方法是工程技术层次上的综合集成 87
6.1.1 钱学森在系统工程领域中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88
6.1.2 钱学森对传统的工程方法的分析、概括与总结 88
6.1.3 20世纪出现了革新传统工程方法的要求 89
6.1.4 钱学森对系统工程方法的自主创新 89
6.2 开放复杂巨系统方法是基础科学层次上的综合集成 92
6.2.1 从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区分对系统进行分类 93
6.2.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 94
6.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 94
6.3 “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学”是创造学方法论 96
6.3.1 关于创新能力的研究 97
6.3.2 近代自然科学对创新过程的研究 97
6.3.3 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创造学方法论 98
6.3.4 钱学森“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学”的基本思想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七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的重大应用 103
7.1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方法论 103
7.2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解决第五次产业革命的问题 104
7.2.1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社会形态的变革 104
7.2.2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中国的发展 106
7.2.3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信息网络建设 107
7.3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解决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问题 110
7.3.1 创新型国家与知识创新工程 110
7.3.2 知识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知识创新工程的方法 112
参考文献 117
第三篇 钱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第八章 钱体系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 121
8.1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过程的分析与概括 121
8.1.1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认识过程的分析与概括 121
8.1.2 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123
8.1.3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 124
8.2 钱体系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127
8.2.1 制订发展科学技术政策的依据 128
8.2.2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 130
8.2.3 推动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 131
8.2.4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2
参考文献 134
第九章 钱体系与科学整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 135
9.1 从钱体系看科技创新 135
9.2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 136
9.2.1 何谓基础科学研究创新 136
9.2.2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是源头 137
9.2.3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的基本过程 137
9.2.4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是引发科学革命的动力 138
9.3 技术科学研究创新 140
9.3.1 工程控制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140
9.3.2 经典控制理论形成并发展 142
9.3.3 现代控制论的形成与发展 143
9.3.4 大系统控制理论的兴起 144
9.3.5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创新 145
9.4 工程技术研究创新 146
参考文献 149
第十章 钱体系与交叉科学研究方法 150
10.1 从钱体系看交叉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50
10.1.1 交叉科学的兴起 150
10.1.2 交叉科学发展的途径 151
10.1.3 交叉科学方法的发展 151
10.2 “以分化为主,,时期的科学方法 152
10.3 “又分化又综合”时期的科学方法 154
10.3.1 19世纪关于科学研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154
10.3.2 从“以分化为主”转向“又分化又综合”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 155
10.3.3 近代科学史上典型的交叉科学案例 155
10.4 钱体系中的交叉科学研究方法 157
10.4.1 工程技术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 157
10.4.2 技术科学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 160
10.4.3 基础科学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 164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一章 钱体系与地理环境建设的创新性研究 167
11.1 地理环境建设的新问题 167
11.1.1 地理环境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167
11.1.2 地理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69
11.2 地理环境建设的基础产业 171
11.2.1 生态农业是地理环境建设的基础产业 171
11.2.2 创建知识密集型农业 172
11.2.3 知识密集型农业的内容 174
11.2.4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 174
11.3 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建设沙产业与草产业 177
11.3.1 沙产业 177
11.3.2 草产业 178
参考文献 180
第四篇 钱体系开拓的科学新领域
第十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基础科学——系统科学 183
1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 183
12.2 20世纪前期贝特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186
12.2.1 一般系统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86
12.2.2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187
12.2.3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任务 189
12.2.4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内容 189
12.3 20世纪后期系统科学的兴起 190
12.3.1 软科学——管理科学 190
12.3.2 自组织理论——系统的形成演化理论 192
12.3.3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理论 196
12.4 钱学森独*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 199
参考文献 201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的基础科学——思维科学 202
13.1 思维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02
13.1.1 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数理逻辑 202
13.1.2 人工智能的技术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 205
13.1.3 人工智能的工程技术——实验计算机科学 206
13.1.4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别 207
13.2 思维科学体系结构的创建 208
13.2.1 思维科学的范围 208
13.2.2 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 210
13.3 思维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11
13.3.1 逻辑思维的问题 211
13.3.2 形象思维的问题 213
13.3.3 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214
参考文献 217
第十四章 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人体科学 218
14.1 中、西医人体研究的不同道路 218
14.1.1 西医学的人体研究及其哲学思想 218
14.1.2 中医学的人体研究及其哲学思想 220
14.2 人体科学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 222
14.2.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14.2.2 人体科学研究与科学革命 224
14.3 人体科学的范围与体系 225
14.3.1 人体科学研究的范围 225
14.3.2 人体科学的体系 225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节选

**篇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历程和重要意义 **章 历史上的科学分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 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科学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学技术对战争进程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学的发展。1979年,钱学森在《哲学研究》上发表题为《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呼吁开展科学学的研究,标志着科学学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钱学森站在战略科学家的高度,肯定了我国学者提出的观点:“科学学就是把科学技术的研究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来考察,研究和总结其运动变化的规律”①。 钱学森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进一步提出科学学要深入地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活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②,并独具卓见地认为,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技术体系学,它研究的问题是:“科学技术的分门别类,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科体系的发展,演变,新学科的成长和老学科的消亡或重新划分。”③这表明,科学技术体系学的极端重要性,因为:首先科学技术体系学把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体系,100年前恩格斯的科学分类就指出了这个方向;其次,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为此就必须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提高我们组织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 在科学技术体系学中,科学分类是前提,随着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知识不断增加,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分类,从历史上看,科学知识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1.1 古代知识分类 在古代,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古希腊哲学家就是围绕自然万物何以生成、何以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然哲学的思考的。科学的本意是“知识”、“学问”,科学分类就是知识分类。**次进行知识分类尝试的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当时*博学多才的人物,他广泛论及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经济、历史、数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内容。 首先,他从知识包含的目的出发,总结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分工,以观察、行动和创造能力之间的区别为基础,从纵向上把知识划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创制的三大类: 理论知识是纯粹认识活动,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哲学(形而上学)、数学与物理学; 实践知识是关于人类行动的学问,是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等; 创制知识是关于创造的学问,是为了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艺术、讲演等。 其次,他从知识本身出发认为,人类知识领域包括客观的、情感的与理智的三大部分;客观的知识是历史;情感的知识是文学;理智的知识是哲学。因而在横向上将人类的知识划分成三类,即:历史,文学和哲学。 再次,他根据知识的对象,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分类。他把理论知识划分为**哲学(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三大门类;**哲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同运动与质料分离,数学的研究对象不能运动也不能分离存在,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能运动但不能分离存在。他把实践知识分为伦理学和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为进一步把各门科学从统一的知识中划分出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1.2 近代科学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了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验的、分析的研究,自然科学分门别类,学科逐渐分化,近代自然科学前期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分化为主,各门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于是产生了真正意义的科学分类。近代自然科学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1.2.1 近代前期(16~18世纪)——以科学的分门别类研究为主 16世纪初,“随着中等阶级的兴起,天文学、机械学、物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又重新进行起来。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①正是适应时代的需要,科学从此在哲学的怀抱中诞生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1452~1519年)在研究工作中就已经运用实验方法,他主张真正的科学应从实验中产生并以实验为结束。 培根(1561~1626年)进一步把归纳方法和实验方法结合,从此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便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马克思誉培根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①。培根的目的是要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推进科学的发展。他的科学分类一方面是从人的理性能力着手,认为科学是人类的理性活动,它的任务是要在人的理性中创造出一个符合于世界本来面貌的模型。所以,他把人类理性能力的区别作为科学分类的依据,并把这种能力划分为记忆力、想象力和悟性,相应地把科学划分为记忆的科学——历史、想象的科学——诗歌、悟性的科学——哲学。 另一方面培根又认为,科学的源头不仅是人的理性,而且是事物的性质,因此他又进一步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存在和运动;“人的哲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近代科学前期主要是分门别类的研究,在积累了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基础自然科学的分类初步完成,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以牛顿(1642~1727年)和林耐(1707~1778年)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末,*基本的自然科学,如力学、物理学与生物学及数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②。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相对成熟的情况下,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基本上完成。 物理学在牛顿的观点与方法指引下,明确地划分出力学、光学、热学、磁学和电学。 生物学在博物学家林耐的分类中,根据植物的用途或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首先将自然界分成三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在界的下面,依次是纲、目、属、种、变种。实现了分类范畴的统一。对植物界他以种为分类的*小单位,再根据花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分成属,并以雌蕊的数目决定某一植物应归的目,以雄蕊的数目确立应归入的纲,另总括隐花植物为一纲,构成所谓“林氏24纲”。他把动物界分为六个纲,即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 林耐将世界上的所有生物(甚至包括矿物)统一在自己的分类体系之中,建立了经典分类科学。林耐在生物学中的*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构成生物某一物种的名称:**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加词,两者组成一概学名,后面还附有定名人的姓名。林耐的分类法和命名法,使已知的各种生物可以排成一个有规则的系统,结束了过去生物学在分类命名上的混乱现象,这就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恩格斯说:“植物学和动物学由于林耐而达到了一种近似的完成。”① 1.2.2 近代后期(18~19世纪)——转向以科学的综合研究为主 近代自然科学经过两百多年分门别类的研究,在19世纪迅速成长出许多新的部门、新的分支,在科学日益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要把旧的牛顿-林耐学派的整个自然科学作百科全书式的概括的要求,试图把近代科学构建成一个体系。有两个*有天才的人物投身于这个工作,这就是圣西门(未完成)和黑格尔①。 1.圣西门(1760~1825年)的科学分类 圣西门是达兰贝尔的学生,当时*博学的人。圣西门用发展的思想去考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自然界领域中,他根据自然现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把自然现象分成以下几类: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理现象;与此相适应,自然科学划分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在圣西门的科学分类中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人类认识的顺序同自然现象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在人类社会领域中,圣西门同样根据发展的思想,把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类认识进程划分为:神学、形而上学与实证科学。 2.19世纪孔德(1798~1857年)的科学分类 孔德认为,为了达到实证的综合,首先必须进行科学分类。在《实证哲学教程》中他把科学分为六大类: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其中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属于无机的自然领域,生物学与社会学属于有机现象领域,而数学则是人心用来探索自然现象的*有力的工具,是*普遍的科学。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方面,孔德做了大量开拓的工作,他*先提并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试图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的自然科学方法把“社会学”创建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在孔德的科学分类的体系中,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各门科学之间有先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有位置高低(从简单到复杂)。 3.黑格尔(1770~1851年)的科学分类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辩证法大师,他的巨大功绩是**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②不过,黑格尔的所谓发展是绝对观念的发展,是它决定自然界的发展从而也决定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自然哲学》中,黑格尔依据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对自然科学进行如表1-1所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