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作者:樊良树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2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425299
  • 条形码:9787516425299 ; 978-7-5164-2529-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可为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业管理者决策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提供重要参考。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深刻的反思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十四五”规划落实期间,又将有一大批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落成。本书可以为这些工程项目的安全环保评估、新闻信息发布、项目科学介绍、发生舆情的有效沟通、项目的成功落地和带来的经济效益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提供全面、系统、科学、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导。 任何项目的投资和生成都伴有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0?如何确保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本书中的一系列探索和思考,将和您一起共同抵御风险,在前进发展的路上,科学判断决策、安全顺利前行。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内容简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培育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普惠性、排他性特点,是惠泽民生的福祉。《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从五个方面入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大众心理为视角探讨了工程项目的演变趋势、发展脉络及治理机制,站在守护绿水青山的高度,分析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难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是一本既系统又有理论深度的书。作者将多年研究经验汇字成书,以期通过对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研究,为社会尽一份力。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目录

**章 正视环境风险:从“污名”到“正名”

一、信息过程的放大

二、“污名”的演变路径

三、转型社会的焦虑出口

四、 “正名”:从社会责任到正视风险

第二章 公众参与:以共识凝聚前行之力

一、新媒体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媒介

二、信息建构与塑造

三、公众参与信息建构的基本特征

四、在众说纷纭中凝聚共识

第三章 “中国式邻避行动”特征

一、“邻避设施”催生“邻避行动”

二、聚焦地方利益

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加速信息传递

四、为协商“造船搭桥”

五、科普教育化解民众疑虑

第四章 公众参与:以微信为中心的考察

一、社交媒体与公众情绪的相互建构

二、现场即时可视化

三、模糊的公私领域

四、隐匿的“种子信息”

五、因势利导化解难题

第五章 工程项目建设难点及治理机制

一、利益多元与公共协商

二、“反PX 行动”的三种处理模式

三、多管齐下化解“反PX 行动”

四、不同利益主体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发展

附录

一、邻避行动:从对峙到融合

二、以环保回馈化解“邻避思维”

三、雾霾可治,但要有决心

四、公共安全应补安全教育短板

五、环境维权者三种心态及其疏导

六、三条控制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节选

三、多管齐下化解“反PX行动” 伴随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加速,环境维权群体事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居高难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和挑战。 维权意识不是老百姓与生俱来的,是这几年快速增长的,我们必须对这种快速增长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未来,无论环境维权“碰线而不逾线”,还是“超过法律红线”,都对中国的社会治理提出挑战。“反PX 行动”频发使得中国PX建设困难重重,迟滞了中国的PX生产产能。三种“反PX 行动”处理模式刺激其他地区民众放大“攀比”“比较”心态,形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化解PX建设困局,必须根据“反PX行动”形成规律,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夯实环境准入门槛,以小制大,以简御繁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具有事无巨细、包罗万象的全能型政府特征。在一定时期,“高度集中的、政府包管一切的社会治理体制”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政治为管理众人之事。改革开放以来,在绝大多数城镇从业人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政府面对分散的个人,不再面对一个个有着明确单位的“单位人”。这种情况下,大包大揽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弊端。环境维权群体事件,是本应由民众、建设方“坐下来谈”“有话好好说”的利益协商,转为民众向有关部门直接“发声”的抗议。环境维权群体事件发展到一定规模,夹杂多重力量,性质往往发生变化。有关部门只得调动很多资源应急处置。 这样一种将事情“闹大”“拖大”之后再处置的方式将掌握大量资源的有关部门置于社会冲突的前沿地带。每一次处置,耗时费事,带有一定的被动。为了尽快平息事件,有关部门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单位时间处理某一特定事件的治理成本和财政成本高昂。假如地方财政并不宽裕,善后处置费用不菲,这种处理方式将大幅挤压民生方面的支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中国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加剧,涉及民众养老、医疗的民生支出将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严重的老龄化预示经济活力受到影响,税收基础狭窄,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为未来积谷防饥、多做准备,将每一笔钱、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与此同时,也要尽量降低环境污染群体事件的发生频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作者简介

樊良树,华北电力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生态经济》编委。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出版学术专著《霾城——北京PM2.5解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绿水青山新时代》(云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荣获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评审一等奖(2013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2016年)、北京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征文比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华北电力大学优秀班主任(2020年)、首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20年)等荣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