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颠覆教育的人:蒙台梭利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365572
- 条形码:9787515365572 ; 978-7-5153-6557-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颠覆教育的人:蒙台梭利传 本书特色
★ 有一种教育法诞生于贫民窟,却打破了国家、阶层、种族、基因的壁垒,培养出谷歌、亚马逊、维基百科的创始人,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全球精英包括王室和总统家庭的选择。 是谁缔造了这场教育奇迹? 除了伟大的教育家,她还是——意大利di一位女医生、隐瞒儿子身世的单身母亲、魅力非凡的女权主义者、社会改革的明星、政治的宣传工具。 本书是蒙台梭利的权威传记。知晓了她一生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蒙氏教育。 ★ 玛丽亚·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将崭新的蒙氏教育带给了全人类。这种教育法反对受奴役精神裹挟的教育,反对学校里迫使儿童静止不动的课桌,它主张自我掌控是教育的z终目的,它的基本原则是让儿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因为“帮助我自己做”是儿童真实而迫切的愿望。这种教育法培养出来的儿童快乐、积极、独立、自律、高效学习。 蒙台梭利无数次遭遇质疑、打压、嘲讽、背叛,她经受住了考验,因为她始终知道自己是谁——一名真正的革新者。尽管她的道路并非无懈可击,不可否认的是,她依然是塑造了20世纪的伟人之一,功不可没。
颠覆教育的人:蒙台梭利传 内容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z受尊敬、z具影响力及争议的女性之一,集医生、女权主义者、社会改革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本书是她的非常不错传记,记述了这位不屈奋斗的女性、女权先驱和创新教育家的传奇一生。 本书参考了详实的资料,包括蒙台梭利的著作、传记、被遗忘的档案、众多人包括蒙台梭利儿孙的口述,客观、详细而生动地还原了她的成长、生平和思想,介绍了她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在女性的力量和才能不被社会认可的时代,成为意大利di一位从医学院毕业的女性、一名很好而颇富成就的医生;开发了一种让特殊儿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的教学法,随后将其运用至正常儿童的教育之中,建立起一种新型学校——儿童之家,创造了引发优选关注的教育奇迹;后期,蒙台梭利运动风靡美国、欧洲、亚洲,她的思想在全世界的教室中被付诸实践。蒙台梭利在全世界奔走,致力于教学法的丰富、推广与培训,直至去世。 本书呈现了蒙台梭利教学法起源、发展的详尽过程,关于蒙台梭利运动及蒙台梭利本人的褒奖和争议,令读者得以厘清今天人们对蒙氏教育的各种解读,哪些是蒙台梭利思想的真实体现,哪些不过是外界的误解与偏见。 蒙台梭利独特而非凡的人生经历塑造了她极具颠覆性与革新意义的教育观。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将突破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粗浅认知,全面、深刻地理解蒙氏教育及其历史意义。
颠覆教育的人:蒙台梭利传 目录
前言
序言
致谢
引子
**部分 早期斗争
第二部分 儿童之家
第三部分 蒙台梭利教学法与运动
后记
颠覆教育的人:蒙台梭利传 节选
1907年1月6日,**所儿童之家在玛希街58号的公寓里正式成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这一天是主显节,是意大利儿童的重要传统节日。 蒙台梭利描述了孩子们入场时的情景:“他们统一着装,穿着厚重的蓝色粗斜纹布衫。他们吓得不轻,又因为被这种硬质衣物束缚着,手脚无法自由活动。除了自己社区的成员,他们从未见过别的人。为了让他们行动一致,他们被要求手拉着手。**个孩子因为不情愿而被人拉走了,其他孩子也跟着被一起拽走了。所有孩子都哭得很伤心。这引起了那些贵妇的同情,她们表示,希望几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情况会有所改善。” 蒙台梭利应邀发表了演讲。她朗读了主显节的一段弥撒经文。35年后,她在儿童之家的成立纪念日上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但我萌生出一个理想。在它的启发下我很激动,我说事实将证明,我们正在进行的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总有一天,人们会从各地前来观看。媒体说,蒙台梭利博士发表了一篇优美的演讲,但她言过其实了! 正是从那时起,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她自己仍忙于许多其他工作:教学、研究、实践。孩子们被交给这位女负责人照顾,蒙台梭利则在她有空的时候前来——有时一周只来一次——听取情况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她带来了一些教学材料,要求助手把它们提供给孩子们。这些材料的原型是伊塔德和塞根为智障儿童设计的工具,她与畸形矫治学校的孩子们一起工作时对它们进行了改进。“我对老师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施加任何特殊职责。”“我只是想研究孩子们的反应。我要求她不要以任何方式干扰他们,否则我将无法观察他们。”儿童之家还有一些朋友捐赠的玩具,一些纸张和彩笔。*初,仅有的家具是几张粗糙的大桌子,像办公室里用的那种,每张可以坐3个孩子。除此以外还有一张教师的书桌,还有一只巨大的储物柜,晚上可以把玩具和材料锁在里面。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蒙台梭利慢慢注意到某些变化。那些闷闷不乐的、冷漠孤僻的、叛逆的孩子,对教具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他们选择了这些教具,而不是玩具或绘画材料。与那些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智障儿童不同,这些正常孩子立刻开始将木制圆柱体插入木板上的相应孔洞,将立方体从大到小排列来建塔,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嵌入木盘中相同形状的空间。他们更喜欢这些材料,而不是玩偶、球或小货车。不仅如此,一旦参与其中,他们便会坚持一项任务,直到成功使所有物品各就其位,然后继续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在发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专注力的同时,他们在社交方面也开始改变。虽然一开始,他们的饮食、户外活动或运动时间并没有变化,但他们看上去更健康了。“孩子们不再像之前那样胆小和粗野,变得善于交往和沟通。他们与彼此的关系变得不同。他们的个性成长了,表现出非凡的理解力、积极性、活力和自信。他们是幸福的,快乐的。” 有一天,蒙台梭利来到儿童之家,注意到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正专心致志地将一组圆柱体序列放入容器中的适当位置,然后拿出来,混在一起,再重新开始。她不停地重复这个练习,似乎全然沉浸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中,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蒙台梭利开始数她反复取出、放入的次数。 于是,我决定看看她在这项奇怪的工作中有多专注。我要求老师(让)其他孩子唱歌和(走动)。但这丝毫没有干扰到这个正在工作的孩子。然后,我轻轻抬起她坐着的那把(小)椅子,把它放在一张小桌子上。当我抬起椅子时,她抱着她正在使用的物品,将它们放在膝盖上,但随后便继续刚才的任务。从我开始计数起,她重复练习了42次。然后她停下来,像从梦中醒来一样,开心地笑了。她目光炯炯,四处张望。她甚至没有注意到我们做了什么打扰她的事。现在,不知 什么原因,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然而,她究竟完成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除了观察孩子们对新环境的反应,好奇这些反应意味着什么,蒙台梭利也在做一些改变。她会和老师谈论孩子们如何使用材料,当她在那里时,她会亲自观察他们,有时一待便是几个小时,她不断对材料进行细微的调整,以适合正常儿童使用。 她想出了一种教学方法,让助手们(她很快便有了第二名助手,一位女裁缝,受过一些教育,但没有经验,正好可以顺理成章地按照蒙台梭利的方式做事)可以直接照搬。“这是红色,”老师拿起一个有色正方体说道,“这是蓝色。”“给我红色。”“给我蓝色。”即使孩子犹豫了或是选错了,也绝不会受到批评。材料被收起来,直到下次他“做好准备”,即他拿起材料并显示出兴趣时。老师会向孩子示范如何使用材料,按尺寸或颜色排列,区分冷热,感知不同声音,配对和分类,然后让他自己尝试。孩子们由*简单的工作开始,逐渐过渡至更复杂的认知和操作。他们总是能体验到一种自己动手的掌控感。他们工作,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或期待回报,纯粹是因为活动本身的乐趣。 园艺、体操、照料植物和宠物、准备集体午餐并负责分餐都逐渐被纳入一日活动中。教室里呈现出一种安静有序的氛围,每个孩子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做着当下的工作,这让参访者倍感惊讶——他们听说了圣洛伦佐的公寓中正在进行的不寻常的教育实验,纷纷慕名而来。 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自主选择材料来工作,只要他们有兴趣。有人质疑缺乏持续的外部权威会导致纪律涣散,对此,蒙台梭利回答:“在一间教室里,所有儿童都以一种聪明、有序、自主的方式四处走动,没人做出粗野或无礼的举动,在我看来,这间教室确实纪律严明。” 然而,不能把自由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权威”是存在的,只是不必不断强调这种权威,因为儿童没有必要反抗它。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与那些激进自由主义者——譬如她之前的卢梭,或是她之后的夏山学校创始人A. S. 尼尔——所说的截然不同。这种自由,是指在明确的限制下的自由。她毫不客气地定义了这些限制:“那些无用或危险的行为是必须被遏制、禁止的。” 她的学校以儿童为中心,意思是儿童的天性和需求是教学的出发点,但做决定的人是她,不是儿童。对她的背景或个性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像一些评论者那样,认为她提出学校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是指让儿童以任何方式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她逾越了天主教的保守传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确“背叛”了自己的宗教背景,尽管她从来不是*激进的反叛者。但是毕竟,她是一名医生,是以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她*清楚什么对他们有益。正如很多鼓吹自由的演说家一样,她身上有些“专制者”的味道。 在圣洛伦佐儿童之家,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提出关于如何做事的建议,这些建议后来成为全世界每间蒙台梭利教室里通行的“规范”。在职业生涯的这个阶段,她仍是一位实验者,她的思想仍在根据她的经验不断发展。 *初,导师把各种材料分发给孩子们,待他们用完,再收起材料放回原处。 蒙台梭利注意到,孩子们总是跟着导师来到柜子前,她推测孩子是想自己收拾, 从此便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显然,他们喜欢把物品归位,让环境井然有序。他们做过一个整理游戏。导师“失手”掉了一个盒子,里面有大约80张颜色深浅不一的小卡片,孩子们很快便将卡片分类,按正确的顺序整理好,还给了她。 一天早上,导师迟到了一会儿,发现孩子们趁她不在,已经自己去柜子里取出了材料。她指责他们偷东西,叫他们“小贼”,蒙台梭利却不这么看。对于他们的表现,导师的反应是应该让他们今后自己选择教学工具。现在,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以自由挑选喜欢的工具,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她根据他们对哪些工具感兴趣,哪些无人问津,相应地改进她的工具。 这些工具,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教具”,在设计时被赋予了“自我纠错”的功能。通过试错,儿童纠正自己的错误,*后将圆柱体插入正确的插孔,将长棒按正确的长度顺序排列。儿童在完善自己的认知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自主感,一种对环境中的物品的掌控感。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示范如何使用材料,然后让他自己尝试,避免干扰他的努力。事实上,她要隐身幕后,让儿童自己学习。在蒙台梭利的教育观中,“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自己,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样的老师,而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这一原则后来被表述为“一切都是*好的老师”。从目前的心理学认识来看,这似乎遗漏了很多东西——整个认同过程是儿童通过模仿与学习令他们产生积极感受之人而完成的。它似乎完全遗漏了人性的情感维度。正如大多数改革一样,改革目标是为了拨乱反正、矫治流弊,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针对的弊端是对奖惩的依赖。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学习只是为了获得认可,为了被爱,不是因为热爱成就本身。然而,尽管蒙台梭利的理论强调的是儿童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其他发展过程无疑也在同时进行,即使她对后者不感兴趣。 她说:“采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观察得多。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生理发展。为此,我把‘教师’的称谓改为‘导师’。”
颠覆教育的人:蒙台梭利传 作者简介
丽塔·克莱默 在美国中西部出生和长大,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曾在几家出版社担任编辑,后进入新闻业,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公共利益》以及美国国内外的许多其他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译者简介 王雯 蒙氏教育爱好者,熟读蒙台梭利的全部著作,育有七岁女孩,在家庭育儿中坚持实践蒙氏教育,上海蒙特梭利教育进修学院(国内全面、系统进行蒙氏教育培训的机构之一,获美国蒙台梭利学会认证的国际蒙台梭利师资认证培训学院)在训学员,参与了一家蒙氏教育机构的筹建及运营。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13.8¥32.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29.9¥3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19.1¥45 -
钱杨摭拾:钱锺书、杨绛及其他
¥14.5¥39 -
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15.5¥29 -
耙粪者自述
¥13.8¥36.8 -
陈寅恪论稿
¥32.9¥58 -
1873-1898-梁启超传-(增订版)
¥13.2¥35
感谢你曾带给我的美好-泰戈尔经典诗选《园丁集》+《吉檀迦利》-图文美绘.双语典藏
¥13.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