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微生物学(第二版)

包邮 微生物学(第二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67.2(8.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7.2(8.4折)定价  ¥7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生物学(第二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6217
  • 条形码:9787030716217 ; 978-7-03-07162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微生物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微生物学科领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正、更新和适当加深。全书共11章,第二章到第十章围绕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互作、系统分类等5个方面,由微观到宏观、由静态到动态、由孤立到联系,对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阐述,力求信息准确、内容及时更新、行文简洁;同时,在绪论中对微生物的总体特征及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做了概述,在第十一章中对目前的研究焦点一一农业微生物组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本书可供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管理、生产及应用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微生物学(第二版) 目录

目录**章 绪论 1一、微生物的类群及其特点 1二、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简史 4三、微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10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4**节 细菌 14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15二、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17三、细菌的繁殖 33四、细菌的群体特征 34五、细菌的生物膜与群体感应 35第二节 放线菌 37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38二、放线菌的繁殖 40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40第三节 古菌 41一、古菌的特点 41二、古菌的细胞构造与功能 42第四节 蓝细菌 43一、蓝细菌的形态 44二、蓝细菌的细胞构造与特化形式 44第五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45一、支原体 46二、立克次氏体 47三、衣原体 47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50**节 概述 50一、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50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50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与功能 51第二节 酵母菌 53一、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54二、酵母菌的繁殖和生活史 55三、酵母菌的菌落 57四、酵母菌的群体感应 57第三节 霉菌 57一、霉囷的形态与结构 57二、霉菌的繁殖 61三、霉菌的菌落 65第四节 蕈菌 65一、蕈菌的繁殖 66二、蕈菌的用途与栽培现状 66第五节 其他真核微生物 68一、黏囷 68二、卵菌 70三、藻类 71四、原生动物 72五、微型后生动物 74第四章 病毒 76**节 概述 76一、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76二、病毒的宿主范围、培养、分离与纯化 77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78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80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80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87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 90一、病毒的测定 90二、病毒的复制周期 92三、一步生长周期 100第四节 动物病毒 101一、脊椎动物病毒 101二、无脊椎动物病毒 104第五节 植物病毒 106一、植物病毒的形态和分类 106二、植物病毒举例 107第六节 亚病毒 109一、类病毒 110三、朊病毒 114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116**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16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16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117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22一、光能无机自养型 123二、光能有机异养型 123三、化能无机自养型 124四、化能有机异养型 125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25一、单纯扩散 126二、促进扩散 126三、主动运输 127四、基团转位 129五、膜泡运输 131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基 131一、培养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32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134三、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38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141**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141一、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142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一发酵与呼吸 146三、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155第二节 微生物中几个特殊的合成代谢 161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61二、生物固氮 164三、肽聚糖的合成与细菌细胞壁的扩增 168四、回补途径 170第三节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172一、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172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类型 172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173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176**节 微生物纯培养体的获得与测定方法 176一、获得纯培养体的方法 176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178第二节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181一、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181二、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184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186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87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190一、温度 190二、水分 192三、氧气 193四、pH 194五、辐射 195第四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195一、基本概念 195二、物理因素的控制 196三、化学因素的控制 198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203**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203一、原核微生物一大肠杆菌的基因组 205二、真核微生物一酿酒酵母的基因组 207三、古菌一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 208四、泛基因组 209五、宏基因组与宏基因组学 210第二节 质粒与转座因子 212一、质粒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212二、质粒的主要类型 213三、质粒的不亲和性 215四、转座因子的主要类型和分子结构 216五、转座因子的遗传学效应及应用 217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修复 218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离 219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221三、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224四、DNA损伤修复 229五、表型延迟 231第四节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31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32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39第五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240一、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241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242三、CRISPR与基因编辑 243四、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前景 245第六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247一、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247二、菌种的保藏 250三、菌种保藏机构 252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254**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254一、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概念 254二、土壤和岩层中的微生物 256三、水体中的微生物 258四、空气中的微生物 259五、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260六、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262七、生物体上的微生物 263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66一、微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66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270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277第三节 微生物与地球化学循环 278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79二、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279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291一、经典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292二、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294第五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296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296二、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吸收和转化 298三、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299四、微生物与固体废弃物处理 300五、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302第十章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304**节 生物进化历程的计时器 304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305二、r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305三、系统发育树 306四、三域学说 308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309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309二、微生物的命名 311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313一、伯杰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313二、菌物分类系统 316第四节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319一、多相分类学 320二、数值分类法 327三、微生物快速鉴定与分析技术 328四、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系统学中的应用 330第五节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30一、细菌系统发育概览 331二、古菌系统发育概览 332三、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概览 334第十一章 作物微生物组与绿色农业发展 337一、微生物群、微生物组与微生物组学 337二、微生物组学大数据 337三、农业微生物组与绿色发展 340四、微生物组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342主要参考文献 344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