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潮骚 本书特色
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的日本文学大师 三岛由纪夫 中篇杰作 日本文学翻译家 文洁若 倾力翻译 第 1届新潮社文学奖获奖作品、入选日本文部省指定中学语文教科书 风情画般唯美的小岛恋曲,渔歌式的纯真动人的纯爱故事 至纯至真至洁的爱情,以及原始朴素、纯澈动人、生机勃发的自然美、人情美,令它被众多读者评价为完满结局版的《边城》 我要创作一部牧歌小说,试着描绘我的世外桃源。主人公是一个完美的生活行动派,即使被逼到绝境,但有一种幸运从未远离过他。——三岛由纪夫 直至今日,全世界各国读者依然热爱他,其作品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潮骚》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其中1975年由西河克己导演导演的电影《潮骚》(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大获好评。 “现代译文馆·和风译丛”第44辑,精装典藏本,赠送精美书签 我要创作一部牧歌小说,试着描绘我的世外桃源。主人公是一个完美的生活行动派,即使被逼到绝境,但有一种幸运从未远离过他。——三岛由纪夫 一般来说,《潮骚》这样洋溢着幸福的书,作家在其写作生涯中只能写出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三部杰作中,如果说《假面的告白》是黑色的、《金阁寺》是红色的,那么《潮骚》就是透明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像三岛由纪夫这样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大概两三百年都难遇一个。——川端康成(日本作家) 三岛氏本来就是一个持有特殊感觉、特殊嗜好、特殊信念、特殊哲学的人。存在的确证只有在存在被破坏的瞬间、死的瞬间才能获得的哲学,至少不是面向大众的哲学,且是无法验证的哲学。——涩泽龙彦(日本作家) 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千叶宣一(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 三岛一生,写了那么多作品,干了那么多事情,*后又以那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好像非常复杂,但其实很简单。三岛是为了文学生,为了文学死。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他的政治活动骨子里是文学的和为了文学的。研究三岛必须从文学出发,用文学的观点和文学的办法,任何非文学的方法都会曲解三岛。——莫言(中国作家) 对于其他作家来说,写作仅仅只是写作,仅仅只是表达隐秘的想法和欲望,他们的欲望永远停留在内心里面,不会侵入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他们始终是理性的和体面的。可是三岛由纪夫不是这样,他过于放纵自己的写作,让自己的欲望勇往直前,到头来他的写作覆盖了他的生活。就像他作品中美和恶的奇妙结合一样,这种天衣无缝的结合让人们无法区分开来。——余华(中国作家) 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能使自己像武士一样勇于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不能完全抛弃他的真正的职业。——《文学时报增刊》 三岛是集唯美、浪漫、古典于一身,在继承日本古典文学的品格、气质、结构和文化形式中发挥其唯美与浪漫的文学精神。——《世界文学》
潮骚 内容简介
中篇小说《潮骚》于1954年问世,曾获届新潮社文学奖。1952年,三岛由纪夫周游欧美之后,对希腊的体验使他觉得比起内在的精神性,更应重视外在的肉体性,重视生、活力和健康,便萌生念头要以古希腊朗戈斯的*出色的田园传奇爱情小说《达夫尼斯和赫洛亚》为蓝本,写一本日本式的传奇爱情小说,来赞美朴素真挚的爱情。这就是《潮骚》诞生的因由。小说讲述了春日海滨,18岁的渔民新治在一个美丽的傍晚,邂逅了从外地回来的少女初江,两人陷入恋爱中。尽管两人未逾越道德规范,一直爱慕新治的千代子心生嫉妒,当地的富家子弟安夫又想法设法要得到初江,谣言四起,初江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不准他俩见面。不久,新治在狂涛骇浪挽救了初江父亲的轮船,凭着他的智慧勇敢经受住考验,*终两人的爱情获得认可。
潮骚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1925年 -—1970年) 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 本名平冈公威,1925年生于东京。6岁时进入学习院初等科。1938年在学习院杂志上发表首部短篇小说《酸模》。16岁,以三岛由纪夫的笔名在杂志上连载中篇小说《鲜花怒放的森林》。1946年,经川端康成推荐,三岛在《人间》杂志上发表小说《烟草》,登上文坛;同年大学毕业,任职于大藏省银行局不出一年就辞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文坛地位确立。1954年出版《潮骚》,获第1届新潮社文学奖,入选日本文部省指定中学语文教科书。1956年出版《金阁寺》,获第8届读卖文学奖。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后自杀。一生共创作40部中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及18部剧本。其前期作品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作品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三岛作品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在美学追求上着力于对异常、逆反的爱与欲的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