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北朝研究(第13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9615
- 条形码:9787030709615 ; 978-7-03-07096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朝研究(第13辑) 本书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北朝研究(第13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朝(含十六国与南朝)历史研究论文集,共收录17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本书可供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相关研究者阅读、参考。
北朝研究(第13辑) 目录
试析代—北魏的君主继承制度
——由行国变为城国的君主继承制度个案研究 肖爱民(1)
拓跋鲜卑称索头与其粟特族源问题探析 李秀莲 赵雪屏(15)
北魏财政与民族融合论析 王万盈(22)
北魏《元氏(冯邕妻)墓志》考释——以世族意识与国家政治为视角 王萌(31)
河陇地域文化对北魏文化的深厚影响 高人雄(42)
从邯郸地区遗存北齐石刻经看丝路文化交流 崔红芬(54)
从北朝乐府诗看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以《木兰辞》为中心 李向阳(72)
北魏平城大道坛庙考 张志忠(77)
北魏平城的佛塔 杜成辉(82)
北魏洛阳城建设及特色 王维坤(92)
北魏平城手工业探讨 马志强(99)
河北南响堂第2窟净土变向心式构图分析 石雅铮(105)
新见墓葬壁画中的汉唐河西社会史 贾小军(118)
拓跋帝陵祁皇墓守墓人探讨 许孝堂 马志强 韩生存(133)
近二十年北朝碑刻整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小瑞(142)
洛阴修寺碑考——隋府兵制下汾河中游民族大融合实例 刘勇(152)
唐宋“竹竿子”指挥及其致语口号探析 张利亚(165)
《北朝研究》稿约 (177)
北朝研究(第13辑) 节选
试析代—北魏的君主继承制度——由行国变为城国的君主继承制度个案研究肖爱民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保定071002)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西域政权分为“随畜移徙”a的“行国”和“有城郭田畜”b的“土著”两种类型,也就是说其根据人们所从事的生业不同分为游牧政权的“行国”和农耕政权的“土著”。以此为标准,北方大漠草原上的匈奴是典型的“行国”,中原的汉朝则是典型的“土著”。到了宋代,中原人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开始把“土著”称为“城国”c,这就更加突出了二者之间一动一静的区别。从中国历史来看,从匈奴开始直至蒙古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大漠草原上建立的政权都属“行国”。当“行国”控制了部分农耕地区和农业人口后,其便变成了“行国”和“城国”兼有政权,以契丹辽朝为典型;当游牧民族开始放弃游牧变为定居从事农耕后,其就变成了“城国”,以代—北魏为典型;有的“行国”在变为“行国”和“城国”兼有政权后,又回归草原变成“行国”,以蒙古人的大蒙古国—元朝—北元为典型。那么,当“行国”变成“城国”后,其君主继承制度有什么变化吗?下面试以拓跋鲜卑建立的代—北魏为例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教! 一、由行国变成城国的典型:代—北魏 拓跋鲜卑至力微之孙猗卢时,于西晋建兴三年(315年)由代公进封代王,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为北都,以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南都,建立代国。建国元年(338年),什翼犍即代王位,二年,仿西晋“置百官,分掌众职”a。建国三十九年(376年),代国被前秦灭亡。 登国元年(386年)正月,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利用前秦灭亡之机,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大会诸部,即代王位,复兴代国。四月,改称魏王。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424~452年),先后灭铁弗匈奴赫连勃勃的“夏”、卢水胡沮渠蒙逊的“北凉”和汉人冯氏“北燕”,统一中原北部地区,北与大漠草原上的柔然汗国争雄,南与刘宋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至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471~499年),进行改革,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实行汉化政策,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经过六镇起义的打击,北魏迅速衰落。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不久,东魏为北齐取代,西魏为北周取代。 拓跋鲜卑早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时,就在“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b,从事游牧狩猎生活。诘汾经过九难八阻的迁徙,进入匈奴故地后,继续从事游牧狩猎生活。什翼犍即代王位后,曾在建国二年(339年)“朝诸部大人于参合陂,议欲定都灅源川”c,“筑城郭,起宫室,议不决”,母亲平文皇后王氏反对曰:“国自上世,迁徙为业。今事难之后,基业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难卒迁动。”d于是,什翼犍听从母亲的建议,不再议定都之事。代国灭亡后,什翼犍被前秦俘获到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苻坚对他说:“卿种人有堪为将者,可召为国家用。”他回答:“漠北人能捕六畜,善驰走,逐水草而已。”e这说明此时的拓跋鲜卑人仍然在从事游牧生产生活。至北魏初期,《南齐书》中载:“什翼珪(应为拓跋珪之误,因为定都平城是在拓跋珪时——引者注)始都平城,犹逐水草,无城郭。”f表明直至北魏初期,拓跋鲜卑人仍然继续保持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此,代国和初期的北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政权——行国,正是如此,有学者认为代国“是在国家机器前徘徊的部落联盟”,“是以拓跋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g。 随着对外兼并战争的顺利进行,北魏所管辖的农耕地区和农耕人口逐渐增多,为了巩固统治,拓跋鲜卑统治者迁徙新征服民众充实京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实行“计口授田”a。对于“四方诸部”b,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c的政策,使得包括拓跋鲜卑在内的游牧部族开始由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从事农业耕作的定居生活,故北魏到“木末(明元帝拓跋嗣——引者注)始土著居处”d,开始由行国转变为城国。尤其是经过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北魏完全脱胎换骨,变成了典型的农耕政权——城国,在文化上“由*初的胡汉杂糅的文化形态,转变到*后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融于汉文化之中”e。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北魏是**个由北方民族南下入主中原建立的所谓封建正统王朝,是由行国变为城国的*典型例子,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如魏特夫(Karl A. Wittfogel)与冯家昇在《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Liao,907-1125)中把北魏视为中国帝制两种类型中“征服与渗透王朝”的**个阶段典型的“渗透王朝(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f。日本学者也认为拓跋鲜卑“在中国北部建立了*初的征服王朝国家‘拓跋魏(北魏)’”g。因此,代—北魏政权由行国变成城国后,其君主继承制度有哪些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游牧政权行国与农耕政权城国之间对峙和交融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代—北魏君主继承情况 为了方便研究,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拓跋鲜卑在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继承情况。从《魏书》和《北史》的记载可知,从成皇帝毛至献皇帝邻的十三世首领不知继承关系。从献皇帝邻开始,继承关系开始明晰。献皇帝邻在位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h他因年老体衰,于是传位于子圣武皇帝诘汾。献皇帝邻命诘汾率部南迁,经过九难八阻,始居匈奴故地。诘汾死,子始祖神元皇帝力微立,建立了以拓跋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力微死,子章皇帝悉鹿立。悉鹿死,少弟绰立,是为平皇帝。绰死,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少子思皇帝弗立,“为诸父兄所重”a。弗死,力微之子昭皇帝禄官立,分国为三部:禄官自己统领一部居东,在上谷(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东)北,濡源(今河北省滦河河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沙漠汗之长子猗.统领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今内蒙古岱海北)北;以猗.之弟猗卢统领一部,居定襄之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故城。 代国(315~376年)的建立者为猗卢。禄官死后,猗卢立,“遂总摄三部,以为一统”b。西晋建兴三年,猗卢进封代王,建立代。后被长子六修杀害。猗卢死,猗.之子普根立。月余,普根死,母祁氏立普根子,不久又死。弗之子郁律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c。后被普根母祁氏杀害,“大人死者数十人”d,祁氏立中子贺傉,贺傉“未亲政事,太后临朝”e,“摄国事,时人谓之女国使”f。 贺傉死,子纥那立。因联合宇文部讨贺兰部失败,纥那出居宇文部,“贺兰及诸部大人,共立烈帝”g,烈帝即郁律之长子翳槐。七年后,翳槐杀贺兰部帅蔼头,导致“国人复贰”,于是纥那乘机自宇文部返回,“诸部大人复奉之”h,翳槐出居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三年后,后赵石虎遣兵送翳槐回,“国人六千余落叛炀帝(纥那),炀帝出居于慕容部”i,翳槐复立。翳槐临终遗命曰:“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j另据《魏书》记载:“烈帝(翳槐)之崩,国祚殆危,兴复大业,后之力也。”k此后即平文帝郁律的皇后王氏,翳槐之母,说明王皇后在长子翳槐死后,次子什翼犍即位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元年十一月,郁律之次子什翼犍即代王位。建国三十九年,代国被前秦灭亡。 北魏(386~534年)的建立者为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年)正月,什翼犍之嫡孙、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即代王位,复兴代国。四月,改称魏王。登国十一年(396年),拓跋珪建天子旗号,改元“皇始”。天兴元年(398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在位时确定了“子贵母死”l的制度,决定立长子拓跋嗣为储君后,遂赐死了其母刘贵人,导致拓跋嗣受刺激,被迫出走。天赐六年(409年)十月,清河王拓跋绍与母贺夫人联合发动政变,害拓跋珪。拓跋嗣平定叛乱,即皇帝位,是为明元帝。 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乃拓跋珪之长子,拓跋珪虽以其为储君,但并未封给他中原王朝的储君封号“皇太子”,而只是在事实上确立其是储君。拓跋嗣在位时,同拓跋珪一样,确立长子拓跋焘为储君,命其“为监国, 总摄百揆”a,也没有封“皇太子”封号。 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乃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即位后于延和元年(432年)正月,立长子拓跋晃为皇太子。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晃死。正平二年(452年)三月,拓跋焘被阉人宗爱所弑,“诸大臣等议欲立(东平王)翰,而中常侍宗爱与翰不协,矫太后令立南安王余,遂杀翰”b。 南安王拓跋余乃世祖拓跋焘之子,母为柔然汗国敕连可汗吴提妹郁久闾氏左昭仪。正平二年(452年)十月,被宗爱杀害。 高宗文成帝拓跋濬乃拓跋晃之长子,世祖拓跋焘之嫡长孙,母为郁久闾氏,拓跋焘在位时,号“世嫡皇孙”c。拓跋余被杀后,南部尚书陆丽、殿中尚书长孙渴侯、尚书源贺、羽林郎刘尼等奉迎拓跋濬即位。太安二年(456年),立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常太后令依故事,赐死太子母林贵人。和平六年(465年)四月死,年仅二十六岁。 显祖献文帝拓跋弘乃高宗拓跋濬之长子,母为李贵人,和平六年五月即位。皇太后冯氏在平定乙浑之乱后,“遂临朝听政,及高祖(元宏)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d。皇兴三年(469年)六月,立长子拓跋宏为皇太子,母李夫人赐死。五年(471年)八月,在冯太后的逼迫下,禅位于太子,尊号太上皇帝,但“国之大事咸以闻”e。承明元年(476年)五月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f,年仅二十三岁。 高祖孝文帝元宏乃显祖献文帝之长子,母为李夫人,皇兴三年六月被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八月,即位。承明元年,尊冯氏为太皇太后,“复临朝称制”g。长子拓跋恂出生,其母林氏依故事赐死。太和十七年七月,立拓跋恂为皇太子。二十年十月,废恂为庶人。因冯昭仪“密有母养世宗(恪)之意,后(高夫人)自代如洛阳,暴薨于汲郡之共县,或云(冯)昭仪遣人贼后也”a。二十一年正月,立拓跋恪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死,年三十三岁。 世宗宣武帝元恪乃高祖孝文帝元宏之次子,母高夫人。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即位。延昌元年(512年)十月,立元诩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宣武帝死,年仅三十三岁。 肃宗孝明帝元诩乃世宗宣武帝元恪之次子,母宣武灵皇后胡氏。由于宣武皇后高氏生皇子早夭,“高后悍忌,夫人嫔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由是在洛二世,二十余年,皇子全育者,惟肃宗(元诩)而已”b。延昌四年正月,元诩即位,是为肃宗孝明帝。母胡氏尊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c。胡太后是北魏**位打破自道武帝拓跋珪制定的“子贵母死”制度的后妃,标志着这一制度的终结。武泰元年(528年)二月,孝明帝死,年十九岁。幼主元钊即位。 元钊为临洮王元宝晖之世子,孝明帝“义养若子”d。武泰元年(528年)四月,被尔朱荣杀害。 敬宗孝庄帝元子攸乃彭城王勰之第三子,建义元年(528年)四月,由尔朱荣拥立即位。建明元年(530年)十二月,被尔朱兆等杀害,年二十四岁。 长广王元晔于建明元年(530年)十月,由尔朱兆、尔朱世隆拥立。次年二月,被尔朱世隆等逼迫,禅位给元恭。 节闵帝元恭乃广陵惠王羽之子,普泰元年(531年)二月,因元晔被尔朱世隆等逼迫禅让而即位。次年四月,被高欢废。《魏书》称“前废帝”。 后废帝元朗乃章武王元融第三子,中兴元年(531年)十月,由高欢拥立。次年四月,被高欢逼迫逊位,五月被杀。 出帝元修乃广平武穆王元怀之第三子,太昌元年(532年)四月,后废帝被迫退位,高欢等拥立其即位。永熙三年(534年)闰十二月,被宇文黑獭所害。北魏开始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图一~图三)。 三、代—北魏君主继承的方式与特点 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北段南迁匈奴故地建立部落联盟,拓跋猗卢建立代国,至拓跋珪复兴代国后,又改国号建立北魏,北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个由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所谓正统封建政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