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4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99.4(7.2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卷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到1992年初发表南方谈话期间,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论述了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目录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主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章 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一、粉碎“四人帮”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冲破“两个凡是”的藩篱
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第二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四、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与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
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三章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决议》的形成
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历史的总结
三、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五、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概括

第四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提出
一、中共十二大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党的十二大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小康社会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理论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
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三、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和市场核心问题的探索
……

第八章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九章 从沿海到内地的全面开放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第十一章 科技教育事业思想的发展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
第十三章 新时期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发展
第十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节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历时5天,12月22日闭幕。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议着重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他的卓越领导,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始终坚持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同志历来对自己的评价。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第二,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会议对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三,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会议认为,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现在就整体来说,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国内现在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我们决不能放松同他们的阶级斗争,决不能削弱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四,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年和198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会议指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我们必须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议还讨论了加强农业科学教育、制定发展农林牧业的区域规划、建立现代化的农林牧渔业基地、积极发展农村社队工副业等重要问题,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五,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会议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需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要厘清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压制、打击手段。要重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各级领导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服。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顾海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主要著述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共四卷)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肖贵清,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行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客座研究员,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等4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个省部级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