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作者:张静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9-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5.5(7.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72172
  • 条形码:9787100172172 ; 978-7-100-17217-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会学研究者及爱好者《中国社会学四十年》由国内著名社会学家合作而成,系统地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发展,并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的重点在于阐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学发展的双向影响关系:变革过程提出的问题对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推动,改革中出现的新现象或经验,对各领域社会学问题意识的影响,尤其是对理论、方法或范型的挑战,评估社会学知识对于改革实践发生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目录

**章 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杨善华)

第二章 理论研究:探索与争鸣(谢立中)

第三章 回应社会变革:中国实践为转型理论提供了什么(张静)

第四章 产权理论的社会学探索(刘世定)

第五章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服务(王思斌)

第六章 社会的技术化发展(邱泽奇)

第七章 政府行为研究(周飞舟)

第八章 集体行动及其治理(应星)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吴愈晓)

第十章 性别与社会发展(佟新)

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生态论和中国化(吴越 卢云峰)

第十二章 “多民族中国”的可能性:“民族研究”的“本土化”实践(王娟)

第十三章 历史与社会(田耕)

第十四章 《社会》:学科启蒙与引领(肖瑛)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主题沿革(向鸿)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节选

  (一)两种社会工作及专业社会工作的嵌人性发展  社会政策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部分,社会政策的执行(或实施)既通过政府的社会福利体系实现,又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社会工作是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回应改善民生和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发展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没有社会政策的理论,但并不代表没有向其成员,尤其是向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服务的机制。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中的福利部门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能,本文称这种社会服务为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它发挥着服务和政治凝聚两种功能。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一服务体系的作用大大削弱,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原有社会服务体系和功能的衰弱,专业社会工作才发展起来。于是这里遇到了两种社会工作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厘清二者的关系,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指出现实一理性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是“教育先行”的,即社会工作的发展首先要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工作学科恢复重建初期,人才培养有两条路:一是按照我国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的传统思路去培养,二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社会工作的思路去发展。王思斌以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参与了这一讨论,指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既要遵循国际通则,又要基于中国国情,这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教育在发展早期较多地吸收了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相对于我国传统的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这一过程被称为社会工作专业化。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实践,必须与它所要进入并发挥作用的社会体系发生关系,必须建立起与服务对象的合作和信任,于是,要把产生于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应用于中国社会,必然要使之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制度,这就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王思斌阐述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并对我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做过梳理,力图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当然学者们基于自己的知识和实践背景,也形成了强调本土社会工作或专业社会工作两种观点。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心内容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会议《决定》提及要强化政府部门、群团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并创新性地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同时就提出了专业社会工作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关系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社会工作要协同政府做好建设,用专业服务补行政化服务之缺陷。但是实际上,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并未得到政府部门的完全认可,或者政府本来对社会工作持一种模糊性、开放性的观点,于是专业社会工作怎样进入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就成为现实的问题。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不能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结合,甚至专业社会工作不能被现有的行政化服务体系所接纳,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挑战。  在政府统筹分配社会资源的情况下,不能进入行政化的服务系统,就意味着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提出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的理论命题。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进入政府主导的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占统治地位的活动空间,通过互动、协作而获得发展。“嵌人性发展”对社会工作嵌入传统的社会服务领域的特点、结构、类型和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①该观点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并被用来解释当今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过程。也有学者对“嵌入性发展”的解释范围作了案例式研究,提出“增量嵌入”等说法。  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实际上涉及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服务体系、专业社会工作的自主性、两种社会工作的位势、中国社会工作总体格局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者们虽有涉及,但尚欠系统和深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定要走向专业化,但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在许多地方并未受到重视,所以社会工作学者借用“承认”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指出社会工作未获得承认的深层经济社会背景,是我国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缓慢转型。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在服务困难群体、社会组织和动员、促进社会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作为社会服务意义的党群工作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关于党群工作、本土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发展,学者们作过一些分析,指出这些方法有自己的优势,但是需要向专业化转型,于是两种社会工作就会出现“互构性”发展的局面。这既是对我国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作者简介

张静,社会学系教授,博士学历。有三本著作被再版(《基层政权》《法团主义》《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两本获得北京大学学术优秀成果奖(《基层政权》《法团主义》),一本获得陆学艺社会学基金奖(《现代公共制度与乡村社会》),一篇论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社会结构失位问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