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作者:白夜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6.1(7.3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9126
  • 条形码:9787030719126 ; 978-7-03-07191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内容简介

苏联技术哲学因其特色在世界技术哲学界独成一派,如今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与苏联技术哲学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本书以“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为关键词,在分析苏联技术哲学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发生转向的主要表现,揭示转向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研究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理论基础;揭示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发生转向的历史背景;梳理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在指导思想、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发生转向的重要表现;揭示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发生转向的深层社会原因;勾勒俄罗斯技术哲学转向的动态图景:总结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二元性特征及其为我国技术哲学提供的反思与启示。 本书可供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专业人员、科学技术哲学和外国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对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员参考阅读。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目录

目录
总序 i
前言 ix
绪论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研究的理论基础 1
**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概况分析 2
一、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技术哲学的研究 2
二、俄罗斯学者对本国技术哲学的研究 11
三、现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13
第二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一、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9
二、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问题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20
**章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历史背景 24
**节 苏联技术哲学的主要成就 24
一、技术科学的哲学问题 25
二、技术本质论与技术系统构成论 31
三、科学技术演化论 37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人道主义价值观 42
第二节 对苏联技术哲学的历史评价 48
一、苏联技术哲学的特色优势 48
二、苏联技术哲学的历史局限性 57
第二章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主要表现 63
**节 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一元论到多元论的转向 64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 65
二、主张西方各种思潮 71
三、坚持俄罗斯思想 74
第二节 研究主题:从个性化到大众化的转向 77
一、转向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79
二、转向技术文明论研究 83
三、转向技术评估研究 86
第三节 研究视角:从“科学—技术—生产”链条到技术人类学、文化学、社会-政治学转向 89
一、技术人类学转向 92
二、技术文化学转向 95
三、技术社会-政治学转向 97
第四节 价值取向:从重科技实效性的工程技术哲学到重“人的因素”的人文技术哲学的转向 100
一、转向人道主义 104
二、转向西方人本主义 107
三、转向东正教人学思想 110
第三章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动因分析 114
**节 苏联-俄罗斯国内的个性原因 115
一、政治层面:苏联解体 115
二、文化层面:东正教复兴 119
三、哲学层面:人道主义思想的提出及演化 123
第二节 世界范围内的共性原因 127
一、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 128
二、文明论和文化热的兴起 133
三、西方主流思潮的渗透 136
第四章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动态图景 141
**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与苏联技术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141
一、对苏联技术哲学的批判 142
二、对苏联技术哲学的继承 145
第二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与西方技术哲学的趋同演化关系 153
一、与西方技术哲学的对立 154
二、与西方技术哲学的趋同 162
第三节 俄罗斯技术哲学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走向 168
一、俄罗斯技术哲学民族化走向 168
二、俄罗斯技术哲学国际化走向 172
第五章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反思与启示 177
**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反思 177
一、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独特性 178
二、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历史评价 182
第二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的启示 193
一、技术哲学独特性分析——以俄罗斯技术哲学转向为个案 193
二、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对我国的启示 202
参考文献 211
俄汉术语对照表 219
俄汉人名对照表 221
后记 226
展开全部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节选

绪论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转向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代技术哲学方兴未艾,它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并且当以美国的技术哲学思想*具代表性。如今当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欧美技术哲学的时候,同时也就越来越对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苏联曾经是历史上*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技术哲学思想具有不同于西方技术哲学的鲜明特色;还因为苏联解体至今多年,其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俄罗斯意识形态指针的哲学发生何种变化,其技术哲学发生何种转向等相关问题渐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 本书的意义在于:首先,苏联解体之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兴衰道路,它的解体不但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还应当有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其中也包括技术哲学。因此,分析苏联的历史教训,对今日世界和未来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研究苏联解体后当代俄罗斯技术哲学发生哪些变化,分析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发生何种转向,揭示其与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对我国技术哲学的未来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再次,通过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技术哲学转向问题的研究,揭示意识形态对技术哲学的作用模式,对我国技术哲学的未来发展必将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后,通过本书还可以了解中国、西方以及俄罗斯技术哲学发展的异同,认清它们各自在世界技术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从而为中国技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实践证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应当更加强化。 **节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概况分析 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极具特殊性。恩格尔迈尔是俄罗斯著名技术哲学家,也是世界技术哲学创始人之一,因此可以说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在世界技术哲学领域占据特殊地位。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1922年恩格尔迈尔被放逐国外,与此相联系的苏联时期技术哲学被视为唯心主义而遭到批判。学者们对技术所做的哲学思考往往不是在技术哲学的名义下提出的,而是在其他名义下论述的,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苏联解体后,我国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其技术哲学作了大量研究,主要成果论述如下。 一、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技术哲学的研究 苏联-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世界技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的指导思想、研究纲领和研究重心都与中国、西方科学技术哲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因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哲学界特别关注的研究领域。正因如此,20世纪我国学者在苏联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研究可以上溯到贾泽林、龚育之、安启念、孙慕天等人,代表作有贾泽林等人的《苏联当代哲学(1945—1982)》、安启念的《苏联哲学70年》、龚育之等人的《历史的足迹:苏联自然科学领域哲学争论的历史资料》、孙慕天的《面向科技革命的大国——苏联》。尽管我国学者在苏联科学哲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其技术哲学的研究却大相径庭。之所以存在上述状况,是因为一方面,正如俄罗斯学者指出的,“哲学显然很晚才开始研究技术现象 相对于实践认识和实践理性,哲学更偏好理论认识、理性和理论规则,显然,这种偏好成为哲学很晚才转向思考技术现象以及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一个原因”②。的确,相对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技术哲学本身起步较晚,现代技术哲学就其本身而言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发展也还不够完善,诸如技术的本质、技术是否价值中立,以及技术哲学奠基人物和奠基性著作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压倒多数的、相对统一的观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时期的技术哲学往往被视为资产阶级哲学加以批判。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那时恩格尔迈尔在自己的小册子《19世纪技术的总结》(1898年)中形成了技术哲学的任务。同时他的许多著作被用德语出版。③ 但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技术哲学研究开始转向一个特殊时期——技术哲学被视为唯心主义观念加以批判。关于苏联时期技术哲学被抑制的情况,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小组主任В. М. 罗津(В. М. Розин)等在1997年出版的著作《技术哲学:历史与现实》中也有评价:“苏联时期对技术哲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由于恩格尔迈尔,技术哲学在俄罗斯获得极大发展。后来这一学科 被视为资产阶级科学而被停止研究。”④ 正是以上两方面原因,致使苏联技术哲学研究举步维艰。 目前,我国学者之所以对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的研究薄弱主要还有我们自身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讲,要想搞好技术哲学研究,研究者不但需要具有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还需要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而要想研究苏联和俄罗斯的技术哲学问题,则需要在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同时,还要具有扎实深厚的俄文水平;此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具有埋头致力于非热门问题研究的勇气和决心,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们所缺少的。从主观上讲,苏联与我国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过去由于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因而研究苏联问题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而随着1991年底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在俄罗斯成为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哲学所具有的阶级性让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无所适从,更有一批人认为苏联大势已去,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案例,苏联的一切已经没有研究和宣传的价值了。正是上述条件大大地限制了我国学者对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问题的研究。 而事实上,俄罗斯是技术哲学奠基者之一的恩格尔迈尔的故乡,俄罗斯技术哲学极为特殊而重要。如今苏联解体多年,我国学者对苏联-俄罗斯哲学的研究开始复苏。目前主要论著有:安启念2003年出版的《俄罗斯向何处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孙慕天2006年出版的《跋涉的理性》和2009年出版的《边缘上的求索》,徐凤林2006年出版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和2013年主编出版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辑:俄国哲学》,贾泽林2008年出版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岳丽艳2008年出版的《建立统一的人的科学——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弗罗洛夫的“人研究”》,张明雯2009年出版的《俄罗斯和苏联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安启念2012主编出版的《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魏玉东2017年出版的《苏俄STS研究的逻辑进路与学科进路探析》,以及马寅卯2007年发表的论文《俄罗斯哲学的现状和趋势》、张百春2011年发表的论文《别尔嘉耶夫的末世论历史观》等。他们对俄罗斯哲学或做宏观整体性的研究,或对其代表性的宗教哲学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但是对其科学技术哲学(特别是技术哲学)却采取回避或淡化的处理方式。 从1991年底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内哲学的发展变化,我国学者对苏联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开始出现有关技术哲学方面的内容。这时有关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的研究并不集中,只是散见于一些硕士学位论文中。1994年万长松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后苏联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研究》中指出,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研究重心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认识论的转移以后,在80年代中期又发生了价值论的转移,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问题及其价值受到愈来愈密切的关注⑤。1999年白夜昕在硕士学位论文《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转向》中指出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发生人道主义(гуманизм)转向,这个结论的得出建立在对苏联传统哲学研究的反思基础之上。1958年**届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召开时,苏联的哲学研究还停留在本体论阶段。而在1970年召开的第二届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上,П. В. 科普宁(П. В. Копнин)所做的主题报告《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和现代科学》概括了当时科学认识发生的八大变化,深刻地论证了科学认识论研究在苏联哲学中的首要地位。特别是1980年在苏联科学院所属下,建立了关于科学技术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新的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伦理学和人道主义问题,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社会问题和方法论问题,以及当代各种全球性问题等。随后在1981年该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上,当时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洛夫说,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是对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及对自然和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的普遍看法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一个中心枢纽⑥,从而突出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重要性。1987年2月10—12日召开了第四届全苏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社会问题大会,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提高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社会问题研究的质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5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由学术委员会和其他研究所联合组织的名为“人—科学—社会”的会议,此次会议后科学院制定并通过了“人、科学、社会:综合研究”研究大纲,该大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科学技术进步的人道主义标准,从而*终确定了人及人道主义问题在苏联科学技术哲学中的核心地位⑦。2000年5月,王彦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试析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对其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影响》中指出,俄罗斯(主要是苏联时期)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和坚定不移的军事战略导向。其传统文化中的“大国意识”和“专制主义”思想是导致这种体制形成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王彦君认为,正是科学文化及自由和民主意识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利于国家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终有利于国家向文明社会过渡⑧。 严格说来,国内专门研究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的文献只有3部著作和40余篇论文。*近的一部著作是万长松2017年出版的《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该著作是对世纪之交新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线索的梳理重构。该书并没有以苏联解体为隔点截断苏联的文化思想的发展,而是认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⑨,并将苏联-俄罗斯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全部纳入其中。另一部著作是万长松2004年出版的《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从总体上对俄罗斯百年技术哲学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⑩。还有一部是笔者2009年出版的著作《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探究》,重点分析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内容、特色及成因11。学术论文中有18篇是笔者的成果,也以研究苏联时期技术哲学问题为主,后文会有详细介绍。此外还有20余篇论文是由万长松撰写完成的,主要包括:万长松2017年发表的《从逻辑-认识论到社会-文化论——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的回顾与展望》,2016年发表的《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主义——俄罗斯技术哲学100年发展轨迹回溯》,2015年发表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研究》《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B. C. 斯焦宾院士思想轨迹追踪》《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研究》《哲学并未终结——论苏联“新哲学运动”对俄罗斯哲学的影响》,2014年发表的《20世纪20年代苏联“专家治国运动”研究》,2011年发表的《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业化问题研究》和《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问题研究》,2002年发表的《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003年发表的《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之评析》,2004年发表的《Н. А. 别尔嘉耶夫技术哲学思想初探》,2009年发表的《俄罗斯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研究》,2008年发表的《П. К. 恩格迈尔12的技术哲学》和《俄罗斯学者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等。这些文章是国内研究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的标志性文章,也是学者们接下来进一步研究的背景资料。 如前所述,2004年8月万长松在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部关于俄罗斯技术哲学的专著《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该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著作的主要思想大都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篇。2002年底发表的《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将苏俄技术哲学近百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阶段,艰难起步——萌芽时期的苏联技术哲学;第二阶段,独树一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技术哲学;第三阶段,走向世

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 作者简介

白夜昕(1973-),女,回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东北大学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苏俄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苏联)科学技术哲学,围绕此方向2008~2019年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论文《苏联技术哲学初探》和《论技术哲学的意识形态特征——以苏联一俄罗斯技术哲学发展为个案》曾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很好科研成果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