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赛先生在当代 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
¥46.9¥68.0什么是人工智能?
¥29.1¥39.8学神:走向全球竞争的中国年青精英
¥56.9¥78.0“社会”的发现:晚清民初“社会”概念研究 (精装)
¥55.4¥88.0文学批评的革命者 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
¥41.8¥72.0
中国陶瓷史 本书特色
叶喆民,字丹枫,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1924年生于北京,2018年在京去世。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离休教授。
自幼随父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后在故宫博物院从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赴全国各大窑址考察,鉴定博物馆藏瓷。1960年著书提倡科学研究中国古陶瓷。1977—1985年首先发现并认定汝窑窑址。曾受聘为轻工业出版社编审,主编《中国名窑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撰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古陶瓷”条目。
八九十年代兼在北京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陶瓷史”“中国书法史”课程,并赴日、英、美、意、印尼、中国香港等地十所大学讲学,同时考察该地所藏中国古陶瓷和书画作品。曾受聘担任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顾问、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等职务。被国家民委评选为“民族艺术家”,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多年来,除在校培育中外学生外,还多次为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文博单位及社会培育了大批古陶瓷与书画研究人才。自1960年始著有《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史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等十余部专著及百余篇论文。八十岁后仍主编《中国磁州窑》(2009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翌年荣获第三届中华出版物奖);负责《中华大典·艺术典》副主编工作,并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及中青年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敬业乐群,老而弥笃。
中国陶瓷史 内容简介
古陶瓷学界耆宿叶喆民先生的这部通史巨著,是在其《中国陶瓷史纲要》一书基础上结合近年新发现、新成果倾力著成,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方法:科学研究与传统鉴定方法并重;注重实地考察,并同文献和传统经验相结合,而非孤立、片面地轻断真伪、迟早;同时,不轻易放过窑址出土的特殊品种或典型瓷片。对于各大窑系的分类,作者运用比较学方法来对比观察相似品种及其烧成方法,联系地质特征与历史渊源,找出其主流或分支而理清脉络,例如他在1977-1985年对汝窑窑址的发现和认定,即是用此种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古陶瓷鉴定与鉴赏方面,作者提倡“既识真假,亦辨美丑”,“既以物稀为贵,亦讲难能可贵”;对于古陶瓷与书画艺术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对唐宋陶瓷的推崇,多有阐发。行文雅秀,旁征博引而不失明晰;注释、附录亦堪称周备。
蒙读者厚爱,本书在初版三年后得以再版,增订至近55万字,图版增换计170余帧,其中既有出自各博物馆及私人珍藏,也有作者实地考察所摄罕见之物。因出版后不断有读者垂询,又十年后本书推出第三版,重新编校,核勘引文,并按照近期新出版规范做了完善。
中国陶瓷史 目录
中国陶瓷史 节选
我与清华大学叶喆民教授素有葭莩之亲,因此深知其家世和为人以及治学经历。他乃先师老一辈的陶瓷学者、原中央轻工业部陶瓷顾问叶麟趾教授之长子。先师出身于(满族叶赫那拉氏)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勤奋好学。青年时期,正逢光绪戊戌变法,立志工业救国,16岁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译学馆,被首批公派赴日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窑业科学习。1909年毕业后回国,于民国初年偕其弟麟祥先生在北京房山杏黄村一带发现优质瓷土,并于1923年创办了“北京瓷业公司”,倡导以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日用陶瓷。
与此同时,先师在家中自建小窑炉而且设立了实验室,率领其弟及全家子侄辈等开展家庭研究工作。我幼年时也曾有幸参加,记得当时书房内除中外文献书籍与古陶瓷瓶罐之类外,还积累了不少古陶瓷碎片。因此我辈接受先师的陶瓷教育实启蒙于童年时期。
20世纪初,先师在河北省工业试验所(天津)与其同学刘杲卿先生(原中央建材部顾问)等创办了陶瓷科,埋头苦干数十年研究工业和美术陶瓷。1945年受聘于徐悲鸿校长,在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陶瓷科,担任主任教授,与弟麟祥一起惨淡经营、延揽教师不遗余力。以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陶瓷人才。
回忆1933年我在北平大学工学院读书时期,曾听先师讲授“陶瓷学”,并阅读《古今中外陶瓷汇编》讲义(在工学院校刊上发表,以后又印成单行本流传于国内外)。犹记得书中开宗明义说“‘China’既是‘中国’,又为‘陶瓷’”,在阐述“瓷土”时说“‘Kaolin’即‘高岭土’是以中国高岭产地命名”。书中特别阐述了中华民族发明瓷器的光辉历史,可知先师之所以酷爱陶瓷、献身于陶瓷事业,而直至*后身患肺心病鞠躬尽瘁,当时已见端倪。其弟麟祥先生晚年亦带病坚持工作,为节省大量松柴,被特邀去景德镇建立煤窑示范,并为改进邯郸磁州窑白瓷瓷质而卒于邯郸陶瓷公司总工程师的任上,为当地永留纪念。此都缘于他们老一辈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而后来其长子喆民与其次子广成(原邯郸陶瓷总公司经理、总工程师,为磁州窑工作五十余年,去年逝世后被政府誉为“邯郸现代陶瓷奠基人”)、次女广蓉(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系,从事建材研究工作)三人子承父业有所成就乃是理所当然。叶氏家族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陶瓷世家,而先师为我国陶瓷学界之泰斗尤可当之无愧。
由于家学渊源和耳濡目染乃至言传身教,喆民教授从小就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记得他在读小学时便在叶氏实验室内向徒工朱存及傅凌等人学习制瓷技术。休闲时,随着父、叔外出到古遗址去捡拾古瓷碎片,择优编号保存,用作科学研究以改进现代陶瓷的标本。可以说他早已开始步入了古陶瓷的研习行列。
虽然古陶瓷为中国之国粹,然而,那时候的陶瓷学者中从事古陶瓷研究的人却如凤毛麟角。乃因古陶瓷之研究者必须博学多识、集思广益,能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吃苦耐劳、锲而不舍才能有所收益,有所发现。
喆民教授在中学时代就曾在先师的亲自指导下,阅读有关陶瓷工艺和历史方面的基础理论。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后,他的古典文学的运用能力又进一步提高。北大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任职期间,他博览大量文史书籍,同时又拜罗复堪、溥心畬、徐悲鸿三位书画大家为师,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基本功,培养了高水平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1960年编写出《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一书,提倡科学研究古陶瓷。1962年他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得以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跟随著名古陶瓷学者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学习,历览故宫所藏珍品和罕见的文史资料,以及全国各大博物馆的古陶瓷精品;曾随同陈老并且独自调研了全国有名的陶瓷窑址,写出了一系列的陶瓷考古论文和专著。
他在1979年因振兴教育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后,主讲“中国陶瓷史”、“中国书法史”,并在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大学兼课。同时仍不断研究和著述,从而使其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犹如鲜花怒放结出了丰硕成果。前后发表了有关古陶瓷及书法等方面的论文百余篇,编写了《古陶瓷文献备考》、《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书法史通论》等多部专著,有的还被译成日、英、意文在国外出版发行。正是凭着他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以及考察得来的实物证据,例如早在1977-1985年间他已著文推断“汝窑”窑址即在河南省宝丰县,而不是今日汝州市的临汝县。因而继承先师以前发现“定窑”窑址的事迹,建立了我国“五大名窑”中两大名窑窑址*初发现之功,至今已为多次发掘所证实,受到中外业内人士不断称赞,并双双载入陶瓷史册。在此期间和离休以后,他还曾应香港、日本、英国、印尼、意大利、美国等地的邀请出国讲学,在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青山学院大学、京都同志社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及伦敦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罗马神学院、都灵大学和各国大博物馆作专题讲演,受到热烈欢迎,并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为弘扬中国陶瓷的光辉历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喆民教授为人正直,敏而好学,现今虽然年逾八旬,仍未辍研究专业。前两年还为中央美术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全院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们作专题讲座数次。今年5月自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归来后,仍在继续编写新书,可称是老当益壮,诲人不倦。近年来又有《汝窑聚珍》与《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以及《饮流斋说瓷译注》、《寻瓷访古漫记》等专著陆续问世。依然不忘继承先人遗志老而弥笃,假使先师有知,当可含笑于九泉。
这部《中国陶瓷史》是在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的基础上又补充了近20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翔实。它不仅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灿烂历史。相信该书的出版,不仅可作为同业的研究和生产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同时,它也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的优秀教材。
我本人(满族傅察氏)家传教师专业,终生致力于教育工作。由于接受先师高尚风范的熏陶,尤以言传身教,热爱祖国而专心敬业。在北大工学院、北洋大学及本校任教70年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治学,才能在新中国硅酸盐材料领域稍有贡献。我切身体会到,对广大青年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乃不揣谫陋志此为序,并寄以厚望焉。
原中国硅酸盐学会天津分会理事长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傅厚
2005年大暑 时年92岁
中国陶瓷史 作者简介
叶喆民,字丹枫,满族,叶赫那拉氏后裔,1924年生于北京,2018年在京去世。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离休教授。 自幼随父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后在故宫博物院从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赴全国各大窑址考察,鉴定博物馆藏瓷。1960年著书提倡科学研究中国古陶瓷。1977—1985年首先发现并认定汝窑窑址。曾受聘为轻工业出版社编审,主编《中国名窑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撰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古陶瓷”条目。 八九十年代兼在北京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陶瓷史”“中国书法史”课程,并赴日、英、美、意、印尼、中国香港等地十所大学讲学,同时考察该地所藏中国古陶瓷和书画作品。曾受聘担任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顾问、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等职务。被国家民委评选为“民族艺术家”,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多年来,除在校培育中外学生外,还多次为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文博单位及社会培育了大批古陶瓷与书画研究人才。自1960年始著有《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史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等十余部专著及百余篇论文。八十岁后仍主编《中国磁州窑》(2009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翌年荣获第三届中华出版物奖);负责《中华大典·艺术典》副主编工作,并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及中青年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敬业乐群,老而弥笃。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1.3¥2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世纪悬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
¥14.3¥29.8 -
甲骨文
¥12¥28 -
良渚遗址
¥9.2¥24.8 -
走进博物馆
¥12¥28 -
美术考古与美术史研究文集
¥11.3¥25 -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艺术研究
¥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