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3.1(6.9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236866
  • 条形码:9787514236866 ; 978-7-5142-368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本书特色

1. 中国古典兵学的璀璨瑰宝,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谋略之书 《孙子兵法》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兵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深远影响,对今天的国家战略与国际关系,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进入现代社会,这部世界公认的*富哲理性的兵书正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智慧、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外交谈判、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比赛等诸多领域。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以及军事思想积累、总结而编写的一部兵学奇书,集历代兵家之大成,不仅归纳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些具体谋略的用兵方法,而且揭示了这些具体方法背后的谋略原理,尤其是把军事谋略与《周易》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传统易学的认识论和思辨方式来考察和分析前人的谋略实践,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至今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2.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进行全新注译评析,力求呈现一部老少咸宜的经典解读本 本书从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几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全新解读。内容丰富,语言平实,注译准确,解读精当,观点新颖,论述深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研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轻松阅读国学经典的可靠版本,可以帮助读者充分领略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提高组织领导的才能。 3.装帧素雅大方,双封面,收藏、馈赠佳品 本书采用双封面、圆脊精装锁线。外封采用特纸质印刷,书名烫金;内封采用2.5毫米厚纸板,外覆特种纸,书名烫银,整体呈现出既清新雅致又古朴厚重的品质,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4.钱文忠、唐翼明、戴建业、张大可、韩昇等名家力荐 这套书是读者学习、品鉴国学经典的可靠版本。学习国学经典,与古人谈心,听圣人教诲,可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君子人格,让生命有根。 ——钱文忠 这是一套切实有用的国学经典入门书。通过它,你将步入国学的殿堂,体会中华文化之弘美,景慕往圣先贤之至德,领悟世界人生之大道,造就更高更好的自我。 ——唐翼明 这是一套会被读者认可的国学普及读本。先贤圣哲的经典常读常新,既可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也能让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 ——戴建业 这套丛书对以往一些版本的讹误进行了纠正,体例也有创新,题解、译文贴近原典,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是一套人人都能读懂的版本。希望有更多读者加入到读国学、用国学的行列,从古代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张大可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精神的根基和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桥梁与枢纽。这套丛书很有创意、匠心独具,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适合专业研究者研习。 ——韩昇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由先秦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及其后学记述、整理而成,它探讨了战争与军队问题,继承发展了古代军事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时期,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总结而编写的一部兵学奇书,特色是以《周易》推演,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这两部兵书,一部重战略,一部重计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中华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成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 本书从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和评析五个方面,分别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全新注译评析,内容丰富,语言平实,注译准确,解读精当,观点新颖,论述深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研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轻松阅读国学经典的可靠版本,可以帮助读者充分领略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提高组织领导的才能。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目录

孙子兵法

前 言……………………………………………………………………………003

计篇**…………………………………………………………………………015

作战篇第二………………………………………………………………………025

谋攻篇第三………………………………………………………………………034

形篇第四…………………………………………………………………………044

势篇第五…………………………………………………………………………052

虚实篇第六………………………………………………………………………061

军争篇第七………………………………………………………………………072

九变篇第八………………………………………………………………………083

行军篇第九………………………………………………………………………092

地形篇第十………………………………………………………………………105

九地篇第十一……………………………………………………………………116

火攻篇第十二……………………………………………………………………133

用间篇第十三……………………………………………………………………141

三十六计

前 言……………………………………………………………………………155

总 说……………………………………………………………………………163

**套 胜战计

**计 瞒天过海………………………………………………………………168

第二计 围魏救赵………………………………………………………………172

第三计 借刀杀人………………………………………………………………175

第四计 以逸待劳………………………………………………………………180

第五计 趁火打劫………………………………………………………………184

第六计  声东击西… ……………………………………………………………187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192

第八计 暗度陈仓………………………………………………………………196

第九计 隔岸观火………………………………………………………………201

第十计 笑里藏刀………………………………………………………………205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209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212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216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219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223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228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232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236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242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246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250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254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259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263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268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272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275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281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285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289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296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300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305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310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314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318

跋…………………………………………………………………………………321


展开全部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节选

计篇** 【题解】 《计篇》为《孙子兵法》之首篇。计,《说文解字》解释曰:“会也,算也。”本义是用算筹计算,这里是指古人在开战前对敌我双方的综合国力与作战能力等客观条件进行对比,从而预知战争的胜负,作出合乎实际的战略决策,即本篇中所说的“庙算”。曹操注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管子·七法》曰:“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又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与孙子之意合。兵家认为,国君与将领必须先稳操胜券,然后才能出兵,所谓“先计而后战”。本篇主要讲出兵之前的计算与决策,孙子提出了“五事”“七计”这些决定胜负的客观条件,以及战略、战术上的主要思想与原则,所述都是战争*基本的问题。 【原文】 孙子曰1:兵2者,国之大事3,死生之地4,存亡之道5,不可不察也。 故经6之以五事,校7之以计8,而索其情9: 一曰道10,二曰天11,三曰地12,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13 同意14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15。天者,阴阳16、寒暑、时制17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18也。将者,智、信、仁、勇、严19也。法者,曲制20、官道21、主用22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23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24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25之。 计利以26听,乃为之势27,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28也。兵者,诡道29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30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31之,实32而备之,强而避之,怒33而挠34之,卑而骄之,佚35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36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37,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38矣。 【注释】 1孙子曰:表示此书是由孙子的弟子后学记录、整理师说而成。孙子,指孙武。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兵:本义为兵器,此处引申为战争。 3国之大事:古人将战争视为国家的头等大事。 4地:排兵布阵的地形。古代兵家将不便于作战、只能突围的地形称为死地,反之,利于行军、作战、宿营的地形则为生地。《行军篇》的“前死后生”,《地形篇》的“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均为此意。 5道: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即战术。贾林注:“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 6经:纲领。即下文的“道、天、地、将、法”五事为决定战争形势的基本要素。 7校:音jiào,通“较”,比较。 8计:计算、估计。 9情:具体情况。 10道:道义。 11天:自然气候条件与时机。 12地:地形、地势。 13上:指国君。 14同意:指国君与百姓同心同德。 15不畏危: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后文统称“简本”)作“民弗诡也”。诡,违背。指百姓没有叛心,上下互相信任。 16阴阳:关于日、月等天体的运转规律,古代兵家常用以占验用兵吉凶。 17时制:时令节气。 18死生:死地与生地。 19智、信、仁、勇、严:指军事统帅所要具备的五项品质,即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 20曲制:军队编制。曲,指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通常以二百人为一曲。 21官道:将校的设官分职。 22主用:主军的军需物资供给制度。 23兵:兵器。 24将:音jiāng,表示假设的虚词,行将,如果。 25去:离开。 26以:通“已”,已经。 27势:态势,可参看本书《势篇》。 28权:权变,即权衡利弊,随机应变。 29诡道:诡诈之道。诡,诡谲,奇诡。 30用:指用兵。 31取:用伏兵偷袭而击败敌人。《左传·庄公十一年》:“覆而败之曰取某师。” 32实:充实,指没有弱点暴露。 33怒:气势盛大。 34挠:屈服,屈弱。 35佚:通“逸”,安逸。 36庙算:指出兵前在庙堂上进行筹划、决策。算,算筹,是用竹木制成的小木棍,古人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用算筹多寡来推算军事行动的胜败把握。 37多算胜,少算不胜:简本作“多算胜少算”。 38见:音xiàn,通“现”,显示。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战略地形的死生,战争形势的存亡,不能不严肃对待并认真考察。 因此,要把握好五条纲领,通过计算加以比较,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令。道义,就是使百姓与国君同心同德,让他们可以与国君一起死,可以与国君一起生,而不生异心。天时,指阴阳变化、严寒酷暑、四时节令。地利,指路途远近、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将领,则要具备才智、诚信、仁爱、勇敢、威严等品质。法令,指军队编制、设官分职、军需供给。凡属这五条纲领,将领们都不能不过问,知道这些情况的就可以获胜,不知道的则无法获胜。所以,根据上述五方面把敌我双方的条件通过计算,加以比较,就可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那就是:哪一方的国君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据了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可以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阵容强盛?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依据这些就可以判断双方的胜负了。如果听从我的谋划,用兵打仗就一定获胜,那我就留下来;如果不听从我的谋划,用兵打仗就一定会失败,那我就告辞离去。 计算利害而制定的作战方案被采纳后,才去制造态势,用来作为外在的辅助。所谓态势,就是根据有利的形势而随机应变。用兵的要领在于诡诈,所以有能力却示敌以不能,要打却示以不打,要向近处却示以远处,要向远处却示以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益去引诱它;敌人混乱,就趁机袭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防备它;敌人兵力强盛,就避免正面交锋;敌人来势汹汹,就挑动它;敌人用兵谨慎,就要使它骄纵;敌人得到休整,就要使它劳顿;敌人内部团结,就离间它。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进攻,出击就要使敌人意料不到。这是兵家取胜的妙诀,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谋划的,不可以预先传达布置。 还未开战就在庙堂上预算会获胜,是因为分析敌我力量时,我方得到的算筹多;还未开战就在庙堂上预算会失败,是因为分析敌我力量时,我方得到的算筹少。得到的算筹多就会胜利,得到的算筹少就不能胜利,更何况没有得到算筹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就可以预见胜负了。 【评析】 《计篇》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的意义。孙子在本篇指出了战争的重要性,剖析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战争的一般原则,所论皆是宏观问题,并非实际战斗中的问题,所以要出兵前在庙堂上提前谋划。张预注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动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隃度也。” 孙子在开篇就高屋建瓴地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类*原始的信仰是天地与祖先,由此而产生了祭祀活动。中国古代帝王通过祭祀祈求神明庇佑,达到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了统治的合法性,名正言顺地成为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就是所谓的“天子”。祭祀是形而上的,战争则是形而下的,战争是矛盾斗争表现的*高形式与*暴力手段,它加速了人类原始社会的瓦解,促进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敌对双方政治上的矛盾斗争尖锐到用和平方式不能解决时,便会诉诸武力。《司马法·仁本》有言:“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孙膑兵法·见威王》也称:“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仁义之师兴灭国,继绝世,战胜而归,固然可喜可贺;可好战之徒发动战争,一旦败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危机便接踵而至。所以对待战争,决策者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认真地考察用兵地形与战争形势。李筌注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对此,孙子提出了五条纲要分析战争之道,作为全面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即道、天、地、将、法。中国古代讲求天人关系,这五条归纳起来实为天时、地理、人事。 孙子将“道”列为首位,“道”即道义,可以延伸为更广泛的国内政治环境,国家统治稳固、内政清明,民众安居乐业,那么面临来犯之敌,就可以迅速组织动员、集结兵力,御敌于国门之外,正如张预注曰:“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为其用。”《管子·君臣上》曰:“先王善与民为一体。与民一体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也。”《荀子·议兵》曰:“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孙膑兵法·威王问》举“威王问九”“田忌问七”,认为两人所问只近于知“兵”而“未达于道”,孙膑所谓“道”,重要的一点同样是取信于民。反之,国内政治腐败,民众怨声载道,军队士气低落,则往往被动挨打,处于下风。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懿公,骄奢淫逸,耽于享乐,而且特别喜欢养鹤,甚至给鹤配备专车,招致臣民的怨恨。卫懿公九年(前660)十二月,赤狄攻打卫国,卫懿公准备派兵抵抗,有的士兵背叛了卫懿公,都城里接受甲胄的人都说:“让鹤去抵御狄人,鹤享有官爵俸禄,我们哪里能打仗!”大臣们也说:“国君爱养鹤,可以让鹤去迎击狄人!”众叛亲离之下,卫懿公勉强亲自出征,结果兵败被杀,可见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所以孙子指出“令民与上同意”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首要保障。儒家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但兵家与构建礼乐理想社会的儒家不同,兵家需要解决实际的战争问题,因此只有群众基础对于打胜仗来说仍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具体的天、地、将、法,进行综合分析。天,指气候条件,诸如季节、天气、温度、湿度、自然灾害等等。曹操注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司马法》有“冬夏不兴师”之说,因为冬季气候严寒,夏季高温多雨,均不利于作战。汉武帝曾派将士们冬天征讨匈奴,许多士兵因而在塞北的寒冬中冻掉了手指;东汉初年大将马援领兵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叛乱,士兵们在夏天多染热带丛林瘴气而死,所以作战应尽量顺应气候变化。古代阴阳五行学家将“天”进一步引申为天象,即星宿的运行,有穿凿附会之嫌。地,指地理形势,无论行军、安营、作战,都需要因地制宜。张预注曰:“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为迂直之计;知险易,则能审步骑之利;知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知死生,则能识战散之势也。”诸葛亮说过:“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本书《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等篇目均有详细论述。将,指统帅素质,应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梅尧臣注曰:“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刘子·兵术》亦曰:“智以能谋,信以约束,仁以爱人,勇以陵敌,严以镇众。”法,指兵制法令,主要包括编制、职官、军需管理的规章法则,全军只有做到茅元仪《兵诀评》所谓“部曲有制,分官有道,费用有主”,才能形成一个稳定、高效的战斗集体。 孙子继而从七个方面探索敌我双方的情势,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有道之主,是能够亲贤远佞,爱民如子。公元前206 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秦都咸阳,秋毫无犯,废秦苛政,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无不希望他能够成为秦地之王。有能之将,是具备五德的将领。得天地,就是得到天时、地利。行法令,就是军纪严明。齐景公时,晋国进攻齐国的阿城和甄城,燕国又侵略齐国黄河南岸一带,齐军连连失败,景公为此寝食难安。大夫晏婴向景公推荐了有军事才干的田穰苴,景公召见田穰苴后,对他非常欣赏,任命他为大将,抵御晋、燕。田穰苴对景公说:“我出身低微,大王将我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不会服从我,百姓不能信任我,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您能派一位大臣来做监军。”于是景公派宠臣庄贾与他同行。田穰苴与庄贾约定,明天正午在营门集合出发。第二天,田穰苴提前来到军营,布置好观测时间的标杆和漏壶,等候庄贾。与此同时,庄贾正在家中与亲友们饮酒作别,他向来恃宠而骄,认为自己是监军,就不着急过去。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田穰苴就打倒标杆,摔破漏壶,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规章号令。日暮时分,庄贾才晃晃悠悠进了军营大门。田穰苴问:“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解释说:“亲友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田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忘掉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后,就应忘掉私交;两军交战形势紧急的时候,就应当忘掉生命。如今敌军侵略,国内骚动,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什么送行呢!”他把军法官叫来,问道:“依照军法,约定了时刻却迟到的人该怎么处置?”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向景公求救,可送信的人还没返回,庄贾就被斩首示众了。全军将士都很震惊,知道田穰苴有法必依,公正无私,对他言听计从。齐军在田穰苴的率领下,纪律严明,斗志昂扬,晋军得知此事,不等交战,就慌忙撤兵,燕军也赶紧退到了黄河北岸,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所有的失地。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同样不徇私情,依照军法处决失掉街亭的马谡。《战国策·楚策》有云:“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兵众强,就是兵器精良、士兵勇敢。士卒练,就是士兵们训练有素。关于如何训练,杜牧注曰:“辨旌旗,审金鼓,明开合,知进退,闲驰逐,便弓矢,习击刺也。”即辨别指挥、号令,演习队形、阵法,操练兵器、格斗。赏罚明,就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张预注曰:“当赏者,虽仇怨必录;当罚者,虽父子不舍。”《管子·七法》曰:“赏罚明则人不幸,人不幸则勇士劝之。” 通过上述“五事”“七计”的客观条件分析,就基本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了,这个时候要看国君是否采纳将领的谋划,即统治者和将领的战略思想是否一致,如果两人志同道合,那么作战必定获胜,将领就留下,反之将领就告辞而去。有学者认为这句话是为了试探吴王阖闾的态度,梅尧臣注曰:“武以十三篇干吴王阖闾,故首篇以此辞动之。谓:王将听我计,而用战必胜,我当留此也;王将不听我计,而用战必败,我当去此也。”这种将领自由选择在本国或他国指挥作战的情况,在战国时期比较常见,例如军事家孙膑先后在魏、齐两国任职,吴起曾先后担任鲁、魏、楚三国的将军。 接下来,孙子指出制造态势的重要性,作为用兵作战必要的外在辅助,杜牧注曰:“夫势者,不可先见,或因敌之害见我之利,或因敌之利见我之害,然后始可制机权而取胜也。”也就是说,将领应根据敌情之变化,结合敌我双方的优劣,制定作战计划,克敌制胜,本书的《形篇》《势篇》《虚实篇》都会具体论及。孙子提出:“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梅尧臣注曰:“非谲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但要注意的是,军事上的诡诈虽有欺骗之意,但仁义之师行诡道的目的是克敌制胜,保家卫国,因此与道德上的诡诈是有本质区别的。张预注曰:“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治兵同样不能依靠诡诈,王皙注曰:“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孙子归纳了战略指挥的几大主要原则,包括四种示形方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其中就有欺骗、迷惑敌军的意味;以及八种针对不同情况的敌人的作战方法,即“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总体而言就是避免与强大的敌军正面交锋,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敌军从优势变为劣势,然后伺机发动进攻。这些原则方法后文均有例证,此处不作展开。孙子的归纳示形、作战原则可谓言简意赅,面面俱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展现了辩证法的高妙智慧。 正确认识和掌握用兵规律固然重要,但孙子格外强调,军事指挥不能教条化,将领要根据具体的战争环境去制造态势,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机动作战,所谓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孟氏注曰:“击其空虚,袭其懈怠,使敌不知所以备也。”三国末年魏国伐蜀,十几万大军被挡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外,进退维谷,于是大将邓艾领精兵数千,另辟蹊径,自阴平道偷偷潜入蜀地,大军在无人之地行进七百余里,凿山修道,抵达涪城,当地守官慌忙献城,邓艾兵马继而攻破绵竹、直取成都,蜀国君臣以为神兵天降,无心固守,*终投降,可以说邓艾的出其不意,不但彻底逆转了魏军的窘境,而且迫使成都不战而克,立下不世奇功。孙子格外提到“兵家之胜,不可先传”,正如曹操所解释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绝妙的军事计划往往是在具体的作战情况下,利用优势,制造机变,出奇制胜,是难以事先规定和刻板传授的。 结尾一段总结全篇,引入“庙算”的概念,庙算就是国君出征前,告于祖庙,议于庙堂,用算筹衡量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从而预测战争胜负,研究克敌制胜的方略,紧扣《计篇》的主题。李筌注曰:“夫战者,决胜庙堂,然后与人争利。凡伐叛怀远,推亡固存,兼弱攻昧,皆物情之所出。中外离心,如商周之师者,是为未战而庙算胜。《太一遁甲》置算之法,因六十算已上为多算,六十算已下为少算。客多算临少算,主人败;客少算临多算,主人胜。此皆胜败易见矣。”可以说,孙子十分注重计量,他对数的认识和使用虽然仍停留在一种简单而朴素的形态,但将其应用于研究战争已经难能可贵,他对各方因素所采取的科学审慎的态度,包含着某些定量分析概念。本篇使我们从根本上认识了古代战争的一般规律,具有启发意义,并为后文的具体展开论述做了铺垫。

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全本新绎)(精装) 作者简介

侯振龙,男,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历史文献学。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项目《清史??艺文志》。在《历史档案》《古代文明》《国学季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资治通鉴少年简读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