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作者:刘希言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9.9(6.4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41377
  • 条形码:9787559841377 ; 978-7-5598-413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为王璜生主编的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的**本,将拉开该学丛在美术馆学深度研究的序列,也将在相关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其所关注的对象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能够为一些公众熟识的经典案例的阐释带来新的角度,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界将关注点落回基础性问题,以此借鉴参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助益学科发展,并探讨中国艺术博物馆如何为其藏品陈列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语言。 ◎ 艺术博物馆基础性研究符合当下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较于艺术博物馆临时展览类型的多元以及科技等新兴话题在博物馆届的广泛讨论,当下对艺术博物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关注相对贫乏,对藏品陈列的策划和理解较为固化,通常就是将其理解为按照线性历史发展顺序或是以艺术风格流派的分类将藏品展示出来。从艺术博物馆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特别是还没有成型的中国艺术博物馆学,要建造一门能够持续生产知识并对未来的艺术博物馆产生有益影响的学科知识系统,一个必要的工作就是夯实基础,回到艺术博物馆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艺术博物馆的长期陈列。这也成为本书着眼所在,从基础问题出发,为艺术博物馆学学科进一步发展提供助益。 ◎ 更新研究范式将为学科发展提供有效助推。 在对“藏品陈列”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时,本书没有采用常规的研究办法,而是运用了新博物馆学研究的方法,以“有效史”的博物馆新史观重新审视和反思藏品陈列,突破常规的对具体某个时期、某个艺术博物馆陈列的研究,将陈列并置在一个跨越时间、地域的范畴中,尝试打破时间发展和地域分布的一般框架,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艺术博物馆的陈列并置在一起,从陈列目的、策划理念、展示形式、空间安排等角度对陈列进行重新审视,将呈现趋同性的不同时期、国家的陈列归类,基于此提炼陈列内在的方法论,以及它如何建立起这一方法论。从学科发展来说,本书的根本即在于对研究对象认识的不断更新和为此而进行的研究方法与范式的不断变革。 ◎ 对国内现阶段和未来的艺术博物馆藏品陈列策划与实施提供助益。 近年来,我国对博物馆藏品(文物)的研究展示愈发重视,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重视文物工作,2016的指示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指示中还特别提出藏品要惠民利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自2013年起推出以年为单位的艺术博物馆藏品精品展出季项目,扶持各艺术博物馆在研究藏品的基础上策划优秀展览,在2019年新的通知中还首次提及鼓励“各馆以此为基础举办长期陈列”。在国家鼓励的政策背景下,一些还没有藏品陈列或规模较小的艺术博物馆都在陆续开展和扩大藏品陈列这项工作。而本书中所分析的大量艺术博物馆如何根据变化中的时代环境来调整策划藏品陈列的案例以及其背后折射的理论逻辑,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经验上的助益。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内容简介

以藏品构成的陈列是艺术博物馆的基石和灵魂所在,在艺术史视觉呈现和美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首先结合前艺术博物馆时代的珍奇屋理念和国际艺术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分析陈列模式的思想来源、建构及应用历史,进一步结合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陈列案例分析这一模式如何应对现代艺术发展和多样化的文化研究对其造成的内外冲击,以及陈列在应对中通过自我思辨*终形成方法论的过程。*后将这一方法论应用到中国艺术博物馆语境中,从中国20世纪早期至今的陈列实践案例出发,探讨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应用和变化方法论来适应本土情况的过程。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目录

分卷序

绪论

**章 陈列:珍奇屋的“财富”

**节 建构与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 “科学”分类和实证

第三节 空间的仪式化、权力化雏形

小结与思考

第二章 建构陈列模式:艺术史正典、意识形态与空间权力

**节 艺术史正典与陈列模式

第二节 陈列模式的隐形支撑:意识形态

第三节 空间权力与陈列模式

小结与思考

第三章 对陈列模式中艺术史正典的思辨:从历史观转移与结构主义入手

**节 动摇陈列模式的现代历史观

第二节 现代历史观视野下的专题陈列实践

第三节 结构主义与专题陈列的意义生成

第四节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专题陈列实践

小结与思考

第四章 对陈列模式中意识形态的思辨:多元文化的介入

**节 多元文化对陈列模式的冲击

第二节 陈列对多元文化的“增加”

第三节 陈列对多元文化的“策划”

小结与思考

第五章 对陈列模式中空间权力的思辨:差异性与公共性

**节 空间权力的偏移及其原因

第二节 对藏品和展示的解放

第三节 对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加强

第四节 “新”的陈列和“新”的空间

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 中国艺术博物馆的陈列及其方法论

**节 中国艺术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特征

第二节 始终存在的陈列

第三节 20 世纪早期陈列:对国际陈列模式的学习

第四节 新时期陈列:国际陈列模式的本土化

第五节 新世纪陈列:对本土模式的思辨

小结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展开全部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节选

分卷序 在中国,就博物馆的藏品陈列做相关研究,应该还是有不少的。这是因为,博物馆的陈列,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工作及理论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博物馆以历史的叙说、藏品的呈现、知识的建构为重,自然,长期陈列也就是它们*主要倚重的方法与形式了。在欧美,“博物馆”(Museum)的指称多用于那些以艺术的形态与历史为主线处理艺术收藏的博物馆,而其他分类的博物馆则一般会冠以特指分类的名称,如“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战争博物馆”等,并且即便在分类博物馆中,以视觉为主导的艺术方式也往往会伴随而行,涉及物品的选择、陈列的形态及空间的呈现等各方面。不过,在中国,其情况与欧美有显著不同:“博物馆”首先是一个大类型,涵盖历史、科技、自然等,而艺术,更确切地讲是美术,则被冠以“美术馆”的统称,多与“博物馆”分列而论。在现实中,国内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分别由不同的主管机构——文物部门与艺术部门来区分管理,在国家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致使在艺术界及大众认知里,中国的美术馆与博物馆仿佛是两回事。在中国的美术馆历史和现实中,艺术史的“陈列”几乎没有较稳定地实现与存在过,更毋宁谈“长期陈列”及其模式与相关方法论的建构和衍变了。因此,我们也就很难来对美术馆“陈列”“长期陈列”做深入研究。而刘希言博士的《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课题,专题性地针对国内外艺术博物馆的陈列方法论展开历史追溯、理论思辨及现实思考,可以说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切入口与路径。 刘希言的研究来自她长期对博物馆,具体一点是对艺术博物馆陈列问题的关注、考察与思考。她在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读期间,得到博物馆学专家与艺术史家李军教授的指导,对北京地区的艺术博物馆陈列现状展开过大量调研,以此形成了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之后,她进入美术馆工作,持续性地参与收藏与陈列、藏品与研展等议题的写作。在她攻读“美术馆学研究”博士学位时,提出对艺术博物馆陈列的方法论进行系统研究,我作为导师,深知她具有推进这一课题的能力:一则因为长时段的调研准备、一手材料和工作经验使她积累了大量素材;二则在于多年美术馆学理论的浸润也为她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我深感,这一针对艺术博物馆陈列模式及方法论的研究,将可能对中国的新美术馆发展与新美术馆学研究产生实践和学术上的双重意义,值得期待。

新美术馆学研究丛书: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 作者简介

刘希言,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建构与思辨:艺术博物馆陈列方法论研究》获中央美术学院2020届优秀毕业论文奖。职称: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美术馆学研究、展览策划研究、青年艺术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