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渠敬东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版权信息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会学专业读者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之作,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其写作是出于对"失范现象"之命运的"关怀",是一份研究性纲领,其写作在各种思想和各种思想风格之间来回跳跃和游移,不限于某种特定的或既定的说法,对研究社会失范现象的人士以及对社会学感兴趣的人士都会大有裨益。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内容简介

如果说社会学这个传统的许多重要概念,如整合、团结、功能、分化等,都不免浓厚的社会救治的味道的话,那么有一个概念可能是个例外,这就是失范。涂尔干简明地揭示了这个概念对于社会学家的悖谬:失范意味着“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不充分在场”和“社会的缺席”。作者对于社会学理论不能面对困境的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选择从“失范”概念入手来重构社会学面对“社会的缺席”,甚至“断裂”时刻的理论可能性。本书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目录

前言
导言:苏格拉底的“罪”及其他
1 失范理论综述
1.1 涂尔干的失范理论
1.1-1 社会作为集体意识
1.1-2 正常与反常
1.1-3 决定论与个体主义
1.1-4 总结与批判
1.2 默顿的失范理论
1.2-1 结构及其功能
1.2-2 偏差行为的类型学
1.2-3 anomie与anomia
1.2-4 总结与批判
1.3 当代失范理论
1.3-1 失范的心理学理论
1.3-2 失范与异化
1.3-3 anomie与atomie

2 意义的缺席
2.1 行动及意义悬置
2.1-1 行动的构成与意义解释
2.1-2 意义的跳跃与悬置
2.2 时间、意义与焦虑
2.2-1 时间意识的构成
2.2-2 烦,作为生存结构
2.2-3 日常性与时间性
2.2-4 焦虑的意义

3 关系的断裂
3.1 “他我”的关系意涵
3.1-1 “我一你关系”及其缺陷
3.1-2 主体间性的裂痕
3.1-3 关系的悖论
3.2 失范作为一种实践逻辑
3.2-1 理想类型的匿名性和具体性
3.2-2 失范的构成作用
3.3 权力关系与反抗关系
3.3-1 权力关系作为“关系的关系”
3.3-2 常规化与失范
3.3-3 权力与反抗
附:海德格尔与福柯

4 制度的变迁
4.1 制度与范式
4.1-1 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
4.1-2 吉登斯:另一种解决方案
4.1-3 失范与范式变迁
附:有关硬核和保护带的一个案例
4.2 类比与分类
4.2-1 回到涂尔干
4.2-2 分类图式与生活逻辑
4.3 失范与制度变迁:一种拟议的综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节选

  实际上,烦之所以为烦,同样是时间性和日常性相互交织的结果,倘若我们以此出发,就会避开单纯的道德评判和知识社会学立场,来审视失范的存在论根源。  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理解的时间性问题。如上所述,理解就是对此在的可能性方向的捕捉和筹划,是此在潜在的存在方式。因此,理解对此在之可能性的“知”,并不是已经揭示过了的某些事实,而是对其处身其中的可能性的领悟,这些可能性是以将来的形式来呈现意义的。然而我们看到,在日常世界里,尽管此在作为烦在本质上先行于自己,但在世的存在却通常从它所烦忙的东西那里来理解自己,换句话说,在日常事务的纠缠中,非本真的理解总是把目光停留在那些垂手可得的或无法逃脱的东西上,并且通过这些东西来筹划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非本真的将来具有了在世的期望成分,孕育在此在之潜在可能性中的将来,被孕育在烦忙在世中的期望替代掉了,预期(不妨对照一下现象学的解释)和等待被纳入到了筹划之中,本真的将来被当前化了(参见本章2.1节的讨论)。  实际上,本真的将来和非本真的将来之间始终呈现为一种紧张状态。一方面,在此在本己的理解和筹划中,其潜在的可能性或意义是以将来的样式“到来”的,所有曾在和当前都以将来作为存在的首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日常烦忙活动中,将来却被划归到现实的情境之内,以期望这种当前化的样式到来;尽管我们通常把期望理解成为未来的向度,但就其在世的意义而言,期望恰恰以现在的形式遮蔽了本真的将来,并与周遭世界相互照面,与此同时,原来那种以将来作为自身导向的曾在也被遗忘掉了。在这个意义上,“正如预期只有基于期望才是可能的,记忆也只有基于遗忘才是可能的,而不是相反”(Heidegger1962:389)。两种将来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在世的存在在对日常世界的理解中,把自己本真的可能性遮蔽起来,这样,意义的筹划在烦的时间性构架里,使以当前为特征的日常意义与以将来为特征的存在意义呈现为胶着状态,记忆与遗忘共同到场了,失范在时间性层面上也有了题中之义。  然而,对于存在者而言,其现身的时间性却有另外一种样式。我们已经谈到过,所谓现身状态就是情绪把此在带到它的被抛状态之前,被抛状态并不属于自我意识或自我认识的层面,它一直源始地展开着。如果说理解原本奠基在将来之中,那么现身则可以说是原本在曾在状态中到时的。尽管情绪被看成是一种流变的体验,在时间中持续而过,但对存在论而言,情绪却有其特殊的时间性建构:情绪就是“带回到……”,带回到“它存在着,而且不得不存在”的被抛状态面前,它并不是刚才(亦可对照现象学的“刚才”概念)产生出来的曾在状态,而是被抛状态所公开出来的样式。就拿“怕”来说吧,怕总是在可怕的东西面前害怕,也就是说,从非本真的时间性出发,怕实际上是此在所烦忙的手头事物的逼近和临近。在时间意义上,怕与其自身的关系始终呈现出一种将来的样式,它在“即将来临”的意义上包含着期望的成分。然而,这种期望与理解所包含着的将来有所不同,它总是让那些可怕的东西回到它实际烦忙着的潜在中来,换言之,它总是以曾在的形式期望着可怕的东西到来,使“在……面前害怕”具有了“因……害怕”的含义。  海德格尔认为,怕的时间性意义是由一种自身遗忘构建起来的,它始终纠缠于周遭世界和手头事物,从而使原本开放的被抛状态封闭起来,使存在者在惧怕着的烦忙活动中陷入了迷乱状态。这种遗忘,不仅是对自身切近的可能性的遗忘,也是对存在意义的遗忘,推其根本,是因为它将在世的所有可能性都纷呈眼前,丢弃了自身的曾在状态,或者借助属于曾在的当前和将来(期望)的样式将曾在(被抛的可能性)遮蔽掉。因此,“怕的时间性是一种期待着当前化的遗忘”(Heidegger1962:392)。在这个意义上,那些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状态也有其生存论的意义,正如Beatles唱的那样,“Let it be,let it be.”,把自己放任于被抛状态。尽管这种放任是以遗忘为基础的日常情绪,但它却揭示了非本真曾在状态的意义所在。因此,意义在这里再次变成了两面鬼,存在者或者放任自流地将本真的存在意义遗忘掉,或者心惊胆战地将它拾起来。  *后,再让我们来看看沉沦的时间性。我们对沉沦的分析是从闲谈、好奇和模棱两可开始的。尽管闲谈和好奇具有“说”和“看”的性质,但这种“说”和“看”仅仅是为了“说说”和“看看”而已,闲谈和好奇只是把现成事物摆在当前,并没有去“投入理解”。沉沦总是想与所有的手头事物亲身会面,但这种会面还需要一个前提:必须通过当前来使存在者亲身在场( Heidegger 1962:397-399;1996:13ff.)。在这个意义上,闲谈和好奇完全是以非本真的方式来具有将来样式的,它们所期望的并不是此在潜在的可能性,或者说,它们只是把这种可能性当作现实的东西来欲求,存在的意义完全变成了当前化的意义。也正是在这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说”和“看”中,存在者从来不持留在期望之中,而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以“跳开”的方式不断使自己当前化,即便它有所期望,也总是瞬间地逃脱掉。闲谈和好奇只是“满足”,而不是存在意义上的“充满”。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简介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长江学者,当代杰出的中青年社会学家。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主编,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