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作者:赵星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3.1(5.8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5103767
  • 条形码:9787205103767 ; 978-7-205-1037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本书特色

司马懿一生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求存为上,凭借长寿和与曹丕交好的机遇一步步攀登到权力的层,这对于一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的人来说实属不易。让我们跟随本书领略司马懿传奇的一生……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谋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的司马懿。司马懿既是曹魏王朝的开国功臣,又是曹魏王朝的掘墓人;他既是精于诡诈权谋的政治高手,又是善于用兵的军事奇才;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朝七帝,做为“时间的朋友”,他*终开创了自己的宏图霸业。他就是三国的头号伪装者。后世人对司马懿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无耻的野心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有人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拉开了三国一统的序幕,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司马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本书将为您娓娓道来。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目录

序言……001

**章 生逢乱世的司马懿

一、投胎是门技术活儿……002

二、精心设计的政治格局……004

三、你死我活的斗争……008

四、颠沛流离的少年……014


第二章 执着的老板曹操

一、曹操的崛起……018

二、曹操的橄榄枝……027


第三章 “打工人”司马懿

一、赤壁之战……036

二、司马懿升职记……039

三、关中易得,东吴难求……042

四、建国称公……046

五、得陇望蜀……050


第四章 艰难的帝王路

一、权臣篡位有多难……056

二、司马懿的劝进……059

三、曹丕吃肉我喝汤……065

四、汉中之战……069

五、神机妙算司马懿……073


第五章 火速蹿升的司马懿

一、曹丕上位……081

二、九品中正制……086

三、初掌兵权……092

四、托孤重臣……098


第六章 曹叡的开局

一、孙权集团的反击……106

二、四大辅臣排座次……111

三、平定孟达之乱……115

四、诸葛亮首次北伐……121

第七章 大将军之路

一、孙权的皇帝梦……126

二、曹休陨落……130

三、接二连三的北伐……134

四、四路伐蜀……137


第八章 御蜀平辽

一、四次北伐……143

二、五次北伐……150

三、辽东割据的由来……158

四、一年平辽……163


第九章 权臣之路

一、魏明帝的心思……169

二、魏明帝托孤……173

三、曹爽的失败根源……177

四、高平陵之变……182

五、嗜血的晚年……185


附录……191


后记……194


展开全部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节选

一、投胎是门技术活儿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的著名权臣,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东汉末年出生于河内郡的一个世家大族。据史料记载,司马懿的先祖是跟随项羽灭秦的司马卬,秦灭以后,司马卬被项羽封为殷王,封地在河内郡,从此司马家世代居住在此地。西汉时期,司马家并不显赫,到了东汉时期,司马家逐渐发展成了门阀士族。虽然此时河内司马家还比不上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那么显赫,但也混成了累世郡守的高官世家。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官至左冯翊,曾祖父司马量官至豫章郡太守,祖父司马儁官至颍川郡太守,父亲司马防官至京兆尹。也就是说,从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开始算起,到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司马家连续四代都做到了郡太守级别的高官,其家族不可谓不显赫。司马家到了司马懿这一代,家族人丁也十分兴旺,司马懿兄弟共有8人,从大到小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俱知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故时号“八达”。据说,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对待儿子们的家教很严格。在儿子们弱冠之后,司马防仍然要求他们“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可见司马家的家风之严。也许正是司马家严格的家风,帮助司马家在后来的乱世中成就了伟业。 司马懿出身于四世郡守的家庭,在当时属于典型的门阀士族阶层,能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投胎技术相当的高超。这样的家世放在今天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牛气冲天的官二代了,但在东汉中后期的上层社会也并不稀奇,因为东汉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门阀士族异常强大的社会,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是依靠豪强地主起家的。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东汉后期,东汉的各级政府几乎已经被门阀士族把持了,他们通过姻亲、师生等裙带关系相结为朋党,将权力和官位私相授受,相互举荐提携对方的子侄,垄断了官场资源。此时,东汉选拔官员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几乎已经成了官二代们的专属游戏了。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阶层已经固化了,平民阶层的晋升通道几乎被堵死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出身于累世郡守家庭的司马懿,可以说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后来司马懿出仕做官那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二、精心设计的政治格局 司马懿出生于东汉光和二年(179),正值汉灵帝在位时期。先说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前面已经说了,东汉中后期的官场已经是袁绍家族、司马懿家族,这样的门阀士族横行的官场了,面对这种情况,东汉的皇帝们是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的,因为日益膨胀的门阀士族集团,会严重地削弱皇权。照这样发展下去,官员的提拔任用,首先是血统说了算,而不再是皇帝说了算。门阀士族们如果再团结成铁板一块,整天结党串联,甚至私下成立政治团体,大搞江湖帮派的那套把戏,选出什么“三君”“八俊”“八顾”“八厨”等大佬作为话事人和代言人,再通过操纵舆论,暗箱操作等手段干涉朝廷的重大人事任命,那任何皇帝面对这些所作所为,恐怕都会忧心忡忡地睡不好觉的。长此以往,帝国的诸多政治、军事资源都会流进门阀士族集团的手中,皇帝之所以能控制朝臣、发号施令,只是因为手里掌握着庞大的军政资源,如果皇帝丧失了这些资源,那就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了。皇权一旦被架空了,谁能保证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戏码不会在东汉重演? 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皇帝必须要想方设法制衡门阀士族集团,于是东汉早先的皇帝们精心设计出了一种政治格局,那就是大力扶持重用宦官集团,赋予内廷的宦官集团足够的军政权力,让内廷的宦官集团和外廷的门阀士族集团相互制衡,利用宦官集团来遏制门阀士族集团野蛮生长,这样才可以保持皇权的神圣和权威。在我们的传统史书里,宦官群体大多数都是一群没知识没文化、又愚蠢又贪婪的人,可东汉中后期的皇帝们就是一个比一个昏庸,一个比一个无脑,偏偏就要信任重用这群人。其实真正的政治哪有那么简单,皇帝之所以坚持偏袒信任宦官集团,除了因为宦官群体没有威胁皇权的实力之外,更因为宦官群体跟门阀士族集团有着天然不可逾越的鸿沟。能让孩子从小就进宫当太监的家庭肯定不可能是门阀士族,可以说,宦官群体基本都来自穷苦的平民子弟。既然通过正规的察举制进入官场的通道已经被堵死了,那进宫做太监就成了贫民子弟进入官场的唯一通道了。形象点儿比喻,有《易筋经》可练,那没人会选择去练《葵花宝典》,问题是普通人没机会练《易筋经》,那就很难抵挡《葵花宝典》的诱惑了。 只要进宫加入了宦官队伍,这些贫民子弟就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经过筛选,他们当中比较优秀的都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毕竟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将来会给皇帝做机要秘书。可以想象,能够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宦官那一定是有一流的政治才能,否则宦官集团又拿什么跟外廷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谋略、有胆识的门阀士大夫集团斗智斗勇呢?只不过承认宦官的优秀对门阀士族而言,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门阀士族们写的传统史书中,宦官多是负面形象。 可以想象,一旦贫民出身的宦官们出人头地,自然也会大力拔擢自己的亲友出仕做官,拉拢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在政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必然会损害门阀士族的利益。面对这种情况,门阀士族集团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本来他们就鄙视出身低贱的宦官群体,大儒董仲舒早就说过“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意思是像士族们,天生就是当官的料,自然就应该是指点江山、教化万民的,而那些出身低贱的人们天生就应该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每天努力忙碌挣扎,保持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状态。 在门阀士族们看来,一群出身低贱又心理扭曲的宦官们居然爬到了门阀士族的头上颐指气使,宦官的亲属们居然来跟门阀士族子弟抢官职,这还有天理吗?化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那就是我家几代人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这一刀宫刑之人? 所以一旦有机会,门阀士族们就会疯狂地打击宦官集团及其亲属爪牙,其中的激进派更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宁可触犯法律也要千方百计地打击宦官集团和他们的亲属爪牙。据史书记载,士族党中名称“八俊”的李膺做河南尹时,诛杀已经获得大赦的张成父子(太监爪牙);李鹰做司隶校尉时,直接冲到太监张让家中,抓捕张让的弟弟张朔,审讯之后诛杀;廷尉冯绲直接把大太监单超的弟弟、山阳郡太守单迁打死在狱中;大司农刘祐没收中常侍苏康、管霸购买的大批房地产;东海国宰相黄浮诛杀大太监徐璜的弟弟、下邳令徐瑄全家;太原郡太守刘瓆也是在朝廷大赦令之后,将宦官小黄门赵津诛杀;南阳郡太守成瑨做得更绝,他下令逮捕了宛城富商张泛(太监亲属),恰逢朝廷颁布大赦天下令,成瑨根本不予理会,将张泛及其宗族、宾客二百余人,全部处死,事后方才奏报朝廷。类似的这种事情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而言之,门阀士族集团为了打击宦官集团,不惜枉顾皇帝诏令,不惜违反国家法律,不惜草菅人命,这样的打击行动绝对超出了正常的执法范围,可以称得上是无法无天了,汉桓帝刘志为此龙颜大怒,于是大批的涉事官员被罢官下狱,同时把这些官员禁锢终身(终身不得做官),这就是东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次党锢之祸。 当然了,可以想象,宦官及其亲属爪牙们也肯定不是啥善男信女,作为政治暴发户,他们往往更会为非作歹、违法犯罪,门阀士族跟他们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本来只是双方的权力斗争,但在士大夫集团的笔下被描述成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其实当时东汉的官场可以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了,当时有一首童谣充分表达出了底层人民群众对东汉官场丑态的不满:“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就是东汉官场的真实写照。 总而言之,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出发,东汉中后期的皇帝们必须要打压门阀士族们的嚣张气焰,所以才会不断支持宦官们反击门阀士族集团。为了保证皇权稳固,东汉的皇帝们会赋予宦官集团很大一部分的军政资源,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点并不会因为帝国皇帝的更换而改变,也不是权臣能够轻易改变的。这使得宦官集团始终保持有抗衡门阀集团的实力,也是东汉诸多的小皇帝们在成年之后能够依靠宦官集团的支持打倒权臣翻盘成功的基础。 三、你死我活的斗争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汉灵帝的前任皇帝是汉桓帝刘志,汉桓帝正是依靠宦官集团的力量才把不可一世的权臣梁冀打翻在地的。汉桓帝没有子嗣,永康元年(167)十二月汉桓帝驾崩之后,外戚窦武拥立了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即位,即汉灵帝。也就是说汉灵帝在即位前并不是诸侯王,甚至连县侯乡侯也够不上,只是一个小小的亭侯,通俗点儿说就是享受一个村子赋税的贵族。汉灵帝跟汉桓帝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原本帝位是轮不到他的,因为汉桓帝虽然没有儿子,但是有亲弟弟,外戚窦武放着汉桓帝的亲弟弟不立,而拥立刘宏为帝实在说不上什么大公无私。虽然后来的史书把窦武吹上了天,使窦武以一副大公无私的忠臣形象存于史册,但实际上窦武拥立刘宏为帝,无疑是因为刘宏年纪幼小,同时又跟先帝血缘疏远、爵位不高。很明显刘宏的政治实力薄弱,没什么根基班底,这跟上一位外戚权臣梁冀放着“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不立,反而拥立15岁的蠡吾侯刘志为帝,在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讽刺的是,梁冀在史册上是大奸大恶大反派的形象,窦武在史册上却是疾恶如仇的大忠臣形象。 更为严峻的是,12岁的汉灵帝刘宏刚刚即位,屁股还没坐热,窦武就和士族领袖陈藩谋划要一举铲除内廷的宦官集团,清除宦官参政。不料事情泄露,宦官集团当机立断,先发制人,派人搜捕窦武。窦武得到消息赶紧逃到了军营中,组织士兵反击宦官集团。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军营中的士兵们根本不听窦武的命令,纷纷向宦官集团倒戈投降,窦武走投无路只好自杀,士族领袖陈藩也因此被杀。从这次事件也能看出,宦官集团手中掌握着丰富的军政资源,并在军队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威望。可以预料,假使窦武和陈藩的谋划成功,铲除了宦官集团,那东汉的先皇帝们精心设计的内廷宦官和外廷士族两派相互制衡的权力平衡就会被打破,门阀士族领袖外戚窦武自然就可以大权独揽,到时候估计汉灵帝将难逃沦为傀儡的命运,因为一旦宦官集团被打倒并丧失了军政资源,皇权将失去*后的屏障,汉灵帝的下场也未必会比他儿子汉少帝刘辩强到哪儿去,而窦武也未必不会是下一个王莽。 别看窦武被士族集团捧为“三君”之首,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但别忘了,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个道德楷模啊,虽然窦武、陈藩等人口口声声都说铲除宦官集团是要替天行道,但看看东汉历史上的那些从外戚手里夺权翻盘成功的小皇帝们,哪个不是靠着宦官集团的力量才完成的?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汉灵帝死后,宦官集团被袁绍等人彻底打倒,丧失了所有军政资源,于是汉少帝和汉献帝都再也没能从权臣手里夺权翻盘成功,他们两个一个被权臣杀害,另一个一生都被各路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中。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一些,看看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个傀儡小皇帝们,那时确实没有宦官专权再出现了,宦官们也不再拥有军政资源了,结果就是再也没有一个傀儡小皇帝能翻盘夺权成功,于是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被权臣废黜或者杀害了。从皇权的角度来考虑,东汉的皇帝们让宦官集团拥有巨大的军政权力,虽然有很多弊端,但这未尝不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选择。 汉灵帝时期的这次外戚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激烈斗争,导致了第二次党锢。这次宦官集团不再手软,对门阀士族痛下杀手,此次打击力度要比**次党锢大得多,共有几百名官员因此丧命,大批激进的门阀士族官员被免官并禁锢终身。这次打击之后,门阀士族和宦官集团的矛盾越发严重,虽然宦官集团暂时占据了上风,但是门阀士族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汉灵帝还要依赖门阀士族这些地方豪强维持基层统治,宦官集团始终无法动摇门阀士族的根基,只要时机成熟,门阀士族就会卷土重来。中平元年(184),这个机会就到来了,钜鹿人张角带领数十万太平道教众发动了黄巾大起义,一时间,州郡失守、吏士逃亡,京都震动。汉灵帝害怕被禁锢的门阀士族和黄巾军合作,倾覆东汉朝廷的统治,不得不对士大夫集团作出了妥协,赦免党人,解除了党锢,毫无意外,大批之前被党锢的门阀士族又出任了地方军政长官。 黄巾起义虽然仅仅持续了九个月就被镇压了,但天下并没有恢复太平,黄巾起义只是拉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而已。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黄巾起义刚刚被镇压,东汉帝国的凉州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羌乱,凉州羌民和汉族地方豪强韩遂、马腾等人合流发动叛乱,屡次大败朝廷的军队,黄巾军分散在各地的残部也趁势造反作乱,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各种叛乱,汉灵帝不得不一再将权力下放给地方。中平五年(188),在宗室官员刘焉的建议下,汉灵帝设置了集一州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州牧(全国一共被划分为十三州)。就这样,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凉州羌乱的过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的局面。随着东汉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一降再降,天下大乱已经不可避免。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去世,汉灵帝的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少帝的母亲何太后临朝称制,由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辅政。在门阀士族的鼓动下,外戚何进也走上了前辈窦武的老路,要铲除宦官集团。新一轮宦官集团和外戚士大夫集团的斗争又开始了。斗争的结果是,大将军何进被宦官集团诱杀,门阀士族的代表司隶校尉袁绍率军杀进宫中,团灭了宦官集团,东汉宦官集团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此后的东汉小皇帝也再无法摆脱成为傀儡的命运了。镇压凉州羌乱过程中,军阀化的董卓军事集团趁双方内斗的机会带着西凉兵进入首都洛阳,迅速控制了东汉中央政府。董卓为了加强自身的权力,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废汉少帝刘辩,鸩杀何太后,改立刘辩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这种废帝杀后的行为果然引发了关东各地军阀的联合起兵讨伐。初平元年(190)正月,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十一路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至此,东汉中央政府名存实亡,天下进入了军阀大混战的时代。值得一提的是,起兵讨伐董卓的这十一路诸侯中的大部分都是几个月前才拿着董卓颁发的委任状去各地走马上任的。事实上,董卓刚刚进京控制中央政府,就马上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公告,公开为“党锢之祸”中遇害的窦武、陈藩等士族党人平反了(之前汉灵帝只是赦免了士族党人的罪行,并没有给他们平反)。紧接着董卓又提拔了一大批士族名流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董卓的本意是想拉拢门阀士族集团,通过与士大夫集团的合作,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并巩固自己帝国执政官的地位,毕竟没有门阀士族的支持,董卓控制的中央政府很难得到全国各地的认可。结果士大夫集团根本不领情,不屑与董卓为伍,董卓的种种拉拢示好*终成了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挖下了一个深坑,士族名流们到地方担任刺史郡守之后联合地方豪强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这才有了十一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剧目。 四、颠沛流离的少年 司马懿正是出生成长在这样纷乱的历史大环境中,他虽然出身豪门,可幼年便遭逢天下大乱,注定了他这一生无法像他的祖辈们那样循规蹈矩地在官场上行进了。中平六年(189),董卓带兵进京的时候,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正在朝中任职,自然也被卷进了董卓之乱的旋涡。当时司马懿年仅11岁,开始他并没有随父亲在洛阳生活,而是和大哥司马朗一起在老家河内郡温县生活。这时司马朗已经19岁,作为司马家的长子,司马朗肩负起了管理司马家族的重任。而司马懿是一直在父亲和大哥的庇护下成长的。 初平元年(190),关东联军发布檄文宣布起兵讨伐董卓,洛阳附近的县邑即将面临战乱,一时间洛阳附近的百姓都人心惶惶,各种民变和骚乱层出不穷,河内温县的司马家也受到了贼盗劫掠,于是司马朗带领全家来到京师洛阳投奔父亲司马防。这是司马懿跟随大哥司马朗的**次逃难。不幸的是,司马懿兄弟刚到洛阳不久,董卓在关东诸侯联盟和黄巾军余部白波军的双重军事压迫下,决定放弃洛阳,挟持汉献帝和朝中大臣迁都长安。那时司马防的官职是治书御史,算是皇帝的近臣,也在西迁大臣名单之列,连同司马防的家眷也要跟着西迁。就在满朝文武及其家眷准备搬家去长安的时候,司马防感觉董卓擅权乱国难以长久,西去长安祸福难料,于是他私下命令长子司马朗带着司马懿等家属偷偷离开洛阳再返回故乡,远离是非之地。 我们相信司马朗当时听到父亲的这个命令时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他为了避祸好不容易从老家温县来到洛阳,结果刚出龙潭又入虎穴,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要返回老家温县。 更惨的是,司马朗行事不周,要逃亡的行为被人告发,遭到逮捕。董卓闻讯之后怒不可遏,因为之前逃离洛阳的士族们大都参加了讨董联盟,给董卓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于是董卓亲自审问司马朗,眼看司马朗就要性命不保。关键时刻,司马朗发挥了家族遗传的影帝级表演天赋,舌灿莲花,在对董卓肉麻的吹捧中,十分委婉说出了自己无官无职,之所以逃亡是因为害怕兵灾战乱,并不是要投奔关东诸侯联军。司马朗运气也足够好,董卓见少年司马朗仪表堂堂,又口齿伶俐,不禁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儿子,心生怜意,就放过了司马朗。 捡回一条命的司马朗依然不死心,通过重金贿赂董卓的亲信,这才得以带着家属返回家乡,这是司马懿跟着大哥司马朗的第二次逃难。这次司马朗回乡后,成熟了不少,他知道家乡河内郡离洛阳太近,必然会成为关东联军和董卓的交战中心,早晚难逃战火。这次司马朗长记性了,知道必须去找一个真正安全的地方躲一躲,经过深思熟虑,司马朗想到了在冀州魏郡黎阳有个八竿子勉强打得着的亲戚在那做统兵的将领,于是司马朗又带着弟弟们躲到了黎阳避祸,这是司马懿跟着大哥司马朗的第三次逃难。这次比较幸运,司马家在黎阳得到了姻亲赵威孙的兵马保护,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 到了兴平元年(194),黎阳也不安全了,曹操和吕布两大军阀为争夺兖州,在濮阳对峙,战火又波及临近的黎阳,此时老家温县反倒已经没了战乱,相对比较安全。于是司马朗又带着弟弟们再次返回了家乡温县,这是司马懿跟着大哥司马朗的第四次逃难。就这样,司马懿的少年时代跟着大哥司马朗各种颠沛流离,在乱世中求得生存,实属不易。在大哥的教导下,司马懿总算顺利长大成人。不得不说,司马家在乱世中得以保全,作为司马家长子的司马朗居功至伟,他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胆识颇为不凡,但当时没人会想到,日后在史书上,司马朗会被弟弟司马懿的万丈光芒所遮盖。

司马懿:三国头号伪装者 作者简介

赵星,男,河北晋州人,1987年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供职于内蒙古某家煤炭企业,自幼喜读历史读物,对古代帝王将相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写历史随笔。曾在《新天地》、《中国矿业大学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名城苏州网”“中国新闻人网”等报刊媒体上发表相关文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