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三国风云:三家归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385113
- 条形码:9787514385113 ; 978-7-5143-851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三国风云:三家归晋 本书特色
◆《三国风云》道尽三国历史那些事儿,与《明朝那些事儿》一样精彩好看、有史有料。 ◆全景展现三国历史风云,尽在《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三家归晋》。 ◆遵守“忠于史实,好看有料,给人启迪”三原则,穿越历史迷雾,重回三国历史现场。 ◆尊重历史,将文学的写法与历史的写法糅合,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我笔写我心”。 ◆拨开历史厚重的烟尘,还原三国历史人物的真实历史形象,修正人们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误解。 ◆《三家归晋》,看似承平,已然终章:权力交替变幻莫测,天下大势终归一统。 ◆三国末年,危机四伏,蜀灭吴亡腥风血雨;三家归晋,惊心动魄,天下一统势不可逆! ◆从诸葛恪辅政到后主携蜀降魏,从魏晋禅代到司马炎吞吴,没有永远的承平,也没有永远的纷乱,只有永远的历史!
三国风云:三家归晋 内容简介
《三国风云》是一部讲述三国历史的通俗历史作品。本书涵盖了从公元184年—公元280年将近100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共分为四卷——《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三家归晋》,以史料为基础,以人物与事件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现代人喜欢阅读的轻松活泼的语言,以小说的笔法和诙谐幽默的风格书写一个精彩有料的三国。本书全景式书写了三国时期的帝王将相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也有奸诈狡猾的卑鄙小人,同时也对战争谋略、政治斗争、人物心理等进行了充分的着墨。作者通过对三国历史的分析、梳理与归纳,以人性洞察历史,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解开了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也体现了个体复杂的人性对历史发展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那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国风云:三家归晋》从诸葛恪辅政写起,到司马炎统一全国止。这一时期是三国末年,天下一统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政权交替和权力斗争却更加惊心动魄、腥风血雨。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拉开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司马家族专权架空曹魏皇室,*后魏晋禅代完成权力和平交接。隔江的东吴政权经过多年的内斗后,国力大幅削弱,日薄西山。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并成功灭掉东吴政权。至此,三家归晋,正式结束了接近百年的三国时代。
三国风云:三家归晋 目录
序言 001
**章 诸葛恪辅政 001
第二章 一场败仗引发的宫廷政变 013
第三章 一手遮天 033
第四章 淮南二叛 052
第五章 风云莫测 071
第六章 淮南三叛 090
第七章 废帝弑君 115
第八章 魏晋风度 140
第九章 妖孽横行的宫廷 167
第十章 *后的较量 174
第十一章 危机与善后 198
第十二章 血腥的吴宫 222
第十三章 魏晋禅代 228
第十四章 司马炎治国 235
第十五章 西北风云 244
第十六章 宫廷斗争 249
第十七章 龙争虎斗 260
第十八章 生死决策 275
第十九章 灭吴策略 283
第二十章 天下一统 296
主要参考书目 317
后记 319
三国风云:三家归晋 节选
**章?? 诸葛恪辅政 孙权驾崩后, 孙亮继承皇位登基为帝, 大赦天下, 更改年号为“建兴”。孙亮即位后, 下诏任命诸葛恪为太傅, 滕胤为卫将军兼领尚书事, 吕岱为大司马, 吕据为右将军, 陆抗为奋威将军, 朱绩为镇东将军。 接着, 孙亮任命岳父全尚为城门校尉, 封爵都亭侯。 当时, 全氏家族一门五人封侯, 高居重要职位, 护卫在皇帝孙亮左右, 而自东吴立国以来外戚贵盛显赫者没有一家比得上全家的。 至于其他文臣武将, 他们也各有封赏。 诸葛恪全面主持吴国朝政, 取消监视制度, 裁除军政冗员, 免除拖欠的赋税, 取消货运关税。 诸葛恪颁布的各项政策都顾及了百姓的利益, 给大家带来了实惠, 因此吴国上下无不欢悦。 这一系列惠民政策为诸葛恪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以至于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百姓引颈相望想目睹一下他的风采。 诸葛恪秉政后, 不想让宗室诸藩王驻守长江沿岸的军事要地, 便让小皇帝孙亮下诏收回藩王们手中的兵权, 并勒令他们尽快搬家。 当诏书下达到藩王们手中, 齐王孙奋十分气愤, 拒不服从命令。 为了抗议, 孙奋多次越轨法度行事, 向诸葛恪施压——我是吴大帝孙权的儿子, 就是不听从你诸葛恪授意之下的诏令, 看你能把我怎样? 作为执政大臣, 诸葛恪态度强硬, 马上给孙奋写了一封亲笔信, 严厉谴责孙奋不听从朝廷安排, 心怀轻慢之意, 蔑视王法。 在信中, 诸葛恪向孙奋列举了一些历史上违背诏令、 不遵法度的人*后落得身败名裂的故事, 更是告诫其应深以鲁王孙霸为戒以改变自己的违令行为, 谨慎小心地做一个好臣子以尽力敬奉朝廷, 这样才能平安富贵地过一辈子; 如果执迷不悟, 一切后果自负! 当年, 鲁王孙霸因有非分之想而萌生夺嫡争储之心, *后被父亲孙权赐死。 如今, 诸葛恪旧事重提, 要孙奋以此事引以为戒, 其用意不言而喻。 孙奋收到诸葛恪的笺书后非常恐惧, 顿时脑子“清醒” 了。 孙奋十分清楚, 如果他不执行该诏令, 下次等来的可能就是一道赐死诏书了。 尽管孙奋内心十分不愿意, 但他也只得顺从地交出兵权从南昌移居豫章郡, 从此做一个“手无寸权” 的王爷。 琅邪王孙休不敢抗议, 只得按照朝廷的安排默默地从虎林移居丹杨郡,反正抗议也没有用, 还不如给朝廷留下一个好印象。 诸葛恪是孙和之妃张氏的舅舅, 所以诸葛恪这次“削藩” 并没有下令强制将孙和迁居外地。 当然, 孙和作为一个废太子, 是不可能再掀起风浪了。 就这样, 孙权临终前的精心布局一下子就被诸葛恪破坏了。 在解除地方威胁之后, 诸葛恪的权力再也没有人能够限制了, 并即将走上权臣之路。 东兴之战 孙权驾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魏国, 但魏、 吴两国一直是死对头且已经斗争了五十多年, 因此这个消息对魏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于是, 魏国许多将领都很兴奋, 觉得趁吴国国丧之际挥师攻打不失为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诸葛恪见魏国蠢蠢欲动, 为了防备敌国乘机出兵突袭吴国, 决定加强国防措施, 重修东兴大堤。 早在黄龙二年( 公元230年), 刚称帝不久的孙权为了阻挡魏国大举进攻吴国, 遂在东兴濡须水上修筑东兴大堤作为军事防护堤。 后来, 孙权征伐淮南地区, 在巢湖内被魏国水军打败, 一怒之下废弃了这条大堤而不再修治。 如今, 诸葛恪重新看到了东兴大堤的军事价值。 东兴位于今安徽含山县西南, 与巢县相接, 而筑堤凭险扼守至少能暂时挡住长江北岸的魏国大军大举深入吴境。 建兴元年( 公元252年) 十月, 诸葛恪率军亲临东兴巡察, 并在当地征集大量民众再次修筑东兴大堤。 为了更好地防范魏国偷袭, 诸葛恪派人在东兴大堤左右两端依山傍水各自建筑一座城池以作为掎角之势, 既能保护东兴大堤, 又能抗击来犯之敌。 东兴大堤竣工后, 诸葛恪率大军返回建业, 命令将军全端负责驻守西城( 西关), 都尉留略负责驻守东城( 东关), 并给每座城池留下一千名士兵守城。 魏国前线将领见吴国修建东兴大堤, 认为吴军进入自己疆界, 耻于受辱。 镇东将军诸葛诞向司马师上表, 提议分兵三路攻吴, 并分析道: “如今,趁吴国深入内地侵略, 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 毌丘俭攻向武昌, 以牵制吴国上游的兵力。 然后, 挑选精锐之师直攻东兴两城, 等到他们援军赶到, 我们已大获全胜了。” 诸葛诞认为东兴两城守军极少, 只要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就能快速攻下来, 一旦占领了吴国的军事要地, 战略意义不可谓不大。 魏国其他边防将领见诸葛诞向司马师请战伐吴, 自然不甘落后。 于是, 征南大将军王昶、 征东将军胡遵以及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纷纷上表, 献计伐吴。 司马师一下子接到这么多不同的伐吴方案, 不知道该听从谁的, 便向尚书傅嘏征询出兵意见。 傅嘏为人才干练达, 极有军政见识。 当傅嘏看了王昶等人的伐吴方案后, 他发现每一个方案都存在不足之处, 便对司马师分析道: “现在朝里议论纷纷, 有的人想要乘船横渡长江在水面上排列战船, 采取强攻的办法进攻吴国; 有的人想要兵分四路并进, 一起从不同方向进攻吴国的城池; 有的人想要大规模屯田, 观察形势后再伺机而动。 诚然, 这些都是攻取敌军的通常办法, 但是自从我们训练集结伐吴部队以来前后已经有三年时间了, 而敌人早已知晓我们的情况, 所以我军已经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进行偷袭敌军的部队了。 况且, 魏、 吴为敌将近六十年了, 吴国早已经做好了各项防备工作。虽然敌国的君臣是伪立的, 但他们患难与共, 而如今他们新丧元帅( 指孙权驾崩), 全国上下都担忧危机。 因此, 他们害怕我们乘机出兵, 早已经把战船排列在重要的渡口, 凭借险要坚守城池。 目前, 我军想通过走水路的方式将战船排列在江面上强渡长江进攻吴国, 这条计策显然是很难成功的。 综合来看, 只有在边境一边大规模屯田, 一边进军蚕食敌土, 这样做不仅能让自己的后方稳固, 而且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出兵伐吴的方案。” 接着, 傅嘏又为司马师献出自己的万全之策, 其良策包括七个方面: 一、 我军夺取敌方的肥沃土地, 将敌人逼退到贫瘠土地上; 二、 严明军队纪律, 不允许士兵欺压劫掠百姓; 三、 在边境地区实行招抚怀柔政策, 诱使吴国军民主动投降归附; 四、 从远处开始设置侦察联络哨所, 不能让敌国间谍来打探军情; 五、 逼退敌军, 限其耕作; 六、 军队就地解决口粮, 食用积储的粮食, 不需分兵从他处运粮; 七、 多派间谍进入敌国, 及时掌握敌军消息, 从而迅速作出征讨突袭的决断。 简而言之, 傅嘏的计策是这样的: 一是抢夺肥沃土地, 从农业生产方面限制对方经济; 二是军队令行禁止以及实行招抚怀柔政策, 争取人心所归;三是军队推行军屯, 自给自足; 四是发动间谍战, 广泛收集对方军事情报,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司马师听了傅嘏的计策后, 虽然觉得很有道理却不想采用, 因为这个计策太耗时间了, 照此执行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打败吴国。 此时, 司马师为了能够快速提升政治威望, 迫切需要一场大胜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毕竟军功才是*有说服力的, 而如果他一上任就能打败宿敌吴国, 那无疑是证明能力的*好办法。 司马师抱着侥幸心理不采纳傅嘏意见, 依然决定出兵伐吴。 不过, 司马师稍微修改了“四路并进” 的出兵方案, 改为兵分三路伐吴。 这个方案的具体出兵路径是这样的: 一、 王昶负责进攻南郡, 此为西路军; 二、 毌丘俭负责进攻武昌, 此为中路军; 三、 胡遵和诸葛诞负责进攻东兴, 此为东路军。 在这三路伐吴部队中, 东路军是主力部队, 人数多达七万人。 各路大军出征前, 司马师提升自己的弟弟司马昭为都督, 作为监军统领胡遵和诸葛诞袭击东兴。 司马昭督率步骑兵七万人到达东兴后, 胡遵、 诸葛诞等人将部队安置于大堤之上, 命令各部赶造浮桥渡湖, 分兵进攻东兴两城。 虽然东兴两城兵力不多, 每座城池只有一千名守军, 但由于城池建筑于高险之处, 所以魏军只能抬头仰攻, 发挥不了大兵团作战的优势。 尽管魏军人数远远多于守城吴军,但他们的兵力优势起不了大作用, 而面对这样易守难攻的城池, 一时之间难以攻拔。(《 三国志》 :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 陈于堤上, 分兵攻两城。 城在高峻, 不可卒拔。”) 当年, 诸葛亮用几万人马进攻只有千余守军的陈仓城, 进攻二十余日尚且攻不下。 由此可见, 坚城不是那么容易被攻克的。 魏军围攻东兴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建业。 诸葛恪明白, 尽管东兴两城暂时能挡住魏军的进攻, 但如果对方不计伤亡用车轮战日夜攻城, 则是可能破城的。 因此, 诸葛恪不敢怠慢, 亲率四万救援大军日夜兼程赶往东兴救援。为了赶速度, 诸葛恪派遣将军留赞、 吕据、 唐咨、 丁奉等人为先头部队, 走小路先率领一部分军队去救急。 对此, 有一些吴将不以为然地说道: “敌军听说太傅亲自率领大军前来, 等到我们上岸他们就会闻风而逃的。” 不过, 丁奉不赞同诸将的意见, 分析道: “事情并非如此! 敌人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攻伐, 调集许昌、 洛阳的全部军队大规模前来进犯, 想必一定是有了全盘规划, 岂能空手而归? 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 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
三国风云:三家归晋 作者简介
蓝水飞舟,本名郑光爱,广东湛江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青年历史研究者,熟读三国史十余载,专注于三国史的深入研究,尤其对三国人物的认识颇为独到。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1¥76 -
中国历史年表-(修订本)
¥8.8¥18 -
敦煌学概论
¥14.9¥34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7¥68.8 -
罗马史纲
¥13.2¥35 -
现代欧洲200年
¥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