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劳动教育概论

劳动教育概论

作者:田鹏颖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劳动教育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7851
  • 条形码:9787500877851 ; 978-7-5008-778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劳动教育概论 内容简介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很光荣、劳动很崇高、劳动伟大、劳动好看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本书以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遵循,阐述了劳动的本质、劳动的形态、劳动教育的使命与方法,强调要弘扬劳动精神、保护劳动权益、构建新时代劳动伦理、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等,教育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对于促进高校劳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教学参考价值。

劳动教育概论 目录

目录:

**章劳动本质

**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观

第二节劳动是人类诞生的进化论基础

第三节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

第四节劳动是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实现形式

第二章劳动教育

**节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劳动教育的使命和重要意义

第三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

第三章劳动形态

**节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劳动形态变迁

第二节劳动本质、构成要素与形态划分

第三节劳动形态发展的新特点及应对

第四章劳动精神教育

**节劳动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劳动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节弘扬劳动精神必须创新方式方法

第五章劳动伦理教育

**节劳动伦理的本质与意义

第二节劳动伦理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第三节劳动伦理的现实表现及未来发展

第六章和谐劳动关系教育

**节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我国劳动关系的演进

第三节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

第四节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七章劳动教育方法

**节劳动教育的认识方法

第二节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

第三节劳动教育的调节方法

第八章劳动权益保护

**节劳动权益的内涵

第二节大学生劳动权益的内容

第三节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后记


展开全部

劳动教育概论 节选

**节 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保护劳动,是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的显著标志和前提条件,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应始于对劳动*初定义的探究。《教育大辞典》认为:“劳动,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人以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劳动的内涵:一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二是专指体力劳动;三是进行体力劳动。“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劳动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推动着社会发展走向了更美好的未来。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系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使劳动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鲜亮的底色,是确保党的事业始终能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一、劳动教育的概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决定了我们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下功夫、做文章。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一)将劳动教育主要视为德育的内容 《辞海》中对劳动教育的定义是,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将劳动教育定义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两个定义均更强调劳动教育的德育属性,直接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德育的一部分,侧重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和态度,把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看作日常生活培养的结果,并不突出劳动教育的智育价值。 (二)将劳动教育主要视为智育的内容 《教师百科辞典》中对劳动教育的定义是,劳动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播现代 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感。劳动教育十分重视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因素,把平凡的劳动同创造性劳动结合起来,把简单的劳动与富有知识的劳动结合起来。强调劳动教育的智育属性,将劳动教育的主要价值定位为传播现代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的智力水平。 (三)将劳动教育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形式 劳动教育的本质含义是指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培养受教育者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是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一体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性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其劳动教育的理想追求是“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能领悟到劳动能使他的自然天赋更全面、更明显地发挥出来,劳动会带给他精神创造的幸福”。可见,劳动教育是一种让学生参加社会生产实际训练的形式,通过这一形式渗入德育、智育和美育,全面发挥青少年的自然天赋。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是劳动改变生活、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带来的历史变革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与劳动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获得创新灵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教育正在被软化、弱化的现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定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坚持综合育人理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意见》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明确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教育与劳动分离,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不能健康成长。因此,《意见》强调劳动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四)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当今社会,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意见》强调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特别强调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五)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 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劳动教育概论 作者简介

田鹏颖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