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石窟寺研究(第12辑)

石窟寺研究(第12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92.1(4.9折) 定价  ¥1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石窟寺研究(第12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0529
  • 条形码:9787030710529 ; 978-7-03-07105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石窟寺研究(第12辑) 内容简介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本全国性专业刊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以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刊发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为己任,为全国石窟单位、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全面沟通与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以期推动石窟寺学术研究工作,促进全国石窟文物保护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石窟寺研究(第12辑) 目录

目录
考古新发现
四川内江翔龙山摩崖造像内容总录 符永利 张婷 杨华(1)
研究与探索
炳灵寺 169窟第3龛造像题材再认识 王玲秀(77)
试论响堂山佛教的历史分期 朱建路(86)
唐代洛阳安国寺略考 孙章峰(97)
石经山金仙公主塔再研究 魏来(106)
唐宋时期三佛、四佛造像分析 李静杰(125)
巴蜀石窟唐宋如意轮观音造像研究——巴蜀密教美术研究之三 邓新航(185)
科技与保护
从水化学角度对龙门石窟凝结水再认识 王凯 方云(211)
洛阳偃师石桥造像龛现状调查与保护 赵淑梅 赵军军(218)
北冶石窟摩崖佛像病害调查及保护对策初探 卫婉英 刘轶(230)
征稿启事(241)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 General Catalogue of Xianglongshan Cliff Images in Neijiang of Sichuan Fu Yongli Zhang Ting Yang Hua(1)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Re-understanding the Statues in Niche 3 of Cave 169 in Binglingsi Grottoes Wang Lingxiu(77)
A Study on the Phases of the Buddhism of Xiangtangshan Grottoes Zhu Jianlu(86)
A Study on Anguo Temple in Luoyang of Tang Dynasty Sun Zhangfeng(97)
Rethinking the Princess Jinxian Pagoda in the Stone Sutra Mountain Wei Lai(106)
An Analysis on Three Buddhas and Four Buddhas Statues from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 Jingjie(125)
A Study on the Cintamani-cakra Avalokitesvara Images from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Ba and Shu Grottoes: Part Three of the Research on Ba and Shu Esoteric Buddhist Art Deng Xinhang(185)
Technology and Conservation
Recognition of Condensed Water in Longmen Grottoes from Hydrochemistry Wang Kai Fang Yun(211)
An Investigation and Conservation Report on the Stone Bridge Image Niche in Yanshi of Luoyang Zhao Shumei Zhao Junjun(218)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eases of Beiye Grottoes and Its Conservation Plan Wei Wanying Liu Yi(230)
Call for Papers (241)
展开全部

石窟寺研究(第12辑) 节选

四川内江翔龙山摩崖造像内容总录 符永利 张婷 杨华 内容摘要: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翔龙山摩崖造像,可分为千手观音、龙池两区,现存造像80龛739 尊,碑刻题记43 则,形制以摩崖中型龛为主,始凿于中晚唐时期,题材主要有观音与地藏、弥勒大佛、千手观音、毗沙门天王、地狱变、观无量寿经变等,开凿延续时间长,保存相对较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翔龙山 摩崖造像 碑刻题记 内容总录 A General Catalogue of Xianglongshan Cliff Images in Neijiang of Sichuan Fu Yongli Zhang Ting Yang Hua Abstract: Xianglongshan cliff images, located in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re divided into two areas: Thousand-armed Guanyin district and Dragon Pond district. There are 80 niches with 739 statues and 43 pieces of inscriptions. The cliff images began to be carv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y are mainly medium-sized niches. Their subjects are mainly Guanyin and Ksitigarbharaja Bodhisattvas, Maitreya Buddha, Thousand-armed Guanyin, Vaisravana, Representation of Hell,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utra on Contemplation of Amitayus. These images have been preserved well for a long time with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Xianglongshan, cliff images, stone carved inscriptions, a general catalogue 翔龙山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翔龙路3 号,在新华路与玉溪路交叉口南侧,北临街与市政府相望,南接市委办公区,上有龙池,下有虎溪(玉带溪),隔溪与化龙山吕祖庙对峙,地理坐标为29°34′55″N,105°03′20″E,海拔284 米。此山起伏蜿蜒,势如飞翔之龙,故得翔龙之名[1]。据文献记载,宋代曾在山前傍崖接楼,兴建资圣寺,元代寺毁,至明万历年间又重建古资圣寺( 位于今市政府处),现寺已毁不存。 翔龙山摩崖造像分布在翔龙山北麓的黄砂石崖壁上,所占区域长约150 米,高约9 米,呈东南—西北向排列。现存80 龛,大小造像739 尊,摩崖题刻43 则,年代始于中晚唐,盛于宋,延至明清,尤以唐宋佛教造像*为突出,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与艺术价值。1982 年被列为内江市文保单位,1996 年被列为四川省级文保单位,2013 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据笔者所见资料,目前与翔龙山摩崖石刻相关的材料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以通识性介绍为主,如《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2]《四川广记(**卷)》[3]《中国考古学大辞典》[4] 等,文字简单,且所载龛窟与题刻的数量、崖壁尺寸等数据往往存在诸多出入。二是对翔龙山的个别龛窟或造像题材进行图录或初步分析,亦有对大千诗碑、龙池题刻等所作的释读和记录,还有个别涉及石刻保护和展示的成果。具体如《四川石窟杂识》[5]《中国美术全集 雕塑编》[6]《四川省志 文物志》《四川内江唐宋摩崖造像二题》[7]《9 ~ 13 世纪四川地藏十王造像研究》[8]《川渝香坛寺等十王龛像》[9]《四川历代碑刻》[10]《内江市翔龙山龙池石刻文献释考》[11]《翔龙山摩崖石刻园设计思路》[12] 等,此类材料多非专门性研究,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拓展,且从考古学角度探讨者偏少[13]。三是网络和报刊上散见的有关报道或游记,如《内江市翔龙山摩崖石刻终露“真面目”》[14]《翔龙山:张大千留下书联石刻》[1]《观翔龙山石刻》[2]《“大隐于市”的国宝——翔龙山摩崖造像》[3] 等,此类材料多缺乏学术性,但可提供某些研究线索。 总之,关于翔龙山摩崖造像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对整体的简单介绍或对个别题材、题刻的初步讨论上,资料上不仅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相关核心数据一直未见公布,使得深入研究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对翔龙山摩崖造像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整理出详备准确的内容总录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展类型、题材、价值方面的探讨。为此,我们于2018 年对翔龙山摩崖造像做了一次田野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于下。 一、龛像 翔龙山摩崖造像可分为两个区:一是以千手观音龛为中心、所处位置较低的千手观音区,从右往左依次编号为K1 至K48,另在此区的右后方发现有3 龛,补编为K78 至K80,共计51 龛;二是分布在龙池前方及其左侧,以倚坐大佛为中心、所处位置较高的龙池区,从右往左依次编号为K49 至K77,共计29 龛(图1)。 (一)K1 ∶地藏龛 位置:位于千手观音区的右部,K78 左侧,相距约4.6 米,朝向50°。形制:长方形双层龛,内龛顶部左右角有弧形斜撑。外龛高180 厘米,宽145 厘米,深31 厘米,内龛高150 厘米,宽105 厘米,深85 厘米[4]。内容:内龛正中雕1 尊地藏立像,左右壁原各雕3 尊小像,右壁造像已残,现存共4 尊造像(图2)。 主尊地藏呈光头状,面部左上半已残缺,口角含笑,双耳较长,短颈窄肩,身着右衽交领阔袖衣,腰间系带,两股结带下垂。双手捧宝珠于胸前,立于方形座上,身后饰有素面舟形大背光。内龛左右壁高浮雕长尾祥云,云尾飘向主尊背光两侧,云上雕有小像。左壁祥云上雕3 尊造像:内侧造像结跏趺坐于束腰座上,双手置腹前,身后为尖桃形头光和椭圆形身光;中间造像风化严重,亦为坐姿,饰尖桃形头光;*外侧为一尊侍者立像,饰尖桃形素面头光,双手捧物于身前。右壁造像已剥落,仅存云尾。 (二)K2 ∶观音地藏龛 位置:位于K1 左侧,二龛紧邻,朝向50°。 形制:长方形双层龛,内龛顶部左右角有弧形斜撑,外龛左上角残,外龛右壁中部凿一长方形小浅龛,编号为K2-1。外龛高145 厘米,宽165 厘米,深43 厘米,内龛深98 厘米。 内容:内龛正壁雕观音、地藏二立像,外龛右壁雕1 身供养人,共3 尊造像(图3)。二主尊风化严重,头残。右像可能为观音,左手自然下垂,右臂屈肘平举于体侧,似持物,帔帛横绕于大腿处,体态微扭。饰有内圆外尖桃形头光,头光圆内层素面,外层为莲瓣,圆外饰火焰纹;左像可能为地藏,内着长裙,外着阔袖衣,衣纹集于左腋下,右手自然下垂,左手举置左胸前,尖桃形头光风化仅剩轮廓。 K2-1 内浮雕一身供养人像,戴冠,面部恬静,身着右衽交领窄袖衣,双手合十,跏趺坐,下托长尾祥云。 题刻:K2 外龛右壁、K2-1 上方有一摩崖碑,编号为T1,碑额为半圆形,碑身为竖方形,内容已风化;内龛右壁有一处题记,编号为T2,可辨内容为:“ 地藏 / 万□十年 月吉旦。” 图2 K1 ∶ 地藏龛 (三)K3 ∶地藏龛 位置:位于K2 左侧,相距约3 米,紧邻K7 龛口,朝向49°。 形制:方形双层龛。外龛底部残损,左上角凿有一圆形小孔,左壁中部内外龛相接处留有一个方洞。外龛高40 厘米,宽58 厘米。 内容:内龛正壁雕一尊地藏坐像,左龛口立一尊小侍者,共2 尊像(图4)。 地藏头戴风帽,脸型方圆,长眉细目,短颈饰蚕纹。身着双领下垂式大衣,袒胸,胸前佩饰项圈和璎珞。右手持锡杖倚靠右肩,左手置腹前托钵,半跏倚坐于方形束腰台座上,左腿平盘,右足下垂踏莲,莲踏左侧横卧一谛听。 左侧侍者像风化严重,着宽袖长袍,双手合十,面向主尊。右侧原亦有立像,已风化剥落。 (四)K4 ∶菩萨龛 位置:位于K1 和K2 下方,相距45 厘米,龛底距现地表150 厘米,朝向52°。 龛形:方形双层龛,内龛顶部左右角有弧形斜撑,龛楣饰帐纹,内龛底面呈半圆形,设倒“凹”字形三壁环坛,窄坛高40 厘米。外龛高164 厘米,宽184 厘米,深22 厘米,内龛高134 厘米,宽169厘米,深85 厘米。主尊座前底面凿有用于插香的长方形凹槽,长49 厘米,宽31 厘米,深7 厘米。 图3 K2 ∶ 观音地藏龛 图4 K3 ∶ 地藏龛 图5 K4 ∶ 菩萨龛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