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8.9(7.0折) 定价  ¥6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版权信息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本书特色

本教材采用案例引导的编写模式,将工作情境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为加强课程思政,增加了医者仁心模块,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分为三部分——诊断学基础、临床常见疾病和临床常用技术。为突出专业性及实用性,本次再版增加了临床常用技术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相关内容,删除了皮肤科及五官科疾病等内容。为加强课程思政,增加了医者仁心模块,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本教材采用案例引导的编写模式,将工作情景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章节中设置考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章末的自测题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链接模块帮助学生拓展专业视野。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目录

目录
第1章 问诊 1
第1节 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技巧 1
第2节 常见症状 4
第2章 体格检查 18
第1节 基本检查法 18
第2节 一般检查 21
第3节 头颈部检查 25
第4节 胸部检查 29
第5节 腹部检查 38
第6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 41
第7节 神经系统检查 43
第3章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46
第1节 三大常规检查 46
第2节 血液的其他检查 48
第3节 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50
第4节 医学影像检查 51
第5节 心电图检查 54
第4章 诊断方法与病历书写 57
第1节 临床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 57
第2节 病历书写 58
第5章 呼吸系统疾病 62
第1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2
第2节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63
第3节 肺炎 65
第4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7
第5节 支气管哮喘 70
第6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3
第7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75
第8节 慢性呼吸衰竭 77
第6章 循环系统疾病 82
第1节 高血压病 82
第2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84
第3节 心力衰竭 88
第4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91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 94
第1节 慢性胃炎 94
第2节 消化性溃疡 95
第3节 肝硬化 98
第4节 胆囊炎、胆石症 101
第5节 急性胰腺炎 104
第6节 急性阑尾炎 106
第8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10
第1节 尿路感染 110
第2节 泌尿系统结石 114
第3节 肾炎 116
第4节 肾衰竭 119
第5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123
第6节 输卵管妊娠 125
第7节 盆腔炎症 127
第9章 血液系统疾病 131
第1节 缺铁性贫血 131
第2节 白血病 133
第10章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137
第1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7
第2节 糖尿病 140
第3节 痛风 143
第4节 肥胖症 145
第5节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147
第11章 神经系统疾病 151
第1节 脑炎、脑膜炎 151
第2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 153
第3节 脑损伤 162
第4节 脊髓损伤 166
第5节 癫痫 167
第6节 帕金森病 170
第7节 阿尔茨海默病 171
第12章 精神心理疾病 176
第1节 精神分裂症 176
第2节 双相障碍 178
第3节 抑郁障碍 179
第13章 运动系统疾病 182
第1节 骨折 182
第2节 关节脱位 190
第3节 关节炎 194
第4节 骨质疏松症 197
第5节 颈肩腰腿痛 199
第14章 外科感染 206
第1节 概述 206
第2节 非特异性感染 207
第3节 特异性感染 213
第15章 肿瘤 218
第1节 概述 218
第2节 常见体表肿瘤 221
第16章 传染性疾病 224
第1节 概述 224
第2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27
第3节 肺结核 229
第4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 231
第5节 艾滋病 233
第17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236
第1节 中毒 236
第2节 中暑 240
第3节 淹溺 242
第4节 电击 243
第5节 烧伤 245
第18章 临床应急技术 251
第1节 心肺复苏 251
第2节 止血 253
第3节 固定、搬运及转移 256
第19章 临床基本技术 261
第1节 生命体征测量 261
第2节 无菌技术 264
第3节 清创术 268
第4节 换药术 269
参考文献 272
自测题参考答案 273
展开全部

临床医学概要(第4版)(中职护理) 节选

第1章 问诊 第1节 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技巧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为诊断提供依据。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病史采集是通过医生与患者的问答,了解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与患者需求等信息的过程。 案例1-1 患者,男,54 岁,因胸痛3 天就诊。 问题:1. 对该患者应如何采集病史? 2. 如何交谈可顺利获取真实准确的病史资料? 一、内容 (一)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实足年龄)、民族、职业、婚姻、籍贯、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入院日期、入院诊断,以及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若病史陈述者不是患者本人,应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二)主诉 主诉是患者感受到*痛苦、*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主诉要简明扼要,并按症状或体征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如“咽痛、发热2 天”“活动后心慌气短两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 周”。记录主诉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语言,不用诊断名词,如“糖尿病两年”应记录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两年”。 考点 主诉的概念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详细描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诊治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1. 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起病情况包括起病的环境、起病急缓、有无相关的病因或诱因,如“晨起后如厕时突然意识丧失”。患病时间指起病到就诊或入院的时间。 2. 主要症状特点 包括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 ~ 5 分钟,休息后缓解”。 2 临床医学概要 3. 病情发展与演变 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变化及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由此可判定病情的发展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4. 伴随症状 指在主要症状基础上又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伴随症状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当患者没有出现某一疾病按一般规律应出现的伴随症状时,表现为阴性症状,也应记录在现病史中,以备进一步观察,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 5. 诊治经过 是指患者患病后曾在何时、何地就诊,做过何检查,有何结果及诊断为何种疾病;已接受治疗者,应询问治疗方法,所用药名称、剂量和疗效等。 6. 一般情况 患病后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态、体重等情况有无变化。这些内容对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以及采取何种治疗、护理措施是不可缺少的。 考点 现病史的内容 (四)既往史 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以及对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的过敏史等。要特别注意询问与现病史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史。记录顺序一般按年月的先后排列。不要和现病史混淆。 (五)系统回顾 1. 呼吸系统 有无咳嗽及其性质、程度、频率、与气候变化和体位改变的关系,有无咳痰及痰的性状、量、颜色、黏稠度和气味,有无咯血及其性状、量及颜色,有无呼吸困难及其诱因、性质、程度和出现的时间,有无胸痛及其部位、范围、性质、与呼吸咳嗽和体位的关系,有无压痛、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 2. 循环系统 有无胸痛及其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和放射部位,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无心悸及其发生的时间和诱因,有无水肿及其出现的部位和时间,有无腹胀、肝区疼痛、消化不良、头晕及晕厥,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 3. 消化系统 有无食欲改变、反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及吞咽困难,呕吐发生的诱因、时间及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和气味,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缓解方式,大便次数、性状、颜色、气味及排便时有无腹痛和里急后重等。 4. 泌尿系统 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尿量、颜色、透明度情况,有无尿潴留或尿失禁,有无咽炎、高血压、出血、水肿、重金属接触或中毒病史等。 5. 造血系统 有无头晕、乏力,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及瘀斑,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骨骼疼痛,有无特殊化学药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家族成员有无出血病史等。 6.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 有无畏寒、怕热、多汗、食欲异常、烦渴、多尿及水肿,有无性格、智力、性器官发育及其他第二性征、性功能改变,有无体重、皮肤和毛发的改变,有无产后出血及血压变化等。 7. 神经系统 有无头痛、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意识障碍、昏厥、痉挛、瘫痪、感觉及运动异常和定向障碍等。 8. 肌肉、骨骼系统 有无肌肉麻木、疼痛、痉挛、萎缩及瘫痪,有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伤、骨折、关节脱位及形态异常,有无脊柱形态异常、疼痛及活动受限等。 9. 精神状态 有无情绪、思维、智能、自知力改变,有无幻觉、焦虑、躁狂、抑郁、悲观、自杀行为等。 (六)个人史 1. 社会经历 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尤其是疫区和地方病流行区)、居留时间、受教育程度、经济和社交状况、职业及工作条件等。 2. 生活方式与嗜好 包括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烟酒嗜好的时间及摄入量,有无吸毒史及毒物种类,有无不洁性生活及性病史等。 (七)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已婚或未婚、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如丧偶,应询问配偶死亡的年龄、原因及时间。 (八)月经史 月经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期、月经量、颜色,有无血块、痛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或绝经年龄。记录格式如下: (九)生育史 生育史包括妊娠与生育次数,人工或自然流产次数,有无早产、手术产或死胎等。 (十)家族史 家族史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与疾病情况,特别是与患者类似的疾病及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要重点询问。对已死亡的直系亲属要询问死亡的原因和年龄。 考点 问诊的内容 二、方法及技巧 1. 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体现医生的职业素养及人文关怀。接触患者一般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先进行自我介绍,讲明自己的职责,取得患者的信任。交谈时态度和蔼、亲切,有爱心和耐心,语言通俗易懂,避免用医学术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 尽量倾听患者本人述说病史,保证病史的可靠性。患者自己对疾病感受*真实,资料*可靠。如果患者自己不能表述,如小儿或因病表述不清,可询问其家属或了解病情的人,待病情好转再询问患者加以补充。 3. 询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系统全面。询问应先从患者感受*明显并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再围绕主诉由浅入深进行全面系统交谈,获取问诊的全部资料。如“您好,您感觉哪里不舒服?”让患者轻松进入交谈状态,明确就诊的原因,然后再询问相关的细节问题,如主要症状特点、诱因及影响因素等。如“胸痛多长时间了?”“能说出是怎样的痛吗?”“发病前有什么诱因吗?”等。 4. 认真分析,核实资料准确性,避免暗示、诱导性询问。为确保所获病史资料的准确性,在问诊过程中要边听患者叙述边观察患者,并随时分析、综合、归纳患者所陈述的各种症状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辨明因果。对含糊不清、存有疑问的内容要及时核实。当患者回答问题不确切时,应耐心启发,避免暗示性诱导提问,如“您是下午发热吗?”“您的大便是黑色的吗?”以免患者随声附和,导致信息错误,使获得的资料缺乏真实性。正确的提问应是“您一天中什么时候发热?”“您的大便是什么颜色?”。 5. 病情危重者应扼要询问,迅速抢救,病情稳定后再补充问诊。病情危重者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先简明扼要地询问和重点检查,迅速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详细地补充问诊,避免延误治疗。 第2节 常见症状 症状是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如发热、胸痛、腹泻等。体征是患者自己发现的或医生检查发现的患者体格上的异常现象,如包块、杂音、脾大等。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如水肿。 一、发热 案例1-2 患者,女,13 岁,因发热2 天就诊。查体:体温39.2℃,颜面绯红,右侧扁桃体充血、Ⅱ度肿大,表面有脓苔。血常规示白细胞12.0×109/L。 问题:1. 该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2. 发热的程度如何? 3. 可能出现的热型是哪种? 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正常体温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腋窝温度36.0 ~ 37.0℃,口腔温度36.3 ~ 37.2℃,直肠温度36.5 ~ 37.7℃。不同个体间体温略有差异,并受昼夜节律、年龄、性别、活动程度及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有所波动,但24 小时内波动范围多不超过1℃。当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一)病因 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 感染性病因 指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发热。感染性发热是发热*常见的类型,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感染*多见。 2. 非感染性病因 指除感染性病因外其他发热的病因。①组织创伤及坏死:如手术后、烧伤、心肌梗死或组织坏死等。②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等。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脱水等。④皮肤散热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广泛性皮肤病等。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如中暑、脑出血等。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精神紧张、月经前期等,属于功能性发热。 (二)发病机制 发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是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大于散热所致。致热原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包括各种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 -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致热原等)和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三)临床表现 1. 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分为:低热 37.3~ 38.0℃,中等度热 38.1~39.0℃,高热 39.1~ 41.0℃,超高热 41.0℃以上。 2. 临床表现 ①体温上升期:表现为疲乏、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等。体温升高为发热的早期阶段。②高热期: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心率快等。③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3. 热型及临床意义 体温数值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体温曲线呈现的形态称为热型。不同的疾病热型有所不同。常见的热型有:①稽留热:体温持续在 39~ 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 1℃(图 1-1)。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等。②弛张热:体温多在 39℃以上, 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 2℃,*低时仍高于正常(图 1-2)。见于败血症、化脓性感染等。③间歇热:体温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图 1-3)。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④波状热:体温渐升至 39℃或以上,数天后又渐降至正常,数天后又渐升渐降,如此反复(图 1-4)。见于布鲁氏菌病。⑤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发热的临床分度及常见热型 图 1-1 稽留热图 1-2 弛张热 图 1-3 间歇热图 1-4 波状热 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是医院门诊部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患者、诊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发热门诊分 3区 2通道,分别为清洁区(如医务人员值班室、带浴室的专用卫生间、男女更衣室、储藏室等)、半污染区(如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如挂号收款处、候诊区、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放射室或 CT室、输液室、药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