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作者:康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26.0(7.5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0728
  • 条形码:9787030700728 ; 978-7-03-07007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城市群空间演化和土地利用驱动的**进展,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区域经济学等专业必读书目。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城市群作为快速城镇化的典型地域,土地利用变化活跃且剧烈。开展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精准识别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渐严峻。本书基于1990~2015年资料,首先分别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视角出发,对京津冀产业园区用地和建成区两类重要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然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很后基于产城空间综合视角,尝试归纳产城交互关系演进的规律及影响机理,以期为区域产城空间布局优化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本书可供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开发、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工作的政府决策者和研究者参考。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目录

目录
第1章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2技术路线5
第2章国内外研究进展8
2.1理论基础8
2.2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12
2.3国内外城市用地时空变化研究17
2.4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进展24
2.5研究进展评述和启示29
第3章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32
3.1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概况及特殊问题识别32
3.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9
3.3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46
3.4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变化研究51
3.5小结60
第4章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62
4.1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的定性分析62
4.2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的定量分析67
4.3小结89
第5章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园区用地演变91
5.1京津冀产业园区用地演变研究方法93
5.2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园区空间演化与分异特征98
5.3京津冀产业园区用地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109
5.4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园区用地演化空间模式115
5.5小结118
第6章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建成区扩张特征119
6.11990~2015年建成区扩张总体态势119
6.2建成区扩张过程与特征的分析方法121
6.3京津冀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及演变分析124
6.4京津冀建成区空间扩张模式分析134
6.5小结144
第7章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园区与建成区的交互关系及其影响机理146
7.1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产城关系的特征146
7.2京津冀城市群产城交互关系的影响机理156
7.3京津冀城市群产城空间布局优化调控对策162
7.4小结165
第8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166
8.1主要结论167
8.2不足与展望170
参考文献172
展开全部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模式研究 节选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引发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伴随我国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对土地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布局与结构变化剧烈。土地供给的紧缺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增长之间矛盾凸显,土地类型无序转换、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失衡、大量耕地被转换成建设用地、土地后备资源有限、土地生态破坏等人地矛盾问题日益加剧。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剧烈。国内外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用地都在急剧扩张(Seto et al.,2011)。我国作为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人口高峰、城镇化高峰、工业化高峰的严峻挑战,“三大高峰”都将以大量用地为支撑,因而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刘盛和,2002),城市的盲目扩张和蔓延已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严重的问题之一(姚士谋等,2012)。根据历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81~2014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438 km2增加到49 773 km2,大致以每年超过1000 km2的速度递增(图1-1)。 图1-1 1981~2014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 第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其他地类的占用引发土地利用结构剧烈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会占用周边的大量农用地,而这些农用地往往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生产力较高的优质耕地,优质耕地的大量流失加剧着原本就紧张的耕地供需矛盾,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Han et al.,2009;He et al.,2017)。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及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于1997年前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马晓河等,2005),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大量占用耕地时期,耕地农转非现象严重。根据历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全国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9.51亿亩1亩≈666.67m2。减少至2008年的18.27亿亩,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图1-2),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此外,城市周边大量湿地、草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部分自然水体也因人类开发而枯竭,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城市宜居品质降低。 图1-2 1995~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 第三,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资源、人口现状,不切实际地把规划做大。有的城市规划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用不完的土地,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近400万亩。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导致用地产出率很低,有关部门抽样调查了我国17个城市,发现工业用地产出率不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2%。 1.1.2 城市群作为快速城镇化的典型地域,土地利用变化活跃且剧烈 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双重过程中,作为世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群的快速扩张成为必然。与此同时,作为人类活动*为活跃的热点经济区域,城市群在国土开发格局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其土地利用变化是地域空间演化和资源配置格局的直接表现,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姚小薇和王占岐,2012)。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扩张以及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对于城市经济而言,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在空间上对城市的扩张与经济的增长予以支撑和贡献,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来解决,这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土地流转、土地制度创新问题;人口集聚要解决居住问题,就需要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用地;城镇发展需要具备完善的生活功能,必然要占据医疗、教育、娱乐、饮食等第三产业发展用地;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也有赖于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土地空间的占用,特别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对建设用地有着更旺盛的需求。土地利用过程将城镇发展各个方面的经济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作为一条重要经济纽带的意义凸显无疑。特别地,在全球化、国际化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城市间的产业转移、产城融合趋势都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新要求,也必然会引起土地利用格局的显著变化。 随着我国城市群的不断发育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土地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群的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是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数量之间的矛盾;二是土地资源稀缺性与土地利用非集约状态并存(林坚和马珣,2014),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为此,2014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压缩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市群体量、优化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成为构建城市群地域范围内和谐的人地关系、实现城市群健康、有序、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1.1.3 土地利用变化是研究城市群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状态及变化的重要切入点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人地关系研究的实质则是围绕“人类社会-土地综合体”这一主轴关系展开的(王爱民等,2002)。城市群地区作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集聚、*活跃的地区,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交互作用复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因此容易引发空间冲突与风险,可以说城市群是地表*为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在人地关系构建中,土地利用处于基础层次,其他层次的人地关系均是在此基础层次上的延伸和拓展。人地关系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人类正是在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过程中,推进着经济技术体系、社会文化体系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以土地利用为载体,其组织方式、强度大小、发展变化均可引发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 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群地区人地关系尤为复杂,其发展演进过程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影响非常显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引发土地资源的供给和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空间发展之间不协调,甚至出现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刘祖云和陈明,2012)。土地利用规模、结构、效率和布局的变化能够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土地空间的作用与效应。因此,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视角入手开展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指出区域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辨识影响城市群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从而为城市群地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优化土地配置、科学安排经济活动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 1.1.4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性重点区域,通过对土地的优化配置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群发育*充分的区域,当前隶属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梯队”。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群体空间组织,由于其特殊而重要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地位,土地合理利用和配置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区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也日渐严峻,京津两地都出现用地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症状;土地资源承载、超载情况不容乐观(林巍,2015)。京津两地土地利用粗放、建设无序的问题由来已久,而河北除了存在与京津同样的问题之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河北环京津县市区还会受到京津周边一些县市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如一些开发商会占用河北的优质农田、以设施农业为名进行非农建设等,从而造成耕地减少(杨晓颖等,2015)。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显,甚至影响到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承担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极的战略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包括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土地作为*基础的资源要素之一,其利用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的优化是整个地区国土与社会经济优化协调的重要抓手。京津冀地区全国战略地位的提升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必然会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从而产生新的用地需求,带来城市用地的进一步扩张。与此同时,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愈加明显,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必将越来越密切,在空间上形成面积较大的连片城镇化区域已是区域发展的客观走向。土地是人口、产业的载体,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空间开发的区域协作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彭文英等,2014)。鉴于此,对京津冀城市群而言,其协调、稳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的长治久安。合理配置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和效率予以高效管理是适应当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总体战略思路,是促进区域协作、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问题。 1.2 技术路线 本书将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热点区域,针对其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亟待缓解的客观实际,以支持国土空间优化为目标,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问题,特别是建设用地演变、扩张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产业园区和建成区双方视角切入,研究两者的时空扩张规律及模式,深入探讨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关系的区域性、阶段性和等级性特征。具体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如图1-3所示。 (1)第1章为引言。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确定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选定研究方法,并给出本书整体的技术路线。 (2)第2章为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围绕土地利用和城市、城市群用地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指出相关研究给本书写作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3)第3和第4章为本书的基础研究内容。 图1-3 技术路线 图中①~⑧对应本书第1~第8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