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

作者:张晓荣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2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52.3(6.7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 版权信息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的发展现实和集约化趋向,提出乡村空间重构的关键在于建制镇以下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重组,按照层级调整、细胞重组、体系重构的思路,研究了匹配该地区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概念、类型、空间结构、空间模式和规模预测方法,并提出基于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等级结构模式、功能构成模式和形态结构模式,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地域性乡村空间集约化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1.1.2 城镇化与工业化对陕北乡村发展的影响重大
1.1.3 既有乡村聚居空间格局与陕北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间的不适应
1.1.4 现有乡村规划方法的局限性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 相关概念释义
1.7 研究区域与概况

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居发展特征与问题
2.1 乡村聚居发展的自然环境特征
2.1.1 自然生态特征
2.1.2 地貌特征
2.1.3 典型地貌类型
2.2 退耕还林后乡村聚居发展的变化与趋势
2.2.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2.2.2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2.2.3 农业劳动力就业与农业收入结构变化
2.2.4 现代农林牧业综合发展趋势
2.2.5 小型机械化主导下的农机化生产趋势
2.3 村庄分布及其演变的整体特征
2.3.1 村庄分布的基本特征
2.3.2 村庄分布的低密度化
2.3.3 村庄分布的集聚化
2.4 不同地貌类型的村庄发展现状与特征
2.4.1 黄土丘陵山区村庄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2.4.2 河谷川道区村庄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2.5 乡村聚居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5.1 生产生活空间错位
2.5.2 宅院空间空废严重
2.5.3 留守人口与现代农业劳动力需求不匹配
2.5.4 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2.6 小结

3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与动因分析
3.1 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3.1.1 人类聚居学理论
3.1.2 乡村经济学理论
3.1.3 乡村城镇化理论
3.2 乡村聚居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3.2.1 限束因素——自然生态环境
3.2.2 动力因素——农业生产方式
3.2.3 协动因素——乡村社会生活
3.2.4 “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协同机制
3.3 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下既有乡村聚居空间模式亟待重构
3.3.1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阶段划分
3.3.2 传统农业主导的生产阶段——基本匹配
3.3.3 “外地务工+务农”主导的生产阶段——失配日显
3.3.4 多业融合主导的生产阶段——失配加剧
3.3.5 现代农林牧业主导的生产阶段——亟待重构
3.4 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下乡村基层空间单元亟待重构
3.4.1 乡村基层空间单元的空间尺度改变
3.4.2 乡村基层空间单元的劳动力需求结构改变
3.4.3 乡村基层空间单元的功能与空间构成改变
3.4.4 乡村基层空间单元及组织系统亟待重构
3.5 小结

4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概念、类型与空间模式
4.1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概念与特征
4.1.1 概念
4.1.2 特征
4.2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重构的内在机制
4.2.1 “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协同机制
4.2.2 “业.居”平衡机制
4.2.3 “人.地”动态平衡机制
4.2.4 “居.服”匹配机制
4.3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主要类型
4.3.1 基于自然地貌条件的主要类型划分
4.3.2 基于与城/镇区距离的主要类型划分
4.3.3 基于主导产业的主要类型划分
4.3.4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主要类型的综合分析
4.4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功能结构
4.4.1 功能构成
4.4.2 功能结构
4.5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模式
4.5.1 黄土丘陵山区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特征
4.5.2 黄土丘陵山区“枝状向心集聚”单元模式
4.5.3 河谷川道区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特征
4.5.4 河谷川道区“带状向心集聚”单元模式
4.6 小结

5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规模
5.1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规模预测
5.1.1 空间规模预测的关键变量
5.1.2 现代农林牧业生产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
5.1.3 现代农林牧业生产半径预测模型
5.1.4 现代农林牧业生产半径预测的关键变量取值
5.2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范围与区划
5.2.1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范围划定
5.2.2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区划
5.3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人口规模预测
5.3.1 乡村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比选
5.3.2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人口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S.3.3 基于农产品收益与农民预期收入基准的农业人口规模预测
5.3.4 基于农业资源用工需求量的农业人口规模预测
5.3.5 基于旅游就业人口需求量的旅游服务人口规模预测
5.3.6 基于公共设施经济效益的人口规模门槛值预测
5.3.7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综合分析
5.4 小结

6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现代乡村聚居空间模式
6.1 基于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现代乡村聚居空间模式构建
6.1.1 构建内容
6.1.2 构建的关键控制指标
6.2 现代乡村聚居空间的等级结构模式
6.2.1 不同地貌类型的现代乡村聚居空间等级结构差异
6.2.2 黄土丘陵山区“镇-近郊单元+远郊单元”等级结构
6.2.3 河谷川道区“城/镇-近郊单元”等级结构
6.3 现代乡村聚居空间的功能结构模式
6.3.1 现代城乡聚居体系的功能结构
6.3.2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
6.4 现代乡村聚居空间的形态结构模式
6.4.1 黄土丘陵山区“斑块簇群”单元组合模式
6.4.2 河谷川道区“带状串珠”单元组合模式
6.5 现代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的关键控制指标
6.6 小结

7 现代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的案例研究——以米脂县杜家石沟镇为例
7.1 杜家石沟镇发展概况与问题
7.1.1 概况
7.1.2 问题
7.2 杜家石沟镇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7.3 杜家石沟镇乡村聚居空间重构
7.3.1 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7.3.2 优势村庄预选
7.3.3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公共设施选址分析
7.3.4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区划比选
7.3.5 公共设施服务区分析
7.3.6 建议保留村庄布点分析
7.3.7 典型村庄与公共设施建设引导
7.3.8 实施的政策建议
7.4 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行政村调查问卷
农户调查问卷
图表来源
展开全部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张晓荣,1982年生,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主要研究乡村规划、社区规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各类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