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荀子研究(第三辑)

包邮 荀子研究(第三辑)

作者:颜炳罡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7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52.0(6.1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2.0(6.1折)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荀子研究(第三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76221
  • 条形码:9787542676221 ; 978-7-5426-762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荀子研究(第三辑) 本书特色

《荀子研究》(第二辑)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专题论文集。《荀子研究》集刊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本着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精神,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学术平台。

荀子研究(第三辑) 内容简介

《荀子研究》(第三辑)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专题论文集。《荀子研究》是不定期出版的学术专题论丛,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本着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精神,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学术平台。本书稿是第三辑,精选了《<荀子>真伪:原则、方法及其问题》《荀子二元对治下的人的非主体性》《治人与治法——从萧公权先生对荀子的评价说起 》《“君-臣-民”伦理关系的重建:荀子“忠”与“诚”概念探析》《论平等与秩序的冲突——对荀子与列维纳斯的一个比较》《荀子之“礼”:在内外交融中成善》《陆九渊的荀子观论析》等相关研究文章,对《荀子》的人性观、道德观、政治观念、礼治观及《荀子》一书的流传、《荀子》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很好传统文化。

荀子研究(第三辑) 目录

哲学思想研究
《荀子》真伪:原则、方法及其问题
——关于《荀子》真伪问题的方法论考察
荀子“二元对治”结构下的人的非主体性
“内圣”与“外王”的不同侧重
——孟子和荀子人格观比较
荀子道德哲学中“善的来源”问题续论
“性恶”何以成“善
——荀学进路下从自然之性到礼义之文的跨越
论荀子的”义
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治人与治法
——从萧公权先生对荀子的评价说起
“君一臣一民”伦理关系的重建:《荀子》“忠”与“诚”概念探析
论平等与秩序的冲突
——对荀子与列维纳斯的一个比较
赓续与发挥:荀子“君臣关系论”探析
《荀子》“法后王”思想新探
礼义教化思想研究
荀子之“礼”:在内外交融中成善
善《易》者不占:“文教”视域下荀子易学观
著诚去伪与穷本极变:荀子礼乐合一的教化观
荀子乐治思想探析
荀子“治气养心”之术探究
荀学史研究
荀子与汉代《诗经》学的传授
陆九渊的荀子观论析
求同视角下的荀子思想比较研究
——论近年来海外荀子研究的一种趋势
展开全部

荀子研究(第三辑) 节选

  基于荀子所理解的人性结构,人性中应该包括了“好利”“嫉恶”“好声色”的生理欲望、欲求以及相对中性的感官知觉能力和理性能力,荀子所讲的性恶也主要是针对生理欲求而言的,他强调生理欲望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和规范必然会走向过度,必定会产生恶。上文我们分析了中性的理性能力通过特定的运作机制可以产生道德,从而构成荀子哲学中道德或善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来源。实际上,人的生理性感情和欲望也具有复杂性和两面性。所谓的复杂性是指人的情感欲望、生理欲求不仅仅只有“好利”“嫉恶”“好声色”这些荀子所强调的方面,它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两面性则是指情感欲望、生理欲求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力量自然会走向过度和无节制,然而就其在走向过度和无节制之前,本身无所谓善恶,而且它有可能成为善的来源和道德的推动力量。  人的感情欲求方面内容丰富,比如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等的追求,这些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的自然情感和欲求,这种欲求本身是中性的或者说不必然是道德的,而且如果不加礼义的指导和限制的话,它们也会导致混乱,从而也就与荀子的“性恶”判断不相违背。然而,这些感情要求实际上可以成为道德的有效基础。此外,如果把追求名誉、名声、别人的肯定等也看作是人的自然情欲或要求,那么道德的来源就更容易在人的情感欲求中找到根据。荀子一方面说“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荣辱》),承认了君子小人都好“荣誉”,又认为好荣、好名之要求可以推动人的道德修养。《君道》篇中说:“知隆礼义之为尊君也,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知爱民之为安国也,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致士》篇中也讲:“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实际上都是强调“贵名”对于自身道德提升的积极影响。正因此,荀子并不是一味排斥人的欲望、要求,而是主张“养欲”:“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论》)总之,在荀子的哲学中,对于人的这些情感要求也是承认的,而这些情感要求实际上也可以构成荀子道德哲学中善的来源的一个重要基础。  即使“好利”“嫉恶”“好声色”这些荀子认为如果不加约束必然会走向无节制的欲望、欲求,在适度的范围内,未尝不可以成为善的来源。以“好利”之性为例,是在荀子看来,“好利”是人的本性,如果不通过“伪”的努力,“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性恶》)。然而,在未走向过度的情形下,自利的“好利”之性不一定和利他相矛盾。邓小虎在  黄百瑞考察了荀子哲学中的一些自然情感,比如对故去亲人思念的悲情、对仁慈心怀感戴的温情、受音乐的激发而调整行为的倾向、对和睦关系的向往及“以德报德”(return good for good)的强烈冲动等等,他指出这些自然情感与道德存在一种“意气相投”(congenial)的关系。②这些自然情感与人性的自利相关,并不直接就是道德情感,但是这些自然情感与道德存在着天然的亲近性,正是由于这些内在于人性的自然情感为人们*初的道德义务感的养成提供了动机和条件。  ……

荀子研究(第三辑) 作者简介

炳罡,山东临沂人,196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靠前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等。2015年10月,当选为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会副会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