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作者:孟祥才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74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22.4(6.8折) 定价  ¥1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765150
  • 条形码:9787560765150 ; 978-7-5607-651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梳理了古代和近现代有关虞舜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将虞舜作为一个文化问题的历史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厘清如下问题:作为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历史真相;作为文化符号的虞舜在历目前是如何被不断铸造的;近现代以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探索虞舜历史真相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学术成就;未来研究的学术展望。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目录

**编 中国古代大舜文化学史(先秦至清朝)
**章 先秦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前21世纪~前221)
**节 《尚书》的记述
第二节 “三礼”和《周易》的记述
第三节 《山海经》的记述
第四节 《论语》的记述与评论
第五节 《墨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六节 《孟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七节 《商君书》的记述与评论
第八节 《庄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九节 《韩非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节 《荀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一节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二节 其他诸子的记述与评论
第十三节 《楚辞》中的虞舜
第十四节 诗歌韵语中的虞舜
第十五节 综述与综评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前221~220)
**节 《尚书》孔安国传的记述和评论
第二节 《新语》《新书》《盐铁论》和《焦氏易林》的记述和评论
第三节 《韩诗外传》的记述和评论
第四节 《淮南鸿烈》的记述和评论
第五节 《史记》的记述和评论
第六节 《说苑》《新序》《列女传》的记述和评论
第七节 《论衡》的记述和评论
第八节 《汉书》和《白虎通义》的记述和评论
第九节 《法言》《越绝书》《潜夫论》《中论》《独断》《风俗通义》的记述和评论
第十节 郑玄《周易》《礼记》和《周礼》注的记述和评论
第十一节赵岐《孟子章 句》的记述和评论
第十二节 碑文、祭文和诗歌韵语中的虞舜
第十三节 综述与综评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22l~589)
**节 《孔子丛子》《孔子家语》的记述和评论
第二节 《博物志》《拾遗记》《搜神记》《古今注》《异苑》《述异记》《金楼子》《齐民要术》的记述和评论
第三节 《刘子》的记述和评论
第四节 《论语集解义疏》的记述和评论
第五节 《帝王世纪》《高士传》与《水经注》的记述和评论
第六节 《竹书纪年》《晋书》《宋书》《魏书》《北齐书》《北史》的记述和评论
第七节 碑文、祭文和诗歌韵语中的虞舜
第八节 综述与综评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文献对虞舜的记述和评论(589~960)
**节 孔颖达《尚书注疏》与《礼记注疏》对舜的记述和评论
第二节 隋唐子书的记述和评论
第三节 《旧唐书》《元和郡县志》《桂林风土记》对舜祭祀的记载
……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大舜文化学史(1912~2010)
展开全部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节选

  《大舜文化学史/走进释古时代丛书》:  显然,帝舜作为“五帝系统”中的*后一位古帝,文献的相关记载,包括生平经历、道德操守、历史功绩和家族轶事都更为具体详细,其人物形象也远比包括帝尧在内的其他古帝更为清晰。即使是时代略晚一点的夏代开国之君大禹,其主要的业绩也是在帝舜执政时期实现的,其人物形象亦不及虞舜鲜明生动。  因此,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帝舜所代表的社会发展阶段已踏人文明社会的大门,相应考古学反映的社会发展状况,如同期古城址、图像文字、阶级的出现,以及手工业(如制玉、制陶、牙雕)与农业的分离(社会分工)等现象,无不表明虞舜时代已步入国家文明的阶段。  至此,就可以揭示考古学展现的虞舜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别是物质文化发展的状况了。  海岱大汶口文化是持续发展1600余年的强势考古学文化,长时期处于文化扩张的状态之中,并于晚期阶段达到全盛。从物质文化面貌的角度说,大汶口文化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地方类型。栾丰实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分为七个类型①,其中杨家圈、三里河、陵阳河,分布在鲁东和鲁东南沿海地带;半岛以西地区自北而南依次为尚庄类型、西夏侯类型、赵庄类型,分布于今鲁西北、鲁中南汶泗流域和苏北地区;尉迟寺类型分布于鲁西南、豫东和皖北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迄今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划分,大多是以文化小区内典型遗址的文化内涵来确定和命名的。由于缺乏公允的量化标准和尺度,加之田野考古工作开展的不平衡等种种局限,目前学界对相关类型的命名、分布区域、内涵特征都有不同的看法。同一地区早中晚各期的类型和名称也多不相同,无法有效对接,故而很难对类型与类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文化人类学界定。可以肯定的是,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类型应该是同一族系中的亚群(部族、部落或酋邦)。换言之,大汶口文化在总体上应属于嗥族(少嗥、太嗥)的物质文化,不同的地方类型则应为两嗥之族的不同支系。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大汶口文化晚期鲁中南汶泗流域、鲁东南地区和豫东、皖北及其邻近地区,也就是西夏侯类型、陵阳河类型(含三里河类型)和尉迟寺类型的主要特征和相互关系。  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遗址的面积差异明显,大者几十万甚至近百万平方米,小者数万甚至不足1万平方米。在五莲丹土、滕州市西康留①、安徽固镇垓下遗址②分别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城址。墓葬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流行头部人工变型、拔牙和手握獐牙、用猪头、龟甲随葬的习俗;社会贫富差别加剧,具体表现为墓葬规模大小、葬具的有无、随葬品的多寡和优劣差距迅速扩大。大型墓随葬品可达数百件,而且葬品精美;小型墓葬品数量极少而且简陋;出现了椁内套棺的大型墓葬。这些现象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社会已分裂为不同的阶级。  陶器制作多采用快轮拉坯成型技术,素面磨光陶器多见,黑陶、灰陶比例上升,白陶较为多见,红陶较少;汶泗流域的彩陶艺术较为发达,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装饰图案有菱纹、涡纹、三角纹等,黑白二彩兼施。主要器类有平底折腹鼎、细柄豆、宽肩壶、背壶、高柄杯、单把杯;双层盘豆、筒形豆、壶形单把杯、壶形三足盉、瓶、宽肩三喙突罐、觯形壶、篮纹鼎等。  陵阳河类型与三里河类型地域相邻,文化面貌也较为接近,除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区域特征,如用残陶鬻足随葬的习俗不见于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陵阳河类型与三里河类型地域相邻,文化面貌也较为接近,除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般常见的头骨人工变形、拔牙和手握獐牙的习俗在这里较为少见。尚酒习俗较为突出。在陵阳河的45座墓葬中,高柄杯一类饮酒器具竟多达663件,约占全部出土物的45%。陶尊文字是陵阳河、三里河类型*为突出的特征,除尉迟寺类型外,大汶口文化发现的所有图像文字,均出自这一地区。这类文字均刻画在大口尊的特定部位,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特征性器类主要有宽折沿深腹平底罐形鼎、双腹盆形鼎、圈足盘、大口深腹尊和大口漏缸和各种镂孔高柄杯、实柄高柄杯、觯形壶、觯形杯、壶形岙等。还发现了储存谷物的粮仓。  尉迟寺类型是有虞氏挺进中原地区的前哨基地。尉迟寺遗址规模宏大,中心区域有一个南北跨度240米,东西跨度220米,宽25~30米,深4.5米的大型围壕环绕。居住遗址多为成组的连间排房建筑,建筑形式以半地穴式为主,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多呈东南西北向,门向南,个别为东北西南向;经过开挖基槽、立柱、抹泥、烧烤几个步骤,*终形成既防潮又保温的居住空间。与同时期其他类型的居住遗址有显著的不同。  每排房址都由大间和小间组成,分别为居住和储藏之用。相邻的房间用土墙隔成单间或双间;每一套房屋之内均设有灶台,灶台高出居住面2-3厘米,与居住面连为一体。有的灶台与后墙连接,前面有两个立柱,直通房顶;有的灶台与后墙分开,四角立有立柱,还有的在立柱之间加工出一道矮墙,作为防火墙。每排房子的前面,都有面积不等、用红烧土铺垫而成的活动场地,一般为数10平方米,*大的有230平方米。2002年发掘时,在遗址中心南部一排四连间的房址前面,发现了总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的圆形广场,地表铺垫厚约10厘米的红烧土,坚硬、光滑、平整,应是氏族成员集体活动的公共场合。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广场中心有一处直径约4米、烧结程度很高的红烧土面,应是举行篝火晚会或进行祭祀活动留下的痕迹。在广场的东侧,还出土了一件十分罕见的鸟形神器。①  墓葬均为土坑竖穴,方向多为头东脚西,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儿童瓮棺埋葬不见或少见于大汶口文化的其他类型,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所致。贫富差别明显;其他类型流行的死者生前头骨人工变形、拔牙和手握獐牙的习俗少见或不见。在尉迟寺遗址的192座墓葬中,头骨变形仅有2例,拔牙现象3例。未见手握獐牙的实例。②  ……

大舜文化研究学史 作者简介

孟祥才(1940- ),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两次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21部,主编、合著、参编著作28部,在《光明日报》《文史哲》《文物》《中国史研究》《历史教学》《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等50余种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280余篇。有关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社科规划项目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很好著作奖、山东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