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3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80.6(7.9折) 定价  ¥10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66000
  • 条形码:9787030666000 ; 978-7-03-06660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企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本书可供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内容简介

针对供应链减排中政府、企业及消费者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委托一代理分析框架,结合供应链契约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政府驱动、消费者驱动,以及政府和消费者共同驱动下供应链减排策略。本书从供应链视角揭示了核心企业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减排策略,拓展了委托-代理理论在供应链减排中的应用,并设计了复合减排机制,从理论上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单一和复合减排机制对供应链减排的适用性。 本书可供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企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控制供应链碳排放是减排主要途径 1
第二节 政府和消费者是供应链减排的重要驱动主体 2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供应链减排效率的重要因素 4
第四节 本书研究问题及意义 5
第五节 本书研究内容及框架 7
第二章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的理论基础 9
**节 委托-代理理论及相关研究 9
第二节 供应链契约理论及相关研究 15
第三节 非合作博弈理论及相关研究 20
第四节 现有研究评述 21
第三章 政府激励契约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23
**节 骗补事件及解决方案 23
第二节 政府激励模型描述与假设 24
第三节 模型一:激励契约下不考虑供应商时生产商减排模型 26
第四节 模型二:激励契约下考虑供应商时供应链减排协调模型 36
第五节 供应链减排策略和收益比较分析 42
第六节 数值算例 44
第七节 结论和启示 48
第八节 本章小结 50
第四章 消费者甄别契约下供应链减排协调策略研究 51
**节 消费者需求与偏好 51
第二节 甄别契约模型描述与假设 52
第三节 模型一:甄别契约下不考虑供应商时生产商减排模型 54
第四节 模型二:甄别契约下考虑供应商时供应链减排协调模型 58
第五节 数值算例 67
第六节 结论和启示 73
第七节 本章小结 75
第五章 基于社会福利*优的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76
**节 减排机制与供应链运作研究 76
第二节 社会福利模型描述与假设 77
第三节 模型一:碳税机制下社会福利模型 79
第四节 模型二:复合减排机制下社会福利模型 86
第五节 数值算例 93
第六节 结论和启示 96
第七节 本章小结 9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99
**节 全书总结 99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01
第三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103
参考文献 104
附录 主要符号表 114
展开全部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节选

**章 绪 论 **节 控制供应链碳排放是减排主要途径 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主要的是全球变暖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提到,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报告相比,气候变化要比原来认识到的更加严重,而且IPCC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能源和毁林开荒等行为造成的。中国自2006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大碳排放国,2013年中国人均碳排放7.2 t,超过欧盟的6.8 t,碳排放总量占全球28%,已经超越欧盟和美国的总和。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健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供应链企业间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零售商及消费者有效开展工作,这对于提高企业自身收益、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不同企业在规模、人力资源及竞争力等因素上存在差异,企业间会存在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差异,虽然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是平等协作关系,但是会呈现相对的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由于自身利益在整个供应链上战略意义*大,并且掌握利益分配的主动权,其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以使得自身利益*大化(成本*小化),而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企业则要根据核心企业的决策调整自身决策,核心企业的减排行为同样对上下游企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宝洁公司(以下简称宝洁)于2010年5月推出“宝洁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记分卡”,通过记分卡评估办法,供应商很容易看到宝洁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进展,有利于供应商和宝洁一起探讨所在供应链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Cetinkaya,2010);西门子股份公司鼓励其供应商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的(Uebelhoer et al.,2013);国际零售商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尔玛)通过整合供应商生产和供货模式,与供应商共同实现减排目标,促使其60 000家供应商改进包装印刷工艺,减少其包装印刷总量的5%,并有效减少667 000m3的碳排放(Hoffman,2007)。 第二节 政府和消费者是供应链减排的重要驱动主体 企业减排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低碳要素的驱动。例如,燃油汽车的高碳排放(包括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因其低能耗低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和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王文伟和张丽莉,2015),这主要是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清洁生产技术的运用等方式使得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降到*低甚至为零。我国政府自2009年1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通过财政补贴等措施向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许多仅生产燃油汽车的企业开始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根据《2016中国新能源车消费者白皮书》,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机来分析,42%的消费者是出于废气排放少等环境因素,有超过四成的消费者是出于使用成本低等价格因素,仅有三成消费者是出于政府补贴因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出于自身对低碳产品的偏好而选择新能源汽车。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骗补”等事件的出现,政府补贴逐渐退坡,2016年8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将逐渐取代补贴政策,与消费者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环境治理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关乎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及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此外,市场中的消费者是产品和服务的*终受用者,企业进行任何生产必须要考虑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低碳环保型产品的需求会促使企业不断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Chitra,2007;Bocken and Allwood,2012; Kim and Sim,2015)。将企业减排驱动要素按照坐标轴的方式表示出来,见图1-1,横坐标表示政府,纵坐标表示消费者,随着政府对企业减排技术驱动方式由政府补贴逐渐转向碳交易等减排机制,以及消费者需求由政府补贴导向型需求向低碳环保导向型需求转变,企业将在消费者自主需求和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共同驱动下减排。 图1-1 减排驱动要素分析 (1)政府对供应链减排起到主要引导作用。政府通常首先介入到企业减排行动中,对企业减排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Dr*ge and Schr*der,2005;Liu,2009)。在世界范围内,早在1992年,欧盟委员会就颁布了能耗标识法规,要求家电类产品制造企业在其产品上标识出能源效率等级、年能耗量等信息,这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节能生产技术,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在中国,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推广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能效1级或2级以上的产品进行财政补贴,这极大促进了低碳产品的推广。此外,政府通过碳交易和碳税等减排政策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ETS)运行机制均遵行碳交易机制(cap and trade),其覆盖量几乎超过欧盟碳排放总量的一半(Hintermann,2010)。我国自2013年开始在七省市(北京、广东、湖北、上海、深圳、天津和重庆)实行碳交易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碳税政策由于实施成本和难度较小,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丹麦、瑞典及芬兰等一些北欧国家开始推行,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中施行。 (2)消费者倒逼企业减排以满足其对低碳产品的需求。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消费者逐渐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价格已经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唯一因素(Abad and Jaggi,2003;Andreyeva et al.,2010;Motamedi et al.,2012)。消费者在考虑价格的同时会越来越倾向于“环境友好型”产品(Chen, 2001;Young et al.,2010; Altmann, 2015),甚至部分消费者只重视产品的低碳环保性能,此类消费者可以接受低碳产品额外的溢价(Chitra,2007)。例如,Bemporad和Baranowski(2007)研究发现在美国消费人群当中,67%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低碳环保性很重要,而51%的消费者会为低碳产品支付高价,Brécard等(2009)研究显示,2005年31%欧洲人愿意购买价格更高的绿色产品,而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5%,欧洲人的低碳消费意识在逐渐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逐渐发生转变:①适度节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消费,避免或减少耗能产品对环境的破坏;②通过选择低碳、新技术产品等方式逐渐实现恒温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可持续消费及新领域消费;③更加崇尚低碳简约的包装方式,减少包装材料和包装产品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更加注重再制造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纸及采用循环使用零部件的机器等产品)的使用。消费者低碳需求的增加不断倒逼企业生产更加低碳环保的产品(Loureiro,2003;Bazoche et al.,2008)。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供应链减排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与供应链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并不会主动披露自身信息,这就导致政府并不能有效观测到企业减排相关信息,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减排投入,提高收益,其投资的减排设备只在政府检查时临时运营。例如,在2015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汽车专门安装了应对尾气排放检查的“失效保护器”,导致汽车在正常运行时所排放的尾气*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涉案汽车超过1000万辆,累计罚款超过240亿美元,公司市值蒸发1/3。在我国也出现过类似事件,2018年1月9日,据环保部门通报,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私自对其生产的柴油汽车排放装置进行改造,使之在尾气处理液不达标的情况下也不会报警,大幅度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两公司共收到了高达3800多万元的罚单 。 具体来说,企业通常在减排成本和减排行动等方面存在信息优势,减排成本代表企业的减排类型,其减排成本越低,减排能力越强。减排成本方面的信息优势通常存在于政府与企业签订减排契约之前,会造成逆向选择问题,而减排行动方面的信息优势通常存在于政府和企业在签订减排契约之后,会造成道德风险问题。为此,政府设计相应的激励契约来应对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进一步,由于企业处于供应链系统中,供应链核心企业通常联合非核心企业共同进行减排,此时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政府与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之间,政府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到非核心企业的决策,在该激励契约下,供应链核心企业需要选择使自身收益*优的减排策略。 二、消费者与供应链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趋势下,企业通过给予消费者充足的碳排放信息(如给产品贴碳标签),披露整个产品生产周期内的碳足迹,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支付意愿和需求(Shuai et al.,2014)。2006年,英国碳信托公司推出一种碳标签,以满足消费者希望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内碳足迹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67%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有碳标签的商品。随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及欧洲零售企业英国特易购公司和卡西诺超市纷纷采取此项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enjaafar et al.,2013)。但是市场中消费者通常不会主动披露自身低碳偏好信息,这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其偏好信息。例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充电桩行业,充电桩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设备生产商并没有消费者资料,对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并不完全清楚,导致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充电成了难事。如果企业不能针对这种信息不对称采取相应的措施,则很有可能丧失竞争优势,在市场环境中处于被动地位。 进一步,由于企业处于供应链系统中,消费者在选择低碳环保产品的同时,也会考虑产品的外包装、运输方式等方面是否低碳环保。例如,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选择绿色供应商,联合27家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并力求在其产品包装上做到低碳环保,该企业79%主设备采用绿色包装,并且回收率高达85.8%,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由于非核心企业根据核心企业的减排进行决策,因此,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核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进一步影响到非核心企业的决策。供应链核心企业一方面需要应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这种信息不对称对非核心企业减排决策的影响。 第四节 本书研究问题及意义 一、研究问题 供应链中企业作为减排任务的主要实施者,一方面,企业要面对政府的减排引导和规制;另一方面,其生产活动必须以市场中消费者需求为*终导向。但是现实决策中各参与者之间通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企业仍然实施对称信息下的减排策略,就会降低企业的减排效率。以往研究主要从单个企业层面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减排问题,本书将企业置于供应链中,总研究问题为基于非对称信息视角,在外界单一和多种低碳要素驱动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何实施减排策略。 (一)非对称信息下,基于政府驱动,供应链如何实施减排策略 生产商减排能力主要由减排成本决定,减排能力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