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鱼山遗址出土石器综合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36546
- 条形码:9787030636546 ; 978-7-03-06365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鱼山遗址出土石器综合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研究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结合绘制的原大线图和大量照片以及显微照片的分析,重建了石器的使用方法和改制方法以及改制后的用途。
鱼山遗址出土石器综合研究 内容简介
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境内的鱼山遗址及其附近的乌龟山遗址,在2013~2018年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石器,本书即为这些出土石器的综合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八章,其中章主要介绍遗址概况及石器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对斧与钺、锛、刀、破土器与犁、磨石与砺石,以及戈、镰、镞、镖、饰品、锤等进行观察分析;第八章主要探讨这些石器的制作工艺与产地、石器组合与功能、石器用材的阶段性变化以及石器与社会等相关问题。 本书可供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研究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鱼山遗址出土石器综合研究 目录
总序(i)
**章 导论(1)
**节 遗址概况(1)
一、发掘经过(2)
二、主要收获(3)
三、初步认识(15)
第二节 研究方法(16)
一、研究步骤(17)
二、文化信息(18)
三、物质信息(21)
第二章 石斧、石钺(23)
**节 观察方法(23)
一、细部名称(23)
二、观察要点(23)
第二节 观察与分析(25)
一、石斧观察与分析(25)
二、石钺观察与分析(32)
第三节 石斧和石钺的特点(34)
一、石斧的特点(34)
二、石钺的特点(36)
第三章 石锛(37)
**节 观察方法(37)
一、石锛类型(37)
二、观察要点(38)
第二节 观察与分析(39)
一、脊背石锛观察与分析(39)
二、弧背石锛观察与分析(49)
三、段背石锛观察与分析(70)
四、缺刃石锛观察与分析(83)
五、缺顶石锛观察与分析(90)
六、刃部石锛观察与分析(98)
七、石锛坯观察与分析(104)
第三节 石锛的特点(112)
一、脊背石锛的特点(112)
二、弧背石锛的特点(113)
三、段背石锛的特点(115)
四、残锛的特点(117)
五、石锛坯的特点(117)
六、小结(118)
第四章 石刀(122)
**节 观察方法(122)
一、细部名称(122)
二、观察要点(123)
第二节 观察与分析(124)
一、双孔石刀观察与分析(124)
二、双孔石刀左片观察与分析(130)
三、双孔石刀右片观察与分析(141)
四、异形石刀观察与分析(150)
第三节 石刀的特点(155)
一、文化属性(155)
二、物质属性(158)
第五章 破土器、石犁(159)
**节 破土器观察与分析(159)
一、细部名称(159)
二、观察要点(159)
三、破土器观察与分析(160)
四、破土器把观察与分析(163)
五、破土器前角观察与分析(167)
六、破土器后角观察与分析(170)
七、破土器中片观察与分析(176)
八、破土器的特点(189)
第二节 石犁观察与分析(191)
一、细部名称(191)
二、观察要点(191)
三、穿孔石犁观察与分析(191)
四、石犁片观察与分析(197)
第三节 石犁和破土器的特点(203)
一、石犁分析(203)
二、石犁与破土器的关系(204)
第六章 磨石、砺石(205)
**节 观察方法(205)
一、细部名称(205)
二、观察要点(206)
第二节 砺石观察与分析(206)
一、砥石观察与分析(206)
二、厝石观察与分析(212)
第三节 磨石观察与分析(215)
一、单面磨石观察与分析(215)
二、多面磨石观察与分析(223)
三、石磨棒观察与分析(229)
第四节 磨石和砺石的特点(230)
一、磨石的特点(230)
二、砺石的特点(232)
第七章 其他石器(233)
**节 石戈观察与分析(233)
一、观察方法(233)
二、观察与分析(233)
三、石戈的特点(234)
第二节 石镰观察与分析(234)
一、观察方法(235)
二、观察与分析(236)
三、石镰的特点(247)
第三节 石镞、石镖观察与分析(247)
一、观察方法(248)
二、石镞观察与分析(248)
三、石镞的特点(253)
四、石镖观察与分析(254)
五、石镖的特点(258)
第四节 石饰品观察与分析(258)
一、观察方法(258)
二、观察与分析(259)
三、石饰品的特点(263)
第五节 耘田器观察与分析(263)
一、观察方法(263)
二、观察要点(264)
三、观察与分析(264)
四、耘田器的特点(267)
第六节 石锤观察与分析(267)
一、观察方法(267)
二、观察与分析(268)
三、石锤的特点(270)
第七节 其他石器观察与分析(271)
第八章 结语(277)
一、部分石器制作工艺及石器产地(277)
二、石器组合及其功能(278)
三、石器用材的阶段性变化(283)
四、石器与社会(283)
后记(287)
插图目录
图一 鱼山遗址、乌龟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1)
图二 鱼山遗址Ⅱ期考古发掘场景(2)
图三 T0411东壁地层剖面图(3)
图四 H228平面图(5)
图五 H249平面图(左)与底部出土橡子(右)(5)
图六 H256平面图(6)
图七 H263平面图(6)
图八 H250平面图(7)
图九 G23平面图(7)
图一〇 H64平面图(7)
图一一 H79平面图(8)
图一二 H90平面图(8)
图一三 H189(左)及底部出土原始瓷豆(右)(8)
图一四 G7平面图(9)
图一五 TD1活动面平、剖面图(9)
图一六 木桩群平面复原图(10)
图一七 木桩剖面图(10)
图一八 河姆渡文化二期遗物(11)
图一九 河姆渡文化三期遗物(12)
图二〇 良渚文化时期遗物(12)
图二一 商周时期遗物(13)
图二二 2014ZWT02木构道路(15)
图二三 2014ZWT01木柱和垫板(15)
图二四 石斧2014ZYT0513⑥b∶3(25)
图二五 石斧2014ZYT0412⑥a∶1(27)
图二六 石斧2014ZYH56∶2(28)
图二七 石斧2014ZYT0509①∶2(30)
图二八 石斧2014ZYT0613⑨a∶1(31)
图二九 石钺2018ZWT05⑤b∶1(32)
图三〇 石钺2014ZWT01④a∶1(33)
图三一 脊背石锛2017ZWT03⑩∶2(39)
图三二 脊背石锛2014ZYT0613⑨a∶2(41)
图三三 脊背石锛2014ZYT0412⑨a∶1(42)
图三四 脊背石锛2014ZYT0410⑥b∶1(43)
图三五 脊背石锛2013ZYT0409⑨b∶1(44)
图三六 脊背石锛2014ZYT0707⑦e∶2(46)
图三七 脊背石锛2014ZYT0705⑥b∶1(47)
图三八 脊背石锛2014ZYT0510③b∶1(48)
图三九 弧背石锛2014ZYT0607⑨b∶1(50)
图四〇 弧背石锛2014ZYT0707⑨b∶1(51)
图四一 弧背石锛2014ZYT0508⑦e∶1(52)
图四二 弧背石锛2014ZYT0707⑦e∶1(54)
图四三 弧背石锛2014ZYT0411⑦b∶1(55)
图四四 弧背石锛2014ZYT0613⑦c∶3(56)
图四五 弧背石锛2014ZYT0513⑥b∶2(58)
图四六 弧背石锛2017ZWT03⑥a∶1(59)
图四七 弧背石锛2014ZYT0508③a∶12(59)
图四八 弧背石锛2014ZYT0508③a∶11(61)
图四九 弧背石锛2014ZWT02②∶1(62)
图五〇 弧背石锛2014ZYH62∶2(63)
图五一 弧背石锛2014ZYT0510①∶1(64)
图五二 弧背石锛2014ZYT0707③b∶9(65)
图五三 弧背石锛2014ZYT0509③b∶18(66)
图五四 弧背石锛2014ZY采∶1(67)
图五五 弧背石锛2014ZYT0412③a∶3(68)
图五六 弧背石锛2014ZYT0613⑥b∶2(70)
图五七 段背石锛2014ZYT0413⑤a∶2(71)
图五八 段背石锛2014ZYT0608⑤b∶12(72)
图五九 段背石锛2014ZYH209∶1(73)
图六〇 段背石锛2014ZYT0612⑤b∶1(74)
图六一 段背石锛2014ZYT0512⑤b∶12(76)
图六二 段背石锛2014ZYT0607③b∶3(77)
图六三 段背石锛2014ZYH101∶1(78)
图六四 段背石锛2014ZYT0509③b∶3(79)
图六五 段背石锛2014ZYH56∶1(81)
图六六 段背石锛2014ZYT0608③a∶3(82)
图六七 缺刃石锛2014ZYT0608⑦c∶2(83)
图六八 缺刃石锛2017ZWT01⑦∶1(85)
图六九 缺刃石锛2014ZWT02⑥b∶7(86)
图七〇 缺刃石锛2014ZYT0413⑥b∶1(87)
图七一 缺刃石锛2014ZYT0509③b∶10(88)
图七二 缺刃石锛2018ZWT04⑤a∶2(89)
图七三 缺顶石锛2013ZYT0507⑨b∶2(90)
图七四 缺顶石锛2013ZYT0307⑦e∶1(91)
图七五 缺顶石锛2014ZYT0706⑥a∶1(92)
图七六 缺顶石锛2014ZYT0513⑤b∶3(93)
图七七 缺顶石锛2014ZYT0513⑤b∶1(95)
图七八 缺顶石锛2014ZYT0512⑤b∶11(96)
图七九 缺顶石锛2014ZY采∶3(97)
图八〇 刃部石锛2017ZWT03⑩∶3(98)
图八一 刃部石锛2014ZWT01⑤∶5(99)
图八二 刃部石锛2014ZYT0508⑦e∶2(100)
图八三 刃部石锛2014ZWT02⑥b∶5(101)
图八四 刃部石锛2014ZYH84∶1(102)
图八五 刃部石锛2013ZYH11∶13(103)
图八六 刃部石锛2014ZY采∶2(104)
图八七 石锛坯2014ZYT0314③a∶4(105)
图八八 石锛坯2014ZYT0509③a∶14(106)
图八九 石锛坯2014ZWT01⑩∶2(107)
图九〇 石锛坯2014ZYT0409⑨b∶2(107)
图九一 石锛坯2014ZYT0512⑤b∶9(108)
图九二 石锛坯2014ZYT0512⑤b∶3(109)
图九三 石锛坯2014ZYH98∶2(110)
图九四 石凿坯2014ZYH213∶1(111)
图九五 鱼山遗址和乌龟山遗址弧背石锛体量散点分布图(114)
图九六 鱼山遗址和乌龟山遗址各阶段石锛种类与数量统计图(119)
图九七 鱼山遗址和乌龟山遗址各阶段石锛种类与数量变化趋势图(119)
图九八 双孔石刀2014ZYT0707③a∶5(124)
图九九 双孔石刀2014ZYTD1③∶47(126)
图一〇〇 双孔石刀2014ZYT0508③a∶3(127)
图一〇一 双孔石刀2014ZYT0508③b∶1(128)
图一〇二 双孔石刀2014ZYT0415③a∶2(129)
图一〇三 双孔石刀左片2014ZYH158∶1(131)
图一〇四 双孔石刀左片2014ZYT0508③a∶10(132)
图一〇五 双孔石刀左片2014ZYT0509③a∶18(133
鱼山遗址出土石器综合研究 节选
**章 导论 **节 遗址概况 鱼山遗址和乌龟山遗址分别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河头村和路下徐村,两者相距不足200米,东距现今海岸线直线距离约7.3千米。其中,鱼山遗址具体坐落在当地居民俗称为鱼山的山脚东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59°、北纬30.034°;乌龟山遗址具体坐落在当地居民俗称为乌龟山的山脚东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58°、北纬30.034°(图一)。 图一 鱼山遗址、乌龟山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一、发掘经过 2013年夏,为配合镇海区九龙湖镇御水龙都二期项目地块开发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组织队伍对该遗址进行了先期考古勘探,不仅确认了鱼山遗址的分布面积约为16500平方米,并探明该遗址存在有史前时期的文化遗存,突破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认为该遗址仅有商周以后文化遗存的认知,同时还新发现了乌龟山遗址。经与建设方协商,决定对鱼山遗址约四分之三面积予以原址保护,其余因建设项目无法避让部分实施发掘;乌龟山遗址则尽可能全部实行原址保护。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与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分别对建设地块所占压的鱼山遗址西南部进行了Ⅰ、Ⅱ两期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4300平方米,编号分别为2013ZY和2014ZY(图二)。两次发掘共发现河姆渡文化二、三期,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晚期—钱山漾文化时期,商周至唐宋时期等四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以及灰坑、灰沟、水井、池塘、砂土台、木桩群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单位约300处。 图二 鱼山遗址Ⅱ期考古发掘场景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2017年10~11月,为了确认乌龟山遗址的分布范围、堆积时代和文化性质,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分两次对该遗址实施了全面勘探和局部解剖试掘,确认该遗址分布面积约为13500平方米。2018年7~8月,为配合九龙湖镇龙都路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与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南京大学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乌龟山遗址实施了发掘,发掘面积175平方米。两次解剖试掘和发掘过程中共发现河姆渡文化三期和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以及灰坑、柱坑等少量遗迹。 二、主要收获 (一)鱼山遗址 1.地层堆积 发掘情况表明,鱼山遗址所在区域的地势自北侧山坡向南侧平地逐渐降低,地层堆积深1~2.5米,可分为九个大层。根据土质、土色和出土遗物,可将其大体分为河姆渡文化二、三期,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晚期—钱山漾文化时期,商周至唐宋时期等四大阶段。现以T0411东壁为例作一简要说明(图三): 图三 T0411东壁地层剖面图 第1层:浅灰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包含较多的砾石和植物根茎。出土物有商周陶片、唐宋瓷片和现代垃圾。 第2层:黄褐色土,土质致密,较坚硬。出土物有商周陶瓷片和唐宋青瓷片,属于唐宋时期堆积。 第3层:可细分为三亚层,本剖面缺失3b层。该层出土物主要为商周陶片和原始瓷片,属于商周时期堆积,但遗物时代跨度较大,从商代末期延续至战国时期。 第3a层:黑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包含较多红褐色水锈斑。 第3c层:浅灰褐色土,土质较致密。 第4层:黄褐色土,土质质密,包含较多红褐色水锈斑。基本无出土物,属于自然堆积。 第5层可细分为二亚层。其中5a层中基本无出土物,属于自然堆积a;5b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探方,包含大量黄褐色粗砂粒,出土物较少且破碎,主要为史前陶片,属于良渚文化晚期—钱山漾文化时期堆积,推测该层可能系人工铺垫形成。 第5a层:青灰色淤泥,土质致密。 第5b层:黄褐色砂土,土质较致密,坚硬。 第6层:可细分为二亚层。该层出土物主要为史前陶片。 第6a层:黑色土,土质松软,包含较多腐殖质。属于河姆渡四期—良渚文化时期。 第6b层:浅黑色土,土质较致密。属于河姆渡四期—良渚文化时期。 第7层:可细分为五亚层,本剖面缺失7a、7d和7e层。该层出土物主要为史前陶片,属于河姆渡文化三期堆积。 第7b层:黄褐色砂土,较坚硬。 第7c层:黑褐色砂土,较松软。 第8层:青灰色淤泥,土质致密。基本无出土物,属于自然堆积。 第9层:可细分为三亚层。该层出土物主要为史前陶片,属于河姆渡文化二期堆积。 第9a层:灰黑色土,土质较疏松。 第9b层:黄褐色土,土质较致密。 第9c层:灰褐色土,土质较致密。 第9层以下是生土,为青灰色淤泥。 2.发现遗迹 (1)河姆渡文化二期遗迹 本期遗迹类型包括灰坑和灰沟。举例如下: H228位于T0411的东北部,开口于第9a层下,打破H232和H233。该坑平面呈椭圆形,坑口距地表112、坑口直径80、坑底直径60、坑深67厘米。坑壁较斜直,未见工具痕迹,平底。坑内填土为灰黑色砂土。坑底发现炭化植物种子(图四)。 图四 H228平面图 H249位于T0410的东北部,开口于第9a层下。该坑平面近方形,坑口距地表148、坑口长60、宽50、坑深48厘米。直壁,壁面光滑,平底。在接近底部的壁面上和底部均有一层褐色土,可能系人为有意涂抹。坑内填土为黑色泥质土,夹杂少量砂粒,坑底发现大量植物果核。出土遗物以夹砂红陶和夹砂黑陶片为主(图五)。 图五 H249平面图(左)与底部出土橡子(右) (2)河姆渡文化三期遗迹 本期遗迹类型有灰坑。举例如下: H256位于T0512的南部,开口于第7c层下。该坑平面近方形,坑口距地表117、坑口长64、宽58、坑底长61、宽55、坑深32厘米。四壁较直,壁面光滑,未见工具痕迹,平底。坑内填土为灰黑色土,土质较软,包含少量炭屑。出土遗物主要为夹砂红陶片(图六)。 H263位于T0512的西南部,开口于第7c层下。该坑平面近圆形,坑口距地表112、坑口直径71~76、坑底直径67~72、坑深48~52厘米。四壁较直,壁面光滑,未见工具痕迹,平底微斜。坑内填土为灰黑色土,土质较软。出土遗物有少量夹砂红陶片(图七)。 图六 H256平面图 图七 H263平面图 (3)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时期遗迹 本期遗迹数量少,类型有灰坑和灰沟。举例如下: H250位于T0512的中部偏东,开口于第6b层下。该坑平面为椭圆形,坑口距地表101、坑口长128、宽68、坑底长122、宽62、坑深35厘米。四壁较直,壁面光滑,未见工具痕迹,平底。坑内填土为灰黑色土,土质较软。出土遗物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炭黑陶片(图八)。 G23位于T0412的西北部,开口于第6b层下。该沟平面呈长条形,东北至西南走向,沟口距地表115、沟长192、沟宽108、沟深64~66厘米。四壁较直,壁面光滑,未见工具痕迹,平底。沟内填土为黑灰色砂土,土质松软,包含植物碎屑。出土遗物有泥质灰陶、夹炭黑陶、夹砂黑陶和砺石,可辨器形有豆、罐和支脚(图九)。 (4)商周时期遗迹 本期遗迹数量*多,类型有灰坑、灰沟、砂土台和木桩群等,其中以灰坑为主。这些遗迹多数开口于第4层表面,年代应不晚于西周早期。举例如下。 H64位于T0514的中南部,开口于第3a层下。该坑平面呈弧角长方形,坑口距地表40、坑口长120、宽90、坑底长110、宽80、坑深48厘米。四壁较直,壁面光滑,未见工具痕迹,平底。坑内填土为灰黄色,土质较硬,含水锈斑。出土遗物仅有极少泥质陶片(图一〇)。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世纪悬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
¥14.3¥29.8 -
甲骨文
¥12¥28 -
良渚遗址
¥9.2¥24.8 -
走进博物馆
¥12¥28 -
美术考古与美术史研究文集
¥11.3¥25 -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艺术研究
¥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