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基础理论
-
>
高校军事课教程
-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
>
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五版
-
>
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41178
- 条形码:9787030541178 ; 978-7-03-05411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是参照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一本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本科生物理化学课程的教改教材。《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共8章,包括:热力学基础、多组分多相系统热力学、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相变热力学、表面化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除系统地阐述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外,还在相关章节介绍物理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相结合的内容。《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对物理化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删繁就简、结构重组和知识创新。《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强调工科特色,注重理论应用,注重实用性、启发性和可读性,利于教,利于学。《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内容和章节可进行多种组合,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学时的教学要求。
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 目录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版序
**版前言
第1章 热力学基础 1
1-1 基本概念 1
1. 系统与环境 1
2. 状态函数与状态空间 2
3.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2
4.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4
1-2 热力学**定律 5
1. 热和功 5
2. 热力学**定律 7
3. 热力学能和焓的数学性质 8
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9
1-3 热和功的计算 10
1. 等容过程 11
2. 等压过程 11
3. 等温过程 12
4. 绝热过程 15
1-4 热力学第二定律 17
1. 热传递和热功转化 17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9
3. 熵和过程判据 19
4. 理想气体的熵变 24
5.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27
1-5 热力学方法和计算 28
1. 系统的状态方程 28
2. 热力学基本方程 31
3. 系统的物性数据 33
4. 热力学函数计算 34
本章基本要求 39
习题 39
第2章 多组分多相系统热力学 45
2-1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 45
1. 偏摩尔量 45
2. 化学势 49
3. 封闭系统过程自发性的判据 51
4. 组成的表示和物质的标准态 53
2-2 气体的化学势 55
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55
2.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56
3. 液体和固体的化学势 58
4. 气体的逸度系数 59
2-3 溶液的化学势 63
1. 拉乌尔定律 63
2. 理想溶液的化学势 63
3. 实际溶液的化学势 65
4. 溶液的活度系数 66
2-4 稀溶液的化学势 67
1. 亨利定律 67
2. 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 68
3. 实际稀溶液的化学势 70
4. 稀溶液的活度系数 71
2-5 混合性质和依数性质 73
1. 气体的混合性质 73
2. 液体的混合性质 74
3. 超额函数 76
4. 稀溶液的依数性质 78
本章基本要求 80
习题 81
第3章 化学反应热力学 86
3-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86
1. 反应进度与摩尔反应量 86
2.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判据 88
3. 气相反应的化学平衡 90
4. 液相反应的化学平衡 92
5. 多相反应的化学平衡 93
3-2 化学反应的焓变 96
1. 标准摩尔反应焓 96
2. 标准摩尔生成焓 97
3. 标准摩尔燃烧焓 98
4. 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 99
5. 等压反应热和等容反应热 100
3-3 化学反应的熵变 102
1. 标准摩尔反应熵 102
2. 热力学第三定律 103
3. 规定熵和标准熵 104
4. 标准摩尔反应熵与温度的关系 104
5. 反应焓变、熵变与反应自发性 106
3-4 化学平衡的计算 107
1. 标准平衡常数 107
2.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109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1
4. 独立组分与独立反应 114
5. 反应耦合与同时平衡 116
6. 平衡的稳定性和平衡移动原理 118
本章基本要求 120
习题 121
第4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126
4-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126
1. 反应速率 126
2.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127
3. 反应机理 127
4. 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 129
5. 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关系 131
4-2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132
1. 质量作用定律 132
2. 单分子反应 133
3. 双分子反应 134
4. 三分子反应 136
5. 阿伦尼乌斯公式 139
4-3 典型反应的速率方程 141
1. 对行反应 141
2. 平行反应 143
3. 连串反应 145
4. 微观可逆性原理 147
5. 细致平衡原理 148
4-4 总包反应的速率方程 149
1. 机理速率方程 149
2. 速率方程的数值解法 150
3. 表观速率方程 151
4. 速率方程的参数估值 153
5. 近似方法 154
本章基本要求 158
习题 159
第5章 相变热力学 165
5-1 相变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165
1. 相变进度与摩尔相变量 165
2. 相变焓 167
3. 相变熵 169
4. 相变过程的自发性判据 171
5-2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173
1. 基本概念及相律的推导 173
2.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176
3.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方程 178
4. 单组分系统的新相生成 180
5-3 二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 182
1. 液相完全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 182
2. 液相部分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 185
3. 液相完全不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 188
4. 二组分系统相平衡方程 188
5-4 二组分系统的固液平衡 191
1. 固相完全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 191
2. 固相部分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 192
3. 固相完全不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 193
4. 生成化合物的固液平衡相图 194
本章基本要求 196
习题 197
第6章 表面化学 204
6-1 比表面量与表面张力 204
1. 比表面量 204
2. 表面张力 205
3. 表面化学热力学基本方程 208
4. 非体积功 208
5. 表面功和表面过程的判据 210
6-2 液体的表面性质 211
1. 润湿现象 211
2. 毛细现象 215
3. 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218
4. 溶液的表面吸附 220
5. 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221
6-3 固体的表面性质 224
1. 固体的表面结构 224
2. 固体的表面吸附 226
3. 表面吸附热力学 230
4. 表面吸附动力学 231
5. 固体吸附剂及其应用 232
6-4 催化反应和界面反应 233
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33
2. 催化反应动力学 235
3. 界面反应热力学 237
4. 界面反应动力学 238
5. 粉体与纳米材料 239
本章基本要求 240
习题 241
第7章 电化学 247
7-1 电化学量与电势 247
1. 电化学系统 247
2. 电化学量 249
3. 电势 250
4. 电化学热力学基本方程 252
5. 电功和电极过程的判据 253
7-2 电解质溶液 253
1.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 253
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255
3. 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260
4. 德拜-休克尔理论 263
5. 电导测定的应用 264
7-3 电化学热力学 266
1. 可逆电池与可逆电极 266
2. 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269
3. 电池电动势及电极电势的测量 272
4. 非氧化还原电池 275
5. 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278
7-4 电化学动力学 279
1. 电解过程与分解电压 279
2. 极化现象与超电势 281
3. 电极过程动力学 283
4. 电极反应的顺序 285
5. 超电势的应用 287
本章基本要求 290
习题 290
第8章 胶体化学 296
8-1 胶体的概念与性质 296
1. 胶体分散系统 296
2. 胶体的光学性质 297
3. 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298
4. 胶体的电学性质 301
8-2 气溶胶 303
1. 气溶胶的分类 303
2. 气溶胶的性质 305
3. 气溶胶的应用 307
8-3 液溶胶 307
1. 憎液溶胶 308
2. 乳状液 312
3. 泡沫 315
8-4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316
1.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17
2. 高分子溶液的黏度 318
3.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唐南平衡 319
4. 高分子溶液的聚沉﹑盐析和胶凝 321
本章基本要求 323
习题 323
参考书目 328
附录 329
附录一 物理和化学基本常数 329
附录二 标准相对原子质量(2007) 329
附录三 某些物质的等压摩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331
附录四 某些液体的等压膨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 332
附录五 某些气体的临界参数 333
附录六 某些气体的范德华常数 334
附录七 某些气体的维里系数(298.15K) 335
附录八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等压摩尔热容(100kPa,298.15K) 336
附录九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100kPa,298.15K) 339
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 节选
第1章 热力学基础 在众多的自然现象中,热现象是*基本的一类。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物质的气液相变、热机的热功转换、反应的吸热放热等,它们无一不与热现象密切相关。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宏观理论。人们通过对自然界大量的热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实验,总结和归纳出了基本的三条规律:热力学**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热力学理论就是以这三条定律为基础,应用数学方法,通过逻辑演绎,研究各种物质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由于热力学方法没有任何假设,它的出发点是客观的实验事实,因此它的结论是普遍的和可靠的,是适合一切物质系统的,这是热力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热力学理论没有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热现象只是宏观的、唯象的描述,这就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不能对物质系统的宏观性质给予微观本质的说明,也不能解释与微观运动密切相关的宏观性质的涨落现象。 热力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已经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它曾有力地推动过产业革命,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与技术领域都涉及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例如,热力学理论提供了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也为预测化学反应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热力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物理学分支,又是一门与实际应用联系极为密切的基础学科。 尽管热力学已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广泛的领域里得到应用,但是,无论从理论的还是应用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前景仍很广阔。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期待解决,一些新的应用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尽管每前进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讲,热力学理论还会不断地出现突破,实际应用的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 1-1 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 热力学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把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其余部分称为环境。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划分可以是实际的物理界面,也可以是假想界面。环境与系统可以通过界面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在热力学中,按照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的不同,可以把系统分为三类: (1) 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又有物质的传递和交换。 (2)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传递和交换,没有物质的传递和交换。 (3) 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也无物质的传递和交换。 孤立系统又称为隔离系统。孤立系统是一种理想的系统,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孤立系统。但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则可近似认为系统是孤立的。因此,孤立系统是热力学的一种极限模型,但在热力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热力学中,按照组分数和相数的不同,也可以把系统分为四类: (1) 单组分单相系统。只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内部不存在相界面的系统,例如仅仅由氧气组成的系统。 (2) 多组分单相系统。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内部不存在相界面的系统,例如由空气组成的系统。 (3) 单组分多相系统。只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内部存在相界面的系统,例如由水蒸气和水组成的系统。 (4) 多组分多相系统。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内部存在相界面的系统,例如由空气和海水组成的系统。 在热力学中,按照所采用的物理模型的不同,还可以把系统分为两类: (1) 理想系统,包括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稀溶液等系统。 (2) 实际系统,包括实际气体、实际溶液、实际稀溶液等系统。 2. 状态函数与状态空间 在热力学中,常常用系统的宏观物理量如系统中物质的量n、温度T、体积V、压力p的数值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简称状态),这些宏观物理量就称为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函数(简称状态函数)。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类: (1) 广度性质状态函数(简称广度性质)。这类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有关,例如质量、体积等。广度性质状态函数具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某一广度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等于系统各部分这种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的总和。 (2) 强度性质状态函数(简称强度性质)。这类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无关,例如温度、压力等。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不具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某一强度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不等于系统各部分这种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的总和。 广度性质状态函数除以物质的量之后就变成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例如体积V是广度性质状态函数,但摩尔体积Vm=V/n则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 以状态函数为坐标变量构成的空间称为热力学状态空间(简称状态空间)。例如以状态函数温度T、体积V、压力p为坐标变量就构成了一个状态空间,见图1-1-1。 图1-1-1 状态空间与系统状态示意图 系统的一个状态可以用图1-1-1所示的状态空间中的一个点直观地表示出来。指定系统一个状态,也就是指定系统的温度T、体积V、压力p的数值,也就相当于在状态空间中指定了一个点,所以系统的状态与状态空间中的点有**的对应关系。 3.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在热力学中,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可分为热力学平衡态(简称平衡态)和热力学非平衡态(简称非平衡态)两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一个处于平衡态的封闭系统,应同时满足下列几个平衡: (1) 热平衡。如果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绝热壁存在,则达到平衡后,系统内部各部分温度相等,并且系统与环境的温度也相等。 (2) 力平衡。如果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刚性壁存在,则达到平衡后,系统内部各部分压力相等,并且系统与环境的压力也相等。 (3) 相平衡。如果系统内存在多个相,则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各相的组成和数量均不随时间而改变。 (4) 化学平衡。如果系统内存在多个组分,则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各组分的组成和数量均不随时间而改变。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果上述的几个平衡不能同时满足,则称这个封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一个处于平衡态的封闭系统,其状态函数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确定值,并且不随时间变化。反之,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系统的广度性质状态函数有确定值,但是系统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没有确定值。 例如,当一个单组分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理想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都有确定值,并且不随时间变化。反之,当一个单组分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例如系统没有达到热平衡或力平衡,这时虽然理想气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有确定值,但是由于系统内部存在温差或压差,因此系统的温度或压力没有确定值。换句话说,封闭系统的平衡态是可以在状态空间中表示的,而封闭系统的非平衡态是无法在状态空间中表示的。 (2) 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状态方程。反之,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也不存在状态方程。 例如,当一个单组分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理想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1-1-1) 这种函数关系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是摩尔气体常量,其值为8.314J mol-1 K-1。反之,当一个单组分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系统的温度或压力没有确定值,也就谈不上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了。换句话说,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1-1)只能描述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 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这就是说,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函数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所以为了描述封闭系统的平衡态,并不需要罗列出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而只需指定其中几个的数值,再利用状态方程,便可以确定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了。例如对于单组分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来说,其物质的量n是不变的,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我们只需在p、V、T三个状态函数中任意指定其中两个的数值,则第三个状态函数的数值通过式(1-1-1)的状态方程就确定了。大量的事实证明:对于一个单组分封闭系统,如果系统处于平衡态,只要确定两个可以独立变化的状态函数的数值,则其他状态函数的数值也就随之确定了。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来说,因为环境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封闭系统到达平衡态的含义不仅包括系统内部的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还包括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和力平衡。当封闭系统到达平衡态后,如果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发生了变化,这将破坏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和力平衡,使得封闭系统从平衡态变成非平衡态,此时封闭系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系统和环境之间建立起新的热平衡和力平衡,使得封闭系统到达新的平衡态。换句话说,一个封闭系统可能的平衡态有无穷多个。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来说,因为环境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孤立系统到达平衡态的含义只包括系统内部的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而不考虑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当孤立系统到达平衡态后,环境中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不可能使孤立系统从平衡态变成非平衡态。换句话说,一个孤立系统可能的平衡态只有一个。 4.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在热力学中,系统可以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这种变化称为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可能是系统的全部状态函数都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系统的一部分状态函数发生变化,而另一部分状态函数保持不变的等值过程。例如热力学中常见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就是系统的某个状态函数保持不变的等值过程。 系统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要经历无穷多个状态,或者说按顺序排列的无穷多个状态就是一个过程。如果系统的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个状态都是平衡态,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因为平衡态是可以在状态空间中表示的,所以一个可逆过程就是在状态空间中一条从始态到末态的连续曲线,见图1-1-2。 如果系统的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状态包含有非平衡态,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因为非平衡态是在状态空间中是无法表示的,所以一个不可逆过程是在状态空间中一条从始态到末态的不连续曲线,每个断点就代表一个非平衡态,见图1-1-2。 图1-1-2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示意图 可逆过程既要保证所经历的每个状态都是平衡态,同时又要不断变化,因此在可逆过程中,任何两个相邻的平衡态i和i+1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之间只能相差一个无穷小量,即Ti+1=Ti±dT,pi+1=pi±dp。同时在可逆过程中,系统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与环境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之间也仅仅只能相差一个无穷小量,即T环=T系±dT,p环=p系±dp。由此可见,可逆过程进行的速度必然是无限小,完成可逆过程的时间必然是无限长。反之,凡是以有限的速度进行的过程,或者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的另一种定义是:当系统经历一个由始态A变到末态B的过程,同时环境也相应地从始态X变到了末态Y。如果能找出一个逆过程,使系统从末态B恢复到始态A,同时这个逆过程也使环境从末态Y恢复到始态X,则A到B过程就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环境同时复原,则A到B过程就称为不可逆过程。这里要强调的是逆过程必须使环境复原,如果仅仅使系统复原,而不能使环境复原,即不能把A到B过程在环境中留下的影响完全消除,则A到B过程还是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和孤立系统、理想气体等概念一样,是热力学的一种极限模型,但在热力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热力学中,系统从指定的始态变化到指定的末态,可以通过不同的过程来完成,见图1-1-3。从图1-1-3可见,系统从始态A经过程1变到末态B,状态函数V的变化量(简称增量)为ΔV。但是系统从始态A经过程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食品添加剂
¥33.5¥45 -
VB语言程序设计
¥29.9¥39.8 -
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与实验指导
¥9.1¥18 -
地下建筑结构-(第三版)-(赠课件)
¥49.4¥55 -
模具制图
¥37.8¥49 -
工程机械结构认知
¥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