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作者:田世攀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6.0(7.5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7752
  • 条形码:9787030697752 ; 978-7-03-06977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内容简介

本指南初步总结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实践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组合及技术流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组合:一是地球物理(航磁数据)及遥感综合反演、解译为地质路线和地质剖面提供工作重点,减少因机械按网度工作的盲目性,集中力量进行地质体的确定、地质构造框架的建立、地质接触关系的寻找。二是地球化学反演方法(土壤数据)建立元素-矿物-填图单元之间的耦合关系,集中凝练地质与矿产信息。三是以浅钻及X荧光快速分析方法辅助进行物理和化学的揭露,迅速定位和确定填图单元。四是通过综合剖面建立典型地质体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方法方面的典型指标,有目的指导全区工作。以上工作提高了地质成果图件的信息丰富程度和可信度,探讨了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万区调填图项目的报告及各类图件的编写、编制及表达内容、表达方式。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部分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技术方法
**章 绪论 3
**节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 3
第二节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地质调查方法进展 9
第三节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覆盖类型划分及填图任务 14
第四节 1:50000填图工作阶段划分 16
第二章 地质填图技术路线与推荐主要技术方法 18
**节 技术路线 18
第二节 推荐主要技术方法 20
第三章 设计与预研究阶段 36
**节 资料搜集及研究程度分析 36
第二节 野外踏勘 38
第三节 工作部署及设计编写 38
第四章 野外填图施工阶段 42
**节 野外填图施工技术方法 42
第二节 填图技术方法有效组合选择 43
第三节 原始资料整理及野外验收 46
第五章 综合整理及成果出版阶段 48
第六章 成果表达与填图人员组成建议 50
**节 成果表达建议 50
第二节 填图人员组成建议 53
第二部分 大兴安岭松岭区-新林区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填图实践
第七章 工作区概况 57
**节 位置及自然地理 57
第二节 覆盖区填图目标及调查内容 58
第三节 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 58
第四节 主要实物工作量投入 59
第五节 具体工作部署 62
第八章 覆盖层调查及地表地质过程研究 67
**节 地貌调查 67
第二节 覆盖层基本特征 75
第三节 地表地质过程研究 80
第九章 区域地质调查实践 81
**节 地层 81
第二节 侵入岩 87
第三节 火山岩 91
第四节 区域构造 94
第五节 区域地质调查评述 110
第十章 综合填图实践 112
**节 基础地质工作填图成果 112
第二节 地球物理磁性体地质填图成果 118
第三节 地球化学块体地质填图成果 131
第四节 遥感解译验证地质填图成果 142
第五节 综合地质填图方法组合有效性对比 150
第十一章 矿产调查实践 154
**节 综合致矿异常调查 154
第二节 X射线荧光快速分析方法研究 166
第十二章 环境效应分析应对及绿色勘查探索 170
**节 环境效应分析及应对 170
第二节 绿色勘查现状 171
第三节 以钻代槽方法研究 173
结语 177
主要参考文献 178
展开全部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节选

**部分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1∶50000填图技术方法 **章 绪论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广泛发育于我国东北地区,涉及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吉林和辽宁境内的中低山丘陵地区,地表主要由坡积、冲积、洪积及融冻风化物等未固结成岩的沉积物和植被覆盖,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100m,具有典型森林沼泽景观特征。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岩浆岩带、额尔古纳地块、佳木斯-兴凯地块、辽东-吉林陆块和松辽盆地等重要构造单元,复杂地质构造演化和频繁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近千处,是我国重要的铜、钼、金、铅、锌、铁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此外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内分布近50处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等,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20世纪80年代至今,针对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已开展了较系统的地质工作,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及重要成矿带部分地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基本完成,近年来东北地区各省陆续完成的地质志修编工作在梳理、深化区域地层格架、岩浆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及矿产资源开发等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查及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而且近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找矿的矛盾日趋凸显,绿色勘查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往重要的山地工程调查手段(槽探和钻探等)难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难以取得突破。上述一系列问题对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利用残坡积转石及零散的天然或人工露头(采场及路堑等)来填绘地质图,野外地质信息获取困难且准确性较差,难以满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解决、矿产勘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多方面的需求,所以探索和改进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已迫在眉睫,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节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中低山及丘陵地区。蕴藏丰富的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但由于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森林沼泽浅覆盖区矿产及林业资源面临枯竭,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森林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东北冻土区是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的地区之一。以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已对该区冻土和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了多年冻土的快速、显著和大规模退化。 一、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森林沼泽浅覆盖区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是我国纬度*高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和受气候变暖影响*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姜晓艳等,2009)。自南向北跨越了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及大兴安岭以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受大陆气团影响,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 降至300mm 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其中夏季降雨量占了全年降雨量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对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已开展了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百年来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逐步减少(孙凤华等,2006),并且已有学者对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且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夏季旱涝灾害、低温冷害等,以及夏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孙力等,2002;吴正方等,2003;谢安等,2003;陈莉等,2010;赵秀兰,2010),认为气候变暖已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龚德平和龚文柳,2020;敖雪等,2021)。 二、植被特征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植被多属于长白区北部-温带北部针阔叶混交林亚地带。奇特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蓄积量巨大的林业资源。典型植被多为台原堰松(Pinus pumila)-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山地、坡地代表植物以杜鹃-落叶松林居多。台原堰松(Pinus pumila)-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分布在阳坡或平岗地、季节融层薄的土壤上,可见山杨(Populus davidiana)[图1-1(j)]、黑桦(Betula dahurica)[图1-1(k)]、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图1-1(l)]等以及少量的榆树(Ulmus pumil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乔木树种。阴坡湿地冻土上多为矶踯躅-落叶松林,还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图1-1(a)]。沿河两岸有朝鲜柳(Salix koreensis)[图1-1(b)]和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图1-1(c)]以及东北桤木(Alnus mandshurica)[图1-1(d)]。灌木包括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图1-1(e)]、柴桦(Betula fruticosa)、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图1-1(f)]、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和榛(Corylus heterophylla),少量赤杨、绢毛绣线菊(Spiraea sericea)、刺蔷薇(Rosa acicularis)等。草本植物包括岩高兰(Empetrum nigrum)[图1-1(g)]、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图1-1(h)]、野青茅(Deyeuxia pyramidalis)、禾草[图1-1(i)]等。兴安落叶松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天然更新良好,从河谷、山麓、山坡到山顶均有分布。谷地内多发育沼泽,地表积水不易流动,地下是较厚的多年冻土,沼泽土及泥炭相当发育。 图1-1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植被照片 (a)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下为灌木、草坡;(b)生于河边的朝鲜柳;(c)生于排水良好的砂砾碎石土上的甜杨;(d)东北桤木为桦木科桤木属,落叶乔木;(e)兴安杜鹃(常绿灌木);(f)越橘(俗称雅格达);(g)岩高兰(常绿小灌木);(h)鹿蹄草(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i)禾草(生于河边和沼泽的草本);(j)山杨(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k)黑桦(桦木科桦木属乔木);(l)蒙古栎(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 三、地貌特征 东北地区森林沼泽浅覆盖区涉及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吉林、辽宁等4个省区,面积约137×104km2。东北地区地貌成因及类型复杂,地区差异性很大。如北部以融冻作用为主,而西部地区则常年处于干燥剥蚀过程中,东部和南部则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而且即使在面积较小的地域内,也包括不同的地貌类型。 东北地区地势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以松辽平原为中心,周边被丘陵和山岭围绕,西北和东北部分别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东南部是东部山地及其山前丘陵台地,松辽平原呈向南开口的马蹄形,辽河平原延伸进入渤海。东北角是广阔低洼的三江平原,完达山南侧为兴凯湖平原。大兴安岭西部紧邻内蒙古高原,南部与辽西丘陵及山地相接(裘善文,2008)。对东北地区的地貌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地貌划分方案,如1956年周廷儒、施雅风、陈述彭把东北地貌划分为东满中等山地、东北平原、兴安中等山地及内蒙古高原等地貌单元;1958年郭鸿俊和谢宇平依据地貌形态及成因、年代等将东北地貌划分为大兴安岭断块中山区、小兴安岭断块中山区,兴安中间隆起断块洪积中山区、张广才岭断块中山区、辽东褶皱断块中山区、冀辽褶皱断块中山区、内蒙古高原、东北堆积低平原等8个地貌区。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发表的《中国地貌区划》将东北划分为东部低地、东北东部山地与低山丘陵、兴安山地与台原及内蒙古高原平原4个地貌单元;1964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综合有关地质地貌的资料及各种比例尺的图件,编制了东北地区地貌划分图并编写了说明书,并将东北地貌区划分为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东部山地、辽东侵蚀低山丘陵、小兴安岭山地松辽平原、大兴安岭山地、冀北-辽西山地及高原、昭盟玄武岩高原8个一级地貌单元,并依据作用营力及地貌类型进一步划分二级、三级地貌单元。 东北地区地貌格局受构造、气候、水文、土壤及植被等多种地质营力控制,其中构造运动是控制地貌形成的主要内营力,东北地区地貌的基本轮廓形成于燕山期,表现为西部大兴安岭和东部山地隆起,松辽平原与三江平原沉降,强烈的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造就了东北地区高大的山岭,新生代初期东北地区经历了强烈的剥蚀作用,燕山期形成的山间盆地沉积巨厚的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沉积,并伴随火山活动,第四纪期间发生差异性升降和断裂及火山活动,表现为夷平面、阶梯状地形及河谷阶地等。气候、水文的因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也有重要影响,据前人研究成果,受气候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地貌具有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向差异(裘善文,2008),形成纬度及经度的地貌分带性。如大兴安岭北部积温为1500℃,而辽东南部为4000℃,南部的辽宁省属暖温带,风化壳较厚,剥蚀和堆积作用强烈,并局部发育红土,兴安山地北部属寒温带,分布多年冻土,以融冻作用为主,并发育冰缘地貌。此外距离海洋远近所导致的降水量差异对塑造地貌的外营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如东部山地和三江平原年降水量超过1000mm,属湿润地区,流水作用为主要外营力,内蒙古东部属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mm,风力作用为主要外营力,而且气候影响水文特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河流以不同的形式对地貌形态进行改造。此外地表植被覆盖程度对地表径流、坡面发育以及水土流失等都有影响,如大兴安岭和东部山区,森林、植被茂密,地表径流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轻微,而辽西山地和兴安山前台地等地,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冲刷作用强烈,沟谷发育,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西部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程度不同,发育沙丘、沙垅等地貌类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