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机网次同步扭振抑制机理与工程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3842
- 条形码:9787030703842 ; 978-7-03-07038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机网次同步扭振抑制机理与工程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论述了电力系统机网次同步扭振抑制机理与工程应用技术。在实际的多机并列运行的复杂电力送出系统中,侧重介绍发电厂侧接入FACTS型装置以抑制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的原理、实用技术及昀新发展。全书共16章,主要论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机网耦合次同步扭振的建模与计算,包括机组实际复杂结构轴系的等值简化建模方法;机组轴系S-N曲线与暂态扭矩下机组轴系寿命损失计算和分析,TSR整定值与监测系统设计;基于FACTS型装置构建的SSO抑制装置原理、控制策略、参数设计及现场调试技术;SSO抑制装置在各种复杂机网次同步扭振中的选型、系统设计及应用技术。
机网次同步扭振抑制机理与工程实践 目录
刘吉臻院士序
杨昆常务副理事长序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的由来1
1.1.1串补引发的次同步谐振问题1
1.1.2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扭振问题3
1.1.3新能源引起的次同步扭振问题4
1.2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的基本术语与含义6
1.3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的机理分析7
1.3.1串补引起次同步谐振的机理7
1.3.2高压直流输电引起火电机组次同步扭振的机理8
1.3.3新能源发电引发次同步扭振的机理9
1.4国内典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及特点10
1.4.1国内大型火电基地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扭振问题10
1.4.2锦界电厂一、二期串补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扭振问题及特点11
1.4.3呼伦贝尔直流串补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扭振问题及特点12
1.4.4锡林郭勒特高压交直流风火联合外送系统次同步扭振问题及特点12
1.5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的危害与抑制技术要求13
1.5.1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的危害13
1.5.2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的抑制技术要求1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6
第2章机网轴系耦合次同步扭振分析18
2.1机网机电耦合振荡模型18
2.1.1机组轴系模型18
2.1.2机组电气模型21
2.1.3电网电气模型27
2.1.4高压直流输电模型34
2.1.5机组与电网机电耦合振荡完整模型36
2.2机电耦合电磁暂态数值仿真38
2.2.1时域仿真法原理38
2.2.2算例分析39
2.3特征值分析40
2.3.1特征值分析法原理40
2.3.2算例分析41
2.4复转矩系数分析42
2.4.1复转矩系数法原理42
2.4.2算例分析43
2.5频率扫描44
2.6机组作用系数法45
2.7几种分析方法的比较46
2.8本章小结46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47
第3章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方法48
3.1轴系扭振的集中质量模型分析方法49
3.1.1微元段扭转振动方程49
3.1.2集中质量模型50
3.1.3任意回转体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53
3.1.4规则圆柱形轴段惯量和刚性系数的求取54
3.2轴系扭振的连续质量模型分析方法55
3.2.1连续质量模型55
3.2.2连续质量模型的模化方法58
3.3长叶片弯振的分支系统模型64
3.3.1旋转叶片的弯曲振动方程65
3.3.2长叶片弯振的集中质量模型66
3.3.3长叶片弯振的连续质量模型69
3.3.4轴系扭振和叶栅弯振的耦合振动71
3.4基于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轴系耦合振动分析方法73
3.4.1轴系耦合振动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73
3.4.2汽轮机轴系耦合振动的有限元建模方法76
3.5本章小结7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79
第4章汽轮机组轴系扭振的疲劳强度分析理论与方法81
4.1结构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81
4.1.1疲劳的基本概念81
4.1.2S-N曲线估计86
4.1.3扭振疲劳损伤100
4.2汽轮机组轴系扭振疲劳分析方法100
4.2.1基本原理101
4.2.2方法实施及算例103
4.3本章小结10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07
第5章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保护与扭振特性参数测量方法108
5.1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扭应力限值与设计要求108
5.1.1轴系扭振扰动来源及其影响108
5.1.2轴系扭振疲劳的寿命分配原则109
5.1.3严重扰动对轴系影响的分析与处理111
5.2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保护设备及其定值112
5.3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固有频率的测量方法114
5.3.1测量要求115
5.3.2轴系扭振固有频率的试验测量方法115
5.3.3其他问题116
5.4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械阻尼系数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116
5.4.1轴系扭振模态阻尼系数的计算方法116
5.4.2汽轮机轴系扭振的电气阻尼和机械阻尼118
5.5本章小结11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20
第6章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暂态扭矩特性及作用因素分析121
6.1暂态扭矩放大问题121
6.2影响暂态扭矩放大的因素123
6.2.1串补投运对发电机暂态扭矩的影响123
6.2.2故障位置对发电机暂态扭矩的影响123
6.3故障发生后发电机暂态扭矩变化情况124
6.3.1故障后短期线路电流和发电机暂态扭矩分析124
6.3.2故障后短期暂态扭矩与轴系SSR关系分析126
6.3.3基于STATCOM电流调制的SSR抑制装置输出电流分析127
6.3.4故障发生后电流和暂态扭矩定量分析131
6.4本章小结13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35
第7章次同步扭振抑制方法与比较136
7.1抑制次同步扭振的基本原理136
7.2次同步扭振的抑制方法及其效果136
7.2.1基于SVC电流调制的动态稳定器137
7.2.2基于STATCOM电流调制的动态稳定器137
7.2.3调整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参数137
7.2.4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138
7.2.5阻塞滤波器139
7.2.6改变系统运行方式140
7.2.7可控串补141
7.2.8旁路阻尼滤波器141
7.2.9直流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142
7.2.10其他FACTS控制方法142
7.3次同步扭振抑制方法的综合比较143
7.4网侧与机端接入抑制方法的对比145
7.5机端接入两种方式的比较146
7.6本章小结14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48
第8章基于SVC电流调制的动态稳定器149
8.1SVC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149
8.2SSR/SSO-DSⅠ抑制SSO的基本原理155
8.2.1抑制机理155
8.2.2阻尼转矩分析157
8.2.3SSO-DS抑制SSR容量选择160
8.3SSR/SSO-DSⅠ控制器结构161
8.3.1控制结构161
8.3.2滤波器设计163
8.4控制器参数设计164
8.4.1系统建模164
8.4.2控制器参数设计的基本原则165
8.4.3控制器参数优化建模165
8.4.4基于GASA的参数优化设计166
8.5算例系统应用与验证168
8.6本章小结16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69
第9章基于STATCOM电流调制的动态稳定器170
9.1STATCOM的工作原理170
9.2SSR/SSO-DSⅡ抑制SSO的基本原理172
9.2.1控制器接线方式173
9.2.2抑制原理分析173
9.3SSR/SSO-DSⅡ控制器结构175
9.3.1控制器框架176
9.3.2阻尼分析177
9.4控制器参数设计179
9.4.1控制器参数设计说明179
9.4.2阻尼信号控制回路参数设计说明180
9.4.3控制器参数优化建模问题181
9.4.4基于GASA的参数优化方法181
9.5算例系统应用与验证182
9.6本章小结182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82
第10章次同步扭振在线监测与分析评估系统184
10.1次同步扭振在线监测与分析评估的必要性184
10.2次同步扭振在线监测与分析评估系统的构成184
10.2.1在线监测与分析评估系统的构成184
10.2.2监测系统在实际工程的布局及接线方式184
10.3次同步扭振在线监测与分析评估系统的功能187
10.3.1监测终端系统的功能187
10.3.2上位监测系统的功能188
10.4次同步扭振在线监测与分析评估系统工程应用案例191
10.4.1案例1191
10.4.2案例2194
10.5本章小结198
第11章动态稳定器的工程调试技术199
11.1次同步扭振的全数字建模及仿真199
11.2基于RTDS的动态稳定器调试试验200
11.2.1RTDS试验平台构成200
11.2.2全数字与数模混合对比仿真试验200
11.2.3控制参数优化及工况验证RTDS仿真试验202
11.2.4RTDS模拟现场调试试验203
11.3动模试验203
11.4现场试验205
11.4.1机组模态频率测定试验205
11.4.2参数有效性验证试验206
11.5工程调试案例206
11.6本章小结209
第12章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分析的工程实践210
12.1扭振特性的分析计算与工程测量比较210
12.1.1不同模型计算方法的模态特性结果213
12.1.2现场实测扭振特性数据与分析214
12.2S-N曲线的类型与选择220
12.2.1原西屋公司S-N曲线估计方法220
12.2.2某国内制造厂S-N曲线估计方法220
12.2.3直接依据材料手册查图表的S-N曲线估算方法221
12.2.4不同方法估算S-N曲线的差异性223
12.3套装联轴器的应力集中问题224
12.3.1套装工艺对联轴器组件应力分布的影响225
12.3.2旋转状态对联轴器组件应力分布的影响226
12.3.3扭功率对联轴器组件应力分布的影响227
12.3.4扭功率与联轴器组件危险部位应力之间的关系228
12.4扭振抑制的效果比较229
12.5轴系扭振监控中的几个问题231
12.5.1扭振监测点的选择231
12.5.2扭振保护定值与动作策略232
12.6本章小结233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233
第13章串补送出系统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的解决方案与工程实践234
13.1锦界电厂一、二期串补送出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234
13.1.1锦界电厂一、二期次同步扭振问题的特征值分析235
13.1.2锦界电厂一、二期次同步扭振问题的小扰动时域仿真236
13.1.3锦界电厂一、二期次同步扭振问题的大扰动时域仿真238
13.2锦界电厂一、二期SSR抑制措施的选择240
13.3抑制次同步扭振同型并列机组非机端对称接入方式241
13.3.1系统接线对阻尼效果影响分析242
13.3.2SSR-DSⅠ控制信号的选取247
13.3.3SSR-DSⅠ移相补偿环节参数选取250
13.4SSR-DSⅠ的应用251
13.4.1SSR-DSⅠ的次同步谐振抑制作用特征值分析251
13.4.2故障扰动时域仿真验证254
13.5基于SVC电流调制的锦界电厂次同步扭振抑制工程应用方案256
13.5.1典型系统扰动下SVC抑制SSO的作用257
13.5.2SSR-DSⅠ容量及其对SSO抑制效果262
13.6工程应用效果265
13.7本章小结26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268
第14章多机型多模态下各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综合抑制方案与工程实践269
14.1多机型多模态系统269
14.1.1锦
机网次同步扭振抑制机理与工程实践 节选
第1章绪论 1.1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的由来 人们对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的认识源于 1970年和 1971年发生在美国 Mohave电厂串联电容器补偿(以下简称串补)送出系统的两次机组大轴严重损坏事故。后来工程上又发现直流输电和某些控制装置也会引发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 1.1.1 串补引发的次同步谐振问题 美国 Mohave电厂在 1970年 12月和 1971年 10月,先后发生两起严重的机组大轴损坏事故。两次事故几乎是在相同的运行工况下由相同的线路跳闸事故引发,且线路电流中出现了 30.5Hz的分量。研究发现,事故是由于串联补偿系统发生电气谐振时,电气系统与汽轮发电机组大轴之间通过机电耦合相互作用,激发了轴系扭振(Hall and Hodges,1976)。 Mohave电厂 500kV送出系统结构如图 1-1所示。两起事故发生时,Mohave电厂仅有一台发电机运行,该发电机所带负荷大约为 300MW,在 Mohave至 Lugo的 500kV输电线路上,8组串补中的 7组投入运行。两次事故均起源于在 Eldorado变电站保护装置跳开 Mohave—Eldorado 500kV输电线路。Eldorado变电站处的线路断开后,运行人员发现在 Mohave控制室内有闪光出现。这时,发电机负荷功率稳定,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也稳定正常。闪光持续了 1~2min,随后运行人员感觉到控制室地板震动,从仪表上观察到高压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从正常值 1220A跳变到全量程的 4000A。接着监控系统相继发出振动过大、高压发电机励磁系统接地短路和负序保护动作等警报。在这种状况下,由于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未能切除发电机,因此立即采用了人工停机的措施,使发电机和励磁机在主汽门关闭 15s后解列。 图 1-1 Mohave电厂 500kV送出系统结构图 1mi=1.609344km;HP-高压缸;LP-低压缸 两起事故的现象: (1)线路电流的振荡曲线显示在两起事故中电流均含有 30.5Hz的分量。 (2)发电机和交流励磁机转子之间的连接处持续振动摩擦。 (3)中压缸转子两端之间的连接处持续振动摩擦。 (4)电刷、刷握和汇流环表面无损。在这两起事故中用户没有受到影响,但在振荡过程中,距 Mohave电厂 175mi和 222mi的 Lugo变电站和 Vincent变电站检测到了 500kV电压的波动,持续了大约 1min。 第二次事故发生后,研究人员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即 Mohave电厂发电机的感应发电机效应引起的电气系统自励磁与电力系统中的 30.5Hz谐振频率产生了耦合,导致在这个频率上的持续振荡。但按照感应发电机效应的假设,应该得到这样的结论:投入的串补单元越多,在较高次同步电气频率上的感应发电机效应的负阻值就越大,从而次同步谐振就越容易持续下去。但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在两次轴系事故中,当断开 Mohave— Eldorado 500kV线路引发次同步谐振时,Mohave—Lugo 500kV线路上有 7组串补投入运行(图 1-1)。但是在第二次事故前有六次在偶然的情况下断开了 Mohave—Eldorado 500 kV线路,同时 Mohave—Lugo 500kV线路上有 8组串补投入运行,在这些情况下,并没有发生系统的振荡。 进一步对 Mohave的事故调查发现,30.5Hz次同步电流流入 Mohave电厂发电机电枢会在发电机转子上产生一个“滑差频率”即 29.5(60–30.5)Hz的扭矩分量。如果这个扭矩分量的频率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固有频率 (自然频率 )接近,则会激发起轴系的扭振并形成共振现象,如果系统的阻尼较小而持续有该频率的扭矩输入能量则轴系扭振幅值会越来越大,直至轴系被破坏。 图 1-2即为 Mohave电厂机组轴系的扭振模态特性,该图表明该轴系的前三阶模态频率分别为 26.7Hz、30.1Hz和 56.1Hz,其中一阶扭振有一个节点,机头机尾扭振相位相差 180°,二阶扭振有两个节点,机头机尾扭振相位相同,三阶扭振有两个节点,机头机尾扭振相位相差 180°且振幅相差较大。 轴系扭振模态和电气谐振模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称为扭转相互作用。这种扭转相互作用就是 Mohave电厂机组持续振荡和导致发电机组轴系损坏的直接原因。在这种相互作用下,电网持续输入与轴系扭振频率满足特定关系的能量导致轴系也发生了大幅扭振。Mohave电厂第二次事故后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试验表明,机组 30.1Hz的第二扭转模态与两次事故中均出现的 29.5Hz扭振转矩频率非常接近。 研究表明,具有串补的系统在遭受某些特定扰动的情况下,会产生对并网运行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有害的暂态扭矩。发生在 Mohave —Eldorado 500kV输电线路靠近 Eldorado侧的短路故障就是这样的扰动。该短路故障在 Mohave—Lugo回路上产生的短路电流还没有达到令该回路串补的间隙保护动作的水平。当故障在电流过零点被切除时刻,串补的储能达到*大值,由此会产生幅值很大的次同步频率电流,该电流将流过该回路和 Mohave电厂发电机组。 图 1-2 Mohave电厂机组轴系的扭振模态特性 CEN-发电机; EXC-励磁机 1.1.2 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扭振问题 由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引发汽轮发电机组的次同步扭振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现象,于 1977年首先在美国 Square Butte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一次试验中被发现,系统结构如图 1-3所示(Bahrman et al.,1980)。该系统包括一条直流线路,额定电压和额定输送功率分别为 ±250kV和 500MW。其整流侧采用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采用定电压控制,送端邻近处有两台汽轮发电机组,向距离 750km的 Minnesota供电。为了提高低频区振荡阻尼,直流线路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了附加频率控制(frequency sensitive power control,FSPC)。然而正是 FSPC导致了 Milton Young电站额定功率为 438MW的机组的**扭振模态被激励,发生振荡;如果切除一条邻近的 230kV线路,即便 FSPC不投运,该模态也同样发生失稳。 图 1-3 Square Butte系统结构图 这是**起有关 HVDC输电引发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各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密切关注。后来,在美国的 CU、IPP,印度的 Rihand-Deli,瑞典的 Fenno-Skan等 HVDC输电工程中,都发现了直流输电有可能引发邻近火电机组次同步扭振的问题。 1.1.3 新能源引起的次同步扭振问题 2015年,在我国新疆哈密地区风火联合经特高压直流送出基地发生了风电振荡导致火电机组扭振保护动作跳机的事故,引起了人们对于新能源与火电联合运行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对火电机组次同步扭振问题影响的高度关注。新疆哈密地区有两个火电厂装机 (4× 660MW+2×660MW)经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天中直流)外送,哈密北部 18个风电场共计 1500MW的装机经过 35kV/110kV/220kV多电压等级汇聚到 750kV系统,系统结构如图 1-4(a)所示。 2015年 7月 1日,该地区发生次同步频率的功率振荡,图 1-4(b)为某风电场功率振荡录波,振荡波及两个火电厂,录波分析发现振荡电流包含按工频对称的次同步频率和超同步频率分量,次同步频率在 17~23Hz变化,超同步频率在 83~77Hz范围变化,如图 1-4(c)所示。图 1-4(c)中,黑色和灰色虚线分别标示火电厂 M和 N的机组某个扭振模态对应的工频互补频率。电厂扭振录波表明,在电流振荡频率与黑线和灰线相同的时间段,M电厂和 N电厂均有对应扭振模态被激发的录波,其中, 11:50~11:55 M电厂机组扭振 (模态 3,30.76Hz)持续近 6min,导致*终在运行的三台机组各自扭振保护动作跳闸。 图 1-4 新疆哈密风火联合外送系统次同步扭振现象 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大量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并网,由于装置控制特性,其在一定系统运行条件下会发生电气振荡,振荡频率涵盖数赫兹到数百赫兹的次、超同步频段,这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振荡的新问题和研究领域。 2015年,在我国新疆地区某风火联合经特高压直流送出基地发生的风电振荡导致火电机组扭振保护动作跳机的事故,引起了人们对于新能源与火电联合运行系统中,风电新能源发电对火电机组次同步扭振问题的影响的高度关注。 1.2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问题的基本术语与含义 根据 IEEE工作组提出的定义,SSR是专指具有串补的输电系统中,电气谐振产生的次同步频率电流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上产生与轴系自然扭振频率相近的电磁转矩,激励机组轴系各轴段 (质量块 )相互之间发生扭振,从而导致机网通过次同步频率电气振荡分量耦合相互作用的问题。其与串联补偿电气谐振相关,因此称次同步谐振。SSO专指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与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lternating current transmission, FACTS)装置、发电机附加励磁控制等电气设备之间的机网耦合相互作用。因为 SSR和 SSO问题均表现为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与电网次同步频率电压、电流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学术界和工程界逐渐趋于统一采用 SSO。 根据 IEEE工作组的研究报告,次同步扭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感应发电机效应 感应发电机效应 (inductive generator effect,IGE)源于同步发电机的转子对次同步频率电流所表现出的视在负阻特性。由于转子的旋转速度高于定子次同步电流分量产生的次同步旋转磁场的转速,所以从定子端来看,转子对次同步电流的等效电阻呈负值。当这一视在负阻大于定子和输电系统在该电气谐振频率下的等效电阻之和时,就会产生电气自激振荡,这就是感应发电机效应。感应发电机效应属于只考虑电气系统动态行为的自激现象,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无关,因此,单纯的感应发电机效应不会导致轴系扭振现象的发生。 2. 扭转相互作用 扭转相互作用 (torsional interaction,TI)是指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动态与系统电气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中小的扰动会激发系统电气和机械部分的所有自然模态,发电机轴系会按照自然角频率ωm 出现扭转振荡,发电机转子轴段的扭转振荡会在定子绕组感生角频率为ω0-ωm (ω0为发电机同步转速对应的角频率 )的次同步电压和电流分量,当该角频率与电气谐振角频率ωen接近时,会激发电气谐振,相应的定子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势在发电机转子上产生接近轴系自然角频率ωm 的转矩,使得扭转振荡持续甚至是发散。 3.暂态扭矩放大 当电力系统发生大扰动 (如各种短路、线路开关的频繁操作、发电机的非同期并网 )时,将在发电机组轴系上产生暂态扭矩扰动,引起轴系扭振。串补系统中,暂态扭矩中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黑科技驱动世界的100项技术
¥21.9¥69.8 -
黑科技:驱动世界的100项技术(八品)
¥21.9¥69.8 -
指火控弹道与射击诸元理论
¥38.7¥49 -
智能照明工程手册
¥29.9¥49.8 -
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技术与应用
¥38.7¥49 -
服务型制造
¥76.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