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邢窑(上下册)

邢窑(上下册)

作者:张文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5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81.6(7.0折) 定价  ¥6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邢窑(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5970
  • 条形码:9787030695970 ; 978-7-03-06959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邢窑(上下册) 内容简介

邢窑遗址从北朝后期至元代,前后延续七百年左右,是北方早期瓷器、早期白瓷、透影白瓷、早期三彩的主要产地。本书汇总了1987年到201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持的6次考古发掘资料,即1987—1988年内丘电影公司和西关北,1990—1991年临城祁村、西双井,1992年临城山下,2003年内丘步行街,2012年内丘服务楼,2014年内丘翰林苑和服务楼,发掘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邢窑遗址的发掘获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书为上册文图、下册图版形式,主题内容以发掘时间、地点为顺序,分别对地层堆积、遗迹、遗物等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描述,遗物统一型式划分,同时进行了分期与特征方面的总结,并在青瓷、黑(酱)瓷、细白瓷、素烧、三彩等方面倾注了较多笔墨。

邢窑(上下册) 目录

目录
**章 地理环境与遗址概况(1)
**节 地理环境(1)
第二节 遗址概况(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资料)(2)
第二章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8)
第三章 内丘电影公司(87ND)(10)
**节 地层堆积(87ND)(10)
第二节 遗迹(87ND)(13)
一、灰坑(13)
二、墓葬(15)
三、红烧土遗迹(15)
第三节 遗物(87ND)(15)
一、青瓷(15)
二、白瓷(19)
三、黑(酱)瓷(27)
四、双色瓷(29)
五、釉陶与素烧(30)
六、窑具(31)
七、陶器(34)
第四章 内丘西关北(88NX)(36)
**节 地层堆积(88NX)(37)
第二节 遗迹(88NX)(37)
一、夯土遗迹(37)
二、灰坑(37)
第三节 遗物(88NX)(40)
一、青瓷(40)
二、透影白瓷(48)
三、白瓷(50)
四、黑(酱)瓷(56)
五、素烧(56)
六、窑具(58)
七、陶器(64)
第五章 临城祁村(90LQ、91LQ)(66)
**节 地层堆积(90LQ、91LQ)(66)
第二节 遗迹(90LQ、91LQ)(68)
一、窑炉(69)
二、灰坑(74)
第三节 遗物(90LQ、91LQ)(76)
一、青瓷(76)
二、白瓷(80)
三、黑(酱)瓷(94)
四、双色瓷(101)
五、三彩与素烧(102)
六、窑具(104)
七、陶器(116)
八、石器、骨器、铁器、铜器(118)
第六章 临城西双井(91LX)(120)
第七章 临城山下(92LS)(122)
**节 地层堆积(92LS)(122)
第二节 遗迹(92LS)(123)
一、窑炉(123)
二、灰坑(125)
第三节 遗物(92LS)(126)
一、白瓷(126)
二、黑(酱)瓷(130)
三、其他(133)
四、窑具(134)
第八章 内丘步行街(03NB)(138)
**节 地层堆积(03NB)(138)
一、西南区(T1—T5)(140)
二、中西区(T6—T10)(140)
三、东北区(T11—T20)(141)
四、东南区(图版九)(141)
第二节 遗迹(03NB)(142)
一、作坊(143)
二、窑炉(143)
三、灰坑(152)
第三节 遗物(03NB)(154)
一、青瓷(154)
二、透影白瓷(170)
三、白瓷(170)
四、黑(酱)瓷(193)
五、双色瓷(199)
六、三彩(201)
七、素烧(202)
八、窑具(218)
九、陶器(224)
一○、其他遗物(232)
一一、石器(234)
一二、骨器(234)
一三、铁器(235)
一四、铜器(236)
第九章 内丘服务楼(12NF、14NF)(237)
**节 地层堆积(12NF、14NF)(237)
第二节 遗迹(12NF、14NF)(240)
一、窑炉(240)
二、灰坑(250)
三、灰沟(256)
四、水井(258)
五、墓葬(260)
第三节 遗物(12NF、14NF)(280)
一、青瓷(280)
二、透影白瓷(299)
三、白瓷(300)
四、黑(酱)瓷(320)
五、双色瓷(330)
六、三彩(331)
七、素烧(334)
八、窑具(347)
九、陶器(361)
一○、石器(379)
一一、骨蚌器(382)
一二、铁器(385)
一三、铜器(385)
一四、其他遗物(385)
第十章 内丘翰林苑(14NH)(387)
**节 地层堆积(14NH)(387)
第二节 遗迹(14NH)(388)
一、灰坑(388)
二、井(390)
三、墓葬(391)
第三节 遗物(14NH)(392)
一、青瓷(392)
二、白瓷(396)
三、黑(酱)瓷(404)
四、双色瓷(406)
五、三彩(407)
六、素烧(407)
七、窑具(408)
八、陶器(412)
九、其他遗物(418)
一○、石器(423)
一一、骨蚌器(423)
一二、铜器(423)
第十一章 分期与特征(425)
**节 地层堆积与遗迹特点(425)
一、地层堆积特点(425)
二、作坊(425)
三、窑炉(426)
四、灰坑(427)
五、灰沟(428)
六、水井和墓葬(428)
第二节 遗物、遗迹分组(429)
一、分组依据(429)
二、分组(429)
第三节 分期(432)
第四节 各期特点(436)
一、**期(436)
二、第二期(438)
三、第三期(440)
四、第四期(441)
五、第五期(443)
六、第六期(445)
七、第七期(446)
八、第八期(447)
第五节 典型器物演变(448)
第十二章 邢窑发现之路(480)
**节 早期探索(480)
第二节 发现邢窑(481)
第三节 水落石出(483)
第十三章 邢窑研究综述(485)
**节 文献记载与研究(485)
一、唐宋文献中的邢窑(485)
二、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486)
三、国外学者对邢窑的研究(486)
四、国内学者对邢窑的研究(487)
第二节 制瓷原料与成型方法(488)
第三节 窑炉结构与烧成(488)
第四节 窑具与装烧(489)
第十四章 分类研究(496)
**节 隋代透影白瓷(496)
第二节 隋代细白瓷(499)
一、隋代细白瓷造型及胎釉特征(499)
二、部分标本化学成分测试(500)
三、隋代细白瓷工艺美术成就(504)
四、细白瓷产地及其他(505)
第三节 邢窑青瓷(506)
一、青瓷特点(506)
二、部分标本化学成分测试(507)
第四节 邢窑黑(酱)瓷与双色瓷(509)
一、邢窑黑(酱)瓷(509)
二、邢窑双色瓷(511)
第五节 邢窑素烧和早期素烧陶塑(511)
一、邢窑素烧产品种类与特点(512)
二、邢窑早期素烧陶塑的种类与特点(513)
三、邢窑早期素烧陶塑的生产年代(514)
四、邢窑素烧陶塑的时代背景(515)
第六节 邢窑三彩(518)
一、邢窑三彩种类与特点(518)
二、邢窑早期三彩的生产年代(519)
三、三彩标本的化学成分测试(520)
第七节 邢窑装饰(524)
一、邢窑装饰种类(524)
二、邢窑装饰的阶段特点(525)
三、邢窑装饰的时代背景(527)
第八节 邢窑字款、符号(528)
第九节 存在的问题(530)
附表(532)
附表一 邢窑8个地点发掘统计表(532)
附表二 内丘电影公司发掘灰坑登记表(87NDH1—H12)(533)
附表三 内丘西关北发掘灰坑登计表(88NXH1—H7)(534)
附表四 临城祁村遗址发掘灰坑登记表(90LQ、91LQ)(535)
附表五 内丘步行街发掘灰坑登记表(03NBH1—H166)(538)
附表六 内丘步行街非探方灰坑登记表(03NBH01—H09)(550)
附表七 2003年内丘步行街出土素烧佛龛统计表(551)
附表八 2003年内丘步行街出土素烧菩萨统计表(553)
附表九 2003年内丘步行街出土素烧坐姿童子统计表(554)
附表一○ 内丘服务楼发掘灰坑登记表(12NF、14NF)(556)
附表一一 内丘服务楼发掘水井登记表(12NF、14NF)(569)
附表一二 内丘翰林苑发掘灰坑登记表(14NHH1—H38)(572)
附录(575)
附录一邢窑的科学研究(575)
附录二邢窑透影白瓷及三彩的分析研究(601)
Abstract(611)
后记(614)
插图目录
图一 邢窑遗址分布图(插页)
图二 内丘电影公司区域发掘布方分布图(11)
图三 87ND电影院广场T2南壁剖面图(12)
图四 87ND礼堂T8西壁剖面图(12)
图五 87ND电影公司T10西壁剖面图(13)
图六 87ND灰坑平、剖面图(14)
图七 87ND青瓷碗(16)
图八 87ND青瓷碗、杯(17)
图九 87ND青瓷钵、盆、盘(19)
图一○ 87ND青瓷瓶、盅、莲座(20)
图一一 87ND白瓷碗(21)
图一二 87ND白瓷碗、杯(22)
图一三 87ND白瓷钵、盆(24)
图一四 87ND白瓷盘(25)
图一五 87ND白瓷盒、罐、器盖、盏托、狗(26)
图一六 87ND黑(酱)瓷碗、钵、盆、罐、瓶、盅、研磨碗、盒、器盖(27)
图一七 87ND双色瓷碗、盘、盆(29)
图一八 87ND釉陶、素烧器(30)
图一九 87ND筒形、盆形、碗形、钵形匣钵(32)
图二○ 87ND盘形、盒形匣钵,匣钵盖,三角支钉,三齿支具,垫圈(33)
图二一 87ND陶碗、盆、罐、缸(34)
图二二 内丘西关北布方位置示意图(36)
图二三 88NXT2东壁剖面图(37)
图二四 88NXT1平面图(38)
图二五 88NXT2平面图(38)
图二六 88NXH1平、剖面图(39)
图二七 88NXH4平、剖面图(39)
图二八 88NX青瓷碗、杯(41)
图二九 88NX青瓷钵(43)
图三○ 88NX青瓷盆、盘(44)
图三一 88NX青瓷罐、扁壶(45)
图三二 88NX青瓷瓶、盅、埙、莲座(47)
图三三 88NX透影白瓷碗、杯、鸟食罐、器盖(49)
图三四 88NX白瓷碗(50)
图三五 88NX白瓷杯(52)
图三六 88NX白瓷钵、盘、罐、瓶(53)
图三七 88NX白瓷亭子、莲座、器盖、砚、埙、炉,黑(酱)瓷碗、钵、罐(55)
图三八 88NX素烧俑、印模(57)
图三九 88NX蘑菇形、喇叭形窑柱、筒形匣钵(59)
图四○ 88NX匣钵盖、楔形垫砖、三齿支具、多齿支具、垫圈(61)
图四一 88NX盘形支具、三角支钉、四爪支钉、支珠、试火具(63)
图四二 88NX陶盆、罐、莲花纹瓦当(64)
图四三 临城祁村发掘布方位置示意图(66)
图四四 90LQT1北壁剖面图(67)
图四五 90LQT4南壁剖面图(67)
图四六 91LQT1北壁剖面图(68)
图四七 91LQY1平、剖面图(69)
图四八 91LQY1烟道内视图(70)
图四九 91LQY2平、剖面图(71)
图五○ 91LQY3平、剖面图(72)
图五一 91LQY4平、剖面图(73)
图五二 90LQT4灰坑分布图(74)
图五三 90LQT4H6平、剖面图(75)
展开全部

邢窑(上下册) 节选

**章 地理环境与遗址概况 **节 地理环境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位于东经 113o45′—115o50′、北纬 36o45′—37o48′之间,东西长约185千米,南北宽约80千米。全市自西而东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阶梯形排列。西部山地人为以500米等高线与东邻的丘陵为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该区域内山脉连绵,*高峰不老青山位于邢台县、内丘县和山西省交界处,海拔 1822米。山地区域河流蜿蜒,自西向东横截山地,形成峡谷,谷壁陡立。丘陵区人为以100米等高线与东邻的平原为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该区域地形起伏,岗丘遍布,沿河两岸遍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骤,没有明显的缓冲地段。中、东部的平原区为河北平原的一部分,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72%,主要位于京广铁路以东,一般海拔在 40— 75米之间。该区域西部以山前冲积平原为主,靠近山麓部分的平原坡度较大,流水切割作用明显,河流阶地发育,中腰地带坡度渐缓,侵蚀变轻。东部则为子牙河和古黄河系冲积平原区域,地势低洼平坦,但缓岗、自然堤、废河道、冲沟埝垄等随处可见,有宁晋泊、大陆泽两大洼地,*低海拔仅20米。 邢台市有子牙河、黑龙港、南运河三大水系,皆属海河流域,计有河流 21条,其中行洪河道16条,分别是卫运河、滏阳河、留垒河、沙洺河、沙河、南澧河、北澧河—北澧新河、七里河、牛尾河、白马河、小马河、李阳河、汦河、午河、北沙河、洨河。以上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太行山区,多为季节性河道,上游支沟源头繁多,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因上陡下平,源短流急,中下游常常漫溢决口,形成灾害。自 1966年根治海河以来,不断进行治理。排沥河道有5条,属黑龙港水系,分别是老漳河、小漳河、西沙河、老沙河—清凉江、索芦河,同样旱时干涸,涝时由于排泄不及,形成严重沥涝。另外邢台市现有水库50座,其中大型2座,为朱庄水库和临城水库;中型4座,有东石岭水库、野沟门水库、马河水库、乱木水库;另有小型水库44座。 邢台市蕴藏着黑色金属、煤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及其他金属原料、地下势水、矿泉水等40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主要是煤和石油,内丘、临城是河北省主要炼焦煤产地之一。有色金属矿产有铁、铜、锌、钼、铝、钴、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熔剂用灰岩、耐火黏土、兰晶石、菱镁矿、冶金用白云岩。化工矿产有硫铁矿、重晶石。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用黏土、砖瓦黏土、玻璃用砂岩、建筑用砂、建筑用白云岩、陶瓷土、花岗岩、大理岩、辉绿岩、闪长岩、板岩、石墨、石英、长石、膨润土、石榴子石、蛭石。上述矿产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有煤、铁、钴、镍、铜、锌、钼、铝、熔剂用灰岩、耐火黏土、兰晶石、菱镁矿、硫铁矿、石膏、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重晶石、陶瓷土、石墨、玻璃砂岩、白云岩、石榴子石、水泥用黏土计23种,其中菱镁矿、重晶石、陶瓷土、兰晶石、石膏等矿产居河北省首位,水泥用灰岩、白云岩、石榴子石、建筑饰面石材等矿产潜在资源储量可观,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石榴子石、石英、长石、蛭石、云母、花岗岩、辉绿岩、闪长岩、石英砂、彭润土等。目前分布广泛的普通岩石也将不断被工业、建筑业所开发利用。 邢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前丘陵、平原地带,以平原地带遗址为多。这里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顺流而下,交通便利。在这一带的竹壁、祁村、澄底、南程村、贾村、邵明、瓷窑沟、永固等地蕴藏着大量的黏土、铝矾土、硬质耐火土和半软质黏土。内丘、临城等西部山区还有石英、长石矿物广泛存在,这些充足的制瓷原料和交通便利的条件都成为邢窑成功和批量烧制的基础。 第二节 遗址概况(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资料) 从1987年到 1991年,考古队在内丘、临城、邢台三县调查、勘探窑址 21处。此后,内丘文物工作者又陆续发现了8处,2011年临城文物工作者又分别在临城和高邑发现3处,*终确定了邢窑遗址北起石家庄高邑县北焦,南到邢台县西坚固,西起邢台县西坚固,东至内丘县北光,在南北长超过90千米,东西宽超过30千米的广大范围内,邢窑制瓷窑场应不少于32处(图一)。 32处遗址调查和勘探结果可分三种情况:以邢台西坚固为代表的相对早期窑址,有内丘城关、翟家庄、马涧、河村、南双流、北双流、冯唐、白家庄、北光、张家庄、小马、西丘、中丰洞、中丰洞窑二台、北大丰,临城的代家庄、陈刘庄、西双井,邢台顺德府路,高邑县北焦计21处,年代为隋唐甚或更早时期。以临城祁村为代表的中期窑址,有内丘城关、南岭、临城岗头、澄底计5处,年代为唐至五代时期。以临城山下为代表的晚期窑址,有内丘城关、临城解村、南程村、射兽、上沟、两口、磁窑沟计8处,年代为宋金至元时期。从窑址的保存上也可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保存较好的,有临城祁村、山下、南程村、上沟和内丘中丰洞窑二台5处窑址。一种是保存一般的,有内丘城关、南双流、北双流、河村、小马、南岭、冯唐、白家庄、北大丰,临城代家庄、解村、岗头、两口、磁窑沟以及高邑北焦15处窑址。另一种是被破坏殆尽的,有内丘中丰洞、北光、西丘、翟家庄、马涧、张家庄,临城陈刘庄、射兽、澄底、西双井,邢台市顺德府路和邢台县西坚固12处窑址。 (1)邢台市顺德府路遗址,位于邢台市桥东区顺德府路北段西侧,西邻京广铁路,北距内丘县邢窑址密集区约20千米。1997年9月,邢台市第三房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基建时发现窑址遗物,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随之对基建工程涉窑址区域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在南部区域发现有厚约1.5米瓷片堆积层,发掘探沟两个:TG1东西向,5米×8米,出土隋代灰坑H1;TG2南北向, 5米×8米,出土隋代灰坑H2、H3;共出土隋代瓷片、窑具标本超过3万件片,对邢窑内涵有了新的认识[1]。窑址位于市区,发掘时无法对窑址范围勘探确定。 (2)邢台西坚固遗址,位于邢台县西坚固村西约1.5千米的沙河北岸台地上,东北距邢台县治(即邢台市)约30千米,属太行山东麓低山丘陵区,山多石灰岩石,周围见有溶洞,地表多沟壑,土质多沙。遗址所在台地北高南低呈阶梯状,范围约东西200米,南北150米。遗址大部被金元时期的冶铁废渣覆盖,没有发现原始堆积层,地表散见遗物亦不丰富,采集标本有青瓷碗、罐、盆以及窑具三角支钉、齿形支具等。年代为北朝。 (3)高邑北焦遗址,位于石家庄市高邑县治西12千米的北焦村西南200米处的姊河东岸台地上,2011年临城县文物工作者调查发现。遗址所在台地现为农田,南北长200、东西宽150米,西壁断崖上见有多处堆积层出露,遗物与台地及周围地表采集相同,有青瓷、白瓷、黑瓷,器形有碗、盆、钵、瓶、罐、粉盒等,为一处年代比较单纯的唐时期窑址[2]。 (4)内丘城关遗址,位于李阳河东南岸内丘城区西部一带,大致西起西关西,东抵东街村东,北至北环,南至县财政局,集中分布区包括西关北、西关西、西关南、北关南、北街、西街、南街、东街等。遗迹、遗物分布范围约东西2000、南北1500米,是邢窑存世面积*大,埋藏*丰富的一处遗址。区域内但凡动土之处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发现文化堆积层和窑炉、灰坑、墓葬、水井等遗迹,叠压关系复杂,同时伴随数量可观的各类遗物,年代上至北朝,历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延续至今,成为这座县城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内丘冯唐遗址,位于县治西南约8千米的冯唐村北约400米的小马河南岸台地上,土质沙性,地势平坦,遗物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在遗址南端,因农民取土挖坑可见若干个灰坑,深约1.3米,灰坑周围散布有较多的红烧土、瓦片、瓷片和窑具。遗址被破坏较严重,探查时没有发现文化层。年代为隋唐。 (6)内丘白家庄遗址,位于县治东2000米的白家庄村东北约500米处,面积约4万平方米。因砖厂取土形成的断崖上曾暴露过两座残窑体和不太丰富的文化堆积层,局部有灰坑。地面上散见有瓷片、瓦片和窑具残件。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窑址遭严重破坏。遗物器形有碗、罐、瓶、钵、马、俑头、支钉等。年代为隋唐。 (7)内丘北光遗址,位于河渠乡北光村西南约 300米的今李阳河河道内,残存约东西 80、南北40米。窑址上散布有较多陶、瓷窑具残片,断面见多处含瓷片灰坑、灰层堆积。年代为唐代。 (8)内丘张家庄遗址,位于县治东北1000米的张家庄村北300米处,东邻京广铁路。遗址处原城关镇砖厂取土时曾出土过大量窑具和瓷片,文化层距地表1.0—1.5米,层厚1.5—2.0米。现窑址已被破坏殆尽。采集标本有瓷碗、罐、盒、盘、盘形匣钵、盆形匣钵等。年代为唐代。 (9)内丘西丘遗址,位于县治西6000米的李阳河南岸,地势较高。遗址大部被西丘村覆压,公路两边断崖可见断续瓷片堆积层,厚0.3—0.8米。采集标本有碗、钵、盆、窑具等。年代为隋唐。 (10)内丘中丰洞遗址,位于县治西约2000米的中丰洞村北,20世纪60至80年代建房动土常掘出窑炉、窑具、瓷片等。现村北尚存南北20米、东西不足百米,厚约2.0米的堆积层带,包含草木灰、红烧土、骨头、瓷片、窑具、黑土等。瓷以青瓷为主,黑瓷、白瓷少量,器形有碗、罐、盘、杯、瓶、盆和三角支钉、垫圈、蘑菇形窑柱等,其中一窑柱上刻有“吉利”二字。年代为隋唐。 (11)中丰洞窑二台遗址,位于中丰洞村西 800米的台地上,台地四面环河,东西 250、南北200米。台地上西南部较高,余三面均分级至河道。西南部耕土层下文化层厚度0.5—1.5米,东西 80、南北 60米的范围内瓷片和窑具较多,西崖下河滩上亦散落不少窑具和瓷片。遗物有青瓷、白瓷、三彩,器形有碗、盘、罐、瓶、钵等,有细白瓷“盈”字款作品。年代为隋唐。 (12)内丘北大丰遗址,位于县治西北4000米的李阳河东岸。遗址原有两处,一处在村东北约80米处,曾发现有窑炉残迹,现地表已少有遗物了。另一处在村西北约200米处,面积约 7800平方米,以前平整土地时耕土下曾出土过很多青瓷、白瓷、三彩和窑具残片。采集标本有碗、罐、钵、盆、三角支钉等,调查中还征集到3件制作瓷埙的模具。遗址年代为隋唐。 (13)内丘南岭遗址,位于县治西北约6000米南岭村北,有南北相邻两个台地,高约4米。北台西北角曾出土过青瓷碗和开元通宝铜钱,现断崖上可见厚约0.4米的堆积层和不少遗物,残存面积约50平方米。南台北面断崖上也暴露有堆积层,地表可捡拾到遗物。采集标本有碗、盆、钵、罐等。年代为隋唐、五代。 (14)内丘翟家庄遗址,位于翟家庄村南300米李阳河南岸台地上,东400米为内临公路,南60米是内丘县第二中学北围墙,西600米为李阳河道由南北向东转弯处。遗址东西70、南北 80米,河岸断崖上可见厚1—1.5米的窑具和瓷片堆积坑,见有青瓷、粗白瓷和少量素烧器,器形有碗、盘、瓶、罐,窑具有窑柱、垫圈、三角支钉等。据说二中搞基建时曾发现过同样的堆积,年代为隋唐。由于常年采沙和雨水冲刷,加之疏通河道修建水上公园,遗址遭受严重破坏。遗址南部由于处二中围墙以内,情况不明。 (15)内丘马涧遗址,位于马涧村西南 400米李阳河由东向北转弯处台地上,南、东邻河,西望内丘至磨窝煤矿铁路。遗址东西 50、南北 80米,瓷片、窑具较多,见青瓷、白瓷,器形有碗、罐、盘等。年代为隋唐。遗址因采沙等遭到严重破坏。 (16)内丘河村遗址,位于河村西北 800米处,西为内丘至东庞煤矿公路,东有京广铁路,北望县城,东西130、南北150米,文化层在地表1米以下。遗址范围内有多处灰坑、瓷片和窑具堆积,有青瓷和粗白瓷碗、盘、罐类。年代为隋唐。县城扩建致使遗址部分遭破坏,未破坏部分现为康庄东路和两侧绿化带覆压。 (17)内丘南双流遗址,位于南双流村南80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