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与海
-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
>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注音版:小妇人(九品)
-
>
名家经典:水浒传(上下册)
-
>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必备公式(备考2023)
-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导读版)
-
>
经典阅读:青少年人文素养丛书--话本选
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乡约如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63964
- 条形码:9787537863964 ; 978-7-5378-639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乡约如酒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从王改瑛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的是质朴淳厚的感情以及浓郁的田园气息。她文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满身尘土和汗水,带着对于乡土的坚守和对命运安排的欣然应诺,并接受这一安详、简单、意味无穷的事实。他们似乎看到了变化的世界 终要接受乡土的审视,接受精神的检验,就像天上的飞鸟, 终需要回归于树上的巢。只有一片可以踏脚、可以栖息的土地,才可以安置任何曾经骚动不安的灵魂。 读后让我们 加向往乡村,向往乡村的宁静、和谐,向往乡村的豁达、包容,和那淡淡而恒久的人文情怀……
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乡约如酒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是我社新语文名家乡土散文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作者以清新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故乡人、故乡情,写出了故乡人的纯净、真诚、宽厚、豁达;写出了像砖茶一样或浓或淡、或远或近、似有似无的乡思……那渐渐久远了的乡音,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那愈来愈浓了的乡情,饱蘸岁月的激情;那个火红的年代,像一块飘逝的红纱巾,虽远去了,却留下抹不去的印痕……如今,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少乡村和乡村文明正在迅速消失。但不管时代如何快速变化,在人们心目中,乡情永远鲜活,人性永远鲜活,人们的道德、操守和心灵家园永远茂密葱茏……故乡是永远的家。读后让我们更加向往乡村……向往乡村的宁静、和谐,向往乡村的豁达、包容,和那淡淡而恒久的人文情怀……
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乡约如酒 目录
**辑 乡约如酒
003?? 栅口上的乡亲
008?? 小桃红
015?? 收?? 秋
019?? 走不出的村庄
022?? 出人头地
027?? 一川风情一川秋
031?? 从深处飘来的牧歌
036?? 守望乡野
041?? 西口的父亲
052?? 唱大戏
059?? 看?? 河
064?? 戏?? 台
068?? 椒园纪事
074?? 瑞雪兆丰年
078?? 河曲民歌中的祖辈们
087?? 等待收成
第二辑 行旅情思
099?? 情植野史亭
105?? 我的牧场
108?? 思想的印痕无处不在
——平遥漫思
120?? 野性的魅力
——感受张家界
129?? 飘逸的梨园
137?? 流淌的歌声
——感受黄崖洞
140?? 夏日咏柳
143?? 善行天下
——追寻运城李氏家族的善迹
156?? 评《白朴全集》的文学贡献
170?? 该书写怎样的故乡?
——读王改瑛散文集《乡约如酒》 /毛郭平
176?? 后?? 记
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乡约如酒 节选
现代背景下的乡土精神及场景再现 张锐锋 奥地利作家穆齐尔在一次访谈中谈道:“我感兴趣的是精神上典型的东西……是事件的幽灵。”事实上,每一个作家都试图追逐“事件的幽灵”,寻找那些已经在自己的内心放置了很久的东西。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但是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塑造力,它使我们不断地在往事中捕捉自己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选择的依据。关键是,这些记忆中的内容经过时间的打磨,一部分已经失去了光泽,而另一部分似乎变得熠熠生辉。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是,记忆能够将价值存储起来,生活本身已经赋予一些东西以精神的光芒。 为了从纷至沓来的记忆中将有价值的东西加以辨认、识别和提炼,需要作家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艰难的思考。就像一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样,不断地在玻璃试管中加入各种试剂,*后找出一种物质的精确成分。所不同的是,作家必须用与之匹配的语言,以及适合于自己的写作形式,给出一个方程解。王改瑛的散文集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感动的著作,它体现了现代社会中存在于一代人内心深处的乡土精神。 从某种角度说,乡土是一个正在崩溃的概念,仿佛它只属于过去,属于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时代。但是,在一个速度带走一切的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乡土”被重新推向前台,它将我们内心的秘密,揭示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很容易想到,我们都是从乡土社会走出来的,都有出生和成长的土壤环境,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初始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将某种顽固的基因植入到我们的灵魂中,使我们的一生中携带了它的影子。奇异的是,当我们曾经在那样的环境之中,度过每一个日子的时候,并不觉得乡土给予我们的东西。甚至,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是苦痛、忧愁和单调的煎熬。它是这样的平凡,以至于太过简单,太过贫乏。我们所需的,似乎并不在这里,而是在遥远的另 一个地方。这正像 19 世纪法国诗人兰波的著名诗句:“生活在别处。”因而,乡土成为某种束缚我们的存在物,它似乎有一种将我们凝固于它怀抱中的力量,它激起我们反叛的欲望、挣脱羁绊的欲望、逃亡的欲望。 实际上,我们发现,乡土是挣不脱的,就像行星挣不脱太阳的引力。不论你飞向什么地方,不论你离开乡土有多远,或者,你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远离了曾经令你厌倦的乡土,可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仍然有一个无形的力,从远处牵引着自己。甚至,我们乃是离开乡土而寻找乡土的掘宝者。这让我想到了美洲幻想作家博尔赫斯以《一千零一夜》故事为原本改编的小说《双梦记》:一个家道没落的人在祖传的园子里睡着了,他梦到一个人对他说,你的好运在波斯的伊斯法罕,去找吧。醒来之后,这个人就开始了漫长的旅程,历尽艰难前往遥远的波斯。终于到达波斯,在伊斯法罕一座清真寺旁躺着过夜,恰逢巡夜的士兵搜捕一伙强盗,发现了他。士兵们用竹杖打他,提审他时,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经过。士兵队长听后嘲笑这个傻瓜,告诉他,自己曾三次梦见开罗的一所房子后面埋有宝藏,根本就不相信梦中的事情,并释放了这个为了一个梦而长途跋涉的人。接着,这个人回到开罗,在自己的房屋后面,即士兵队长梦中的地点,挖出了财宝。 这一充满寓言意味的故事,很适于讲述我们埋藏于内心的乡土,它仅仅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梦。事实上,这已经足够了。曾经无数次呈现于眼前的一切,需要我们长途跋涉、历尽沧桑地到另一个地方寻找。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就像开罗人熟悉自己的园子里的无花果树和喷泉水池一样。王改瑛的《乡约如酒》中一个个人物形象,曾经就 在我们的身边。她所讲述的事情,也曾经发生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如她在《栅口上的乡亲》开篇所说:“故乡在人的记忆中,是永远抹不掉的……你的梦中,总会有院子里的老槐、门前的一对石狮,抑或风雨飘摇几十年的老屋。”这就是价值的力量,乡土被赋予了宗教般的魔力。 在《收秋》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妇——母亲的故事。她这样描写:“母亲接纳不了城市,一如城市也接纳不了母亲。在土地与儿女之间,母亲选择了前者。”她接着说:“每年秋收时母亲都要亲自参加,跟在我们身后一粒一粒地捡拾玉米,像捡寻一颗颗遗落的金子……有一年春天,母亲随着我们进城住,把地租给了别人,半个月后她就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好像丢了魂似的,老喊着要回家看看。” 倔强的老人第二年还是收回了土地,自己来享受春耕秋收的日子。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关于农家秋天的图景:“深秋,母亲总是在午后坐在院子里,边敲打老了的老豆角,边看着她的收成。看到哪里散落了几颗,便不顾自己腿脚的麻痛,一定要艰难地站起来,弯下腰一颗一颗拣回的。有时她敲打着葵花籽,像想起什么似的,会突然站起, 把一个个挑拣出的玉米棒子编织成一挂,让我们一挂一挂地挂上枣树 ……” 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情景,可它曾经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子!正如作者在《走不出的村庄》中所说:“我飞驰在广袤的原野上,却怎么也走不出土地,走不出村庄。”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我们都有自己的村庄,自己的家园。我从王改瑛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的是质朴淳厚的感情以及浓郁的田园气息。她文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满身尘土和汗水,带着对于乡土的坚守和对命运安排的欣然应诺,并接受这一安详、简单、意味无穷的事实。他们似乎看到了变化的世界*终要接受乡土的审视,接受精神的检验,就像天上的飞鸟,*终需要回归于树上的巢。只有一片可以踏脚、可以栖息的土地,才可以安置任何曾经骚动不安的灵魂。 从思维方式上看,王改瑛女士更像一位小说家。其作品似乎带有小说的印记。其中的对话、场景的转换、悬念的暗设、结构的安排, 以及叙述方式,都将小说的技巧运用其中。这样的散文,给我们以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并与文中的人物在同一时空中感受生活,思考其境况和意义。当然,这样的效果,是以牺牲散文叙事的现场真实性为代价的,它更易于让人倾向于在阅读一个虚构的小说故事。当然,一种优点的确立必然以凸显另一意义上的缺点为结局, 并以此确认作家的个性特点。人们习惯于将文学分为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很难找到分野。文学创作中涉及的真实性,不需要法庭式的判决,在证据缺席的情形下,一切取决于写作的魅力,这是唯一取信于读者的方法。我们甚至更加相信鲁迅笔下的闰土及其故事的真实性,却无法鉴别朱自清散文中所涉的事实是否为作者虚构。 从文学的角度说,一种文学形式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其探索的深度往往取决于一种文体侵入另一种文体的深度——也许,正是在文体之间互侵的过程中决出边界。什么是散文? 实际上迄今为止谁也没有真正回答过这个问题。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胡适先生曾在其著作《白话文学史》中,将散文定义为实用的文学。他指出:“韵文是抒情的,歌唱的,所以小百姓的歌哭哀怨都从这里面发泄出来,所以民间的韵文发达得*早。然而韵文又是不大关实用的,所以容易被无聊的清客文丐拿去巴结帝王卿相,拿去歌功颂德,献媚奉承,所以韵文又*容易贵族化,*容易变成无内容的装饰品与奢侈品……”“散文却不然。散文*初的用处不是抒情的,乃是实用的。记事、达义、说理,都是实际的用途。”胡适只是从散文的功能上做了阐述,的确找到了中国散文相对于韵文的存在意义。 中国古代的散文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它与学术文、应用文混合在一起,所谓的文史哲不分。散文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形态。中国古代散文一直秉承了这样的传统,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使我们取得散文的明确定义,变得极度的困难。文学散文和非文学散文一直没有划清界限。古代的诗赋作品,通常采用从语言节奏、韵律上的角度划分,比如,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律诗、古赋、骈赋、律赋、文赋等等。从内容上,有山水诗、咏怀诗、京都赋、江海赋等等。但是,散文的审美价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古代散文一直停留在实用意义上。散文仅仅相对于韵文、骈体文而存在,就是无韵文。包括的范围很广。 比如说,诸子(孔子、墨子等经典文献)、疏证(解文释义)、 平议(《文心雕龙》《史通》)。历史方面有,纪传(《尚书》)、 编年、国别史、地志、别传、杂事、学案等等;公牍方面,有诏诰、 奏议、判批、告示、诉状、录供等等;典章方面,比如说,周礼、六典,以及法律文书等等;杂文方面,论说、对策、杂记、述序、书札,也就是书信等等。一定要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描写文,比如杂记;叙事文,比如碑文、传状、祭文;解释文,比如序跋、赠序、诏令、奏议、赞颂;辩论文,比如论辩、书说等等。可是今天的文学早已摆脱了实用的目的,它更倾向于表现人的内在精神和审美内容。散文的边界及其形式,不仅需要理论家展开探讨,建立直观、简明、可信的理论,更需要散文家在创作中解决。我以为,王改瑛女士的散文写作,可以视为文体之间的试探式靠拢,也许这是一种有意的探寻,其意义耐人寻味。总之,一切探索作为创新的尝试,都具有难以预料的价值。没有创新的传统,是死的传统,无意义的传统;没有创新的文学,是没有未来的文学,是无前途、无价值的文学。 (作者系全国著名作家、散文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文学著作有《幽火》《别人的宫殿》《蝴蝶的翅膀》《世界的形象》《祖先的深度》《被炉火照彻》《河流》《月亮》《文学王》等。) 栅口上的乡亲 故乡在人的记忆中,是永远抹不掉的。哪怕你久别故乡远在天涯, 你历经艰辛终成大器,哪怕你在故乡仅仅是懵懂的童年。在你的梦中, 总会有院子里的老槐、门前的一对石狮,抑或风雨飘摇几十年的老屋。 我虽已在外漂泊多年,但故乡于我却十分熟悉。那街巷砖石、故 垣老院及乡亲的音容笑貌,一闭眼便活灵活现。人常说,嫁出去的姑 娘泼出去的水,姑娘出嫁后回娘家,走到村口,人们会问:“来了?” 对我也不例外,但因我经常回村子探望母亲之故,村里人现在便改口 为:“回来啦?”这使我有种被认同的满足感。 故乡于我,铭心刻骨的还是栅口。 不知从何代起,村西北街口就叫栅口了,想是祖先们在此繁衍生息时,常有野狼野狍出没,因而先人们在村西挖了壕沟,栽了木橛、树枝、篱笆什么的,以免野兽侵扰,大抵如此吧。村子长二里,宽亦里半,虽总体略显西高东低,但地处平展展的十八村水地,总的说来还是平坦的。唯栅口突兀而起,形成宽敞的平台,一字儿排了十几户人家(我家就在栅口上住着),于是居高临下的栅口就成了人们坐街的地儿。夏日里,凭了临街的院墙和几株硕大的槐村冠,女人们一边纳凉,一边纳鞋底儿,享受从西口吹来的凉风;男人们呢,或是抽几锅旱烟,卷几根兰花花,听烟头咝咝作响,说说庄稼的长势,说说家长里短;冬日里,趁着有暖阳的时候,裹了棉袄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中间有一两个识文断字的,找张报纸给大伙儿念念,听听美国怎么制裁伊拉克,或是明年种什么好,种什么赚钱…… 这里既是本村的新闻发布中心,又是本村人上地的必经之路,遇上出工上地的,或西八村来的,拉拉话儿,村里村外的事,十有八九就都知道了。*难得的是栅口上的人和睦得少有,周围二三十户人家很少有脸红、吵架的;一茬一茬的孩子们也十分要好,难免有个调皮捣蛋的欺负了老实的,大人就要呵斥自家孩子一番。所以孩子们一茬茬长大,飞离老巢了,也总念念不忘栅口上,常在梦里和同伴玩在一起。有的孩子成家了,要起房盖屋,搬离了栅口,不管多远也要隔三岔五地回来,到原来的邻家串串门儿。走到谁家,谁家就像迎接自家远道而来的亲戚,茶果瓜子一样不少,话儿拉着,茶水续上,使人舒服得就像在自个儿家里。更有那城里离退休的,不在城里享福,偏要回村住,说城里闷得慌,连个串门的地方也没有,村里想去谁家,大门随时敞开着。 从小就在这人堆里长大,早已习惯了他们那份宁静、平和的心态。他们的消息并不闭塞,可他们对生活没有过高的奢望,从来不像城里人那样翻江倒海地躁动。所以,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村口时,乡亲一声亲切的招呼,便使我原先紧绷的神经悠然一松,心境平静得如一缕和风,“二闺女回来啦,又瞧你妈来了?”只这么一句,我就会感受到他们父辈般的深情,他们赞许的目光一直送我到院门口。看见我拿的东西多,会有人主动帮忙送进来。 跟母亲畅叙之后,在半后晌我总会拿个小板凳或草团儿什么的,扎在女人堆里,看她们织毛衣或纳鞋衬儿。她们手里绕着线团儿,或纳着鞋底儿、鞋衬儿,嘴上却一刻也不失闲,手快嘴也快。或有家事摆不平的,找人评评理儿,众人说合说合,心里的气儿就消了,回去就不会窝火了;或有婚丧大事一时没了主意的,就和大伙儿商量商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心里就有个谱儿了;谁家要聘闺女,大馍馍(花馍馍、面塑)捏得好,相跟着瞧瞧去,又长见识又学手艺;谁的鞋衬 扎得好,互相比试比试,手巧的教手拙的,有花样的教没花样的;谁家的窗花儿画得好,咋用色,咋铺底,咋拓样子,咋构思哩,一一记在心上,回家先照猫画虎,慢慢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所以村里姑嫂中巧手多得是。她们在追求世俗情趣的同时,会融入她们特有的审美韵味和人性关怀。更有夏夜,川川家三个水灵灵的闺女婉转清亮的歌声在这里飘荡;或有谁家搬出彩电、VCD,放着羊肉汤般鲜美的二人台;或是在院灯下,如醉如痴地看《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边又在品评夫妻情、男女爱,回家搂着媳妇,说着不绝的绵绵絮语……城里人的激情,乡下人一点也不缺乏。人都一样,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
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乡约如酒 作者简介
王改瑛,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忻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曾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山西“五一文化奖”等奖项。 著有散文集《乡逝》,执行主编了《秀容有约》《书画秀容》巜忻州新韵》等,主编了《中华长城资料分类汇编》(内部资料),创办了《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参与编纂了《向幸福竞发》《忻州历史文化丛书》《三晋史话·忻州卷》及报告文学集《一树春风千万枝》等。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谈文学
¥9¥20 -
秦朝其实很有趣
¥12.5¥35 -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全译本)
¥10.2¥24 -
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短篇小说集
¥14.2¥38 -
趣味力学
¥15.4¥42 -
名家经典:水浒传(上下册)
¥18.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