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本类榜单:考试销量榜
中 图 价:¥19.5(3.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50905
  • 条形码:9787550450905 ; 978-7-5504-509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本书特色

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2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严格依据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真题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在各篇篇首设置了“开篇明义”版块,立足近3年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考情,结合图表,点明各篇高频考点、考查特点等,帮助考生把握各篇内容中的考查侧重点。 2.本书设置了“经典真题”“易错警示”版块。“经典真题”版块精选与考点相关的典型真题,帮助考生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掌握。“易错警示”版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题型考生留意命题陷阱,对比记忆,攻克重点难点。 3.鉴于我国的方针政策以及四川省策等时事知识是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的重要内容,本书在编写时,依据考试特点以及命题规律,放置了重大方针政策等内容。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四川省策内容,帮助考生把握时事政策知识。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含九部分内容,分别是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单位基本常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职业能力测试、时事政治、管理。本教材在正文开头部分放置了四川省*单位综合知识考试综述,深入剖析各学科的考试特点、考情变化,通过对各学科的细致解读分析,帮助考生掌握作答技巧和答题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备考策略及备考计划。*单位考试又称事业编制考试,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很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 。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目录

**篇法律
开篇明义1
**章 宪法3
**节 宪法基本理论3
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4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6
第四节 国家机构8
第二章 民法及民事诉讼法11
**节 民法概述11
第二节 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11
第三节 民事权利16
第四节 合同19
第五节 知识产权21
第六节 人身权和财产继承权24
第七节 民事责任27
第八节 诉讼时效30
第九节 民事诉讼法31
第三章 刑法36
**节 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36
第二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39
第三节 单位犯罪和刑罚40
第四节 犯罪的种类42
第四章 劳动法44
**节 劳动法概述44
第二节 促进就业45
第三节 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45
第四节 劳动争议48
第五章 劳动合同法49
**节 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法概述49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49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无效、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50
第四节 集体合同、竞业限制、劳务派遣52
第五节 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53
第六章 道路交通安全法54
**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54
第二节 车辆和驾驶人54
第三节 道路通行条件57
第四节 道路通行规定58
第五节 交通事故59
第七章 治安管理处罚法61
**节 治安管理处罚概述61
第二节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61
第三节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63
第二篇公民道德建设
开篇明义65
**章 公民道德建设概述67
**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67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67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68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规范70
**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70
第二节 社会公德规范70
第三节 职业道德规范71
第四节 家庭美德规范73
第五节 个人品德规范74
第三篇国情省情
开篇明义75
**章 国情知识77
**节 国土与资源概况77
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80
第三节 综合国力8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84
第五节 外交政策87
第二章 省情知识89
**节 社会历史简况89
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况92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95
第四篇公文写作
开篇明义97
**章 公文基础知识99
**节 公文的含义及分类99
第二节 公文文种101
第三节 公文的主要作用102
第四节 公文的格式规范103
第二章 公文的撰写109
**节 公文撰写的要求109
第二节 常用法定公文撰写109
第三节 信息反馈文书撰写115
第四节 日常事务文书撰写119
第五节 告启文书撰写123
第五篇事业单位基本常识
开篇明义125
**章 事业单位概述127
一、事业单位的内涵127
二、事业单位的特征127
三、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128
第二章 事业单位改革制度129
**节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129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130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32
第三章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133
一、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133
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33
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134
第四章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135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135
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135
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135
四、违约责任和聘用单位解除合同责任136
第五章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137
一、岗位的概念、分类和设置原则137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138
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138
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138
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139
六、聘用管理岗位的学历条件和年限规定139
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139
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139
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140
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140
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140
第六章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141
一、考核的主要内容141
二、考核结果的使用141
第七章 事业单位的奖励与处分142
一、事业单位的奖励142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142
第八章 人事争议处理144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144
二、人事争议处理的工作渠道和基本原则144
三、人事争议协商与人事争议调解145
四、人事争议仲裁146
五、人事争议诉讼148
第六篇经济、科技、文化常识
开篇明义149
**章 经济常识151
**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1
第二节 微观经济常识153
第三节 宏观经济常识160
第二章 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169
**节 科技概论169
第二节 科学前沿171
第三节 高新技术175
第四节 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182
第五节 环境保护188
第三章 文化常识195
**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98
第三节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202
第七篇职业能力测试
开篇明义205
**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208
**节 选词填空208
第二节 语句表达213
第三节 阅读理解217
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226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26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227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227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228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229
第三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231
**节 数学运算常考题型231
第二节 数学运算扩展题型239
第四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242
**节 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42
第二节 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247
第五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252
**节 必然性推理252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258
第三节 智力推理264
第六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270
**节 定义的逻辑知识270
第二节 定义判断考点精讲271
第七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273
**节 类比推理考查方式273
第二节 类比推理核心考点精讲274
第八章 资料分析278
**节 资料分析概念278
第二节 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84
第八篇时事知识
开篇明义289
**章 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291
**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点)291
第二节 新时代我国强国强军政策292
第二章 四川省策297
**节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点)297
第二节 《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要点)299
第九篇管理
开篇明义301
**章 管理学基础知识303
**节 管理概述303
第二节 管理职能304
第二章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308
**节 政府职能308
第二节 行政领导309
第三节 行政监督310
第十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开篇明义31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31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19
第十一篇人文与历史
开篇明义321
**章 中国人文常识323
**节 中国文化常识323
第二节 中国文学常识325
第二章 中国历史常识329
**节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329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历史常识332
中公教育·四川分部一览表338
展开全部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节选

    法律是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中的必考内容,该部分考查内容包括宪法、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考查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 通过分析2019—2021年的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真题可知,法律试题在四川各地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中考查占比较大,一般不少于20%,多的可达35%~40%。通过真题分析,我们能够得出本篇各章内容的考查占比情况和高频考点,具体如下所示: 根据上述图表,结合试题的考查形式,法律试题的具体考查特点如下: 1.考查范围较固定,考点特殊 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有明确的大纲,考试范围比较固定,其中宪法、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考查占比较大。另外,除了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的法律规范外,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还考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题为例: (单选)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是( )。 A.甲乘坐摩托车应戴安全头盔 B.盲人乙在道路上通行应使用盲杖或采取其他导盲手段 C.丙在非机动车道内驾驶电动自行车应以不超过15公里的时速行驶 D.某学校在没有行政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全体新生在公路上进行5公里拉练 解析:A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B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第六十四条规定,“盲人在道路上通行,应当使用盲杖或者采取其他导盲手段,车辆应当避让盲人”。 C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第五十八条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 D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故本题选D。 考生在备考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时,既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宪法、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刑法等基础知识,又要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考查题型多样,形式灵活 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科目考试中,对于法律试题的考查,不仅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常规题型,还涉及案例分析题这种特殊题型。另外,对于宪法相关知识,多直接考查法条;而对于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法律规范,常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考查。以下题为例: (单选)以下构成累犯的是( )。 A.甲因故意伤害被判一年有期徒刑,2000年1月1日刑满释放,2000年9月9日又因为失火罪被判两年有期徒刑 B.乙因故意伤害被判一年有期徒刑,2000年1月1日刑满释放,2000年9月9日又因为危险驾驶被判五个月拘役 C.丙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刑,2000年1月1日刑满释放,2009年9月9日又因为过失致人死亡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D.丁因故意伤害被判一年有期徒刑,2000年1月1日刑满释放,2003年9月9日又因为抢劫罪被判五年有期徒刑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1年)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A项不构成累犯。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 B项不构成累犯。乙刑满释放后被判拘役,拘役不属于有期徒刑,因此乙不属于累犯。 C项不构成累犯。过失致人死亡属于过失犯罪,且犯罪的间隔也超过了五年。 D项构成累犯。丁在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五年以内又被判处有期徒刑,是累犯。 故本题选D。 相较于直接考查法条的试题,此类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试题的综合性更强,难度也更大。考生需要明确的是,法律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备考法律知识时,切忌死记硬背,要对生活中的法律事件多加关注,借助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案例来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会更加有效。 **节 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基本特征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的基本特征,也是宪法与普通法律重要的区别之一。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具有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这主要表现在: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一个国家根本、核心的问题。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高法律效力。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高地位。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②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内容、原则和精神相违背;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高行为准则。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保障宪法权威的重要环节:①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而非普通立法机关;②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宪法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三、宪法的本质 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阶级性。在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时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综合考察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规定宪法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宪法制度的设计以及具体运行过程中,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中,存在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派别或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同时,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所表现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尽管其他法律也体现一定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但它们只着重于某一具体方面,而宪法则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四、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通过规范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对终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宪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宪法的作用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现实化;②宪法作用的对象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③宪法对宪法关系主体和社会政治关系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④宪法作用的全面发挥有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五、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是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所认可的机关,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宪性审查,预防和解决违宪,追究违宪责任,从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 就监督对象来说,宪法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 (1)规范的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立法机关制定的一般法律、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行为的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各政党等主体的行为进行审查,追究违宪责任。宪法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将宪法作为自己根本的行为准则。因此,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是宪法实施保障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一、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体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实现国体的具体方法。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三、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四、国家标志 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一般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代表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的象征和标志,主要包括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等。 我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我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我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我国首都是北京。 五、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如果说政权组织形式是从横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体系,那么国家结构形式则是从纵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体系。 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因而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也不尽相同。概括来说,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概括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

2022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 作者简介

李永新,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