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
>
心灵四书(全4册)
-
>
非暴力沟通
-
>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让你少走弯路的60个智慧锦囊
-
>
(文学)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
>
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暖爱(黄皮)
-
>
明天,我想重新喜欢上自己
没那个状态了:年轻人的人生通透指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602257
- 条形码:9787522602257 ; 978-7-5226-022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没那个状态了:年轻人的人生通透指南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获卢璐、米粒、柳绪纲等数十位媒体人及畅销书作家联名力荐的爆款好书。 ★ 想攒钱却又总是“月光”;想干一番大事却又深患“懒癌”;往前没把握,往后没退路,站在原地又惴惴不安……我们总是立志咸鱼翻身,却又总是一不小心粘了锅!全书 34篇有趣有料的故事,犀利戳心,送给想躺平又心有不甘的你。 ★ 这是一本专属年轻人的答案之书,专治“三分钟热度”“玻璃心”“纠结拧巴”“低气压”,让我们一起活成人间大明白。 ★ 生活的真相就是:除了崩溃容易,其他都很难。34个烦恼问答,帮你看清这个浮躁的世界和充满欲望的自己。愿你清醒、通透、豁达。
没那个状态了:年轻人的人生通透指南 内容简介
想攒钱却又总是“月光”;想干一番大事却又深患“懒癌”;往前没把握,往后没退路,站在原地又惴惴不安……我们总是立志咸鱼翻身,却又总是一不小心粘了锅!怎么办?全书34篇有趣有料的故事,犀利戳心,专治“三分钟热度”“玻璃心”、纠结拧巴、“低气压”,这是一本专属年轻人的答案之书,34个烦恼问答,送给想躺平又心有不甘的你。
没那个状态了:年轻人的人生通透指南 目录
**章 本想来个咸鱼翻身,一不小心却粘锅了!
想攒钱却又总是“月光”怎么办?
深患“懒癌”怎么办?
财商教育真的有必要吗?
有必要早早地规划未来吗?
总是被否定,我还该不该相信自己?
为什么我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安逸的生活那么舒服,我为什么还要努力?
第二章 我病了,一打工就自闭的那种!
面对一份不感兴趣的工作,我该不该辞职?
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了,进步却很慢?
当失败接踵而来,我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成功吗?
当机会降临,怎样才能牢牢地抓住它?
我该给自己定高价还是定低价?
我该相信“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吗?
公司的集体活动,我该不该婉拒?
第三章 当我开始不停地切换人格时,我裂了!
我很怕麻烦别人,这样是好还是坏?
如何把握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
说话常常不够得体,该怎么改变?
我的爱好很俗气,我该继续坚持它吗?
对喜欢的东西,我该轰轰烈烈地去争取吗?
时不时地感觉孤独,该怎么办?
第四章 外表唯唯诺诺的乖乖仔,内心一等一的顶嘴王!
面对催婚,我真的只能躲清净吗?
年纪不小了,我该听过来人的话将就将就吗?
婚姻生活一地鸡毛,还有办法改善吗?
给爸妈买礼物,他们总嫌我乱花钱怎么办?
爸妈常年吵架,我该劝他们离婚吗?
他对我不够好,我该生气吗?
第五章 算了算了,我心态超好的!
生活太难了,我该怎么办?
压力总是很大,很焦虑怎么办?
外界这么嘈杂,我该如何自处?
如何克服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越努力越幸运,是真的吗?
如果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人,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这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没那个状态了:年轻人的人生通透指南 节选
公司的集体活动,我该不该婉拒? 01 读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记得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这不禁让我有一种“中年人才知独处的可贵,年轻人追求合群略显狼狈”的错觉。 我的“忘年交”小伙伴玲玲刚刚19岁,在一家文化公司实习,时不时会给我发来中午在公司和同事聚餐的照片,她在中间笑得*开心。 工作日一起吃午饭,周末还会和大家一起玩儿,这是玲玲觉得自己能够融入集体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每次活动上她都是活跃分子。在她看来,周五晚上下班大家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忘掉一周的工作烦恼,开启周末的美好时光,非常惬意。可是,就有一个女孩子乐乐,每次都拒绝他们的邀请,不是家里有事,就是外面有约。总之,只要下班了,你就别想约到她参加集体活动。 玲玲问我:“明明大家都相处得不错,可为什么乐乐就是不愿意参加我们周末的聚餐呢?也花不了多少钱,更花不了多少时间,而且本来她也是要吃晚饭的呀?” 我问玲玲:“你同事乐乐多大了?结婚了吗?”玲玲说:“好像是28岁了,快结婚了。” 我瞬间了然:这就是一个即将步入婚姻生活的女孩儿和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儿的区别了。我太懂这种感受了:工作中,基于职场礼仪,很多人会藏起那个锋芒毕露的自己,换之为人畜无害、微笑可亲的职场精英的形象。当一周工作结束时,他们更想要的是一个人在自家飘窗上小酌的安静,而不是喧闹到深夜的面具般的假笑。 尽可能地快速逃离工作场合,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喘息的空间,这是一个职场老人愿意选择的减压方式,也是职场新人很难理解的*后的倔强。 我告诉玲玲:“可能碰巧她家中真的有事吧。再说了,好不容易周末了,还不允许别人有点儿私人空间了?” 玲玲说:“可是这样显得不太合群呀。”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拒绝的时候呢?” 玲玲思考了很久,说:“好像也有。到了周末,有时候我还是挺希望和朋友约个饭,或者回家看看综艺节目减减压的。只是,我总是想,我是职场新人,这种集体活动缺席显得不好,领导会觉得我不给他面子。” 我拍了拍玲玲:“选择那个让自己更开心的方式生活吧。你要相信,适当地学会说‘不’,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会对你的职场生涯产生什么不可挽回的危害。” 02 朋友露露这个月第20次加班、第5次爽约。我们一群闺密都很奇怪:为什么她总有加不完的班? “你为什么不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你的工作?” 露露很委屈:“同事着急去接孩子放学,工作只能交给我;有的同事说男朋友已经等着了,要去约会,我就要负责收尾工作。” “你为什么不能拒绝?” “可是……会得罪人吧?” …… 努力合群下,露露获得的是什么呢?是临时接手的工作在忙乱中出了差错,被领导骂;是同事们觉得她老实好欺负,更加肆无忌惮地推给她的无穷无尽的工作…… 露露努力合群的样子,看起来真的很狼狈。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想起我自己:小学,为了当老师口中的乖孩子,努力忍着同学的欺凌而不愿吱声;初中,为了做老好人,默默忍受同学借钱不还,攒了好几个月的零花钱打了水漂;高中,为了不被说早恋,不敢向喜欢的人表白;大学,为了融入所谓的集体生活,不得不在深夜里陪着舍友聊心事;工作后,在朋友圈里,只要别人晒自拍、晒孩子,就会忙不迭地点个赞,夸照片漂亮、孩子可爱…… 就这样,一路迎合别人,本以为能换来周遭人的好感,活到年近而立才猛然发现,身边并没有一个交心的朋友。 你是否也如我一般,努力学着察言观色,学着说俏皮话,学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上一次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你还要装多久才可以不再为了讨好别人而活? 03 尼采说:“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有很多人是因为孤独才牺牲独立精神和真实意愿,推杯换盏,融入群体之中的。然而,盲目的合群却是平庸的开始。因为你所在的圈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盲目合群很容易会被身边平庸的人同化,*终变得和他们一样。更怕的是,你努力合群还可能会变成别人谈资里的调味品,*终失去自我的同时还失去生活。 所谓合群,一定要有选择地合群。前提就是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并在这个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谁是天生属于某个圈子的,你需要寻找适合你的地方,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想要合群,绝不只是“拿拿快递倒倒水、参加集体活动跑断腿”,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团队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不捅娄子不补刀,不撂挑子不逃跑。靠谱、专业、真诚、独立,这才是融入职场的*好表现。 不要去追一匹马,而要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自会有大批骏马驰骋在你的草场上;不要去刻意巴结哪一个人,把费尽心思琢磨别人喜好的时间拿来完善自己,待到时机成熟,自有一大批的朋友任你选择。 用人情交换得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和心意吸引来的朋友才能长久。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要有力量得多。 说真的,看看你在公司努力合群的样子,自己是不是也有点儿心疼自己呢? 想攒钱却又总是“月光”怎么办? 01 要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打心底里认为,是懂得了存钱的重要性。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就开始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从一个双手不沾阳春水、一心只买奢侈品的“小傲娇”,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把账记、满心只想薅羊毛的“小卑微”。 没钱的感觉,真的是太不好了。 没有钱,你只能看着年过半百的父母节衣缩食,舍不得吃穿。 没有钱,你只能看着爱人每天为了不喜欢的工作疲于奔命却不敢离职。 作家张爱玲说过:“我喜欢钱,是因为我吃过没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多么直白,多么坦诚,又是多么现实。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尝到了没钱的苦:3个月甚至半年的待业,让自己本就不甚宽裕的钱包迅速变得干瘪,这时候,回想起年前自己意气风发地裸辞,内心无尽地后悔,心里盼望着此刻能有一份工作维持之前的收入就阿弥陀佛了……不少人心里可能都闪过这个念头:要是前几年开始存钱、学习理财,现在也不用过得这么窘迫了。 存钱有多重要?缺一次钱,你就懂了。 忘了在哪儿看过这样一段话:“富人*大的优势就是生活容错率高,做错了也一样可以弥补。不像普通人,当公司突然停工停薪,下个月的房贷、车贷就不知道从哪里出了。当至亲突患疾病,药水比金子还要贵,没有存款,可能丢掉的就是一条命了。”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钱重不重要并不在于你的想法,而在于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它。 02 有的人为钱所困,有的人却因钱而解困。 1950年左右,哈珀·李在英国航空公司担任票务人员。她很喜爱写作,但因为生活所迫,只能在空闲时间进行创作。她深知这样的写作方式很难取得什么大成就,这让她无比痛苦。这时,她的两位纽约朋友——布朗夫妇决定助她一臂之力。 布朗夫妇认为哈珀·李是一个被生活埋没的才女,于是就把一张支票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哈珀·李。这张支票的金额相当于哈珀·李一年的工资。这个装有支票的信封里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愿你用一年的时间,来写你喜欢的东西,圣诞快乐。”就是在这一年里,哈珀·李完成了长篇名著《杀死一只知更鸟》,迄今为止,这本书已经在全世界卖出了超过4000万册。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怎么遇不到这样的贵人呢?愿意赠送一年的收入让我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实际上,这个贵人不必是别人,完全可以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靠自己存钱、储蓄,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很多时候,大多数人恰恰就是因为手上的“弹药”不够,没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进步,每天只能盯着自己的饭碗,没办法尝试任何潜在的机会。 钱可能不是万能的,但有钱却可以帮你走得更远。充足的存款会让你的格局变大,能让你的目光不再只盯着眼前的饭碗、短暂的享乐,而是调动思维寻找自己人生的破局点,尽可能走上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 03 关于存钱,我联想到豆瓣上名为“抠门女性联合会”和“抠门男性联合会”的小组。 其中有一个男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自己煮面条,1块钱1袋的面条够他吃三天;为了更省钱,他还专门用公司的微波炉煮面,这样可以帮他节省水电费;他还买了13块钱4瓶的豆瓣酱,他不光吃酱,还把豆瓣酱里的红油分离出来,用它偶尔煎个鸡蛋改善生活——当然,鸡蛋也得是降价的……通过以上方案,他吃三天仅需花费 5 块钱…… 虽然我不建议大家按照这样极端的方式去省钱,但里面的有些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不花不必要的钱、学会利用资源。 其实存钱对我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克制自己的物欲。要知道,现在每一个小小的App背后,可能就隐藏着上千人的团队,他们使用各种强大的技术能力、心理研究,引导你心甘情愿地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他们的产品上。他们每天研究你的喜好、需求,把五花八门的商品和内容推送到你面前,引导你买一些可能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其结果就是,你用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买了一堆很“鸡肋”的东西。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商家通过各种渠道鼓励高消费,这又让很多人不知不觉地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中。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不是被一波又一波的广告宣传影响你的判断力。 都说存钱是顶级的自律,因为它意味着你要抵抗来自人性深处的享乐、懒惰和消费、攀比的欲望,当你开始存钱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能够存得住钱的人都是高手,他们不图一时的享受,之所以能够忍一时,是因为他们在谋一世。 04 存钱的**步,是制订明确的储蓄计划。 每个月收到工资,先按照个人所需把钱分成4份:日常基础消费、享受型花销、每月固定储蓄、弹性投资。 日常基础消费就是简单的衣食住行,是每个月*基本的开销。享受型花销则是用来社交、娱乐和提高生活品质的,这样我们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同时,也能适当调剂生活。每月固定储蓄就是设置一个固定账户,每个月固定储蓄,只进不出。剩下的钱,则可以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可以投资理财,让钱生钱;也可以投资大脑,让知识生钱。总体上,遵循“20%的钱储蓄,80%的钱生活”的原则。 当你将钱分到不同的账户时,你会发现自己可用的资金其实并不多,而想买东西的时候,你也会开始考虑,现在的预算是不是已经超支了,下个月能补回来吗? 存钱的第二步,是学会盘点收入和支出。 光分钱不记账,依然会该花多少花多少。每个月吃饭用多少钱?买衣服用多少线?交通费多少钱?把日常所有的支出分门别类地记下来,月末就可以进行盘点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 饮食上消费高了,就可以多试着自己做饭; 服饰上花得多了,就可以选性价比更高的衣服去买; 交通费比例高了,就早点起床搭乘便宜些的地铁和公交…… 举个例子,花100元去买衣服和花300元去买衣服,你的生活质量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但你能存下来的,却是200元钱。 请相信,随着你的存款越来越多,你的底气也会越来越足。多赚钱,会存钱,才是成年人*快乐的事情。 面对催婚,我真的只能躲清净吗? 提起过年回家,相信大部分人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都是:爸爸拌的饺子馅儿,妈妈擀的饺子皮儿,奶奶摆的果盘儿,兄弟姐妹欢呼雀跃的脸庞,同学好友举起的酒杯,人满为患的麻将桌儿,不绝于耳的鞭炮声…… 然而在想到这些美好画面的同时,一些人脑海里还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什么时候谈恋爱?” “什么时候结婚?” “谁谁家儿子三年抱了俩!” …… 虽然句句关心,但听到耳朵里却是句句扎心,好好一个假期刚刚逃离了工作上的纷扰,却又很快入陷入了人生难题。 催婚是春节期间盘桓在当代未婚青年人中的**道难题。不,说春节怕是还不够,它应当是我们每一次回家都要面临的旁敲侧击。 好哥们儿猴子是1991年出生的,他说现在可不只女生被催婚,作为一个即将踏入30岁大关的优秀男青年,自己也要被妈妈给逼疯了:“我妈现在和我说话,三句离不开给我介绍对象,她说她现在为了我的婚姻天天失眠。这让我觉得,我今年要是还不能给我妈带回去一个媳妇儿,我就是大逆不道。其实我也尽力了啊,为了相亲,光是去年一年,我就从上海赶回老家6趟。” 回家6趟,认识了一堆姑娘,却没有一个合适的。要么是别人看不上他,要么是他没看上人家,总之就是没成功,而他妈妈却偏激地认为这统统是猴子的责任——眼光太高。 可猴子心里也很委屈:“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90后’没结婚的年轻男女多了去了,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更何况,我是个男人,等经济条件上去了,年龄大点儿也不愁找对象。” 回家面对爸妈的日子里,据理力争不对,沉默应付也不对,所以即便老家就在上海周边,节假日一到,猴子也是秉着“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的原则,尽量不回家。虽然有时候,他也会想念妈妈包的饺子,爸爸做的红烧鱼,可只要一想到回去要面临的灵魂拷问,他就放下了订车票的手机。 这个世界上,*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道理谁都懂,可很多人依旧不愿意委屈自己回去惹一身埋怨。 面对催婚,我们就真的只有“躲清净”这一种解决方案了吗?我们如何才能让爸妈知道,不是自己不愿意结婚,而是要找到一个和自己灵魂契合的人共度一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呢? 01 小菁今年29岁了,过完年回来大家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声泪俱下地吐槽被父母催婚的种种细节、被逼相亲的种种遭遇,可没想到她到了办公室,先给办公室的小伙伴每人带了一份包装精美的糕点,还乐滋滋地跟大家说,这是自己妈妈亲手做的。 要知道,去年的小菁,可是在大年初三就被她妈妈赶出了家门——因为她不配合相亲。今年这是怎么了? 原来,小菁今年回家,一改往日睡到日晒三竿的作风,一到家就帮妈妈洗碗拖地、陪妈妈逛街买菜,早上给家里人做早餐,晚饭后陪父母散步,让妈妈倍感欣慰。 妈妈言语中虽然也时不时提到小菁年龄不小了,要考虑终身大事了,可小菁都笑眯眯地点头称是,不再像个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炸,就这样,父母的唠叨声逐渐被女儿的乖巧懂事消弭于无形。 在家的这段时间小菁还时不时地陪妈妈做点心,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小菁趁机向妈妈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有合适的男孩子会相处着试试看,但感情也是要靠缘分的。如果妈妈身边有适合自己的男生,自己也可以试着去认识一下。 看到女儿不再抗拒相亲,小菁妈妈也就不再盲目地给女儿介绍对象了,反而认真地筛选起身边的适龄小伙子。 一个年节下来,妈妈不再抱怨,女儿也不再叛逆,一家人终于又变得像从前一样和和睦睦的了。 其实,和父母的关系紧张,更多是我们的沟通方式不正确造成的。作为已经成年的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上,也已经和上一辈的父母产生了不小的偏差。而如何理解这份偏差,并且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换位去感受,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修炼的功课。 02 2019年,一个国际著名护肤品牌发布了一组广告片,聚焦于在外打拼的职场单身女性以及她们所要面对的婚姻压力。 该品牌邀请了三位现实生活中的独立女性来分享她们的故事,并鼓励她们和父母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与彼此和解。 短片中的父母说出了大多数父母对于女儿婚姻的态度:“女孩子在外打拼太累了,还是传统一点儿好,回归家庭生儿育女才是女孩子该干的事。”但是三位独立女性的想法却是:“在这个世界上,我首先要学会的是独立,而不是嫁为人妻。” 这正是当代父母与子女之间对于婚姻和女性价值的理解上的冲突。站在父母的角度,他们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能活得轻松幸福一些;可站在女孩儿自身的角度,却希望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面对这种局面,如果选择僵持,那年轻人回家过年必然会成为一种负担;但如果双方选择深入沟通和相互理解,那大家相处的可能就会更轻松一些,将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 故事发展到后来,女儿邀请父母来到两座城市中间的地方见面,女孩们坦白了自己对父母的爱和理解,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终获得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03 不幸的婚姻会带给人痛苦,幸福的婚姻则会带给我们快乐。 如果能通过相亲结识与自己共度余生的爱人,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与其与父母争执、拒绝相亲,不如把相亲当作扩大自己社交面的平台,多认识一些朋友,生活也会有更多的乐趣。 我的大学姐妹就是通过相亲认识到现在的老公的。他们结婚已有两年,每天都生活得很开心,时常逗趣拌嘴调剂生活,公婆也很开明地没催他们生孩子,只让他们过好自己的二人世界,偶尔还会过来给他们做顿大餐。 1994年出生的好友妮可*近也一改往日“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想法,开始让朋友给她介绍男朋友。不仅如此,她还注册了某相亲网站的会员。她说,以前很抵触相亲,觉得“被剩下”的人肯定在哪些方面有缺点,现在自己“被剩下”,才觉得,“被剩下”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剩下”的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是缘分未到,而自己又不愿将就而已。 *后,妮可在相亲网站上找到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男朋友,现在正处在深入了解中,不管*后结果如何,她都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催婚,其实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他们害怕自己百年以后,自己的“心头肉”因为没有人照顾而感到孤独。但是,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希望另一半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灵魂合拍,这样,他们才更有勇气走进婚姻。 无论如何,我们都在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父母也在一天天老去,希望我们不要因为催婚而使彼此产生隔阂,主动做出一些改变,你会发现更多关于亲情和爱的真谛。
没那个状态了:年轻人的人生通透指南 作者简介
罗丽亚: 做过记者、编辑,现为 职业作家。文风暖心而励志 ,其文章常被[人民日报] [清华南都]等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转载,多篇文章阅读量破百万。已出版作品《远方未必远,未来一定来》。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3.3¥21.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0.2¥2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2.6¥26.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谁的成长不是险死还生
¥20.2¥48 -
S别让直性子害了你
¥14.7¥39.8 -
当下心
¥10¥22 -
太傻天书:黑色奇迹限量版
¥42.3¥59 -
感谢不完美的自己
¥37¥59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