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

作者:孙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4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57.5(7.2折) 定价  ¥7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 版权信息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综合了国内外的村镇资源环境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等新进展以及近年来国内各地所做的一些村镇研究实例,使读者能够系统的学习掌握乡村资源环境的理论、方法,全面的了解专项规划内容与编制过程,提升读者的实际应用水平。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概述 1
一、乡村资源环境系统 1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产生 2
三、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功能 3
四、乡村资源环境规划与上位规划的联系 3
第二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本特征和原则 4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本特征 4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本原则 6
第三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任务、类型和程序 7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任务 7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类型 8
三、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程序 9
第四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10
一、国外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发展概况 10
二、我国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3
三、我国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 15
四、我国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7
复习思考题 17
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理论 19
**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19
一、乡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9
二、乡村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 20
三、乡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21
四、乡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规划 21
第二节 “两山”理论 22
一、“两山”理论内涵 22
二、“两山”理论实质 22
三、“两山”理论主要特征 23
第三节 人地系统理论 25
一、人地系统的内涵及特征 25
二、人地系统的互馈机制 26
三、人地系统理论与乡村资源环境规划 27
第四节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8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 29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相互关系 29
三、乡村复合生态系统 31
四、乡村复合生态系统与乡村资源环境规划 32
第五节 灰色系统理论 32
一、灰色系统理论产生背景 32
二、灰色系统理论基本原理及类型 33
三、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 34
四、灰色系统理论与乡村资源环境规划 38
复习思考题 38
参考文献 39
第三章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内容 41
**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41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目标 42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和指标体系 46
第二节 乡村资源环境评价和预测 49
一、乡村资源环境评价 49
二、乡村资源环境预测 53
第三节 乡村资源环境功能区划 56
一、乡村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与目的 56
二、乡村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的内容和基本类型 57
第四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方案生成和决策过程 59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方案生成 59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方案决策过程 61
第五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实施建议与监控 63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63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监控和反馈 65
复习思考题 66
参考文献 66
第四章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资料前期准备 68
**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资料内容 68
一、自然资料及历史资料 68
二、社会经济资料 72
三、乡村居住资料 75
第二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资料收集 78
一、资料收集目的与意义 78
二、资料收集的一般程序及主要方法 84
三、资料收集应注意的问题 87
第三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资料整理入库 87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资料的整理 87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资料的入库 89
复习思考题 89
参考文献 90
第五章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技术方法 92
**节 预测技术方法 92
一、定性预测方法 93
二、定量预测方法 96
第二节 决策分析方法 104
一、矩阵决策法 105
二、层次分析法 106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评判方法 110
一、真实储蓄法 111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113
三、生态足迹法 115
复习思考题 117
参考文献 117
第六章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119
**节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概述 119
一、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 119
二、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发展 120
三、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22
四、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意义 123
第二节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编制的要求、程序及要点 123
一、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要求 123
二、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编制程序 125
三、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要点 126
四、乡村土地资源利用分类 127
第三节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内容 131
一、乡村发展框架确定 131
二、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32
三、乡村土地资源供需分析 133
四、乡村土地资源布局与优化分析 133
五、乡村工程项目安排 137
六、乡村产业发展分析 138
七、乡村土地资源效益评价 138
八、乡村土地资源用途管制 139
第四节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支持系统 139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40
二、GIS在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141
复习思考题 145
参考文献 145
第七章 乡村水环境规划 147
**节 乡村水环境规划概述 147
一、乡村水环境规划内涵 147
二、乡村水环境规划原则 148
三、乡村水环境规划类型 150
第二节 乡村水环境评价及预测 152
一、乡村水质现状评价 152
二、乡村地表水环境预测 155
三、乡村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56
第三节 乡村水环境功能分析 158
一、乡村水环境功能概述 158
二、乡村水环境功能分析方法 159
三、乡村水环境功能分析过程 160
四、乡村水环境功能分析目标 161
第四节 乡村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161
一、乡村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操作规范 162
二、乡村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现有的难题 163
三、乡村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65
第五节 乡村水环境规划基本步骤 167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167
二、明确各层次规划目标 168
三、规划方法的选择 168
四、规划措施与方案的确定 169
五、规划方案的择优选取 170
六、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170
复习思考题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八章 乡村大气环境规划 173
**节 乡村大气环境规划概述 173
一、乡村大气环境规划基础概念 173
二、乡村大气环境规划类型 174
三、乡村大气环境规划程序 175
四、我国乡村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177
第二节 乡村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178
一、乡村能流分析 178
二、乡村大气环境评价与预测 179
三、乡村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183
四、乡村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184
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可行性分析 186
第三节 乡村大气污染物总控制量 187
一、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边界的确定 187
二、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析 188
三、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190
第四节 乡村大气环境规划综合防治措施 191
一、优化乡村能源使用结构 191
二、提升乡村生态系统净化能力 192
三、利用乡村大气环境综合防治技术 193
复习思考题 197
参考文献 197
第九章 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199
**节 乡村固体废物概述 199
一、乡村固体废物的定义 199
二、乡村固体废物的分类 199
三、乡村固体废物的主要特征 207
四、乡村固体废物的主要危害 207
第二节 固体废物规划实践进展 209
一、国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措施 209
二、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措施 212
第三节 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214
一、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14
二、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类型和特点 215
三、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技术方法 217
第四节 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编制步骤及内容 223
一、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编制步骤 223
二、乡村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编制内容 224
复习思考题 227
参考文献 227
第十章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分析与论证 230
**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可行性研究 230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 230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231
三、财务评价指标 232
第二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费用效益分析 234
一、费用效益分析概述 234
二、费用评价 238
三、效益评价 241
四、费用效益评价 242
第三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可持续性评价 244
一、可持续性评价概述 244
二、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6
三、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可持续性评价的主要程序 249
复习思考题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十一章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253
**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成果资料 253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253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图的制作 254
三、乡村资源环境规划说明书的编写 256
四、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方案 257
第二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制度体系 258
第三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的一般过程 260
一、明确目标类型、任务和原则 260
二、组织设计 262
三、职能运作 263
第四节 乡村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 265
一、乡村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的概述 265
二、乡村资源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指标 267
三、乡村资源环境动态评价 269
四、乡村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预警系统 270
复习思考题 272
参考文献 272
展开全部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 节选

**章 绪论   **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概述   一、乡村资源环境系统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资源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某一时期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其中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类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可分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因此,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可理解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一乡村地域空间范围内由人口、经济、资源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的、开放的、动态的有机整体。   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从不同层面分析该系统的构成是揭示乡村资源环境系统的重要手段,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多要素组成结构。乡村资源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经济、自然、人口等多要素共存于该系统中,且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从系统的组成因素来看,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包括人口子系统、交通子系统、能源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大气资源子系统等,且各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其次,时间动态结构。由于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各组成要素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并且该系统中某一要素的动态变化也会进一步作用于其他要素,其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乡村资源环境系统运行的变化趋势,对于衡量乡村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数量结构。乡村资源环境系统数量结构是指该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或者相同要素在不同等级的数量比例关系,如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的数量关系、某一时期内空气质量超标天数的比例等,是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运行的直观反映。*后,空间分布结构。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区域的乡村资源环境具有较高的差异性,如人口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乡村资源环境空间配置的合理性对于提高其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功能是通过与系统内部或系统外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传递而实现的。由于构成乡村资源环境系统要素众多,单一要素的功能及不同要素综合作用后的功能也存在差异,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功能是多方面的,如从乡村居民需求的视角来看,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吸收或消纳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产物、可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需求等。   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产生   规划是根据个人、组织等的发展需求而对未来制定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对未来长期性、整体性、基础性等问题的思量,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提出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编制审批并实施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基础,随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简称“双评价”)的发布不仅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总体要求、基础性准备及重点管控内容等,而且规定了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图 1-1)。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已逐步在全国各地实施,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按规划的性质可以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行政管理体系可以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规划。   图1-1 “双评价”的政策响应变迁与内在逻辑(岳文泽等,2020)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是指为使乡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资源-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特征、自然历史特性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的合理安排。在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全面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一方面要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规划目标,保障资源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划分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乡村建设边界,确保乡村资源开发格局与各类管治空间格局科学合理地落在“多规合一”的“一张图”上。   三、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功能   (一)明晰乡村发展定位   在规划体系中,国家、省、市、县、乡镇是一个宝塔形的结构,乡村则是宝塔形状的底部,是各类规划举措*终的落地层面。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逐步推进实施,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必然会与上层国土空间规划相互衔接,上层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必然会对乡村资源的利用与环境的保护产生影响,同时乡村资源环境现状也会反作用于上层规划区域,如乡村资源环境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乡村水资源环境利用现状等。因此,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可明晰乡村资源环境处于整个上层规划区域中的位置,对于明确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资源环境配置   科学的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国家层面上来看,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规范城乡建设发展及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具有空间资源配置、公共利益保护和社会利益协调的重要功能。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是一个涉及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多要素的综合性规划,一方面其通过明确乡村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其通过协调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发生,进而保障乡村资源合理利用。   (三)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长期处于二元式发展,城镇与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乡村地区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在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庄建设发展过程中,通常借鉴或照搬城镇规划建设,脱离村庄建设实际需求,往往导致乡村产业结构与城区不衔接、建设载体不互补等问题,进而造成乡村在资源开发、利用、改造等过程中生态环境体系破坏严重。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是乡村发展的纲领,其通过尊重乡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特征,以乡村自然资源、景观特色、文化底蕴等为基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而合理地保护、利用和开发乡村资源环境,保障乡村人居环境。   四、乡村资源环境规划与上位规划的联系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第五层级规划,国家、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均是其上位规划。首先,上级政府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制定上位规划进而确定其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而下位规划则是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事情的安排部署,根据一级政府和一级事务的政府管理制度,上级规划方案明确了下一级政府对空间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要求。因此,从规划的层级管理上来看,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在不违反上级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实现上位规划各项目标的具体举措,是上位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空间管制等内容的具体反映。其次,上位规划是对规划区域整体的、长期的利益考量,而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域是在不违反上级规划确定的保护原则和规模控制基础上而实施具体规划举措的区域,也是其所在上位规划区域内的子单元,其本质是上位规划在不同规划区域针对不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安排的具体表现。*后,上位规划通过制定宏观发展战略、确定不同部门的规划任务、明确不同区域发展定位等方式来协调和解决下级规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上位规划全面性更强、整体性更突出,通过重视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及整体竞争力、强调资源和环境保护、限制个别区域的空间扩展方向等,进而有利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上位规划从地域性角度出发,在乡村发展层面上制定各乡村必须遵守的开发建设指导原则,有利于减少乡村资源环境规划中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的矛盾冲突,可以解决单一乡村规划解决不了的全局性问题。总体来讲,乡村资源环境规划作为下位规划是由上位规划衍生而来的,是上位规划方案具体的细化和执行安排。   第二节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本特征和原则   一、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本特征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本质是将乡村资源环境作为一个“资源 -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乡村居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把人类现代的生产方式注入乡村中,进而协调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均衡发展,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性   系统论认为分析与分化的本质是将整体通过科学的方法划分为各个部分,进而了解并掌握部分的本质与规律,与之对应的整合与整体化则是把部分有机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掌握整体的内在性质及变化规律。乡村资源环境是由大气、水、人口等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乡村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按照一定层次或者结构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将乡村这一有机整体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整体性的具体表现。同时,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内部单一要素的内在本质、环境问题特征和规律等的研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对单一要素的合理利用是其整体性的另一表现形式。   (二)区域性   截至 2017年底,我国乡级行政区共有 39 888个,乡级行政区域管辖的建制村更多,由于不同区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一,我国乡村资源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由于地势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间的乡村规模、人口、布局等也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乡村资源环境规划以乡村资源环境本底为基础,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条件等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不同区域的发展策略及具体发展措施等,进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   (三)层次结构性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具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从横向来看,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水资源环境规划、大气资源环境规划、乡村固体废弃物规划等多个层次的规划;从纵向来看,包括地下资源环境规划、地表资源环境规划和地上资源环境规划;从规划的目的来看,包括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因此,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又具备多层次性。   (四)动态变化性   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定位、发展水平、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乡村各资源环境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也会随之变化,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理论基础、管理方式等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乡村资源环境规划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动态的规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当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出现较大的矛盾时,乡村资源环境规划也需要及时更新与调整,不断满足乡村发展需求。   (五)多目标导向性   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目的与其他专项规划和上位规划相似,核心是追求资源环境的*优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必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指引,兼顾产业、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效益,既要通过物质转化或物质生产创造出居民所需的物质资料,又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区域环境。因此,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必然以多目标为导向且统筹兼顾。   (六)可操作性   落实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各项措施,实现预期目标是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主要目的,可操作性是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特征。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可行、措施可行、技术可行、管理可行等方面,目标可行是指在制定乡村水、土地、大气等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目标时必须因地制宜、贴合实际,确保目标通过各种努力得以实现;措施可行是指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各项发展举措,确保各项发展措施能够落地;技术可行是指必须分析各种技术措施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对乡村产生的综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