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80.1(7.9折) 定价  ¥2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8766
  • 条形码:9787030698766 ; 978-7-03-06987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考古学、历史学的相关专家学者赞皇西高北朝墓群规模大、排列有序、纪年清晰、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北朝大族的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段文物保护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北朝墓群Ⅰ区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正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赞皇西高北朝墓群Ⅰ区的4座北朝墓葬,附录收录了5篇西高北朝墓群的研究文章,汇编了目前所见的北朝赵郡李氏墓志。赞皇西高北朝墓群规模较大、排列有序、纪年清晰、遗物丰富,对研究北朝大族的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的相关专家学者参考使用。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目录

目录
**章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1)
第二章 发掘及发掘报告编写概况 (3)
第三章 墓葬分述 (5)
一、M1 (5)
二、M2 (6)
三、M7 (11)
四、M8 (26)
第四章 结语 (37)
附录 (43)
附录一 河北赞皇西高墓地的初步研究 (43)
附录二 李鱼川推理 (51)
附录三 家国共生:北朝赵郡李氏的葬地与权力结构 (58)
附录四 北朝墓葬出土瓷器的编年 (67)
附录五 塑造传统:北朝墓葬中的复古陶器 (98)
附录六 北朝赵郡李氏墓志汇编 (110)
后记 (142)
插图目录
图一 赞皇县西高北朝墓群位置示意图 (1)
图二 赞皇县西高北朝墓群平面图 (3)
图三 M1平、剖面图 (5)
图四 M2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 (7)
图五 M2出土器物 (8)
图六 M2出土器物 (9)
图七 M7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 (11)
图八 M7出土青黄釉器 (12)
图九 M7出土青黄釉器 (14)
图一〇 M7出土陶俑 (16)
图一一 M7出土陶女立俑 (17)
图一二 M7出土陶俑 (18)
图一三 M7出土陶男立俑 (20)
图一四 M7出土陶俑 (21)
图一五 M7出土陶器 (23)
图一六 M7出土陶器 (24)
图一七 M7出土器物 (25)
图一八 M8平、剖面图及出土器物 (27)
图一九 M8出土青瓷器 (29)
图二〇 M8出土器物 (30)
图二一 M8出土陶器 (32)
图二二 M8出土器物 (34)
图二三 M8出土器物 (36)
图二四 西高墓群**组器物与洛阳北魏晚期墓葬出土陶器对比 (40)
图二五 西高墓群第三组器物与河北东魏北齐墓葬出土器物对比 (41)
图版目录
图版一 M1墓室清理现场
图版二 M1挡土墙上部(由东向西)
图版三 M2全景(由东向西)
图版四 M2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五 M7全景(由东向西)
图版六 M7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七 M8全景(由东向西)
图版八 M8封门墙(由东向西)
图版九 M8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一〇 M2出土器物
图版一一 M2出土器物
图版一二 M2、M7出土器物
图版一三 M2出土墓志(M2∶1)
图版一四 M7出土器物
图版一五 M7出土器物
图版一六 M7出土器物
图版一七 M7出土器物
图版一八 M7出土器物
图版一九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〇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一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二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三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四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五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六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七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八 M7出土器物
图版二九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〇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一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二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三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四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五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六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七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八 M7出土器物
图版三九 M7、M8出土器物
图版四〇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一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二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三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四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五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六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七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八 M8出土器物
图版四九 M8出土器物
图版五〇 M8出土器物
图版五一 M8出土器物
展开全部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 节选

**章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西高墓群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村南约两千米的岗地上,东经114°28′20″,北纬37°40′30″,海拔89米,南水北调渠线东南—西北向斜穿墓地(图一)。   图一 赞皇县西高北朝墓群位置示意图   墓群所在的赞皇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与石家庄市高邑、元氏、井陉以及邢台市的临城、内邱诸县相邻。其地处太行山东麓,地貌属山地、丘陵类型,整体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山系均属太行山系,多为南北走向,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槐河、济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东西贯穿全境。   赞皇县所在地区,位于太行东麓华北平原的南北走廊要道上。战国秦汉时期,太行山东平原的西部较中部和东部繁荣,在这一繁华地区已形成沟通南北的道路。《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战国秦汉时期的主要道路,就包含此路,其由黄河边河南郡的温、帜,或其东的濮阳直达北部的燕国。这条道路是古今中原通向东北的*主要大道,唐以前建都往往都在此道中,在南北的交通中占有重要位置。   此地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曾属鲜虞、晋、中山、赵等国,西汉属常山郡(国),东汉属常山国,魏晋属赵国,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燕,北朝属赵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赞皇县,因县南赞皇山而得名,隶赵郡。宋、元两代曾两次并入高邑。元至元七年(1270年)恢复县制,属赵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正定府。   赞皇县境内文化遗存丰富,分布数量众多的汉唐时期遗址和墓葬。1985年,在赞皇县城东曾发掘一座汉代石室墓b。1976年,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文化局文物发掘组在赞皇县南邢郭公社发现了李希宗家族墓,墓地位于赞皇西高墓地的南部偏东约10千米。墓地共有5座墓葬,发掘了M2李希宗墓c。此外,在邻县赵县段村,清同治年间曾出土李希宗之父李宪的墓志。李宪与赞皇西高墓地M2的墓主李元茂同辈,二人的太祖是兄弟关系,可以推测,北朝时期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的西南地带,是赵郡李氏李勖所传“东祖”一支的主要活动区。   第二章 发掘及发掘报告编写概况   西高墓群于2004年南水北调文物调查时被发现,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勘探后确定,西高墓群南北宽约400、东西长约15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水北调渠线东南—西北向斜穿墓地,在渠线范围内共发现墓葬9座,墓葬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分东西两排,墓葬均坐西朝东、南北并列(图二)。根据地面勘探和村民以及当地文物部门提供的信息,该墓群盗扰严重,地面上散见墓砖等遗物,地表尚见部分封土。   图二 赞皇县西高北朝墓群平面图(图中标黑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负责发掘的墓葬)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高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负责对墓群北区的M1、M2、M7、M8四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墓群南区的 M51、M52、M6、M4、M3五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   2009年10月24日至2010年2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西高墓地北区的4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总计1665平方米。M1、M2位于墓地的东部一排,M7、M8位于墓地的西部一排。在发掘前, M1、M2地表尚有部分封土残存, M1因大规模盗扰而在地表形成巨大的盗坑,M7、M8地表皆为种植有农作物的平地。发掘区地层堆积简单明确,第1层为耕土层,其下为生土。墓葬皆开口于第1层下,从保留部分封土的墓葬来看,墓葬当年开口位置与现今位置相近。   发掘工作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由晚至早逐层、逐单位对遗迹进行清理,直到生土,出土遗物按单位分不同类别全部收集。从发掘的实际情况考虑,四座墓葬的清理过程有同时、交叉的情况,下面以墓葬为单位简要概述发掘过程。   2009年10月24日至11月8日,清理了M1所在区域的耕土层及塌陷盗坑附近的垃圾及浮土等,并测量记录了M1的残存封土。2010年1月5日至31日,清理M1墓道及墓室,墓葬填土杂乱,含有较多碎砖块,无随葬品出土。   2009年11月8日至11月22日,清理M2所在区域的耕土层,并在平面上确定了M2墓道的范围。11月23日至1月27日,清理M2墓道,墓道底部距地表深,且填有大量大石块,清理速度缓慢。2010年1月28日至2月3日,清理M2墓室,墓室内出土墓志、陶俑、青瓷鸡首壶等随葬品20件(组)。   2009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清理M7所在区域的耕土层,并确定M7墓道范围。12月2日至 12月30日,清理M7墓道,墓道内亦有大量填石,12月30日,M7封门墙露出。12月31日至2010年1月15日,清理M7墓室,墓室内出土有墓志、陶俑、青黄釉碗、青黄釉烛台等器物共91件(组)。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清理M8所在区域耕土层,确定M8墓道范围。12月8日至21日,清理M8墓道,墓道内有填石,12月21日,M8墓室封门墙露出。12月22日至12月28日,进行M8墓室的清理工作,墓室内出土陶壶、陶钫、青瓷碗等器物52件(组)。   发掘资料的撰写、整理工作随田野工作的进行同步展开。结束田野考古工作之后,对田野工作记录、图纸、照片等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修复出土遗物,进行绘图、照相,着手编写考古发掘报告。发掘报告的主体部分以墓葬为单位,详细、客观地公布了四座墓葬的全部资料,包括墓葬及几乎所有器物的线图,以及墓葬和大部分器物的照片。在正文后的附录里收录了5篇与西高北朝墓群相关的研究文章,并汇编了北朝赵郡李氏的墓志,以更全面地理解西高墓群的墓主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   第三章 墓葬分述   一、M1   1. 墓葬形制   M1为斜坡墓道砖室墓(图三、图版一),位于西高北朝墓群发掘区的东部,方向84°。墓葬被严重盗掘,在墓室范围内发现大盗洞1个,直通至墓底。随葬品被盗窃殆尽。   M1封土大部分已被破坏,形状与范围不清,现仅发现部分残存遗迹,分两层,上层为含有大量石块的褐色土,厚0.15米左右,下层为黄褐色土,厚0.05米左右。   M1墓道为平面长方形的斜坡墓道,两壁直。上口长15、宽1.5~2.1、距地表深0.2米,底坡长18.5、距地表深0.2~11.4米,墓道内填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大石块。墓道尽头有青砖垒砌的封门墙一堵,弧形向外凸出。封门墙后有挡土墙一堵,青砖垒砌,三顺一丁,高8.75、宽2.1、厚0.5米(图版二)。挡土墙下部开有券门,券部三纵三横交错,门高1.9、宽0.9米,砖上抹白灰。挡土墙后为甬道,平面长方形,直壁平底,长0.9、宽2.1米,顶部被盗洞破坏,形制不详。墓室修建于墓圹之中,但墓圹已基本被盗洞破坏。墓室平面为弧方形,砖室,长 5.2~5.5、残高6米。穹隆顶,已被盗洞破坏。墓壁三顺一丁砌砖。墓室底部原有铺地砖,现已被破坏,仅有两三块残余,铺地方式不详。砖规格为长34、宽16、厚5.5厘米,砖上多抹白灰。   图三 M1平、剖面图   M1保存状况差,葬具、人骨皆朽,葬具、葬式、埋葬人数、性别、头向皆不详。根据M1墓葬形制及其与M2、M51、M52等墓主明确的墓葬的位置关系推定,其应为北魏时期墓葬,墓主为李元茂之弟李宣茂。   2. 出土器物   无。   二、M2   1. 墓葬形制   M2为斜坡墓道土洞墓(图四;图版三、图版四),位于西高北朝墓群发掘区的东北角,方向85°。在发掘过程中发现盗洞1个,但并未延伸至墓室部分。墓葬顶部坍塌,随葬品位置有移动。   M2封土大部分已被破坏,形状与范围不清。现仅有部分残存,分两层,上层为含有大量石块的褐色土,厚0.15米左右,下层为黄褐色土,厚0.05米左右。   M2墓道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斜坡墓道,两壁直。上口长19、宽1.2~1.3、距地表深0.15~0.25米,底坡长25、宽1.2~1.3,距地表深0.15~16米。墓道内填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大石块。墓道尽头有青砖垒砌的封门墙一堵,高2、宽1.2、厚0.25米,砖错缝平砌。甬道平面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1、宽1.2米。甬道顶部已塌,形状不详,底部错缝平砌砖。墓室平面为正方形,边长2.8米,顶部坍塌,结构不详。   根据在墓室中存留的板灰痕迹判断,原葬具应为一具,木制,上有棺环、棺钉,置于墓室西部,南北向放置。人骨已腐朽殆尽,墓主人葬式不详,头向不详。根据M2墓志,墓主为建威将军彭城镇公始丰子李元茂。据《魏书》记载,墓主卒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