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绘艺术精选集
-
>
中国美术8000年
-
>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
-
>
和光同尘:徐家树摄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广州
-
>
(精)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八品)
-
>
银翼杀手2029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971112
- 条形码:9787503971112 ; 978-7-5039-711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集结中国影视史学年度盛会之研究成果,向广大读者展现新中国成立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前沿热点,聚焦镜头下的新旧北京城、地域文化及社会变迁,剖析中国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对中国电影电视学科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中的诸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影视发展的学术成果的集结,共分上、下两册,收录全国高校影视专家学者的70余篇囊括研究新中国成立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的前沿热点文章,既将内容聚焦镜头下的新旧北京城、各地方地域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等,也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电影理论与意识形态,如《“北国苍茫”:“在地化”视阈下现实主义电影的“北方空间”文化图景阐释》《京味记忆、北漂想象与城市现代性:在影视中认同北京城》《空间理论视域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生产与多元想象》等文章。使广大读者从文本中剖析中国电影的历史、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目录
中国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和历史观念的建构(代序)
电视剧中北京空间意象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
从模拟到意蕴创造:国产科教片中动画的当代审视
“北国苍茫”:“在地化”视阈下现实主义电影的“北方空间”文化图景阐释
视频艺术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视觉重构
北京影视发展及对策研究
京味记忆、北漂想象与城市现代性:在影视中认同北京城
眺望女性世界的“那扇窗”——论新生代女导演电影中的空问与性别政治
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北京文化生产与城市意象建构——以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为例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北漂叙事与北京城市影像
乡愁与市恨:新世纪中国电影城乡关系的戏剧化表达
中国区域电影史研究:学理溯源、概念辨析与路径探寻
“别了,这古老的北平城”——影片《大团圆》的家国叙事与北京的现代性想象
区域影视文献学维度下广西民族电影微观史构建研究
民国时期苏联纪录片《阿比西尼亚》的禁映始末考
本土性、人民性与现代性:曲艺电影与影视剧中的北京曲艺
家国情怀、京味文化与类型生成——1949年前的“北京制造”电影初探
作为情节符号或者文化符码的洛杉矶——作为电影如何表达“北京”的一种参照
空间理论视域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生产与多元想象——以21世纪后北京电影的空间生产为例
耗散系统、诗化现实与人本美学——20世纪80年代“新影厂”的纪录电影探赜
青年电影声音指导富康的创作研究——以《推拿》为例,谈富康的电影声音设计
“历史”“仪式”“未来”:中美网络电影对比研究的三个思考前提
时代、视角与北京影像——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六部影片为例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从胡同到CBD——影像北京的城市记忆与身份认同
跨“地缘”影像的“在地”艺术实践——以中国一东盟纪实影像创作为例
声音视角与方法:电影北京建构的传统文化基因
“河北现象”爆发期——河北人文精神观照下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景观
新中国电影起点:以**次全国文代会为中心的考察
协商现代性:“电懋”家庭情节剧的类型与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深圳”想象
翻译史与中国电影理论研究
传承与重构:江苏民间文学与中国电影创作——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为例
中国电影应如何对外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区域电影学:探讨与实践——基于拓展“中国电影学派”的探讨
新时期东北工业题材电影中的“废墟”空间研究
下册
重构“东方”:论当代中国电影的泰国想象
影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影像艺术文化基因图谱
多元交织——抗战视角下的陕西电影放映活动(1937—1945)
电影中的里弄叙事与上海城市文化嬗变
建筑·影像·文化: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粤味”再探
摄影布景、电子屏幕与肖像画:近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异托邦
叙事与身份表述
意识形态表述的错位与裂隙——电影《刘三姐》中的景观空间与类型叙事
数字人文视域下真光电影院的画像路径研究
2000年以来中、韩、日底层电影叙事空间的设计比较
90年代至今国产电影中的北京记忆
京派文化视域下中国电影史学术主体构建管窥——兼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群体
北平电影业的曲折发展与主体建构(1927—1934)
平安电影院与近代北京的社会文化
《大团圆》:文化主体间性视域下的一次读解
京味摩登:北京早期电影放映机构的现代化探索(1927—1937)
批评言说与多重阐述:论20世纪20年代北京影坛及电影批评的特征
自恋的一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题材电影中的北京青年
从北京早期电影业的发展看“地方”的现代性焦虑(1896—1937)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京派电视剧的空间生产与文化策略
论20世纪90年代至2l世纪之初“京味儿”剧的生活图景及其文化意义
看见与被看——城市移民电影中的北京形象
新时期以来云南电影中的风景:城市的隐匿与显现
“镜中之京”:电影中的北京认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北京城市题材电影的建构
“纯电影”降维:田汉的电影悬想及其“浪漫”实践
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文化格局——以中国电影视听语言为例
冷门文化IP+年轻化传播矩阵:“北京制造”类传统文化综艺新发展
北京早期城市影像与视觉现代化(1860—1937)
媒介、新浪潮与公民意识——以《电影双周刊》为例谈美学的常规化
“长安”视觉符号建构与网络历史剧发展探析——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
作为银幕想象个人呓语的北京:姜文电影中的北京意象
再造“贞妇”:《深闺疑云》的类型策略与伦理建构
怀旧与展望: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城市空间与镜语表达:宁瀛电影中的北京形象
家宅·铁屋子·风景:21世纪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家”的文化空间
鱼缸、四合院、单元楼:“技术化观视”下80年代北京居住空间的影像变迁
困境、失衡与重构:当代地域电影中的情感结构与文化记忆——基于《冤家父子》《老炮儿》《钢的琴》的文本细读
沦陷华北与“燕影”序曲——燕京影片公司成立初期若干问题之考证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节选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赵园在《北京:城与人》中说到茶馆的时候,认为茶馆文化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群体性特征,分散如市民、乡民者的群体意识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它的特征是:陌生的熟人,临时性的组合,乡土情调,和洽而又平易的气氛。中国电视剧中的茶馆更多地作为一种交往的环境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古老城市空间的各色人等会聚于此,国家大事、宫闱秘闻、世情百态都能成为主题,它对城市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甚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反映城市空间的变化和历史的变迁,茶馆已经成为以市民社会为特点的城市文化。当它作为日常生活空间出现的时候,它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北京城中城市人的那种“京味儿”的闲淡,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有合理限度的热情亲昵和乡土想象。老舍的经典之作《茶馆》也被改编成了39集的电视剧。开片随着快板声,迎面而来的是讲康梁、说时局的大傻杨。跟随他的步伐,镜头引入王利发掌柜的茶馆。相较于文学作品,电视剧中茶馆这一空间更具有临场体验感,而比起话剧,镜头运动的流畅保证了观众对于细节的精准捕捉。熟客们边喝茶边聊天怡然地享受着休闲时光,还有的下象棋、斗蛐蛐儿。茶馆的廊柱上贴着“莫谈国事”与“茶钱先付”的红色条子,然而时局难料,常四爷这样的落魄八旗子弟免不了热衷时事,唐铁嘴、刘麻子等人还是赊欠。事实上,尽管掌柜想远离纷争,但这小小的一方休闲之地在时代的旋涡中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洋务运动、义和团纷争等事件。也因此,借由一间茶馆而窥知时局,透过生意兴隆或凋敝赏鉴人心。茶馆这一乡土意义上的集体休闲空间在见证着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同时,也将继续在电视剧中为城市空间塑形。 21世纪以来,《北京,我的爱》《奋斗》《守候幸福》《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等许多表现北京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电视剧播出,为电视剧北京城市空间形态增添了新的图景。酒吧空间正是这些电视剧中比较频繁出现的一个现代都市空间。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酒吧是都市快节奏和物质化的象征,与茶馆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对日常生活空间的一种颠覆。它既是消费娱乐场所,更是消费文化的表现。在其外部空间的现代绚烂和内部空间的隐晦暗示中,酒吧被认为是精神危机的宣泄和逃避场所。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电视剧中的酒吧空间不仅出现在那些堕落和需要暧昧暗示的地方,更是作为一种当代被追捧的小资情调出现。在当代电视剧中,当所谓小资这个群体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场景总是与酒吧、咖啡厅、高尔夫球场或是酒店等联系在一起,打造出一种城市生活样本和现代消费城市的典型符码,具有消费主义的特点。《奋斗》中的酒吧是都市男女之间交流各种情感上的无奈困惑的地方,结婚前他们在此游戏人生,结婚后他们在这里相互抚慰。酒吧在都市言情剧中反复出现,成为现代城市叙事中的俗套符号,因为它囊括了都市的种种情感,阐释着爱情和欲望的种种主题。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的酒吧,宋建平和刘东北一个在此宣泄婚姻生活的痛苦,一个在此猎获快感。于是当电视剧需要各种反常态的城市病症出现时,酒吧自然就成了一个反复被言说的场所。 五、结语 从20世纪80年代的《四世同堂》开始,到21世纪的《情满四合院》,30多年间,北京题材电视剧将帝王更替、家族兴衰、市井胡同、现代喧嚣呈现于电视荧屏,描摹出一幅别具风情的都市图谱。电视剧中的北京城市空间意象参与叙事、强化表征,又将情感伦理融入这座城市的气质之中。而城市化在将人类文明带入一个新阶段的同时,也在空间中留下印记,并或隐或显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电视剧展示出北京这座现代城市的文化符码,记录了这一城市的各种变化,城市多变的空间也是电视剧作为时空艺术的本质需求,而电视剧对城市空间意象的记录与想象又促成人们对生活于其间的城市的重新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城市与电视剧可以说是互为镜像。对于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都市来说,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北京电视剧应该呈现传统空间意象与现代空间意象的有机交融,共同建构和彰显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 ……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论文集(上、下册) 作者简介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学术领域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首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国家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长期从事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传媒艺术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40余项,著有《立论中国影视》《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著作3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曾赴亚、欧、美、非、澳等大洲30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称号。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国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出版个人著作《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艺术文化学》等20余部。曾获国家、省部级奖项十余次。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影视学科主编。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0.5¥30.0
-
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
¥16¥42 -
动画导演基础-动画.独立动画制作手册
¥16.6¥52 -
开始做播客:千万级流量主播教你有声节目策划、主持、圈粉及运营
¥14.5¥38 -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八品)
¥20.1¥58 -
海上影踪:上海卷
¥17.4¥48 -
演员自我修养
¥2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