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绘艺术精选集
-
>
中国美术8000年
-
>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
-
>
和光同尘:徐家树摄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广州
-
>
(精)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八品)
-
>
银翼杀手2029
色不碍墨:中国画创作与用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967353
- 条形码:9787563967353 ; 978-7-5639-6735-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色不碍墨:中国画创作与用色 内容简介
《色不碍墨:中国画创作与用色》以中国画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色彩的关学思想、中国画的颜料品种及色彩应用、中国画的创作与用色、青绿山水画的历史兴衰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讨。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只有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研究和把握,才能从本质上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只有对中国画有深层了解,才能理解中国画的构图内涵,才会理解中国画的发展从不以否定自己的传统为代价,而总是不断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自我,于传统母体中脱胎换骨,来寻求新的艺术****理。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虽然给我们留下的真正称得上研究绘画理论的专著并不太多,但论艺、论画的篇章、段落、语句俯拾皆是,或散见于诗词,或阐述于笔记小说,或徜徉于哲学著述中。若汇集序理,便会发现其不仅数量丰富,而且从色彩、笔墨等众多角度研究了中国画创作,融哲学、美学、画学为一体,形成了以探究宇宙本源为出发点来论美、论艺的一个富有哲学意蕴的独特的画学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理论也应该是有继承、有发展的。“笔墨当随时代”,理论自然也当随时代,这不仅是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家的重任,更是当代美术家的重任。
色不碍墨:中国画创作与用色 目录
**节 中国画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画的种类
第三节 中国画色彩的历代特征与流变
第二章 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思想
**节 儒家思想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画的“意境论”和“气韵论”
第四节 中国画的“形神论”和“虚静论”
第五节 中国画中的五行与五色
第三章 中国画的颜料品种及色彩应用
**节 中国画颜料的品种与质
第二节 中国画的色彩理论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中国民间彩应用
色不碍墨:中国画创作与用色 节选
南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山水画家,如刘松年、马远、夏圭和李唐等,他们对山水画的理论、取材以及笔触技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形成了南宋山水画讲究“偏角山水”结构和情感抒发、意境刻画的特点,如刘松年的淡墨晕染、马远和夏圭的边角景致、李唐的山峦小路和野居小趣等,不论是在主题立意还是在构图和笔墨上,都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美学风格,留下了《柳溪归牧》《云关雪栈》《寒江独钓》等宝贵的绘画著作。 “偏角山水”风格山水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充分运用水墨技巧,重点对构图中的某一局部进行笔墨刻画,不论是在运笔挥墨大胆性还是在整体书画的韵味上都是独树一帜的,而其开创者和引领者应当首推李唐,尤其是他《万壑松风图》这一作品,时至今日都令人回味无穷。此后,刘松年对李唐的书画技巧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江南景色的刻画上独辟蹊径。对江南风景的刻画,马远采用的是将边角小景进行突出刻画,而对其他部分进行渲染的方法,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景色烟雾笼罩、朦胧氤氲的特点,还通过局部动作的加强(如远眺的人物、停泊的扁舟),将观赏者引向对画中烟雨笼罩下山水树木的观察,提升了书画的意境和遐想空间,代表作有《松下高士图》和《踏歌图》等.因此他被后人称作“马一角”。另一位擅长刻画一隅景致的画家是夏圭,其通过以虚代实的笔墨手法,将景致集中于一点,再现了江南景色空灵俊秀之美,代表作有《松溪泛艇图》和《烟岫林居图》,其被后人称作“夏半边”。这些出色的山水画师对于书画题材、构图立意以及笔墨技巧的探索,推动了南宋山水画意境清远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李泽厚在分析宋元山水画兴起的原因时说:“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富农、地主)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楼台亭阁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级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 宋朝山水画总体上还是以宫廷院画为主,在宋朝逐渐衰亡之后,自然风光和山川野林意趣的诗画题材才开始逐渐兴起,文人墨客才开始借助对山水风光的刻画,或者抒发内心情感、释放精神情怀,或者陶冶性情,使得文人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占据了画坛主流地位。概括来说,这类书画的*大特点是强调对内心情怀的抒发和表达。宋代的宫庭院画注重“写实”和“形似”,其美学创作是以客观对象为核心,而文人画则不同,其讲究的是主观兴致的表现和“神似”,是中国画“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画家吴镇曾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另一书画家倪瓒也曾说过“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文人画的核心特征可见一斑。 以倪瓒山水画为例,其总体特色是景观物象的凝练和简洁,既无高山大川,也无山石怪树,可以用近景、中景和远景“三段式”对其书画结构进行分析:近景一般以空荡的平坡为主,坡上稀疏有几棵枯树;中景一般采用空白的渲染,表现湖水的开阔;远景一般采用简洁的渲染,表现沙渚的辽远和缥缈。这种三段式的刻画构图形式,采用稀薄惨淡的笔墨,将倪瓒对于人生的感悟和精神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代表作有《南田论画》《容膝斋图》等。纵观其书画整体,会发现很少有人物、飞禽走兽和扁舟等,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是平静而萧索的,甚至带有一种寒凉之感。画家高风亮节的一生追求跃然于画中,“所天际真人,非尘埃泥潭中人所可与言也”,使欣赏者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落寞和凄美,这就是所谓的“逸品”境界。 画中题诗是元代山水画的一大特色。通过题字或写诗,文人既能够对画面进行充实和补充,还能将寓意和情感进行直接抒发,这种诗画相映成趣的形式在元代书画家中广为流行。元代涌现出一批名留画史的书画家,包括黄公望、倪瓒、王蒙以及吴镇等,后世将他们并称为“元四家”。 王世贞在其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演变的总结中提道:“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又一变也。”黄公望等元代山水画家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此外,元代赵松雪、钱选、高克恭、孙君泽、丁野夫等一大批著名书画家,对南北宋时期的米芾、马远、夏圭以及李成等人的书画特点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促进了元代山水画在形式、构图、内容和审美上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可以说,元代山水画以其挥毫酣畅淋漓的纵横之气、诗画相得益彰的构图特点,成为中国诗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深刻影响了明清山水画的审美和构图。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