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读懂碳中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732344
- 条形码:9787521732344 ; 978-7-5217-323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读懂碳中和 本书特色
24所科研机构,120余位专家合著17个主题研究,制定全行业低碳发展对策构建中国未来30年的碳中和全景图★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精选课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作序推荐。24个科研机构,120位专家撰文,深入解读碳中和新目标,探讨多领域低碳对策。涵盖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贸易、政策、投资等领域。★ 多领域、多视角解读碳中和,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制定双碳目标提供路线指导。中国2020年-2050年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关于中国未来30年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涉及未来3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趋势,从中看到未来的产业布局。结合中国自身发展情况,比如制造业能耗高煤炭消费高,提出的改革路径。★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国内外视角,同时期同行业实践。涵盖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120多位专家学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政策、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和需求。紧密围绕习主席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愿景,提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现状的低碳战略。★ 入选中国科协“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该奖项由两院院士和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联合推荐,由15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由中国科协颁发,代表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的发展动态。
读懂碳中和 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已成为优选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优选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发展目标,并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能耗高,二是煤炭消费占比高,三是单位GDP能源高。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绿色低碳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理念。如何推动和引领优选气候治理进程,是本书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书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与来自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和学者合作,涵盖能源、经济、环境、建筑、交通、科技等多行业学术背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政策、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了我国到2050年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的建议。
读懂碳中和 目录
**章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与路径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国际经济环境
中长期宏观经济预测
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人口及社会发展趋势
新时期发展路径
第二章 中国不同区域低碳协同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
五大区域重新划分
各区域碳排放达峰预测
各区域近零碳建设及协调低碳发展
政策建议
第三章 中国国际贸易、产业转移与低碳发展
背景分析
关于碳排放水平的定性判断
关于碳排放水平的定量计算
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
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计量检验
政策建议
结语
第四章 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中长期战略与途径
中国能源发展回顾与形势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情景设计
终端能源消费低碳化
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供热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一次能源需求及供给变化趋势与特征
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电源及电网优化构成及技术路线图
未来电力需求预测
情景和边界条件设置
主要研究结果
政策建议
第六章 节能提效:潜力、路径和成本效益分析
中国的节能进展与挑战
中长期节能潜力与目标分析
工业部门节能提效
建筑部门节能提效
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提效
主要政策建议
第七章 中长期减排技术:成本效益分析及发展路线图
综合成本效益分析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
碳捕集与封存(CCS)
氢能
核能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工业部门:转型升级和低碳发展战略
重大战略意义
研究框架及方法
参数设定及模型分析结果
工业部门低碳发展四大途径
碳减排效果和贡献度分析
工业部门低碳发展目标与实施路线图
第九章 建筑部门:低碳转型战略及路径研究
背景分析
建筑运行部门的能耗排放
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建造相关的节能减排
运行相关的节能路径
能源转型
政策建议
第十章 交通运输部门:低碳排放战略与途径研究
低碳发展现状与形势
碳排放情景分析
战略思路与目标
战略重点与路径
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能源基础设施转型与投资战略研究
能源基础设施的内涵
投资分析方法学
低碳情景分析
投资需求分析
投资思路与建议
第十二章 中国消费方式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低碳消费的深远意义
居民消费的碳排放空间
居民消费的碳减排量潜力预测
低碳消费的制约因素
重点路径和方向性建议
创新引导手段
设计低碳消费行为指南
第十三章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与农林业的减排增汇技术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未来排放情景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与减排潜力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未来排放情景:温室气体减排与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
清洁空气总体目标设计
减排路径探究
未来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演变
气候政策与清洁空气目标
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
主要结论
第十五章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从国际看国内
中国低碳发展制度和政策体系现状
机遇和挑战
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合作
国际环境长期变化趋势和中国定位
战略和对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战略和对策: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第十七章 中国中长期低碳排放战略情景
世界主要国家低碳排放政策
全球和主要国家低碳发展现状
中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低排放路径与战略
结论与建议
读懂碳中和 节选
1\未来趋势中国经济的未来(课题1第4-7节)2021-2050年:经济年均增速放缓至2.5%左右。2021-2050年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减弱。一是人口红利逐步消退。二是发展中国家面临转型。三是技术进步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四是区域经济增长重心转移。五是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基于以上诸多因素,初步预计,2021-203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4%;2031-205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2.7%。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会小幅反弹,预计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为14.16亿人,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人口总量峰值,峰值约为14.5亿人左右,2050年人口总量将下降至13.95亿人。2021—205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应在各方面建设取得扎实进展的基础上,明确新时期发展路径,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消除发展隐患,尽*大可能规避发展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填平发展鸿沟,为发展寻找可持续的动力。三是突破发展瓶颈,使发展的动力有充足的施展空间和回旋余地。未来能源消费趋势(课题4第6节)煤炭。煤炭消费达峰后将逐步下降。煤炭未来仍主要集中在工业终端消费部门和火电部门。石油。石油消费总量在短期内仍将增长。交通部门占据石油消费比重逐步增长,工业中石油消费比重逐年下降。天然气。天然气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建筑部门是天然气*大消费部门,工业部门消费占比次之。工业节能提效潜力分析展望(课题6第3节)2014-2017年,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了150万吨标准煤,工业部门煤炭和焦炭消费总量和占比出现“双下降”。总体上看,工业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工业用能已进入高位平台,基本不存在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近期伴随新兴工业行业用能快速增长,以及我国布局建设一批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工业用能还将持续增长,工业用能形态、方式和结构将出现深刻变革。通过强化结构升级、需求减量、技术提升,工业终端能源需求将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并在中长期持续降低。建筑节能提效潜力分析展望(课题6)我国建筑部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直接和间接导致大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000-2017年,我国建筑部门终端能源消费量从2.0亿吨标准煤增长到6.3亿吨标准煤,增长了2倍多。2017年,建筑部门终端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约为19.3%。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均建筑能耗强度、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强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规模将继续增长,建筑服务水平持续升级,建筑部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将进一步攀升。近中期,伴随建筑节能理念的发展和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清洁取暖的工作深入推进,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将持续提高,建筑部门用能结构不断优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建筑部门能耗和碳排放的过快增长。中长期,伴随建筑能源服务日趋普及、建筑面积和用能需求逐步饱和,以及建筑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和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建筑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有望达峰并有所下降。通过不断强化政策努力,建筑终端能源需求有望较早实现较低峰值,并且用能结构趋于无煤化、高电气化。交通运输节能提效潜力分析展望(课题6)通过不断强化政策努力,交通运输终端能源需求有望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用能结构趋向去油化、电气化。2\政策建议 区域协调低碳发展的路径(课题2第4节) 分区域分步走建设近零碳城市;2. 实施绿色电力配额,防范盲目上马项目;3. 西部区域在中国区域协调低碳发展中承担有双重功能,需要放大并强化其作用以利于加快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4. 定位西南部水电丰富区域为高耗能信息产业基地及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峰基地5. 在人口向大都市、城市群转移的大背景下,打破传统“融合式+集中式”的城市及产业布局模式,降低近零碳城市的建设难度6. 完善并积极采用“基于自然的近零碳城市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改革(课题5第4节)电力行业应尽早针对2℃温控目标采取深度减排行动;“十四五”严格控制新增煤电机组,在新基建中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挑战,远期应建立措施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与速度;积极发展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跨区域电力交换通道建设,继续推进电力市场改革;部署电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组合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CCS技术应作为重大技术,开展研发和应用示范,尤其是加强地质勘探,探明哪些地块可以作为大规模存储区域。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支持电力行业深度脱碳建筑低碳发展(课题9第7节)对建筑规模进行合理规划,以“修缮”代替“大拆大建”;构建和完善“以建筑实际用能为核心评价指标”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将建筑用能模式和系统形式的低碳转型纳入建筑节能专项发展目标;发展适宜的建筑节能技术,科学对待“被动房”等节能概念;积极推动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创建我国低碳发展的中长期制度和政策改革建议(课题15第4节)3\低碳转型路径电力(课题4第4节)预计2020年前,电网发展以解决电网与电源不协调和完善配电网建设为重点任务,届时我国32个省市将基本实现超高压输电网紧密覆盖,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提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服务,智能化关键技术和设备得到广泛应用,配电网的分布式能源接入适应性持续改善,适应各级电网发展需要的省级、区域、全国三级调度机制将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实现本地消纳的同时,我国西部、北部富余的风、光和西南富余的水电还可以利用与周边省市电网相连的多回输电通道,就近满足周边的电力需求和替代化石能源消费的需要;西部、北部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通过跨区域专用输电通道与东中部负荷中心直接相连,满足大规模风、光、水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需要。供热(课题4第五节)2020年后,随着潜在热需求的满足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区域供热的需求增长速度逐渐减缓、热源容量保持稳定。从长期来看,热泵技术的应用和具有灵活性的热电联产机组配合储热技术,将继续替代一部分燃煤供热的应用,生物质能供热量也逐渐增加。到2035年,2度情景下,区域供热中煤炭供热锅炉的供热量占比将从2019年的88%减少到50%,而清洁能源供热(包括电供热和高效煤炭热电联产)占比将上升至44%。工业转型升级与低碳发展“三步走”战略(课题8第6节)2020~2025年:控产能、提质量、抓能效、促环保。2025~2035年:优势重构、系统优化、产城融合。2035~2050年,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低碳化。建筑领域能源转型(课题9第6节)彻底改变建筑用能模式和用能系统形式;实现北方城镇的清洁供暖;加大力度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工业部门低碳四大途经(课题8第4节)以产业现代化为支撑提升能源生产力,以需求减量为支撑控制高耗能产品生产规模,以生产和组织方式变革为支撑实现能效倍增,以低碳能源替代为支撑推动能源结构升级交通领域(课题10第4节)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在战略路径上要着力推动“五大变革”,即运输方式结构变革、交通消费理念变革、低碳技术能源变革、智慧交通模式变革、交通运输治理变革,在科学谋划和有序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加快构建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4\投资需求从新增投资总量规模来看,2℃情景与1.5℃情景下,2018-2050年新增投资规模分别达到34.93万亿元和50.79万亿元,年均新增投资规模分别为10585亿元和15391亿元,约为2018年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094亿元)的1.3倍和1.9倍。考虑到2018年属于电力行业高投资水平,所以实现2℃情景与1.5℃,需要维持超过30年的高水平电力投资规模。(课题5第三节)能源基础设计不同情景投资重点(课题11第4节)从政策情景转向强化和2°C情景需要充分调动社会投资,而转向1.5 °C情景需要国家加强战略性投资布局。从政策、强化、2 °C到1.5 °C情景,国有资本均为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主力。但从政策、强化到2 °C情景,国有资本投资占比呈下降趋势,社会资本投资占比从28%提升到35%,对推动能源系统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贡献不断提升。而在1.5 °C情景下,对电力基础设施深度脱碳的一系列改造则需要更多发挥好国有资本投资的关键作用。中长期能源基础设施转型发展投资思路与建议(课题11第5节)推动我国能源基础设施转型发展,需立足中长期能源需求走势加强战略谋划,加快从注重投资规模的“铺摊子”转变为强化投资可持续性的“上台阶”5\低碳技术分析课题7 生物质能分析、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分析、碳捕集与封存(CCS)的综合分析氢能、核能分析非二气体的减排技术(课题13第3节)实现非二气体减排在近中期需要重点关注末端回收和处理措施的推广利用,如煤层气回收、工业部门尾气排放的催化分解处理等;而长期来看,非二气体减排的加强则需要稳步推进前端需求消减或替代进程,如倡导健康饮食结构、新型低GWP值制冷剂替代等。
读懂碳中和 作者简介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 2019年年初,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基金和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设立了“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以同时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及《巴黎协定》下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为指导思想,聚焦《巴黎协定》下更新自主贡献目标以及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相契合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相关国内和国际战略及政策提供技术支撑。课题组包括清华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24所机构,共有120余位专家学者全程参与,历时两年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本书是项目成果的系统总结和呈现。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清华大学设立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2017年12月,旨在利用大学在知识、人才、社会影响、国际交流方面的优势,针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政策、战略、治理和行动问题开展研究、咨询以及人才培养,发挥世界知名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中的引领作用。 2019年年初,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基金和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设立了“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以同时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及《巴黎协定》下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为指导思想,聚焦《巴黎协定》下更新自主贡献目标以及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相契合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相关国内和国际战略及政策提供技术支撑。课题组包括清华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24所机构,共有120余位专家学者全程参与,历时两年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本书是项目成果的系统总结和呈现。;.;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清华大学设立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2017年12月,旨在利用大学在知识、人才、社会影响、国际交流方面的优势,针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政策、战略、治理和行动问题开展研究、咨询以及人才培养,发挥世界知名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中的引领作用。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18.4¥49.8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45.1¥48 -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21¥49.9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3.8¥58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8.4¥58 -
1小时图解经济学/铃木一之
¥1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