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与海
-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
>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注音版:小妇人(九品)
-
>
名家经典:水浒传(上下册)
-
>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必备公式(备考2023)
-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导读版)
-
>
经典阅读:青少年人文素养丛书--话本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学法点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704709
- 条形码:9787569704709 ; 978-7-5697-047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学法点拨 内容简介
此书精选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2006年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兼顾2017年课标版,2019年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里12篇散文为例,分为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哲理感悟三个种类,交给学生如何学习散文、读懂散文的方法。每节分为四个版块进行解读。版块是文本解要:首先解说课文在教材中位置、作用,单元训练重点以及该文需要学习借鉴的方法,其次从四个方面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导航,解读课文是如何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可以学到什么。第二版块是预习路径,指导学生如何重点和有效预习。第三是学法点拨,主要是教给大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这是该书优选的亮点,让高深莫测的语文核心素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走出来,站队点卯,等待检阅,采用案例式解读,容易理解接受;列举了背景助读法、语言品味法、结构分析法、线索梳理法、形象塑造法、意境营造法、技巧使用法、深度挖掘法、比较分析法、知识勾连法、任务驱动法等学法,希望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第四版块是拓展致用:精选与课文相似的文章,针对高考试题进行呈递性的学法指引、名师点拨,以期学以致用,掌握技巧,过手到家。“牛刀小试、天涯、剑指高考”是针对高考设置的提升性训练,“学法指引”和“名师点拨”是点拨学法和启发思维的,指引理清思路,点拨精准透彻,由易到难提升阅读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学法点拨 目录
**节 《荷塘月色》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二节 《故都的秋》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三节 《汉家寨》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四节 《囚绿记》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二章 写入记事类散文学法点拨
**节 《纪念刘和珍君》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二节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及此类文章学法点拨
第三节 《合欢树》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三章 哲理感悟类散文学法点拨
**节 《都江堰》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二节 《云霓》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三节 《埃菲尔铁塔沉思》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第四节 《美》及此类文章的学法点拨
参考答案
**章 写景状物类散文学法点拨
第二章 写人记事类散文学法点拨
第三章 哲理感悟类散文学法点拨
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学法点拨 节选
(一)文本指要 《囚绿记》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年)《语文(必修2)》**单元第三课,作者是现代散文家、革命家陆蠡。《囚绿记》以其写景状物的新颖独特、含蓄蕴藉而动人心弦,引人深思。阅读此类散文,要注意圈画批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身临其境,感悟情感,体会景物特点,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二)素养导航 1.语言建构与应用 陆蠡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简洁雅致的神韵。他的散文,用词造句不露穿凿之痕,语气节奏恰似促膝而谈,情感抒发堪称真情流露,娓娓道来从而引人入胜。《囚绿记》本是状物散文,但在作者的笔下,那“绿”却不再是单纯的物。初见是“绿影”,惊鸿一瞥,难掩欣喜;细见是“绿色”,朝夕相伴,视若至宝;深爱成“绿囚”,自私占有,魔念顿生;怀念那“绿友”,心怀愧疚,久别思念。作者写“绿”并非单纯描摹外貌,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笔调,将自己与“绿”的相遇相知相守相离相思,娓娓道来,让读者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他的世界当中,感悟到他与“绿”的深情。 《囚绿记》以细微的称呼变化,表情达意;以细致的外形描写,刻画形象;以独特的讲述形式,引人入胜。学习《囚绿记》就是要学习这种平中见奇,细微处见大学问、平静中寓深感情的语言建构形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细致地刻画了“绿”的形象,打动人心。“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此处描写简单朴实,却笔触细腻,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绿”的固执,“我”的恼怒。而“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这里细致地描写了“绿”的颜色和枝条的变化,如在眼前,同时运用比喻,引起读者对“绿”的同情和对“绿”宁死不屈的精神的敬佩。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陆蠡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他的散文全然投入单纯的情感,从一丝萦念的线头,便能抽出一篇美丽而多情的绝妙小品来,《囚绿记》便是如此。文章以“绿”为线索,按遇绿一赏绿一囚绿一放绿一思绿的过程来建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正是因为对“绿”的珍视和渴求,所以惊鸿一瞥就选定房间便合乎情理。而房间选定入住后,便有大量的时间来“赏绿”,用大量的篇幅极言对绿之爱,“绿”的面纱也缓缓揭开,后文“囚绿”之举也顺理成章。 正是因为对“绿”爱之深,所以希望和“绿”更加亲近,固执地把它囚禁在“我”的案前,即使它消损清减,即使“我”心生悔意,也依然不愿放它自由。如此固执的“囚绿”,*后却为何又要“放绿”呢?这是文章主题所在。有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意逆转,猛然收住,就如高超的乐师,将情绪推到*高潮而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笔势跌宕,发人深省。“思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结构的跌宕多姿,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回味。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陆蠡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以细致出彩的景物描写刻画纯粹深刻的审美形象。本文以象征手法赋予“绿”独特的精神气质,塑造了独特的审美艺术形象,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作者细致地描写这“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这“绿”生机勃发,积极向上。而当“我”把“绿”牵引进房间,“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绿”固执顽强,向往自由。当“我”继续囚禁,“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这“绿”宁折不弯,勇敢反抗。行文至此,这“绿”已不只是自然之绿,还是生命之绿,是人格之绿,是中华大地广大人民的象征,他们宁死不屈,坚贞勇敢,即使身处困厄,依然心向阳光,勇敢反抗。这“绿”与人一体,形成独特的审美形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色是自然的颜色”,绿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人不可缺少的依托。“*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绿”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惬意,“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绿”是湖阴先生幽居的清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绿”是江南春景的繁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是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绿”简单纯粹,却蕴含数不尽的文人情思,陆蠡当然也不例外。 “绿”之于陆蠡,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他酷爱绿色,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间并不舒适的房间,只因为一个小小的惊喜——绿。而和绿相处越久,爱之越深,越想亲近,以至于将其“囚禁”于室内,欣赏把玩。正因为对绿叶有着如此炽烈之酷爱,才能领略到常人所不曾见识过的美、体验和感受,并从中悟出像常青藤一样生命总在不屈不挠地为生存而抗争的道理。而从那一枝不肯屈服于囚牢的绿藤,这个“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身上,作者更是联想到了抗日烽火、民族存亡,其寓意可谓深刻。因此,这其实是一篇献给那些英勇抗战的爱国志士们的赞歌,超越时代,永垂不朽。 ……
-
初中生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
¥11¥26.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2.2¥28.9 -
镜花缘(全2册)
¥18¥42 -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导引
¥24.4¥32 -
文言文祥解精析。初三年级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