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涪陵”沿革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83382
- 条形码:9787506883382 ; 978-7-5068-833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涪陵”沿革研究 内容简介
历史上,“涪陵”*早出现在今重庆市彭水县,时间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继之北周时时期,在今涪陵区、武隆县相继出现“涪陵”(涪陵为涪陵镇,唐代升为涪陵县;武隆设立汉平县,唐代改为涪陵县);继之隋代,在今合川区出现“涪陵”(涪州、涪陵郡);唐代,升涪陵镇、改汉平县为涪陵县,设立涪州、涪陵郡。从此,“涪陵”定位于今涪陵区,成为涪陵区的专属拥有权。同样,今涪陵区、武隆区、南川区、巴南区均曾出现过“枳”之机构设置;今綦江区、南川区均曾出现过“南川县”的设置;今合川区、渝中区、垫江县均曾出现过“垫江”之机构设置,今湖南永顺、重庆酉阳均曾出现“酉阳县”之设置,而黔江县则有“酉阳山”。出现这种异地同名、同地异名的现象,不能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术语“侨置”加以说明,因为“侨置”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有其特殊的原因和限定的条件,且不能解释魏晋以后仍然存在的异地同名和同地异名情况,因之,笔者以为这是历代统治者继承地名文化遗产而出现的“地名位移”。本书首次以“涪陵”为重点概念,对“古今”涪陵、“大小”涪陵、“地名”涪陵、“泛”涪陵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考察。探讨了各历史时期“涪陵”的“同地异名”“异地同名”与“地名位移”问题。对了解“涪陵”的历史沿革、社会发展、行政区划、隶属关系、辖域调整、得名含义有重要参考价值。
“涪陵”沿革研究 目录
**节 “涪陵”沿革的载籍记载
第二节 “涪陵”沿革的学术探究
第二章 涪陵与地名位移研究
**节 地名同名、异名与位移
第二节 “涪陵”地名位移考察
第三章 “涪陵”名义考释
**节 “涪陵”名义诸说
第二节 “涪陵”得名定义
第三节 “涪陵”相关诸县县名考察
第四章 “枳”之历史演变
**节 “枳”之得名
第二节 “枳”名之郡县设置
第三节 “枳”之位移
第四节 枳地郡县设置
第五章 “涪陵”名行政设置
**节 “涪陵县”之设置
第二节 “涪陵郡”之设置
第三节 “涪郡”之设置
第四节 “涪陵镇”之设置
第五节 “涪州”之设置
第六节 “涪陵专区”之设置
第七节 “涪陵地区”之设置
第八节 “涪陵市”之设置
第九节 “涪陵区”之设置
第六章 “涪陵”地域的行政离合(上)
**节 涪陵
第二节 武隆
第三节 南川
第四节 丰都
第六节 垫江
第七章 “涪陵”地域的行政离合(下)
**节 黔江
第二节 酉阳
第三节 秀山
第四节 彭水
第五节 石柱
第八章 “涪陵”沿革与周邻关系
**节 市内
第二节 市外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涪陵”沿革研究 作者简介
曾超(1966-),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曾任校历史旅游文化学系主任、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校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编著图书有《巴人尚武精神研究》《枳巴文化研究》《三峡国宝——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同治重修涪州志》《康熙重庆府涪州志》《历代名人吟咏重庆》《黔江区志》等十余部;在《贵州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发表文章百余篇。《巴人尚武精神研究》《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等获奖三十余项。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9.7¥48.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5.5¥3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13.8¥32.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6.4¥42.0
-
中国庭园记
¥14.2¥26 -
闲雅成都
¥16.7¥46 -
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八品)
¥14.5¥39 -
日落香江:香港对日作战纪实
¥16.4¥45 -
南京城市史
¥26¥78 -
消逝的天津风景
¥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