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74371
- 条形码:9787542674371 ; 978-7-5426-743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本书特色
“乡愁”包含着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而“现代性”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进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收录了“中国乡愁的文化本源”“现代乡愁的文化意义”“当代乡愁的文化书写”等内容。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乡愁”这个当代社会复杂矛盾的文化现象,通过对当代乡愁的文化书写、城市空间的再生产与乡愁、乡村社会的乡愁与重构、现代性语境中的民俗与民俗主义等几方面展开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现代乡愁是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双向性。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目录
**章 中国乡愁的文化本源
**节 乡愁的起源
第二节 传统乡愁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 现代乡愁的文化意义
**节 现代乡愁的源起
第二节 现代性主体的建构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文化乡愁
第三章 当代乡愁的文化书写
**节 主流话语的乡愁书写
第二节 乡土文学与乡愁
第三节 社会学文本中的乡土书写
第四节 小城书写的不同路径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城市空间的再生产与乡愁
**节 现代性主导下的中国城市化历史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理想审美实践
第四节 城市化中人与自然、传统融合的路径
第五章 乡村社会的乡愁与重构
**节 传统乡土社会遭遇现代性
第二节 现代乡村建设语境下的田园重构
第三节 艺术乡建与乡村文化重构
第四节 关于艺术乡村建设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第六章 现代性语境中的民俗与民俗主义
**节 传统民俗文化遭遇现代性
第二节 民间目的性叙述与国家民俗主义
第三节 民俗审美的逻辑和民俗主义的意义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节选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前文我们给出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几个文本,表征了现代中国人的乡愁,预示着现代新文化类型的诞生。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出于启蒙的目的,猛烈抨击传统文化,造成了文化传统断裂,直接影响了对现代中国民族国家身份的建构。现代文化史上的新文化领军人物与整理国故派、西医与中医、国画与油画的论争,无一不是对文化话语领导权的争夺。抗战时期,中国前途*黑暗的时候,钱穆先生针对主流话语的这种文化价值观,感慨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怀着“不过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拳拳之心,在漂泊动荡中撰写了卷帙庞大的《国史大纲》,痛呼:“文化与历史之特征,日‘连绵’,日‘持续’。惟其连绵与持续,故以形成个性而见为不可移易。惟其有个性而不可移易,故亦谓之有生命、有精神。”“一民族政治制度之真革新,在能就其自有问题得新处决,辟新路径。不管自身问题,强效他人创制,冒昧推行,此乃一种‘假革命’,以与自己历史文化生命无关,终不可久。”“断断无一国之人相率鄙弃其一国之史,而其国其族犹可以长存于天地之间者。”“以我国人今日之不肖,文化之堕落,而犹可以言抗战,犹可以言建国,则以我先民文化传统犹未全息绝故。”“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犹得长存者。”①整部《国史大纲》从头到尾贯穿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忧心忡忡的危机感。民族认同既是现代性的出发点,更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归宿。现代性是西方的内生性原发性文化,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而中国近代被迫走上了文化转型之路,继发性的现代性意味着水土不服,东方亚细亚的共同体结构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金惠敏认为,在中国甚至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凝聚社会、构建民族身份的功能不是由西方那种逻辑、知识式的百科全书建构的,而是由历史和神话来承担的。无论历史还是神话,都是钱穆先生呼唤的不可移易的连绵与持续的民族心灵史,都可视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共同体的主体,是一种神性的存在,珍藏着民族认同的基因、密码。 如果我们承认连绵与持续的历史文化构筑了民族文化主体,那么“文化记忆”就是文化*大的社会功能。德国学者阿达莱·阿斯曼提出了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概念,认为记忆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个体行为,个体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记忆。文化因为是人类的一个永远处于生产性的“形成与构成的过程”,文化内核抽象成一种“凝聚性结构”,通过民俗、节庆、纪念日等形式使过去的事件延续到当下,流逝的时间就成为绵延不断的时间,事件因为具有了永恒的意义而成为集体成员所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记忆包括神话、历史、传说、事件,作为建构民族文化主体的权力话语,“文化记忆”显然属于记忆政治学,是一种主动的历史建构,在不断地叙述中“重现”历史,建立一套与过去保持联系的新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保罗·康纳顿指出:“我们保持回忆的方式,是把它们和我们周围的物质环境联系起来。我们的记忆若要重现,那么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正是那些被我们占据的、不断步步回溯总可以参与其中,随时能够重构的社会空间。”①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甚至认为,作为一套意义系统的国家认同,正是通过不同层面文化想象被不断塑造出来的,国家也只有通过基于历史、空间和制度等多层面的文化指示框架,才能创建出一体化的、稳定的心理归属感和共同体符号系统。当然,通过想象创建的符号系统不是随意的、虚构的,它只是借想象的力量建构起来的,想象是多民族创建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和渠道。①这套体系为了验证主体,必须与历史、过去保持内在的连续性,这套话语就是乡愁,就是对文化记忆和自我的呼唤。这些学者的论述都是对现代性语境下主体认同的阐释,给我们研究中国现代主体认同问题以深刻的启示。 ……
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 作者简介
亢宁梅,女,江苏省南京市人,硕士,副教授。执教于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长期从事美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主持并完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农民画的国家话语、民俗性、商业性三重奏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愁与现代性的冲突与重构”,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苏北地方文化形象话语体系研究”,以及一般项目三项,完成研究专著三部,创作散文集《水一样的乡愁》,诗歌集《坚硬的天空》。发表论文八十余篇,文学作品三十余篇。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生活十讲
¥29.2¥68 -
羌族
¥5.4¥8.3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9.6¥52 -
手艺
¥18¥42 -
后浪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37.6¥60 -
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
¥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