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湿一去百病消
-
>
当癌症来敲门
-
>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
>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
>
(普通本)为什么没人能告诉我为何生病?自然和整体医学
-
>
故事疗愈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值得一读的小说
我们内心的冲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521894
- 条形码:9787569521894 ; 978-7-5695-2189-4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们内心的冲突 本书特色
每次读这本书,都是一次心理突围。 ——资深心理咨询师 武志红 我们的内心容纳着各种矛盾冲突,既是痛苦,也是才能,只有当你愿意承受打击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情感心理作家 苏岑 霍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她的理论为推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
我们内心的冲突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通俗易懂的心理自助读物。社会心理学 先驱、新弗洛伊德主义者、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重要著作。她 是与弗洛伊德、阿德勒、弗洛姆齐名的精神分析领军人物。备受苏 岑、张德芬、武志红、曹舟力等国内心理学者推崇。 二、精准解读现代心理病症、剖析内心冲突根源。提出人们内心的 冲突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紧密相连。一旦这些关系有了改善,这 些倾向就可以改变。同时反对“童年经历决定一生”的观点,对于 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童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精神 分析更应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关注个体当前的情况。 三、内容浅白易懂,无删节译本,论据扎实、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符合大众阅读习惯。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现代人可能遇到的内心冲突和困惑及其产生的根源 和由于未解决冲突而产生的种种后果。社会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始 终坚信人的天性都是无害的,即使出现了心理问题,只要愿意改变, 永远都不晚。她从探究矛盾背后的心理机制入手,抽丝剥茧地剖析 导致所有矛盾现象的*基础的人格冲突。启发读者以第三视角的姿 态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进而尝试着改变自己。
我们内心的冲突 目录
我们内心的冲突 节选
冲突在神经症中的重要性往往是超乎想象的。然而,要洞察冲突却非易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冲突在本质上是无意识的,但更多的是因为神经症患者会施展浑身解数去否认冲突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征兆使我们有理由怀疑潜在冲突的存在?在前一章所举的例子中,有两个因素表明冲突的存在,两个例子都相当明显—**个例子中是疲乏,第二个例子是偷窃。其实每种神经症症状都指向一种潜在冲突,也就是说,每种症状多多少少都是某个冲突的直接后果。我们会逐渐看到,未消除的冲突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它们如何产生焦虑、抑郁、优柔寡断、怠惰、孤僻等情绪。弄清楚这里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显性紊乱转向源头—尽管这并不会揭露这个源头的确切性质。 表明冲突在起作用的其他征兆则是自相矛盾的行为。**个例子中,我们看到这个男人相信决策过程有问题,也相信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却没有表示任何抗议。第二个例子中,一个珍视友谊的人转而要窃取朋友的钱。有时,他们自己也不会意识到这种矛盾,但更多时候,即便在毫无经验的观察者看来都一目了然,他们仍然熟视无睹。 就像体温升高是生理紊乱的明确指标一样,自相矛盾也是存在冲突的指标。举几个常见例子:一个极度渴望结婚的姑娘,却畏惧任何男人的靠近;一位母亲过于关心她的孩子们,却常常忘记他们的生日;一个对别人一贯慷慨大方的人,却对自己节衣缩食;一个向往离群索居的人却从不独处;一个对大多数人宽宏大量的人,却对自己锱铢必较。 与症状不同,自相矛盾常常能使我们对潜在冲突的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例如,急性抑郁本来只说明一个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但如果一个过于奉献的母亲忘记孩子的生日,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这个母亲更热衷于塑造一个好母亲形象,而不是真爱孩子。我们甚至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她的理想可能与她无意识的施虐冲动—让孩子受挫等,正在发生冲突。 有时,冲突也会浮出水面,也即是,有意识地体验到冲突本身。这似乎与我“神经症冲突是无意识的”这一主张相矛盾,但其实出现的只是将真实冲突扭曲变形或篡改过后的东西。因此,如果一个人面临着必须做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刻,尽管他有避重就轻、闪烁其词的技术,但也派不上用场,那他就可能被一种有意识的冲突所拉扯。现在他完全无法决定是和这个女人还是那个女人结婚,或是否要结婚,是做这份工作还是那份,是继续保持还是解除一项合作关系。于是,他会经受巨大的折磨,从一个极端穿梭到另一个极端,完全无法做出任何决定。他可能忧心忡忡,求助于精神分析师,期望分析师把相关的具体问题弄清楚。然而他必然失望不已,因为当前的冲突只能说明他内心的冲突*终爆发。如果不认识到问题背后所潜藏的冲突,不踏上这条宛然曲折的漫漫长路,就不可能解决这个令他烦恼痛苦的问题。 在其他例子中,内心冲突可能被外化,在这个人的意识中表现为自身与环境格格不入。或者,他发现毫无根据的恐惧与抑制干扰了他的渴望时,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内心这股逆流来自更深的源头。 我们对这个人了解越多,就越能辨别出引起症状、自相矛盾的行为与表面冲突的冲突要素—而且,我们必须补充,他的情况也借由大量各式各样的矛盾而更令人费解。所以我们不禁会问:是否有一个基本冲突潜藏于所有这些具体冲突的背后,并从根本上造成了这些冲突?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诸如婚姻中的问题来描述冲突的结构?如在这段婚姻中,那些毫无干系的争论无止无尽,关于朋友、孩子、财务、进餐时间、用人等,这些是否说明这段关系本身根本不和谐? 人格中存在基本冲突,这个观念由来已久,并在各种宗教与哲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光明与黑暗的力量,上帝与魔鬼的力量,善与恶的力量,都是这种观念的某种表达方式。在现代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在这方面和在其他方面一样,做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个假设是,基本冲突是本能驱力与禁忌环境之间的冲突,我们的本能驱力盲目地渴望满足,而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戒律森严。这种环境在早年被内在化,从那时起便表现为冷峻的超我。 这里不太适合认真讨论这个观念,那需要重述所有反对力比多理论的争议。我们还是试着理解这个概念本身的意思吧,尽管我们摒弃了弗洛伊德的前提假设。那么,剩下的争议就在于:原始的自我中心动力与令人敬畏的良心的对立,是我们各式各样冲突的基本来源。正如后面会看到的,我也认为这种对立(或在我的思考方式中类似于对立的东西)在神经症结构中占据显要地位。我所质疑的是它的基本性质。我认为,尽管它是一种重要冲突,但它却是次要的,是神经症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这种驳斥观点的依据稍后会愈加明显。这里只提出这个理由:我并不认为,渴望和恐惧中的任何冲突都能让神经症患者的内心分裂到这种程度,也不认为它们引发的后果的危害竟足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像弗洛伊德假设的那种心理处境便意味着,神经症患者仍然有能力全心全意地追求某些事物,只是恐惧的阻滞作用挫伤了他的这种努力。在我看来,冲突的源头是神经症患者丧失由衷地达成愿望的能力,因为他的愿望是分裂开来的,也即是,他的种种愿望是背道而驰的。这样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就的确比弗洛伊德所想象的更严重、更危急。 虽然与弗洛伊德相比,我认为基本冲突的破坏性更强,但我也认为*终消除冲突的可能性会更大。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基本冲突具有普遍性,一般不可能消除,所能做的只是更好地妥协或控制。根据我的观点,神经症基本冲突不一定生来就有,如果它产生了,也有消除的可能—只要这个受折磨的人不畏艰难困苦。这个差别不在于乐观或是悲观,而是必然来自我们假设上的差异。弗洛伊德后来对于基本冲突的解释在哲学上相当具有吸引力。先不管他这个思路的各种内涵,归根结底,他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理论是人类建设性动力与破坏性动力之间的冲突。弗洛伊德本身并不是想把这个理论与冲突联系起来,而是防止两种动力混合在一起。譬如,他发现可以将受虐和施虐动力解释为性本能和破坏性本能的融合物。 要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冲突研究中,就需要引进道德价值观。然而,弗洛伊德又觉得这些东西是科学世界的非法入侵者。按照他的信念,他力图发展一种与道德价值观无关的心理学。我相信,这种想要从自然科学的意义上表现“科学化”的努力是强有力的原因之一,解释了为何弗洛伊德的理论与疗法被限定在非常狭窄的渠道内。尤其是,这似乎还导致了他没有领会到冲突在神经症中的作用,尽管他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研究。 荣格也很重视人类的对立倾向。他对于在个体中起作用的种种矛盾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他把它作为一个普遍规律:任何元素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其对立元素的存在。如,一种外在的女性气质暗示着一种内在的男子气概;一种表面的外倾性,暗含着一种隐藏的内倾性;表面看起来是思维和推理占优势,而内心是情绪感觉占优势;等等。从这点上看,荣格似乎把冲突视为神经症的基本特征。然而,他接下来说,这些对立所具有的不是冲突性,而是互补性—目标是要接受双方面,从而趋近完整。在他看来,神经症患者是一个被困于单面发展之中的人。荣格用互补律来阐释这些观点。现在,我也意识到了对立倾向包含互补的成分,完整的人格离不开任何一方。 但我觉得,这些对立倾向已经是神经症冲突的产物了,它们之所以如此顽强,是因为它们代表着尝试解决的努力。例如,如果我们把倾向于内省、回避以及关心自己的感受、想法或幻想胜过他人视为一种真实的倾向,也就是说,这些倾向在本质上是由体验所建立和加剧的,那么荣格的推理就是正确的。有效的治疗过程会显现他所隐藏的“性格外倾”倾向,会指明单面发展的危害,会鼓励他接受和实践这两种倾向。然而,如果我们把内倾性(我更愿意称之为神经症离群)视为一种手段,用来逃避那些因为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冲突,那么治疗的任务就不是鼓励他更外向,而是分析潜在的冲突。只有消除了这些潜在冲突,才可能接近全心全意这个目标。 现在继续推演我的观点,我还在神经症患者指向他人的基本矛盾态度中看到了基本冲突。在讨论细节之前,请大家注意一下这种矛盾在《化身博士》小说中的戏剧性。我们看到主人公一方面脆弱、敏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等,而另一方面又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当然,我并不是说神经症的分裂严格按着这个故事的线路走,而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矛盾态度的生动描写。 想从遗传学角度着手阐释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追溯到我所说的基本焦虑 [1] 上,这里所指的是孩子在潜在的敌对世界中的孤立感和无助感。环境中各式各样的敌对因素都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冷漠、反复无常的行为、不尊重孩子的个体需求、蔑视态度、称赞过盛或缺失、缺乏真实可靠的温情、必须在父母的争吵中选择立场、责任过多或过少、过度保护、与其他孩子隔离、不公平、歧视、不信守诺言、敌对气氛等。 关于这一点,我唯一特别关注的因素是孩子对于环境中潜在的虚伪的感觉:他觉得父母的爱、基督教慈善事业、诚实、慷慨、宽容等可能只是假装的。在这点上,孩子感觉到某些东西确实是虚伪的,但还有一些可能只是他对于种种矛盾行为的反应,而这些矛盾是他在父母行为中所感觉到的。然而,这些感受往往结合了各种限定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显而易见或深藏不露,所以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只能循序渐进地识别这些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 在这些干扰条件的烦扰下,这个孩子摸索着生活下去的路,摸索着应对险恶世界的路。尽管,他自己会懦弱与恐惧,但还是无意识地形成了他应对环境中特定势力的策略。通过摸索,他不仅发展出自己特有的策略,还形成了持久的人格倾向,这些倾向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我把它们称为“神经症倾向”。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冲突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势必不能一味关注个体倾向,而应纵观这个孩子在这些环境中可行和实际的动向。尽管我们暂时看不见细节,但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他应对环境的基本动向。一开始可能杂乱无序,但*后从中形成了三条主线:他可以亲近他人、对抗他人或远离他人。 在亲近他人时,他接受自己的无助,尽管存在隔阂与恐惧,他还是试图赢得他人的爱,试图依赖他们。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与别人相处时感到安全。如果家庭中有不同的阵营,他会选择有至高权威的一方。通过顺从他们,从而得到归属感和支持感,这使他不再感觉那么孤立无援。当他对抗他人时,他接受身边的敌意,并有意无意地决定反抗。他完全不信任别人对他的感觉和意图。他以任何力所能及的方式反抗。他想要更强,想要击败别人,部分出于自我保护,部分出于报复。当他远离他人时,他既不想有所归属,也不想有所抗争,而是拉开距离。他觉得自己跟别人没什么共同点,别人无论如何也不了解他。他用自己的性格、玩具、书和梦想等建立了一个个人世界。 对于每一种态度,都有一个涉及基本焦虑的突出因素:**种态度是无助,第二种态度是敌意,第三种态度是孤立。但事实是,这个孩子不可能真心采取任何一种行动,因为在这些态度赖以发展的环境中,三种态度都一定会出现。我们纵观所见的只是占主导性的动向。 如果我们现在跳到发展成熟的神经症,这就更显而易见了。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些成年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刚刚说的某一态度十分明显。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他的其他倾向也没有停止发挥作用。 在一种依赖和服从为主导的类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攻击倾向和离群需要。一个敌意占主导的人也有依从性格和离群需要。而一个离群性格的人不会没有敌意,或不会不需要爱。 然而,主导性态度是*能决定现实行为的态度。它反映了应对他人的途径与手段,人们在使用这些途径与手段的过程中感到舒适自在。因此,一个离群索居的人,通常会使用无意识手段来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因为只要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他就茫然不知所措。 再者,主导性态度经常是(但并不总是)他的意识所*能接受的态度。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德裔美国人,医学博士、心理学 家、精神病学家。她是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 人物,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代表作有《我们内心的冲 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5¥24.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28.3¥39.8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自我肯定的力量
¥18¥42 -
情感盲区:弥补我们缺失的爱
¥18.3¥42.8 -
你好.焦虑分子
¥24¥48 -
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
¥42.9¥59 -
落差-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失望
¥22.6¥42 -
走出孤独
¥17.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