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23.3¥385.0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基础医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声医学(一)
¥160.8¥268.0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基础医学:病理学
¥394.4¥680.0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基础医学: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
¥144.0¥240.0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基础医学:医学细胞生物学
¥177.6¥296.0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基础医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声医学(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917842
- 条形码:9787567917842 ; 978-7-5679-178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基础医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声医学(二) 内容简介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按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中医药学类、公共卫生类、军事与特种医学类、药学类的不同学科分卷出版。一学科辑成一卷或数卷。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基本结构单元为条目,主要供读者查检,亦可系统阅读。条目标题有些是一个词,例如“炎症”;有些是词组,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由于学科内容有交叉,会在不同卷设有少量同名条目。例如《肿瘤学》《病理生理学》都设有“肿瘤”条目。其释文会根据不同学科的视角不同各有侧重。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基础医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声医学(二) 目录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临床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心理神经免疫学
医学模式
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病因机制]
心理应激
心理中介机制
应对
急性应激反应
适应
防御机制
躯体化
压抑
否认
投射
反向
退化
升华
内化
潜抑
转移
摄入
幽默
利他
压制
预期
理智化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A型行为
B型行为
C型行为
D型行为
人格改变
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环型人格
抑郁型人格
生理中介机制
应激
应激心理
应激生理
应激行为
全身适应综合征
[症状]
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昏迷
谵妄
蒙眬状态
梦样状态
特殊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感觉倒错
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体象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
注意障碍
注意减退
注意增强
随境转移
注意涣散
注意缓慢
注意固定
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遗忘症
错构症
虚构症
思维障碍
妄想
超价观念
强迫思维
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
愤怒
焦虑
恐怖性焦虑
……
索引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基础医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声医学(二) 节选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医学(二)》: 情境一特质理论过程理论和特质理论分别强调情境和人格因素对应对行为的影响,尽管都得到一些研究结果的支持,但这些研究通常也发现一些相反或矛盾的资料。研究者们认识到单纯地运用某种单一取向的理论解释都无法解释复杂的应对行为,于是他们趋向于停止特质论与过程论的争论,并开始吸收、整合彼此的长处。 应对的情境一特质理论将人格变量与情境变量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注重研究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认为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人格特质和应激情境的相互作用,不可强调其一而否定另外一种决定因素的作用,是目前较合理的研究取向。 应对方式个体为减轻或避免压力、适应环境所采用的带有个人特点的方法和策略。又称应对策略。在应激条件下,大多数人会依据所面对的问题或情境的要求而采用多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理反应的中介因素,在调节和缓冲身心健康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类根据不同标准进行。 根据应对指向目标划分①问题指向性应对:应对指向应激源。具体环节包括:事先应对,获得信息,规划策略,预先准备,自我调控,寻求社会支持,调动平时不常使用的资源和力量,改变个体存在的问题行为,驾驭环境,着重于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对抗应激源。②情绪指向性应对:应对指向自身,多在急性期发挥作用。指对应激性情绪或生理性唤醒的控制,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以减轻或防御事件的冲击,通过降低烦恼并维持适当的内部状态。这类应对着重于自身,可降低对应激源的反应性。包括心理防御机制、重新评价情境、减轻紧张压力。 根据应对表现形式划分①积极的认知应对:个体希望以一种自信而有能力自我控制应激的乐观态度评价应激事件,以便在心理上能更有效地应对应激。②积极的行为应对:个体采取明显而积极的行动,希望以行动解决问题。③回避应对:个体企图回避,主动对抗或希望采用间接方式,如过度饮食、大量吸烟等缓解与应激有关的情绪紧张。 根据应对阶段划分个体做出应对可以在应激性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如疾病进展期)或发生后,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预防性应对:发生在应激性事件出现或可能出现前,如吸烟者为避免患肺癌的危险而戒烟。②预期性应对:当预料到某一事件即将发生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在等待外科手术时服用镇静药。③动态应对:事件正在进行时的应对,如通过分散注意力可以减少慢性疼痛等。④反应应对: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如断肢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⑤继续应对:压力事件发生很长时间后,继续与事件的滞后影响进行抗争,如发生重大创伤事件后控制自己不断出现的念头。 根据应对主体角度划分其划分根据应对活动涉及个体的心理活动(如再评价)、行为操作(如回避)和躯体变化(如放松)等的不同。 根据应对策略与个性的关系划分如分为与个性特质有关、相对稳定、习惯化或不同特征的类型等。 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应激境遇①可控性境遇:个体可控制,通过自身努力可改变的境遇,如居住条件差、人际关系紧张、升职受挫等。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积极应对是适当的应对方式,接受、否认则是不恰当的。②不可控性境遇:某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法控制的境遇,如地震、洪水、空难、战争等,接受、否认是适当的应对。同一种应对在应激境遇的不同阶段,其效果也不同。如学生在应对考试应激时,考前准备阶段,积极应对为适当的应对,而淡化则是不恰当的应对。但在考后等待分数阶段,淡化又是有利的。 个人资源应对方式受健康、既往经历、情绪、乐观、控制感和宗教等个人资源等的影响。 既往经历:从学习理论角度来说,既往成功的应对经验,在再次遇到相似应激境遇时会被继续使用,这是强化的结果。反之,若为失败的经验,则个体在今后的实践中会调整应对。研究发现,当个体多次积极应对不可控制的应激境遇失败后,则会放弃积极应对而采取接受现状的应对方式。 消极情感:是以焦虑、抑郁和敌意为特点的弥漫性消极情绪。具有高消极情感(或神经质)的个体在很多情境中均表现出不安、痛苦和不满等,他们更倾向于过度饮酒、抑郁,也常有自杀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神经质与低水平的健康状态有关。例如,高神经质个体更易患关节炎、糖尿病、肾病、肝病、胆囊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等。消极情感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头痛及冠状动脉疾病有关。研究发现消极情感与个体血液中皮质醇水平升高有关,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有可能形成联结消极情感与不良健康之间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具有高消极情感的个体更易患某些疾病,这是因为在应激状态下,他们比具有低消极情感的个体更有可能寻医问药,具有高消极情感的个体不太可能采用有效的应对努力。因此,长期处于高消极情感的个体更易罹患疾病,即使他们没有患上某种疾病,也可能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躯体症状和疾病性行为等。 乐观:指个人总体上对未来积极结果的期望。乐观主义者在面临压力时常比悲观主义者应对得更好些,这是因为他们能够采取更有效的应对行动,并且善于对未来做出明智的计划。在可以控制的情境中,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使用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患病时也会采取更多的主动行为以消除症状。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乐观态度可预测个体应对的有效性与术后恢复情况。乐观主义者很少采用否认的态度,更多会针对问题进行应对。因此,住院期间乐观者恢复得较快,出院后能较快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有研究表明,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乐观主义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 心理控制感: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处环境,并达到预期结果。这是一种信念。心理控制感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都有助于人们应对各种各样的应激事件。若人们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环境中的事件,或认为他们的应对有效,一般都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更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导致成功,他们倾向于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且压力感会减弱,痛苦水平会下降,对应激的生理反应也会减弱。反之,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较少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在面对压力时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常倾向于采取发泄、幻想、忍耐等情绪性应对方式。研究显示,在患有支气管哮喘的青少年中,自我控制的信念与其对疾病更好的免疫反应有关。控制感也与低死亡率有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率。 宗教:就其共性而言,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是影响应对的积极而重要的因素,体现在多方面:①提供一个信念系统和一种对应激事件的思考方式,减少了不安,使个体能够从他们所遭遇到的应激事件中找到积极的意义和目标。②宗教提供一种社会支持。与没有正式宗教信仰的人相比,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在应对应激事件时,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反应会降低,对生活更容易满意,创伤性生活事件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较小。调查发现,几乎半数的美国人用祷告来处理健康问题。例如,与宗教信仰较弱的人相比,有更强宗教信仰的手术患者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然而,宗教信仰不单纯是祝福。若人们将健康的问题视为是上帝的惩罚,或者因为自己觉得健康问题不得不与自己的信仰抗争,他们则可能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和生理痛苦。 性别:应对的性别差异的研究普遍发现,男人更可能报告用问题指向性应对方式应对应激事件,女人更可能报告用情绪指向性应对方式。但是当男人和女人的职业和教育程度相似时,未发现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男女应对方式的差别上,社会性别角色起很重要作用。 年龄:相关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应对方式会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多地依靠认知的应对策略,趋向于使用更多问题指向性应对策略,而情绪指向性应对在青春期才发展起来。中年女性和男性倾向于使用问题指向性应对,而老年女性和男性倾向于使用情绪指向性应对。 社会资源应对方式也受到如社会支持、社会经济地位、时间、教育等外在资源的影响。社会资源缺乏会使人们感觉到很难控制压力源,致使他们倾向于不采用问题指向性应对。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基础医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声医学(二) 作者简介
何裕民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中医、霍英东英才奖、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等殊荣。共主持重点科研项目10多项;曾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型研究》;主编规划大学教材多部,包括任普通高校“十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分化教材(11本)》系列总主编。主编《现代中医肿瘤学》、主编国家卫生部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心理研究》、主编本科生规划教材《中医学导论》等;出版专著、教材、科普著作30余部。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5.0¥48.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2.4¥6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6.5¥45.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8.3¥39.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