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608
本类榜单:考试销量榜
¥17.2(2.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4.3(4.9折)定价  ¥7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版权信息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本书特色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2021-中公名师直播互动-梳理知识框架-传授解题技巧 《中公版·2021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全新升级)》结合军队文职公教育学科目考试的特点,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以及真题的出题情况,以“考点”形式对应讲解大纲内容,并结合真题出题形式、考查方向和涉及比例对知识点内容做合理精简和拓展。设置了经典真题,力求为考生提供一本考点全面、语言精练、解析透彻,紧跟考情,直击命题热点的复习用书。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内容简介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等内容。本书注重学科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设置了真题再现等版块,依据历年考试真题,讲解核心考点,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目录

篇教育学原理
章教育基本理论(2)
知识图谱(2)
考纲解读(3)
节教育概述(3)
考点1教育的概念与本质(3)
考点2教育的基本要素(5)
考点3教育的功能(6)
考点4教育的历史发展(7)
考点5教育学(9)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11)
考点1教育与人的本质(11)
考点2人的发展概述(12)
考点3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4)
考点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15)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8)
考点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8)
考点2教育的社会功能(20)
考点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23)
第四节教育目的(24)
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与作用(24)
考点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25)
考点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26)
考点4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27)
考点5我国的教育目的(28)
第五节教育制度(30)
考点1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特点(30)
考点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31)
考点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2)
考点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34)
强化练习(35)
第二章课程(38)
知识图谱(38)
考纲解读(38)
节课程概述(38)
考点1课程的概念与意义(38)
考点2课程类型(40)
考点3课程理论的发展(42)
第二节课程设计(45)
考点1课程设计的概念和层次(45)
考点2课程目标的设计(46)
考点3课程内容的设计(47)
第三节课程改革(50)
考点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0)
考点2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51)
强化练习(52)
第三章教学(56)
知识图谱(56)
考纲解读(57)
节教学概述(57)
考点1教学的概念(57)
考点2教学的意义(58)
考点3教学的任务(58)
第二节教学过程(59)
考点1教学过程的概念和基本要素(59)
考点2教学过程思想的发展(60)
考点3教学过程的性质(60)
考点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61)
考点5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62)
考点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65)
第三节教学原则(66)
考点1教学原则的概念(66)
考点2常用教学原则(67)
第四节教学方法(72)
考点1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72)
考点2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77)
考点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78)
第五节教学模式(79)
考点1教学模式概述(79)
考点2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80)
考点3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81)
考点4当代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变革(82)
考点5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83)
第六节教学评价(84)
考点1教学评价概述(84)
考点2教学评价的类型(85)
考点3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87)
考点4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89)
考点5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90)
第七节教学设计(92)
考点1教学设计概述(92)
考点2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94)
考点3教学目标设计(95)
考点4教学策略设计(97)
考点5教学媒体设计(97)
考点6教学评价设计(98)
强化练习(99)
第四章德育与美育(103)
知识图谱(103)
考纲解读(103)
节德育(103)
考点1德育概述(103)
考点2德育的任务和内容(105)
考点3德育过程(106)
考点4德育原则(108)
考点5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10)
第二节美育(114)
考点1美育概述(114)
考点2美育的任务与内容(115)
考点3美育的实施(116)
强化练习(119)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23)
知识图谱(123)
考纲解读(123)
节教师(124)
考点1教师概述(124)
考点2教师专业发展(132)
考点3教师职业压力与倦怠(135)
考点4教师伦理与师德(136)
第二节学生(139)
考点1学生的本质特点(139)
考点2现代学生观(新型学生观)(140)
考点3学生的地位(142)
考点4学生的发展(143)
第三节师生关系(143)
考点1师生关系概述(143)
考点2师生关系的类型(144)
考点3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144)
强化练习(147)
第六章学校管理(151)
知识图谱(151)
考纲解读(151)
节学校管理概述(151)
考点1学校管理的概念(151)
考点2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152)
考点3学校管理体制(152)
第二节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153)
考点1学校管理的目标(153)
考点2学校管理的过程(154)
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155)
考点1教学管理的内容与要求(155)
考点2教师管理的内容与要求(156)
考点3学生管理的内容与要求(158)
考点4总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159)
强化练习(159)
第二篇中国教育史
章中国古代教育史(162)
知识图谱(162)
考纲解读(163)
节原始时期的教育(164)
考点1教育的起源(164)
考点2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166)
考点3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166)
考点4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166)
第二节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67)
考点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形成(167)
考点2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私学兴起(169)
考点3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贡献(170)
第三节战国时期的教育(173)
考点1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173)
考点2稷下学宫(173)
考点3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174)
考点4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177)
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教育(179)
考点1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179)
考点2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180)
考点3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181)
考点4经学的特点(182)
考点5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82)
考点6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84)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85)
考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185)
考点2魏晋玄学教育思潮(186)
考点3傅玄的教育思想(186)
考点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87)
第六节隋唐时期的教育(188)
考点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及其历史作用(188)
考点2隋唐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189)
考点3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191)
考点4隋唐的中外教育交流(193)
考点5韩愈的教育思想(193)
第七节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95)
考点1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95)
考点2金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及其特点(197)
考点3宋元时期书院的发展(197)
考点4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及其经验启示(199)
考点5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201)
考点6王安石的教育思想(202)
考点7朱熹的教育思想(203)
第八节明朝的教育(206)
考点1明朝的文教政策(206)
考点2明朝的官学制度及其特点(206)
考点3明朝的书院(207)
考点4明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08)
考点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208)
第九节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210)
考点1清朝的文教政策、官学制度和书院(210)
考点2清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11)
考点3黄宗羲的教育思想(211)
考点4王夫之的教育思想(211)
考点5颜元的教育思想(212)
强化练习(214)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教育史(217)
知识图谱(217)
考纲解读(218)
节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218)
考点1传统教育的危机和改革派的教育主张(218)
考点2近代教会学校及其性质影响(219)
考点3洋务学堂的兴办(219)
考点4洋务留学教育及其历史作用(221)
考点5“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221)
第二节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223)
考点1维新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223)
考点2维新教育的历史意义(224)
考点3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224)
考点4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227)
考点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230)
第三节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230)
考点1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230)
考点2壬子癸丑学制(231)
考点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232)
第四节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234)
考点1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变革(234)
考点2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236)
考点3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236)
考点41922年“新学制”(237)
考点5收回教育权运动(238)
考点6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学校及其特点(239)
考点7李大钊的教育思想(240)
考点8恽代英的教育思想(241)
第五节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242)
考点1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242)
考点2杨贤江的教育思想(245)
考点3晏阳初的教育思想(246)
考点4梁漱溟的教育思想(247)
考点5黄炎培的教育思想(248)
考点6陈鹤琴的教育思想(250)
考点7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51)
第六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253)
考点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253)
考点2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255)
考点3“抗大”(256)
强化练习(257)
第三章中国当代教育史(261)
知识图谱(261)
考纲解读(262)
节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262)
考点1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262)
考点2工农教育(262)
考点3学制、课程、教材改革(263)
考点4学习苏联教育经验(263)
考点5高等学校院系调整(264)

展开全部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用辅导书·教育学 节选

篇 教育学原理 章教育基本理论 知识图谱 考纲解读 本章内容中,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学、人的发展的规律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目的的概念与作用、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高频考点,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是近年来考试的热点,教育的本质、教育制度的概念、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的考查频次较低,需要考生加以区别对待。 本章大部分内容知识都是直接考查的,难度不大,备考时考生做到准确记忆即可。但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经常结合名言、古文来考查,需要考生做到理解并熟练运用。 节教育概述 考点1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iêre”引申而来。“eduiêre”意为“引出、导出”。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一般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称为“三结合”教育或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此外,也有人将教育定义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考点演练 (单选)我国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 (单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称为()。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答案】A。 (二)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这是传统派的本质观。该观点的主要论点:①教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为政治经济所决定;②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则是间接的、有条件的;③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是历史性、阶级性,教育总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上层建筑说将教育看作人们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实践活动,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 2.教育是生产力 这是现代派的观点。该观点的主要论点:①教育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既进行着精神生产,也进行着劳动力再生产。②教育就是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作为生产力中重要的要素——人。③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和永恒性。④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生产力说强调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教育能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事业是生产事业,而不是消费事业;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该观点把这种与物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简单看成社会意识形态,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该观点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既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又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即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该观点认为,不能把教育看作观念形态,教育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教育观点不同;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该观点认为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要按照社会要求,通过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促使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规范个体行为,使其认识社会规范,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该观点认为不应把教育的本质归为某一个范畴,而应以其自身的规定性立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途径。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培养人的属性就不会改变。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根据一定社会需求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真题再现 (2021·单选)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答案】A。 (三)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教育通过传递社会经验,使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永恒性等只是教育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真题再现 (2020·多选)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有()。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答案】BD。 考点2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基本的要素,他们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活动主体,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接受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前人积累的经验,是师生教学互动共同操作的对象,也是引导青少年学习与发展的精神资源。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呈现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包括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以及师生与生生探讨和交流所涉及的各种经验、见闻与事物。 4.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段是指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各种非实质性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者的教法、受教育者的学法)和教育途径。 真题再现 (2021·单选)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育手段 B.教育管理 C.学习者 D.教育内容 【答案】B。 考点3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1.根据作用的对象,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发生在教育活动内部,故又称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的核心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的表现: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的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 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考点演练 (单选)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功能是教育的基本、核心功能。 A.社会 B.个体 C.政治 D.经济 【答案】B。 2.根据作用的方向,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根据作用的呈现形式,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教育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例如,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出现的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隐性功能可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利用转化成显性功能。 考点4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1)基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密切联系,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具有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学校产生的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真题再现 (2019·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产生条件的是()。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了场所 【答案】D。 (2)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宗教性。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