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作者:艾苠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32.5(5.6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86307
  • 条形码:9787506886307 ; 978-7-5068-8630-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本书特色

1.本书以史料为依据,以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笔记为线索,从人性的角度还原历史,讲述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曲折;读者犹如跟随英国使团,回到二百多年前的乾隆时代,身临其境般经历了访华的全过程。 2.作品还展现了乾隆时期中国的山川风物、社会风貌,以及那时中国人的形象。 3.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期间中英双方产生了种种摩擦,今人宜反思:那时的中国人普遍轻视西方文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当今世界,是否又在经历一次兴衰交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料为依据,以时代为背景,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全程展现了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精彩与曲折。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目录

序言 和平主义两千年 前言 走进末代盛世 访华之前的故事 等待千年 朝贡还是平等访问 精心准备的礼品 幸运的八百人 到达热河之前——惶恐、惊叹、茫然、摩擦 焦急等候在中国门口 皇上的戒心 “狮子号”上的中国皇帝画像 擅自登上六横岛 舟山抓捕领航人·葫芦皮上航海图 马总兵的款待 神效中医·悬丝诊脉 登州知府好年轻 大沽口·细心周到惹误会 错把平民当官员·高官登上“狮子号” 王文雄与乔人杰·舰上小酌 强健的中国人·再次拒绝赴宴 豪华宾馆船·大脚女人 中国厨师做西餐·斯当东的愧疚 直隶总督梁肯堂·英王怎能变“皇帝” 谨慎?无礼?不知礼? 对牛弹琴式的回访·英国人不开窍 到了天津·船上看戏 中国官员也有傲慢的 善解人意梁总督·徵、马见面起争执 英国男人涂脂抹粉·神秘来信 为小官求情 船上望行宫·想让皇帝看火炮 张弛有度,初次交锋 不值钱的恭维话 西藏边乱与英军·猜忌误解与良心 “中国政体完备?”“人民天赋独厚?” 通州住大庙 终于演示了野战炮 不学三跪九叩礼 极有礼法的中国人民 破败的馆舍 皇帝身边的欧洲人 心斗彼那铎 英吉利——虎狼之国 那个时候的圆明园 贡品?礼品?“索贿?” 来了一名法国人·太监有两种 热闹的圆明园·冒犯皇上 荒诞的呈文·可敬的英国老人·陈旧的制服 好奇好学中国人·想看皇宫 皇上宠臣·教士与弃婴 戈尼阿与格拉孟德 终于去热河 热河途中——登长城·桀骜的小偷·超前的科幻 皇上“检阅”英军仪仗队 只想对等·徵瑞受罚 和珅出面了·谦恭的英王 粗食与佳肴·达成一致 降格的觐见 和珅会见马戛尔尼 皇上御览贡品·英国人乔装打扮 降格的觐见·皇上的隐痛 游览万树园·马戛尔尼无地自容 又想演示大炮 万寿庆典,自愿跑去双膝下跪 呈递说帖·惹恼徵瑞 就要回京·吃橘子死了人 不惜再次贬低英王·也要郊迎皇上 走与留——双方很痛苦 不想回国,和珅劝归 对着敕书行接受礼·愤懑中的希望 道敕书——被忽视的历史文献 终于说了全部意图 安德育的真知灼见·决心辞行 南下途中委曲求全 和珅拒收礼品·使团离京 乾隆皇帝致乔治三世第二道敕书摘译 盛世危机——贪腐猖獗,鱼肉百姓 松筠——友善的新任钦差 可贵的交谈者 请求再降敕书 祭河神·见长麟 古完勋爵来信了·离开杭州 与长麟谈得很投机 科学与实用 过南岭 皇上的起居·功业与心愿 广州:极隆款待·不停演戏受不了 收获满满,告别中国 后记 帝国仍然强大,西方还要等待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节选

《等待千年》 中华与西方,谁更仰慕谁? 如果只看近一二百年,那是中国更仰慕西方。如果审视两千年的历史,就不一定了。 自从古罗马贵族初次穿上柔软华丽的中国丝绸起,对于遥远东方那个神秘的大国,贫困的欧洲就无限憧憬与向往。他们无法想象,那个大国的子民究竟有多么高的智慧,国家富裕到了何种程度。 历经汉、唐的辉煌强盛与开放,两宋的文明与教化,到了元朝,哪怕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朝代,其富裕程度也让西方人羡慕得五体投地。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足以证明。 今天,尽管不少中国人很“谦虚”(其实是自卑,盲目自卑),自己承认说,唐朝以后,中国就落后于西方。然而真实情况是,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西方世界仍在渴求东方大国巨大的财富。许多学者、旅行者、政治家仍然赞美中华文明。哪怕有西方人朦胧意识到,这个富甲全球的帝国正滋生着危机。 对中华大国的仰慕、憧憬、向往,实在漫长,漫长得让人失去耐心。明知追赶无望,在强烈自卑心和嫉妒心的驱使下,也有西方人刻意歪曲、贬低、丑化、误解不可超越的中华文明,试图以此获得一点自信。阅读西方人的旅行记、游记、考察记,就能清楚看到这一点。 那么,想分享那个大国的财富,怎么办呢?好办,那个大国不是从不拒绝外来文明吗,不是乐于接纳外来的人才吗,不是愿意与外国通商吗?那就与其通商贸易,那就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传教士到中国去学习,去传教,去做官。如果可能,也不妨试一下武力。 两千年中,西方国家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上,有绵绵不绝的商船与商队;历朝历代,有跟随游牧民族南侵的白色人种;长安、北京有来自各国的使者,以及胡人官员、匠人、商贩等;明清两朝有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骚扰我国沿海,侵占台湾,租借澳门。其目的,就是要分享一点东方大国源源不竭、令人垂涎的财富。 交往也好,和平也好,武力也好,西方对中国一直都是仰视,从未幻想过要与这个庞大的帝国平起平坐。 而中国呢,对那些远渡重洋来经商的夷人,都交由沿海的地方政府去管理。只要他们不作奸犯科,也予以包容,并不驱赶。只是朝廷难得正眼瞧一瞧这些洋夷。 历经两千年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一天,西方国家试图与中华大国平起平坐的时机到来了。 这个时候,18世纪快结束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整体超越了中国(还不是全部)。当然,这还不够,许多科技成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这还不够,这些应用于生产的科技成果与资本主义结合,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场革命——工业革命;这还不够,工业革命的成果还可以生产坚船利炮。 到这时,西方就有国家觉得,应该可以去试探一下,看那个高傲的东方帝国能不能以平等之心对待西方国家。 这些国家中*急切的,就是偏处欧洲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国,叫作英吉利王国。 那时的英国,曾经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海外殖民地数量多于其他任何国家,建立了强大的东印度公司,打赢了英葡战争,号称西方**。 不过,要说那时的英国有多么了不起,也不尽然,其本土面积不过23万平方千米,人口不过九百余万。虽经一二百年的海外殖民,可是那些殖民地也都穷得很,既没有多少令人称奇的出产,也难以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好市场。*有价值的海外殖民地,北美十三州,也于1776年独立,变成了美国。 而中国呢,仍处于乾隆盛世。本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三亿。出产取之不尽,有品质优良的茶叶、蚕丝、绸缎、瓷器、漆器,以及无数的其他物产,在外人看来确是国富民殷。全世界一大半财富都在中国。这还不算许许多多自愿归附的附属国的财富,如越南、琉球(冲绳)、哈萨克斯坦,等等。 中华大国富得流油,对于英国生产的呢绒、钟表、机械、火枪大炮,也许还有舰船,应该也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好市场。只要扩大贸易,就再也不必用宝贵的白银去换取中国取之不尽的财富了,中英贸易逆差自然消除。继而凭借强大的国力,垄断对华贸易,转手把中国的产品销往全世界,那能赚多少钱呀,英国人想想就兴奋不已。 果真那样,英国的国力将再一次飞速提升,说不定可以实现统一欧洲的大业。这有什么不可能呢,历史上又不是缺少先例。 那时的英国太需要中国了。 对中国的情况,英国政府也知道一些,都是从商人、旅行者那里听来的。那些信息支离破碎、驳杂混乱、真假难辨,不能作为对华政策的依据。 应该直接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 这就必须派遣各种专业人员,全面、直接、深入地考察中国的历史文化、山川风物、民风民情,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尽量详尽收集中国的情报。 特别是要详尽收集中国的军事情报,以衡量中国的国防实力。 再依据这些情报,制定对华政策。到底是争取自由程度更大的贸易,还是采取武力征服,就像征服印度那样。 由此,1792年,经过极为充分的准备,由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团,终于成行。 其实,早在这次之前,英国王室曾有过两次派遣使臣的努力。 **次非常早,早至159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给明朝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只是,这封信没有交到万历皇帝手中。原因是,女王使臣约翰·纽伯莱搭乘的航船遭遇了大西洋的风暴,船沉人亡。 所幸,到了1978年,这封信被意外打捞出水,居然密封保存得很好,作为中英交往的见证,终于在将近四百年后,交给了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 那封信的内容大意是,恳请中国大皇帝陛下允许女王的使臣到中国旅行,希望与中国通商贸易,互通有无。 第二次则是在1787年的乾隆年间。此时,中英两国已有稳定的贸易往来,且贸易额年年增长。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英国的胃口。于是,英王乔治三世于这一年派遣卡思卡特率领一个使团前往中国访问,力求扩大贸易。 这次又遇不幸,航行大半年,中国快到了,卡思卡特却患病死了,使团只好返回。

岂是少跪一条腿 :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 作者简介

艾苠,本名艾国胜,湖北武汉市人。农民出身,曾任职某国企高管。喜阅读,爱思考。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