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石窟寺研究(第11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5321
- 条形码:9787030695321 ; 978-7-03-06953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石窟寺研究(第11辑) 内容简介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本全国性专业刊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以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刊发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为己任,为全国石窟单位、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全面沟通与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以期推动石窟寺学术研究工作,促进全国石窟文物保护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石窟寺研究(第11辑) 目录
考古新发现
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发掘报告 云冈研究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大同市博物馆(1)
大足北山营盘坡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邓启兵 陈正菊(51)
四川通江松溪乡圆顶寺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通江县文物局(80)
研究与探索
陕西中部北魏晚期至西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黄文智(90)
甘肃甘谷叁交寺造像碑及上官洛炅造像碑考——兼论宇文建崇造像碑中的“铫国公” 张驰(109)
通江石窟中的独特现象 李白练(124)
彬县大佛寺中的历史名人题刻 常青(135)
杭州烟霞岭满觉陇摩崖造像 赖天兵(158)
古蜀华彩 梵相遗珍——四川新津观音寺《香山全堂》明代壁画考论 颜斌 蔡萌萌 干倩倩(169)
科技与保护
世界**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彩绘工程——云冈石窟第12窟3D打印作品彩绘 董凯(182)
甘肃云崖寺石窟五方佛洞彩塑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鲁苡君 祁娜 郭红姝 李博 李斌(192)
征稿启事(206)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Excavation Report on the Buddhist Architectural Ruin of Northern Wei Dynasty at the Eastern Zone on the Top of the Yungang Grottoes Yungang Academy Shanxi Provincial Archaeological Academy Datong Museum(1)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Yingpanpo Cliff Images at Beishan, Dazu Deng Qibing Chen Zhengju(51)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Yuandingsi Cliff Images in Songxi Town of Tongjiang, Sichu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History, Sichuan University Cultural Relic Bureau of Tongjiang County(80)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 Analysis on the Stone Buddha Statues from the Lat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from Central Shaanxi Province Huang Wenzhi(90)
On the Imagery Stele of Sanjiao Temple and the Imagery Statue of Shangguan Luojiong: With an Analysis of Tiao Guogong on the Imagery Stele of Yuwen Jianchong Zhang Chi(109)
On the Unique Phenomenon of Tongjiang Grottoes Li Bailian(124)
The Inscriptions by the Well-known Historical Figures at the Great Buddha Temple in Binxian Chang Qing(135)
The Cliff images of Manjue Long in Yanxia Ling, Hangzhou Lai Tianbing(158)
Research on the Mural of Xiangshanquantang in Guanyin Temple in Xinji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Yan Bin Cai Mengmeng Gan Qianqian(169)
The Painting Project of the World’s First Movable 3D Printing Replicating Cave: Painting the 3D Printing Works from Cave 12 of Yungang Grottoes Dong Kai(182)
Investigation of Disease Causes of Painted Sculpture in the Five Dhyani Buddhas Cave of Yunyasi Grottoes in Gansu Province Lu Yijun Qi Na Guo Hongshu Li Bo Li Bin(192)
Call for Papers(206)
石窟寺研究(第11辑) 节选
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发掘报告 云冈研究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大同市博物馆 内容摘要:为了配合云冈石窟“八 五”保护维修工程,1993年7月至10月云冈石窟联合考古队进行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工作期间。在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围墙之外的一处小山包顶部发现有盗洞,当即采取紧急措施于8月29日至9月16日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一处北魏佛教建筑遗址,出土了一批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构件、石刻造像等文物约230件,对北魏时期武州山石窟寺(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寺院规模与布局以及该座佛教建筑年代判断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云冈石窟 北魏 佛教建筑 台基 方座(坛) 塔(坛)殿 Excavation Report on the Buddhist Architectural Ruin of Northern Wei Dynasty at the Eastern Zone on the Top of the Yungang Grottoes Yungang Academy Shanxi Provincial Archaeological Academy Datong Museum Abstrac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conservation project of Yungang Grottoes of the eighth fiveyear plan, from July to October in 1993, Yungang Grottoes Joint Archaeological Team conducted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During the period, the illegal looting tunnels were found on a small hilltop outside the eastern wall at the top of Yungang Grottoes. Emergency excavations were taken immediately from August 29 to September 16, and a Buddhist architectural site of Northern Wei Dynasty was discovered, with about 230 pieces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and stone sculptures from the Northern Wei when the dynasty established its capital city in Pingcheng (present-day Datong). It provides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Yungang Grottoes, the scale and layout of the temple and the dating of this Buddhist architecture from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Key words: Yungang Grottoes, Northern Wei Dynasty, Buddhist architecture, platform, square pedestal/altar, the hall with stupa/altar 为了配合云冈石窟“八 五”保护维修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于1993年7月5日至10月31日对云冈石窟第1至4窟的窟前遗址进行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工作。期间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云冈石窟东部围墙之外一处小山包的顶部发现有盗洞,依据群众提供线索勘查后发现地表人为干扰痕迹明显,并在盗洞东南部扰土的附近发现了一些人工加固过砂岩石块,为此,联合考古队采取紧急措施,于1993年8月29日至9月16日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一处北魏佛教建筑遗址。 一、位置与地理环境 该遗址位于大同市南郊区云冈镇云冈村北的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06′56.8″,东经113°08′01.0″(图1)。东距大同市约15千米,南距十里河约0.7千米。以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中心定位,其正西方向271°即为现在云冈石窟第1窟的位置,两者之间相距约300米(图2)。因为遗址的位置恰好正在小山包的顶部,又靠近山崖边缘地带,所以地表起伏比较大,因此形成了中部高高突起,东、北两侧为缓坡,西侧是缓坡状山体,而南侧10余米处即为山体断崖。据20世纪40年代照片资料可知,当时这部分断崖的崖壁上曾经有过小规模的营造窟龛活动[1](图3),20世纪50年代修建109国道时将这些小型窟龛损毁。 该遗址的发掘先以小山包顶部为基点(即建筑基址*高处)开正南北和正东西方向探沟两条,清理之后发现地层十分简单,仅有二层,所以将两条探沟分割的4个区域,以探沟为界调整成10米×10米4个探方,编号T9301至T9304探方,发掘面积约360平方米,发现北魏建筑遗址一座(图4、图5),出土建筑构件、石雕造像、生活用具等标本约230余件文物。 二、地层堆积 由于遗址所处位置为中部较高,东、南、西侧三面略低的小山包顶部,且南面为断崖。地层堆积相对简单:第①层为黄土层,厚0.03~0.32米,为近现代扰土层。第②层的土层呈粉褐色,厚0.05~1.3米,为北魏文化层。现以T9302、T9304南壁剖面和T9303、T9304东壁剖面为例说明。 (一)T9302、T9304南壁剖面 第①层:黄色土,深0.03~0.25米。土质较软,结构松散,含少量植物根系、砂岩石块、瓦片等物。土层薄厚不均匀,东侧较厚,西侧较薄,此层为近现代扰土层,靠近东端为耕土。第①层下面叠压有第②层、夯土台基和建筑遗迹。 第②层:粉褐色土,深0.25~0.5米,厚0.1~1.2米。土质略硬,结构紧密,含少量木炭粒及植物根系等物。由于遗址恰处于小山包的顶部,所以形成靠近夯土台基附近处的堆积较厚,而远离台基的东、西两侧向外逐渐变薄。夯土台基周围出土了大量的筒瓦、板瓦、瓦当、建筑饰件等,夯土台基之上出土较多石刻造像残件及少许的红烧土块,此层为北魏文化层。第②层之下为夯土台基上面中央方座(坛)外侧的地面和台基之外周围的地面(图6)。 图1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发掘位置示意图 图2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北魏教寺院遗址与石窟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 20世纪40年代断崖面上小型窟龛及山顶东部发掘前原貌 图4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探方及遗迹分布平面图 图5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发掘现场0500厘米 图6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T9302、T9304南壁剖面图 (二)T9303、T9304东壁剖面 第①层:黄色土,深0.05~0.32米。土质较软,结构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和少量砂岩石块、瓦片及近现代瓷片等物。土层薄厚不均匀,南、北两端略厚,中间较薄,此层为近现代扰土层。 第①层下面叠压有第②层、夯土台基和建筑遗迹。 第②层:红褐色土,深0.1~0.2米,厚0.05~1米。土质略硬,结构较紧密,含少量木炭粒及植物根系等物。靠近夯土台基的南侧处堆积较厚,再向南逐渐变薄。台基的南侧出土较多筒瓦、板瓦、文字瓦当、建筑饰件等,夯土台基之上出土较多石刻造像残件,烧土中有少量陶器残片、墙皮、红烧土块等物,此层为北魏文化层。第②层之下为夯土台基上面中央方座(坛)外侧的地面和台基之外周围的地面(图7)。 图7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T9303、T9304东壁剖面图 三、遗迹 这是一处典型的北魏佛教建筑遗址。目前清理发掘出土北魏建筑遗迹包括夯土台基、踏道、方座(坛)、墙体等(图8),现依次分别予以记述。 (一)建筑基址 位于云冈石窟山顶东部的山崖处,南面临近十里河的河谷,北面为缓坡状的山地,建筑遗址就分布在T9301、T9302、T9303、T9304内,由台基和踏道两部分组成(图8)。 1.台基 坐北朝南,方向186°,以台基南北轴线为基线。台基底平面近似于方形,其内部均以夯土填筑,四周全部用石片包砌,四面墙体的底部中间微微向外凸出,且保存十分完整。东墙底边长12.5米,南墙底边长12.15米,西墙底边长12.4米,北墙底边长12.25米。台基的上部损毁比较严重,每面包石砌筑的墙体中部较高,达1.35米;两端(即四角)则较低,约0.65米。与此同时,每面墙体与地面并非完全垂直,从下至上微微向内倾斜,经过对东侧、西侧的包砌石墙测量可知,向内收分值均为8°。包石砌筑的墙体均以砂岩石片垒砌,石墙的外面砌筑整齐,石墙的内侧参差不齐,石片之间缝隙则以褐色黏土填充,墙体厚约0.6米。台基内夯土在发掘时未进行解剖,2014年11月18日通过调查暴露的台基内夯土发现,第①层,黄褐色花土,厚约0.2米,结构致密。第②、③层,均为杂土,厚各约0.18米左右,含杂质较多,有白色砂石、鹅卵石等,结构紧密。第④层,杂土,厚0.4米左右,含大量的白色砂石、鹅卵石等,结构紧密。第⑤层,红褐色土,厚约0.7米,结构致密。第⑤层之下为地面,系夯筑过黑土。由于台基上部的四周墙体和夯 图8 1993年云冈石窟山顶东部北魏佛教建筑遗址平、剖面图
-
世纪悬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
¥14.3¥29.8 -
甲骨文
¥12¥28 -
良渚遗址
¥9.2¥24.8 -
走进博物馆
¥12¥28 -
美术考古与美术史研究文集
¥11.3¥25 -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艺术研究
¥13.3¥39